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0,92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频化社会:对一种社会文化形态的阐释 被引量:4
1
作者 孟建 符艺娜 《新闻爱好者》 2024年第3期9-13,共5页
在媒介技术飞速的演进和作用下,媒介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重组。人类从未像今天一样,被无穷无尽的视频所包裹。处在这样一个可以被称之为视频化的社会,一种新的社会文化形态正在形塑。其表现为:社会空间的景观化、零碎化... 在媒介技术飞速的演进和作用下,媒介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重组。人类从未像今天一样,被无穷无尽的视频所包裹。处在这样一个可以被称之为视频化的社会,一种新的社会文化形态正在形塑。其表现为:社会空间的景观化、零碎化、滤镜化;社会交往边界的消弭与媒介交往关系的变更;社会系统的开放性、流动性以及互动性。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视频化社会不仅塑造了新的生活方式甚至建构了新的社会秩序,而且还塑造了现代社会的认知观念和心理结构。这既标志着一个全新时代的社会文化急遽变迁,也带来了全新时代的社会文化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化 社会化 文化形态
下载PDF
可供性视角下的文化生产平台化:动因、机制与未来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溥 黄丽坤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6-151,共6页
作为整个社会平台化进程的一部分,文化生产平台化重新配置了文化内容的生产、传播与商品化,为文化实践与社会互动带来了新的机会与可能性。研究发现,技术可供性和想象可供性共同驱动了平台文化生产,影响了文化生产者的内容形态与创意表... 作为整个社会平台化进程的一部分,文化生产平台化重新配置了文化内容的生产、传播与商品化,为文化实践与社会互动带来了新的机会与可能性。研究发现,技术可供性和想象可供性共同驱动了平台文化生产,影响了文化生产者的内容形态与创意表达。平台通过可见性机制设计和多面市场商业模式运作,得以支配文化生产和文化实践。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语境下的文化生产平台化嵌入特定历史阶段、政治经济制度与社会价值规范之中,也面临着不稳定性风险。在此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共同塑造着当下文化生产者复杂的劳动体验与平台社会多元的文化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化 文化生产 平台 可供性
下载PDF
“村超”出圈:乡村文化振兴新力量 被引量:4
3
作者 周立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4-107,共4页
让更多基层群众投身乡村文化振兴,需要发挥乡村内生动力,启动在地化知识体系和文化传统。贵州榕江“村超”火爆现象表明,基于全球本土化和在地化视野,可以理解并尊重乡村的知识传统和文化传统,发挥基层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 让更多基层群众投身乡村文化振兴,需要发挥乡村内生动力,启动在地化知识体系和文化传统。贵州榕江“村超”火爆现象表明,基于全球本土化和在地化视野,可以理解并尊重乡村的知识传统和文化传统,发挥基层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找到乡村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因势利导精耕乡村体育土壤,发展乡村在地化体育,有助于推动新时代乡村体育文化长期繁荣,从而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文化 乡村振兴 乡村体育 在地化 “村超”
下载PDF
中国网络文学国际传播的视觉化研究:文化逻辑与运营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彭红艳 胡安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80,共13页
中国网络文学的对外译介与国际传播是当下备受关注的热点议题,也是当代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新话语形态。本研究认为,网络文学要实现精准有效传播,成为“注意力经济”秩序下深入人心的中国文化符号,令知识经验谱系不同的海外受众产生... 中国网络文学的对外译介与国际传播是当下备受关注的热点议题,也是当代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新话语形态。本研究认为,网络文学要实现精准有效传播,成为“注意力经济”秩序下深入人心的中国文化符号,令知识经验谱系不同的海外受众产生价值认同和文化共情,有关各方需要从认识论上高度重视并充分考量全球文化的视觉修辞与图像叙事的审美逻辑;在方法论上则要努力构建网络文学海外题材布局的多元样态,积极营造“文影漫音游”全IP联动的海外运营生态,充分探索多元译者主体协同翻译的机制,自主搭建线上翻译作品、影视改编、动漫改编、短视频改编、有声书音频改编、游戏改编等外文网站及APP协同联运的国际传播矩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 国际传播 视觉化 文化逻辑 运营机制
下载PDF
乡村体育文化的新媒体传播与治理——基于“村超”的田野考察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鸣捷 白汶龙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1-168,共8页
新媒介深度嵌入乡村的生产生活,使乡村体育文化的传播发生重大变革,在治理层面出现机制与价值的转向。聚焦贵州“村超”这一媒介化的乡村体育赛事,采用深度访谈法,剖析其媒介传播与治理实践,发现普通村民作为参与主体的能动性、内生型... 新媒介深度嵌入乡村的生产生活,使乡村体育文化的传播发生重大变革,在治理层面出现机制与价值的转向。聚焦贵州“村超”这一媒介化的乡村体育赛事,采用深度访谈法,剖析其媒介传播与治理实践,发现普通村民作为参与主体的能动性、内生型组织主体的整合与团结效能以及政府作为责任主体的规制与引导,是“村超”在新媒体环境中赢得广泛关注的重要因素。进而归纳提出媒介化机制影响下内生性乡村文化治理的框架,指出村民个体文化主体性的彰显、村庄共同体组织性的激活以及内生型的地方文化传统是乡村体育文化治理潜能得以发挥的三个关键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超” 媒介化 文化传播 文化治理
下载PDF
场景化传播背景下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程探索 被引量:2
6
作者 黄乐 《传媒》 2024年第1期82-84,共3页
浓厚历史和革命精神的红色文化已经成为当代高校思政课程的精神源泉和财富,场景化传播影响着高校思政课程的生态。现实实践中,红色文化在思政场景化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始终被误读,其价值一直被遮蔽,大学生红色文化融入思政场景教育面临诸... 浓厚历史和革命精神的红色文化已经成为当代高校思政课程的精神源泉和财富,场景化传播影响着高校思政课程的生态。现实实践中,红色文化在思政场景化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始终被误读,其价值一直被遮蔽,大学生红色文化融入思政场景教育面临诸多挑战。本文从客体、主体、介体、环体四个角度探讨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堂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景化传播 红色文化 路径探索
下载PDF
范畴·规律·体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三重诠释 被引量:2
7
作者 沈江平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的文化图绘,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的理论凝结,创造性地解答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之问”。全面把握和深入理解习近平文化思...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的文化图绘,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的理论凝结,创造性地解答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之问”。全面把握和深入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要在概念范畴解读中明晰其演进脉络,总结具有原创性、标志性的概念群、范畴群,立足世界文化学术坐标体系以互学互鉴、交流提升,打造融通中外的文化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达。要在遵循文化建设规律中进一步检视其精髓要义,不断深化对文化及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推动守正创新,强化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自信自强。要在推进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中厘清其逻辑理路,在原则与路径、形式与内容、实质与目的、使命与价值的有机统一中昭显其结构明晰、层次分明、观点科学、逻辑严密的特征。这三重诠释整体彰显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广度、阐释深度、影响力度,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概念范畴 文化规律 体系化 学理化
下载PDF
经典的生成与东北作家群的文化身份认同 被引量:1
8
作者 孙佳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5-211,共7页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东北作家群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群落,他们是受“五四”精神指引的启蒙知识分子,是孤独悲壮的流亡者,是不在地的东北叙事者,他们在进入左翼阵营之后为爱国主义的代名词,但又在融入抗战文学的话语洪流之后表现出主体身份...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东北作家群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群落,他们是受“五四”精神指引的启蒙知识分子,是孤独悲壮的流亡者,是不在地的东北叙事者,他们在进入左翼阵营之后为爱国主义的代名词,但又在融入抗战文学的话语洪流之后表现出主体身份认同的差异性。东北作家、流亡文人、左翼先锋、启蒙知识分子等多重身份使东北作家群成为文学史上一个极具身份标识性的作家群体,而其作品经典性的生成也正是基于这种主体文化身份认同的复杂性。因此,从主体文化身份认同的角度切入,揭示东北作家群与其他文化主体之间的内在差异性,可以为我们重新厘定和审视东北作家群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作家群 文化身份认同 经典化
下载PDF
网络亚文化的圈层化现象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和应对策略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马晓娜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4-38,共5页
现今,网络亚文化的圈层现象凸显。圈层内外网络暗语迭代速度快、扩散效能强,圈层内成员交往的情感纽带加深,呈现出独特的网络样态。青年大学生在精准化推送的网络生态中,在信息层面、心理层面、行为层面都迎来了现实的隐忧。“信息茧房... 现今,网络亚文化的圈层现象凸显。圈层内外网络暗语迭代速度快、扩散效能强,圈层内成员交往的情感纽带加深,呈现出独特的网络样态。青年大学生在精准化推送的网络生态中,在信息层面、心理层面、行为层面都迎来了现实的隐忧。“信息茧房”、“情绪茧房”、“文化消费主义”,影响着拔节孕穗期的青年大学生的成长。认清现实影响,通过恰当引导圈层主流价值,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大学生主体意识和批判意识,以优化引导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圈层化 样态 现实影响 引导进路
下载PDF
校园文化建设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路径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侯步云 刘宁 《世纪桥》 2024年第1期23-25,共3页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必然要求,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也有助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高校在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进程中,应顺应校园文化建设的要求,明确文化育人理念,确保内容积极向上,发挥主体和主导作用。为推进党史学习教育,...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必然要求,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也有助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高校在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进程中,应顺应校园文化建设的要求,明确文化育人理念,确保内容积极向上,发挥主体和主导作用。为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提出持续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开展多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红色校史特色资源,加强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建设,充分利用网络载体的教育功能,构建学习成果转化运用机制等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文化建设 党史学习教育 常态化
下载PDF
影像—屏幕—媒介:媒体都市“三位一体”文化的分析
11
作者 秦红雨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3-69,共7页
随着媒介技术日益渗透进都市空间,都市的影像化趋势逐渐加剧,屏幕社会逐渐显形,传统的人与空间互动的“人—地”关系,在媒介语境下变成“人—媒介—城市”的新型关系,媒体都市展现出影像化、屏幕化、媒介化的特征。因此,文章认为需在把... 随着媒介技术日益渗透进都市空间,都市的影像化趋势逐渐加剧,屏幕社会逐渐显形,传统的人与空间互动的“人—地”关系,在媒介语境下变成“人—媒介—城市”的新型关系,媒体都市展现出影像化、屏幕化、媒介化的特征。因此,文章认为需在把握影像、屏幕、媒介“三位一体”的基础上,思考媒体都市的物质性、文化性和互动性,思考都市空间关系和社会结构,思考媒体都市文化更加繁复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化 影像化 屏幕化 媒体都市 空间
下载PDF
地方性知识生产与重构:西南民族传统生态文化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2
12
作者 郝彧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94,共10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上的现代化。西南民族传统生态文化是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共生共荣、与自然协调发展而形成的地方性知识。传统与现代并非断裂性的对立,而是互补性的统一。从...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上的现代化。西南民族传统生态文化是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共生共荣、与自然协调发展而形成的地方性知识。传统与现代并非断裂性的对立,而是互补性的统一。从整体性和系统性来看,西南民族的生命共同体思想、生计模式、生态禁忌等“地方性知识”体现了各民族在地化的内生秩序生产能力,指引民族社会生态与自然生态协调发展,为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具有培育正确的生态价值取向、引导消费领域的绿色生态转型、维持生物多样性与良性文化生态、树立区域特色的大食物观以保障粮食安全、推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与文化自运行机制互补促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化 地方性知识 在地化 自运行机制
下载PDF
轻巧化传播:流行文化“出海”的策略与启示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铮 刘宝宇 《对外传播》 2024年第6期73-77,共5页
近年来,随着全球信息生态的重构、平台建设的基础设施化以及“Z世代”成为国际传播的主力军,流行文化成为了国际传播中不可忽视的力量。本文基于流行文化作为大众化的文化形式成功“出海”,提出并证明了轻巧化传播这一策略在提高国际传... 近年来,随着全球信息生态的重构、平台建设的基础设施化以及“Z世代”成为国际传播的主力军,流行文化成为了国际传播中不可忽视的力量。本文基于流行文化作为大众化的文化形式成功“出海”,提出并证明了轻巧化传播这一策略在提高国际传播效能、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方面的作用。所谓“轻巧化传播”指的是内容轻量、形式简洁、叙事巧妙的大众化传播策略。轻巧化传播策略更能以低语境化、有效又有趣、微观化的方式对外传播中国文化。在这一策略下,未来国际传播需进一步以灵活化的方式推动精准化传播,以合作传播推动形成国际传播合力,并着力构建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为新时代国际传播提质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巧化传播 流行文化“出海” 国际传播 文化传播
下载PDF
唐君毅对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理论探索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何仁富 《天府新论》 2024年第2期23-35,共13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和“魂”,对中华文化的自觉和自信,本质上就是“培根”“铸魂”。作为哲学家、哲学史家、思想家,现代新儒家唐君毅更关注在西方文化挑战下整个民族、社会、文化的大问题,他以“社会文化问题”为自己的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和“魂”,对中华文化的自觉和自信,本质上就是“培根”“铸魂”。作为哲学家、哲学史家、思想家,现代新儒家唐君毅更关注在西方文化挑战下整个民族、社会、文化的大问题,他以“社会文化问题”为自己的问题意识,旨在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一套理论上自洽、现实中可行的方案。唐君毅认为,中国文化的返本开新,必须在承认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各有长短的前提下,灵根自植,自作主宰,首先确立中国文化的自信;进而立足于文化的道德理性基础,促进中西方文化的综合融通,将西方文化的“方以智”精神与中国文化的“圆而神”精神相互涵摄,纳方入圆,由圆化方,实现中国文化的创造性发展。唐君毅对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理论探索,源于其深厚的家国情怀。其问题意识、理论探索和家国情怀都具有独特的当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君毅 文化自信 中西融通 纳方入圆 由圆化方
下载PDF
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河北省非遗文创品牌发展模式探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付萌 聂明利 员彩霞 《村委主任》 2024年第1期111-113,共3页
非遗文创品牌是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创意产业衍生出的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或服务。非遗文创品牌的建立主要是将文创品牌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实现非遗在当代的活化,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品牌效应,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促进非遗经... 非遗文创品牌是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创意产业衍生出的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或服务。非遗文创品牌的建立主要是将文创品牌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实现非遗在当代的活化,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品牌效应,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促进非遗经济创收,拉动乡村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河北省在民间文学、艺术、音乐、技艺等领域非遗项目众多,开发非遗文创品牌能够为河北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非遗文创 品牌化
下载PDF
洗脑广告传播实践的作用机制与实现路径——基于青年亚文化视阈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庆园 梁影霞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3-107,112,共6页
在主流价值体系中,洗脑广告多被视为一种不和谐的声音存在,与其屡获营销成功的现实之间存在较大冲突。在青年亚文化主流化转向背景下,传统精英视角和单一的营销效果分析的局限日渐凸显。本文探讨洗脑广告在普通青年群体中的流行,以及广... 在主流价值体系中,洗脑广告多被视为一种不和谐的声音存在,与其屡获营销成功的现实之间存在较大冲突。在青年亚文化主流化转向背景下,传统精英视角和单一的营销效果分析的局限日渐凸显。本文探讨洗脑广告在普通青年群体中的流行,以及广告营销中被凸显的“沙雕”文化背后的价值体系和行为逻辑。研究发现,现实情境与普通青年的主体性需求是洗脑广告传播实践的重要驱动因素。主流文化起框架性作用,以资本为手段,“框现”青年亚文化特质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框限”了其发展的更多可能,需要在新的社会情境中正视传统视角与青年亚文化转向之间的不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洗脑广告 普通青年 青年亚文化 广告“沙雕”化 情境 主体性
下载PDF
融媒时代传统文化脱域重构与电视节目生产
17
作者 董健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9-175,共7页
在新媒体、自媒体释放巨大能量的当下,文化生产和传播秩序正在市场逻辑下悄然发生着变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广阔的流动空间和脱域式传播肌理,其在新的场域下实现认知重构、认同建构也蓄势待发。如何在电视节目生产中发掘、活用中... 在新媒体、自媒体释放巨大能量的当下,文化生产和传播秩序正在市场逻辑下悄然发生着变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广阔的流动空间和脱域式传播肌理,其在新的场域下实现认知重构、认同建构也蓄势待发。如何在电视节目生产中发掘、活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资源,使之在媒介融合的视域下转换成文化传播的价值支撑和文化认同,考验着整个行业的理性和智慧。本文以主流电视媒体热播的文化节目为例,着重分析面临严峻挑战的电视媒体如何适应时代的新需求,构建新的语态和逻辑,突破传统路径,激活传统文化的蓬勃生命力及时代价值,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重构 再媒介化 媒介融合
下载PDF
多维视阈下汉口里分文化信息的可视化设计研究
18
作者 王静 吕杰锋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63-275,286,共14页
目的利用信息可视化技术对汉口里分民居文化进行可视化表达,构建历史民居可视觉感知、时空回溯的文化信息空间。方法以文化信息可视化为基础,深入研究汉口里分的建筑形象与工艺、住居行为与观念、历史发展与环境,探讨汉口里分物质与精... 目的利用信息可视化技术对汉口里分民居文化进行可视化表达,构建历史民居可视觉感知、时空回溯的文化信息空间。方法以文化信息可视化为基础,深入研究汉口里分的建筑形象与工艺、住居行为与观念、历史发展与环境,探讨汉口里分物质与精神形态所体现出的文化特征;以整体性视角、可视化方法和数字化技术将汉口里分有形的物质文化和无形的精神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多维展示汉口里分的文化信息。结论利用新媒介、新技术的传播优势,多维展示汉口里分文化信息,能够“摆脱”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创造一个可视觉感知、时空回溯的里分文化信息空间,映射里分跨时代的社会、文化和地理演变过程,实现里分文化信息从“数据化”到“数字化”再到“数智化”的转化,达到里分文化资源数字化、文化传播数字化及文化场景数字化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口里分 里分文化 文化信息构成 可视化设计
下载PDF
端午节多元文化的矛盾与融合之道
19
作者 余红艳 田兆元 《文化遗产》 2024年第3期46-53,共8页
围绕五月的叙事出现了五月“活力吉祥”与五月“恶月”的两种矛盾表达。五月的“污名化”是端午节的一种外在呈现形式,其背后是善良与自私的较量,对五月的畏惧投射的是利益集团的现实需求。民众在不违背传统的大框架下,以美好生活与善... 围绕五月的叙事出现了五月“活力吉祥”与五月“恶月”的两种矛盾表达。五月的“污名化”是端午节的一种外在呈现形式,其背后是善良与自私的较量,对五月的畏惧投射的是利益集团的现实需求。民众在不违背传统的大框架下,以美好生活与善良智慧为前提,在端午节俗中体现大爱,体现对于子孙兴旺的期盼,解构了五月“污名化”问题,很好地享受了五月的灿烂阳光。节庆的矛盾属性与统一性,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讨论端午节的文化多元性问题,应特别关注其矛盾对立要素在节日中的共融,从节日神话叙事的视角切入,呈现节日文化构成的矛盾-融合的独特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午节 五月污名化 仪式叙事 矛盾-融合
下载PDF
公共文化空间研究的重点主题与前沿热点——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
20
作者 杨绘荣 宁杨斌 《图书馆学刊》 2024年第6期105-110,共6页
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与我国公共文化空间发展不足形成矛盾,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和发展的相关主题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重点。以中国知网收录的2006—2022年公共文化空间研究相关文献为数据来源,运用CiteSpace软件对其进行可视... 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与我国公共文化空间发展不足形成矛盾,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和发展的相关主题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重点。以中国知网收录的2006—2022年公共文化空间研究相关文献为数据来源,运用CiteSpace软件对其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出该领域的重点主题包括公共文化空间的相关理论研究、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公共文化空间研究、公共文化空间中的图书馆研究以及当代中国公共文化空间研究,前沿研究主题是乡村振兴和空间再造,同时提出应关注文旅融合以及数字公共文化空间方面的研究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文化空间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