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9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打印个性化正畸装置对单根牙垂直移动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1
作者 曹怡琳 王心彧 +5 位作者 庄妍 王亚茹 姜至秀 刘丹瑜 门九旭 丁元圣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3360-3368,共9页
背景:基于牙齿垂直移动原理,通过数字化设计结合3D打印制作个性化正畸装置,可使个性化正畸装置与单个切牙形成支抗系统。借助微种植体绝对支抗作用可对单根牙在三维方向上进行精准控制。目的:基于生物力学原理设计了牙位11、12、21、22... 背景:基于牙齿垂直移动原理,通过数字化设计结合3D打印制作个性化正畸装置,可使个性化正畸装置与单个切牙形成支抗系统。借助微种植体绝对支抗作用可对单根牙在三维方向上进行精准控制。目的:基于生物力学原理设计了牙位11、12、21、22压低移动与伸长移动的个性化正畸装置,通过三维有限元法分析个性化正畸装置的安全性与其对牙齿的移动作用。方法:应用Mimics、Geomagic Wrap、SolidWorks和Ansys Workbench软件分别建立了上颌前牙区(牙位11、12、21、22)牙槽骨-牙周膜-上颌切牙-个性化悬臂微种植体-连接板-个性化托槽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每个牙位分别设置个性化压低移动与伸长移动正畸装置,加载300 g拉力或推力,分析个性化正畸装置各部件应力水平,计算牙齿位移与牙周膜应力分布情况。结果与结论:①个性化压低移动正畸装置受到的最大等效应力为162.90 MPa,个性化伸长移动正畸装置受到的最大等效应力239.57 MPa,二者的最大等效应力均位于个性化托槽加力附件的垂直部分,个性化正畸装置各部件所受等效应力均在屈服强度内,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②在个性化正畸装置作用下,牙齿初始位移呈现整体压低或伸长移动的趋势,垂直方向上的位移远远超过在水平方向和矢状方向上的位移;牙周膜根尖或颈部位置出现等效应力峰值,在根尖区牙周膜出现等效应力集中区域;③结果显示,个性化正畸装置可以使牙位11、12、21、22近似达到压低移动或伸长移动的目的,初步证实了个性化垂直移动正畸装置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个性化正装置 单根牙 压低移动 伸长移动 三维有限元分析 支抗 生物力学
下载PDF
正畸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安氏Ⅱ类错颌畸形患者的正畸效果分析
2
作者 萨仁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082-0085,共4页
分析安氏Ⅱ类错颌畸形患者临床应用正畸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方式的正畸效果。方法 整理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前来我院治疗安氏Ⅱ类错颌畸形患者40例,以其治疗方式差异,均分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正畸治疗,观察组予以正... 分析安氏Ⅱ类错颌畸形患者临床应用正畸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方式的正畸效果。方法 整理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前来我院治疗安氏Ⅱ类错颌畸形患者40例,以其治疗方式差异,均分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正畸治疗,观察组予以正畸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对比组间正畸效果、口腔结构、牙周情况。结果 观察组正畸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正畸总有效率为70.0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对照组,观察组磨牙移位距离较短,上中切牙凸距差、中切牙倾角差较高,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随访后6个月牙周MMP-2及MMP-9数值较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安氏Ⅱ类错颌畸形患者采取正畸微型种植体治疗方案,可在改善其口腔结构、减轻正畸过程引起的牙周炎症反应的基础上,提升正畸效果,实现面部美观度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种植体支抗 安氏Ⅱ类错颌 效果
下载PDF
正畸力调控下Col1^(+)细胞亚群的分化潜能与机制探究
3
作者 王歆雨 代庆刚 +4 位作者 高昕 孙思远 鲁婷玮 蒋可 江凌勇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41-441,共1页
目的探究正畸力调控下Col1^(+)细胞亚群的多向分化潜能与下游机制,为临床正畸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建立小鼠正畸牙移动模型,鉴定不同时间节点Col1^(+)细胞亚群在牙周组织中的时间与空间定位;运用谱系示踪及细胞剔除技术,构建Col1Cre ERT... 目的探究正畸力调控下Col1^(+)细胞亚群的多向分化潜能与下游机制,为临床正畸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建立小鼠正畸牙移动模型,鉴定不同时间节点Col1^(+)细胞亚群在牙周组织中的时间与空间定位;运用谱系示踪及细胞剔除技术,构建Col1Cre ERT2;td Tomato小鼠,证实力学敏感性Col1^(+)细胞在正畸牙移动过程不可或缺的作用;利用流式技术分离扩增小鼠牙周Col1^(+)细胞,运用体外施力模型深入探究细胞内在机制变化;Bulk RNA seq与ATAC seq阐明下游力学响应关键靶点;联合Seahorse、荧光探针与组织免疫荧光等检测细胞的能量代谢变化特征。结果体内模型证实,正畸力施加后第0、3、7、14天,Col1^(+)细胞的数量与增殖活性逐渐升高,且主要聚集于牙周膜附近;条件诱导敲除模型证实,体内剔除Col1^(+)细胞后,正畸牙移动速度减慢;测序分析筛选出Piezo1受体是Col1^(+)细胞响应力的关键靶点,且细胞发生代谢重编程。此外,Seahorse等代谢检测手段揭示,正畸力通过激活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供能途径,调控Col1^(+)细胞的多项分化潜能,在正畸牙移动中发挥关键作用。结论正畸力通过调控Col1^(+)细胞表面Piezo1受体激发细胞代谢重编程与线粒体氧化磷酸化供能途径,激活其多向分化潜能与成骨、成脂、促血管生成等效应,这群力学敏感的Col1^(+)细胞亚群在正畸牙移动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为临床正畸治疗的优化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移动 治疗 Col 细胞亚群 多向分化潜能 氧化磷酸化 牙周组织
下载PDF
应力驱动下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槽骨密度变化研究
4
作者 栗明娜 吴斌 +2 位作者 姜迪 易扬 严斌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17-318,共2页
目的建立基于应力状态的骨改建力学模型,模拟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的牙槽骨密度变化。方法基于正畸过程中牙槽骨在张力区与压力区所展现出的不同骨密度变化特征,选用相当应力作为力学激励,建立了新的骨改建模型。以健康大鼠为实验对象,... 目的建立基于应力状态的骨改建力学模型,模拟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的牙槽骨密度变化。方法基于正畸过程中牙槽骨在张力区与压力区所展现出的不同骨密度变化特征,选用相当应力作为力学激励,建立了新的骨改建模型。以健康大鼠为实验对象,对其磨牙施加20 g正畸力,并获取未进行正畸处理和正畸治疗后的磨牙牙槽骨样本。通过micro-CT扫描测量骨密度变化趋势,并进行纳米压痕试验得到材料参数。建立大鼠完整磨牙及牙周的三维模型,模拟力控制加载方式,结合本研究骨改建理论利用ABAQUS二次开发编写成算法,预测牙槽骨重建过程。结果仿真结果表明,磨牙左侧张力区的骨密度呈现上升的趋势,而右侧压力区及根分叉部位的骨密度则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实验结果表明大鼠磨牙根分叉处存在骨密度降低现象。与实验数据对比,仿真结果具有显著一致性。结论本研究首次将基于应力状态的骨改建力学模型用于模拟大鼠正畸过程中牙槽骨密度的变化,并通过与实验数据的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这一研究为深入理解正畸过程中骨组织响应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对口腔正畸治疗和未来骨组织工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移动 骨改建 牙槽骨 口腔正治疗 骨密度 相当应力 大鼠
下载PDF
西安市大学生正畸需求分析及影响因素调查
5
作者 杨香菊 杨海珍 +2 位作者 全茂伟 魏燕 张会斌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3-677,共5页
目的:调查西安市大学生群体正畸需求及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正畸问卷调查,以正畸治疗需要指数中的牙齿健康部分(DHC)和美观部分(AC)作为正畸治疗需要的客观指标,以受试者对自身牙咬合美观程度(SAC)作... 目的:调查西安市大学生群体正畸需求及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正畸问卷调查,以正畸治疗需要指数中的牙齿健康部分(DHC)和美观部分(AC)作为正畸治疗需要的客观指标,以受试者对自身牙咬合美观程度(SAC)作为正畸治疗需要的主观指标。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大学生正畸治疗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对1135位大学生进行调查,其中男性578例和女性557例。DHC分级、AC分级和SAC分级中需正畸治疗的大学生分别有224例(19.74%)、184例(16.21%)和120例(10.57%)。224例DHC分级需正畸治疗的大学生中愿意进行正畸治疗的68例(30.36%),不愿意156例(69.64%)。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错程度、认知情况和社会环境是影响大学生正畸治疗意愿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西安市大学生群体客观正畸需求较高,但主观正畸治疗需求较低,性别、错程度、认知情况和社会环境是影响大学生正畸治疗意愿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口腔正 牙颌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骨皮质切开术及改良术式加速正畸牙移动的临床研究进展
6
作者 钟恺靖 李博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7期562-568,共7页
加速正畸牙移动的辅助干预技术一直是正畸领域关注的热点。较长的正畸治疗周期常伴随多种潜在并发症,例如脱矿、龋坏、牙根吸收和牙龈炎症等。因此,使用加速正畸牙移动的辅助干预技术,缩短正畸治疗周期,可以为患者提供诸多益处,具有重... 加速正畸牙移动的辅助干预技术一直是正畸领域关注的热点。较长的正畸治疗周期常伴随多种潜在并发症,例如脱矿、龋坏、牙根吸收和牙龈炎症等。因此,使用加速正畸牙移动的辅助干预技术,缩短正畸治疗周期,可以为患者提供诸多益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加速正畸牙移动的辅助干预措施主要可以分为手术干预和非手术干预。其中,手术干预又以骨皮质切开术及其改良术式在临床最为常见,可以显著减少治疗时间,实现牙槽骨增量,扩大牙移动范围,但是会不可避免地造成创伤,存在诸多风险及限制因素,因而未能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多种骨皮质切开术的改良术式不断涌现,如微创骨皮质切开术、压电切开术、骨微穿孔术和盘状切开术等,有效减少了软、硬组织损伤,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且临床操作较为简便。皮质切开及改良术式均能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正畸治疗的时间,并对牙周健康的恢复有促进作用,且其对牙周、牙体及牙髓组织不会造成不利影响,但是在临床应用时仍需要对牙周组织损伤、牙根吸收、牙髓活力丧失等潜在副作用及不足进行重点关注和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皮质切开术 加速 牙移动 局部加速现象 牙槽骨改建 牙周加速成骨正 牙根吸收
下载PDF
医疗联合体模式下延续性护理在口腔正畸患者居家自我管理中的作用及对正畸效果的影响
7
作者 金芳 王仙果 +1 位作者 丁红 王立新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164-167,共4页
目的:探讨医疗联合体模式下延续性护理在口腔正畸患者居家自我管理中的作用及对正畸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5月笔者科室开展常规护理的患者72例为对照组,选取2022年7月-2022年11月开展医疗联合体模式下延续性护理的患... 目的:探讨医疗联合体模式下延续性护理在口腔正畸患者居家自我管理中的作用及对正畸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5月笔者科室开展常规护理的患者72例为对照组,选取2022年7月-2022年11月开展医疗联合体模式下延续性护理的患者72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自我管理能力、正畸效果、口腔维护情况、红色美学效果及复诊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自我管理行为、自我管理环境、自我管理认知评分均增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正畸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牙龈指数、菌斑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红色美学指数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期间,观察组按时复诊率高于对照组,托槽脱落率、黏膜损伤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疗联合体模式下延续性护理在口腔正畸患者中应用可提高患者居家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正畸效果、口腔维护情况、红色美学效果与复诊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联合体模式 延续性护理 口腔正 自我管理 效果
下载PDF
基于颞下颌关节思考成人安氏Ⅱ^(2)分类错[牙合]畸形的治疗
8
作者 李榕 赵青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87-698,共12页
安氏Ⅱ^(2)分类错[牙合]畸形以前牙内倾型深覆[牙合]、磨牙远中关系为特征,患者的前牙切导异常,导致下颌运动轨迹被迫后退。多数患者表现出下颌后缩,并伴有咀嚼肌疼痛、关节盘移位以及髁突位置异常等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对于安氏Ⅱ^(2... 安氏Ⅱ^(2)分类错[牙合]畸形以前牙内倾型深覆[牙合]、磨牙远中关系为特征,患者的前牙切导异常,导致下颌运动轨迹被迫后退。多数患者表现出下颌后缩,并伴有咀嚼肌疼痛、关节盘移位以及髁突位置异常等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对于安氏Ⅱ^(2)分类的成人患者,正畸治疗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主要是改善前牙舌倾、打开咬合以及协调上下牙列和颌骨的矢状向关系,但相关治疗措施对于颞下颌关节的影响尚有争议。本文综述了成人安氏Ⅱ^(2)分类患者的颞下颌关节特征、正畸治疗及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总结了有利于恢复正常盘-髁关系的咬合板治疗措施,以期能为成人安氏Ⅱ^(2)分类患者正畸治疗的临床诊断和方案设计提供参考,最终实现咬合和关节的协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2)分类错[牙合]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关节盘前移位 治疗 正颌联合治疗 咬合板
下载PDF
正畸治疗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赵宁 房兵 《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20-23,共4页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是一组影响颞下颌关节、咀嚼肌系统、牙齿咬合甚至全身多种结构的病症,因其病因机制不清、临床表现复杂,使其成为口腔医学领域的临床难点之一。TMD是正畸初诊患者中的常见症状之一,...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是一组影响颞下颌关节、咀嚼肌系统、牙齿咬合甚至全身多种结构的病症,因其病因机制不清、临床表现复杂,使其成为口腔医学领域的临床难点之一。TMD是正畸初诊患者中的常见症状之一,正畸医生在临床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相关问题。因此正畸医生需要积极面对并通过深入地学习,更加深刻地理解TMD的分类、诊断及其发病机制并学习相关的治疗手段,积极应对临床中的TMD相关问题,并努力在TMD的多学科联合治疗中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错牙合
下载PDF
单期与双期正畸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晓丹 孟宪瑞 《临床研究》 2024年第4期61-64,共4页
目的比较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采用单期与双期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濮阳油田总医院接受治疗的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共计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0)与对照组(n=40),对照组实行单期正畸治... 目的比较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采用单期与双期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濮阳油田总医院接受治疗的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共计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0)与对照组(n=40),对照组实行单期正畸治疗,研究组实行双期正畸治疗,对两组正畸标准指数(PAR)值、面部美学评分、矫治相关参数及咀嚼功能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PAR值下降,且研究组左侧磨牙关系、右侧磨牙关系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面部美学评分升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上齿槽座角(SNA)、上下齿槽座角(ANB)、覆盖(Overjet)、覆颌(Overbite)、Y轴角(SGn-SN)、平面角(FMIA)、上下中切牙角(UI-LI)、颌凸角(NA-Pg A)减小,下齿槽座角(SNB)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SNA角、ANB角、Overjet、Overbite、SGn-SN角、NA-Pg A角较对照组更小,SNB角、FMIA角、UI-LI角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咀嚼效率和咬合力提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期正畸治疗相比,双期正畸治疗应用于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中,虽然治疗时间较长,但更能够提高PAR值,改善面部美学及矫治相关参数,提高咀嚼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期正 双期正 安氏Ⅱ类错[牙合] 临床效果
下载PDF
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增加牙槽骨量前后正畸牙移动的生物力学特征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鹤翔 陈子嫣 +1 位作者 王婧 葛振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133-2139,共7页
背景:人们对正畸治疗的需求日益增加,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技术可以使以往受限于菲薄牙槽骨三维形态的正畸牙移动有了更多的可能。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对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手术增加牙槽骨量前、后正畸牙移动的生物力学进行探... 背景:人们对正畸治疗的需求日益增加,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技术可以使以往受限于菲薄牙槽骨三维形态的正畸牙移动有了更多的可能。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对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手术增加牙槽骨量前、后正畸牙移动的生物力学进行探究。方法:选择1例需正畸前进行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手术以增加下颌前牙区唇侧骨量的患者,根据其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锥形束CT数据构建术前及术后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结合患者临床隐形矫治中正畸牙的移动过程,2个模型均分别模拟33牙远中移动0.25 mm、舌向移动0.25 mm、压低移动0.10 mm,利用ANSYS workbench 2020软件分析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作用下33牙牙体、牙周膜、周围牙槽骨的应力分布及初始位移趋势。结果与结论:①牙体应力:在相同的正畸牙移动方式下,术前33牙牙体的最大Von-Mises应力与整体应力均大于术后,手术前后的最大等效应力分布区域相近、Von-Mises应力整体分布趋势接近;②牙周膜应力:在相同的正畸牙移动方式下,术前33牙牙周膜的最大Von-Mises应力与整体应力均大于术后,手术前后的最大等效应力分布区域相近、Von-Mises应力整体分布趋势接近;③牙槽骨应力:在相同的正畸牙移动方式下,术前33牙周围牙槽骨的最大Von-Mises应力值大于术后,手术前后的等效应力分布表现为由牙槽嵴顶处向根方逐步减小;④初始位移:在相同的正畸牙移动方式下,术前33牙6个观测点在主要位移方向上的初始位移量均小于术后,并且呈现出位移量由牙尖向根尖点逐步减小的趋势;⑤结果显示: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手术增加牙槽骨量前后,正畸牙移动的生物力学特征存在差异,在隐形矫治器的作用下,术后牙体、牙周膜、周围牙槽骨的等效应力较术前小,术后正畸牙的初始位移较术前大,这提示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手术可以通过增加牙槽骨厚度解除菲薄牙槽骨对正畸牙移动的限制,有效改善牙根、牙周膜、牙槽骨的受力,避免了菲薄牙槽骨区正畸牙受力移动时产生应力集中从而引起并发症的状况,同时提高了牙齿的移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三维有限元法 生物力学
下载PDF
CBCT分区评价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正畸治疗后牙根吸收情况的效果
12
作者 张玺 陈程 倪密 《医药前沿》 2024年第31期44-46,共3页
目的:观察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分区评价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正畸治疗后牙根吸收情况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接受正畸治疗的36例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采用... 目的:观察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分区评价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正畸治疗后牙根吸收情况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接受正畸治疗的36例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采用CBCT对患者治疗前后的上、下颌中切牙牙槽骨厚度和侧切牙、中切牙、尖牙牙根长度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治疗后,患者的下颌、上颌中切牙根尖部、根中部、牙颈部的牙槽骨厚度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上颌、下颌中侧切牙、中切牙、尖牙牙根长度与治疗前相比均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CT分区评价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正畸治疗后牙根吸收情况效果较好,可为临床判断牙根吸收情况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 治疗 骨性Ⅲ类 错牙合 牙根吸收
下载PDF
3D数字化正畸在成人正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13
作者 薛鑫 王静 +1 位作者 黄银莉 张翠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10-214,共5页
目的探究三维(3D)数字化正畸在成人正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3例接受正畸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2例患者接受了3D数字化正畸治疗记为3D组,21例患者接受了常规舌侧托槽黏接记为常规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效果、上、下尖牙宽... 目的探究三维(3D)数字化正畸在成人正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3例接受正畸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2例患者接受了3D数字化正畸治疗记为3D组,21例患者接受了常规舌侧托槽黏接记为常规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效果、上、下尖牙宽度、磨牙宽度、利特尔(Little)指数、拥挤度、Bolton值、美学效果。结果3D组托槽脱落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但2组患者吻合精密度、黏接定位准确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组患者上颌尖牙宽度、上颌磨牙宽度、上颌Little指数、下颌尖牙宽度、下颌磨牙宽度、下颌Little指数大于常规组,覆颌、覆盖、医师椅旁操作时间少于常规组(P<0.05)。3D组上列牙拥挤度、下列牙拥挤度、前牙Bolton值、全牙Bolton值小于常规组(P<0.05)。3D组鼻唇角、颏沟倾角、上唇长、上唇厚大于常规组(P<0.05)。结论3D数字化正畸用于成人正畸治疗中效果明显,托槽固定准确且不易脱落,椅旁操作时间较短,可明显改善侧貌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数字化正 成人 治疗 托槽
下载PDF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疗效及对侧貌软硬组织变化的影响
14
作者 尹志刚 郭强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57-61,共5页
目的:观察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对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临床疗效、正畸效果及侧貌软硬组织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月在笔者医院口腔科进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70例青少年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于正畸-正... 目的:观察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对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临床疗效、正畸效果及侧貌软硬组织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月在笔者医院口腔科进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70例青少年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于正畸-正颌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X线片,获取头颅侧位片,分别测量患者牙性、骨性及软组织等相应指标,并收集35例同期来院进行口腔检查的正常[牙合]患者作为对照,观察患者正畸效果及侧貌软硬组织变化情况。并观察患者口腔相关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整体治疗结束后,UI-NA、UI-LI角度均较正畸治疗前减小,LI-NB角度较正畸治疗前增大(均P<0.05);UI-NA距离较正畸治疗前缩短、LI-NB距离较正畸治疗前增大(均P<0.05);SNA、LI-MP角度均较正畸治疗前增大(均P<0.05),SNB、ANB、MP-SN角度均较正畸治疗前减小(均P<0.05);面凸角、鼻唇角较正畸治疗前增大(P<0.05),颏唇角、软组织面角均较正畸治疗前减小(均P<0.05);Sn、UL’点至VRL距离均较正畸治疗前增大,LL’、Pg’、Si点至VRL距离均较正畸治疗前缩短(均P<0.05)。正颌术后1个月与整体治疗结束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治疗结束后,OHRQOL评分较正畸治疗前降低(P<0.05),且低于正畸治疗后及正颌术后1个月(均P<0.05)。结论:正畸-正颌联合具有较好的正畸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侧貌软硬组织,且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Ⅲ类错[牙合] -正颌联合治疗 效果 侧貌软硬组织 面型改善
下载PDF
正畸+种植义齿治疗合并牙颌畸形单牙缺失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牙齿功能的影响
15
作者 达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026-0029,共4页
分析正畸+种植义齿治疗合并牙颌畸形单牙缺失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牙齿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合并牙颌畸形单牙缺失患者共10例,给予正畸+种植义齿治疗,将其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的单纯进行种植义齿治疗的10例... 分析正畸+种植义齿治疗合并牙颌畸形单牙缺失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牙齿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合并牙颌畸形单牙缺失患者共10例,给予正畸+种植义齿治疗,将其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的单纯进行种植义齿治疗的1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咀嚼效率、咬合力、生活质量、总有效率、不良事件。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患者咀嚼效率、咬合力、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正畸+种植义齿治疗合并牙颌畸形单牙缺失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牙齿功能的影响大,可有效改善牙齿功能和生活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义齿治疗 牙颌形单牙缺失 临床效果 患者牙齿功能 影响
下载PDF
错[牙合]畸形患者髁突位置及正畸治疗前后髁突位置变化的CBCT评估 被引量:2
16
作者 潘逸华 赵志河 刘钧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2期149-154,共6页
口颌系统的功能健康、稳定是口腔正畸治疗的基本目标之一。健康人群的下颌处于牙尖交错位(in-tercuspal position,ICP)时髁突位置基本位于关节窝的中央,颞下颌关节功能稳定。错[牙合]畸形患者由于正畸牙齿移动及咬合改变,可能发生颞下... 口颌系统的功能健康、稳定是口腔正畸治疗的基本目标之一。健康人群的下颌处于牙尖交错位(in-tercuspal position,ICP)时髁突位置基本位于关节窝的中央,颞下颌关节功能稳定。错[牙合]畸形患者由于正畸牙齿移动及咬合改变,可能发生颞下颌关节的相关改建,特别是髁突位置的改变。传统的髁突位置的评估方法是通过架来转移下颌位置,然后在髁突位置测量仪上进行测量,但此方法得到的髁突位置变化缺乏一致性。近年来,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成为正畸治疗检查的首选,CBCT可精准地测量关节间隙,确定髁突位置的改变。本文对髁突位置的CBCT评估及正畸治疗前后的错[牙合]畸形髁突位置变化的研究进行综述。文献复习结果表明,不同错[牙合]畸形患者的髁突位置存在差异,正畸治疗前后髁突位置也可能发生变化,使用CBCT可以较低的辐射剂量和更高的精确度评价错[牙合]畸形的髁突位置,有助于进一步研究错畸[牙合]形患者髁突位置变化的机制,并为患者治疗提供更准确、个性化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位置 锥形束CT 治疗 错[牙合] 颞下颌关节 安氏分类 垂直骨面型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下载PDF
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成人错颌畸形的临床效果
17
作者 武田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96-0099,共4页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对成人错颌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集了100名成年错颌畸形患者的数据,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名患者。治疗组接受口腔正畸治疗和修复治疗,对照组接受相似治...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对成人错颌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集了100名成年错颌畸形患者的数据,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名患者。治疗组接受口腔正畸治疗和修复治疗,对照组接受相似治疗。观察指标包括口腔功能、口腔美观度和并发症。统计学方法主要采用 t 检验。结果 在口腔功能观察指标方面,治疗组显示出显著的改善。咬合力量、咀嚼效率和发音清晰度在治疗组中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口腔美观程度观察指标方面,治疗组也表现出显著的改善。面部轮廓、牙齿排列和唇齿美观度在治疗组中均显著提高。并发症观察指标方面,两组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感染、出血和不适症状的发生率在两组之间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结论 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是治疗成人错颌畸形的有效方法,能显著提高口腔功能和美观度,同时未增加明显的并发症风险。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有望成为改善错颌畸形成人患者口腔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首选治疗方案。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不同治疗方案的长期效果和患者满意度,以进一步完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正 错颌 成人患者 治疗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口腔正畸领域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许可 陈定根 +1 位作者 李娜 刘维翰 《四川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68-72,共5页
3D打印是通过计算机辅助技术模拟设计3D结构,并用各种材料逐层堆积成真实的物体,是一种增材制造技术[1]。与传统失蜡铸造法和计算机减材制造法相比,3D打印具有工艺优势[2],能够缩短供应链,降低成本,通过产生更少的废物实现可持续的过程... 3D打印是通过计算机辅助技术模拟设计3D结构,并用各种材料逐层堆积成真实的物体,是一种增材制造技术[1]。与传统失蜡铸造法和计算机减材制造法相比,3D打印具有工艺优势[2],能够缩短供应链,降低成本,通过产生更少的废物实现可持续的过程,但在表面质量、机械性能和尺寸精度等方面,3D打印技术有待提高。在口腔正畸领域,数字化3D打印技术(简称3D打印技术)已经得到广泛运用,3D打印技术继承错颌畸形的矫治理念,摒弃传统诊断、设计、制作方法,利用计算机辅助诊断、个性化设计、数字化成型技术,根据口腔内复杂情况快速制作个性化矫治器,能够提高患者舒适度以及治疗效率,同时推动正畸治疗向个性化与精准化转变,为正畸治疗带来了极大的便利[3]。本文将综述3D打印技术在口腔正畸领域中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3D打印技术 口腔正 精准化 个性化
下载PDF
骨性Ⅲ类错畸形术前术后正畸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宋少华 周诺 +3 位作者 庞煊奈 康娜 韦山良 黄旋平 《口腔医学》 CAS 2013年第6期361-365,共5页
目的探讨经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的术前术后正畸治疗特点。方法 25例经完善的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分析治疗前(T0)、术前正畸治疗后(T1)、及矫治结束后(T2)的头颅定位侧位X线片,分析其不同时期的... 目的探讨经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的术前术后正畸治疗特点。方法 25例经完善的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分析治疗前(T0)、术前正畸治疗后(T1)、及矫治结束后(T2)的头颅定位侧位X线片,分析其不同时期的硬组织变化,总结术前术后正畸治疗特点。结果所有患者面部外形都较治疗前明显改观,咬合及功能改善。尽管头影测量结果显示骨面型:面角、颌凸角等变化明显,但术前正畸去代偿并不完全,上颌牙齿的代偿依然存在。术后的正畸主要是稳定手术后的颌骨关系和精细调整咬合,类似于综合性的正畸治疗。结论正畸正颌联合是治疗骨性Ⅲ类错畸形的有效手段,而治疗效果的日臻完善需要正畸正颌治疗的密切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Ⅲ类错[牙合] 正颌联合治疗 术前正 术后正
下载PDF
正畸过程中牙齿三维方向变化的模型测量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冉(综述) 侯彦 +1 位作者 刘娜 张扬(审校)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189-193,共5页
牙齿三维方向上移动效率的评价是评估正畸疗效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矫治器及矫正技术不断进步,用于研究正畸矫治牙齿三维方向移动效率的方法和工具也在不断更新。本文以牙齿移动测量方式发展为主线,介绍了由手工石膏模... 牙齿三维方向上移动效率的评价是评估正畸疗效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矫治器及矫正技术不断进步,用于研究正畸矫治牙齿三维方向移动效率的方法和工具也在不断更新。本文以牙齿移动测量方式发展为主线,介绍了由手工石膏模型测量转向利用计算机软件对数字化模型的测量过程和依据,并对三维数字化模型数据获取方式、储存文件格式及可选择的分析处理软件进行了说明,以及回顾了前人对三维数字化模型进行三维重叠的部分研究,总结了目前对光学扫描及X线扫描得到的两种三维模型数据常用的配准方法和配准区域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测量 三维重叠 牙模型 牙移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