-
题名《西宁青海番夷成例》实效问题探析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张科
-
机构
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
出处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9-56,214,共9页
-
基金
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清朝循化厅民族司法档案整理与研究”(19JZD041)
青海民族大学“西北区域史科研创新团队”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西宁青海番夷成例》的内容源于《理藩院律书》,后又增加两条,是清朝在羁縻为政的总体框架内,以"因俗而治"为理念,针对青海、甘肃及四川部分地区的藏族与青海的蒙古族实施的法律规范。由于其施行的区域面积较大、族类繁多、风俗各异,且文本粗疏,与《大清律例》、蒙古律例及"番例番规"的竞合致使其在司法实践中没有很好地实施。《西宁青海番夷成例》的实施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朝边疆民族立法的成败得失,也为当今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法制建设提供了一种历史镜鉴。
-
关键词
《西宁青海番夷成例》
甘青地区
法律适用
-
Keywords
The Case of Fanyi in Xi’ning and Qinghai
Gan-Qing Area
Application of Law
-
分类号
K249
[历史地理—中国史]
D929
[政治法律—法学]
-
-
题名从《番例》看藏族千百户制度
被引量:1
- 2
-
-
作者
何峰
-
机构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
-
出处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8-12,共5页
-
文摘
千百户制度是清政府为了加强对藏区的统治而采取的一种特殊政治策略。文章根据《西宁青海番夷成例》就清代青海藏族地区千百户的设置、管理职责及其待遇等作了探讨。
-
关键词
《西宁青海番夷成例》
青海藏族
千百户制度
-
分类号
K28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郑洛招番与明人的番族观
- 3
-
-
作者
周敏
-
机构
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
出处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9年第12期117-121,共5页
-
文摘
明正德以后,蒙古人不断南下冲散了原本生活在青海地区的番族部落,打破了明王朝“隔绝番虏”的边防政策,冲击了明朝在河湟洮岷地区的统治。郑洛招番便是在此背景下整合流落番族,恢复河湟洮岷地区统治秩序,重建番族以拱卫西北边疆的行为。在郑洛招番这一行为背后体现了明朝统治者对于番族的看法和态度,这种态度既有传统夷夏观念的影响,也有区别以往汉族政权的意识。明朝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元朝的统治遗产,吸收了元朝的统治方式,形成了一种更为灵活变通的番族观念。
-
关键词
西海蒙古
郑洛招番
番夷观
-
Keywords
the Mongols of Xihai
Zheng Luo’s recruiting foreign clans
views on foreign clans
-
分类号
K248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试述清朝对青海蒙藏民族地方的立法
被引量:3
- 4
-
-
作者
那仁朝格图
-
机构
内蒙古大学法学院
-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7-71,共5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清代蒙古法制变迁研究"(项目编号:07CFX006)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清朝在国家法制统一原则的前提下,对蒙古等民族地区采取了"因俗而治"和"众建而分其势"的统治政策。清朝平定青海后,自雍正初至末年,结合当地蒙藏民族风俗习惯,先后颁布了《青海善后事宜十三条》、《禁约青海十二条》和《西宁青海番夷成例》三个特别法规。三者互为配合、补充,成为清朝有效管理和统治青海地方的施政方针。
-
关键词
清朝
青海立法
青海善后事宜十三条
禁约青海十二条
西宁青海番夷成例
-
分类号
K249.2
[历史地理—中国史]
D904.2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
-
题名康熙朝甘肃绿营进取汉中、兴安问题研究
- 5
-
-
作者
李秀莲
刘炳强
-
机构
齐齐哈尔大学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
-
出处
《理论观察》
2020年第1期97-101,共5页
-
基金
齐齐哈尔大学2018年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康熙朝甘肃绿营进取汉中、兴安问题研究(项目号:YJSCX2018-045X)。
-
文摘
甘肃绿营作为康熙朝的一支战斗力较强的军队,在平定三藩之乱、平定噶尔丹叛乱和镇守西北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是,在平定三藩之乱之中的这次进取汉中、兴安的军事行动之中,甘肃绿营将领的态度却让人颇为不解。张勇,孙思克等优秀将领,纷纷表示不同意进取汉中、兴安,大将军图海也是不思进取,这与平定王辅臣叛乱中甘肃绿营的骁勇善战的形象形成了反差。根据笔者对各位绿营将领的经历做出来多方面的对比研究发现,这很可能与当时清朝“首崇满洲”的政策有关。
-
关键词
三藩之乱
粮草
番夷
首崇满洲
-
分类号
K249.205
[历史地理—中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