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畿辅旗地永佃形态的历史变迁 被引量:3
1
作者 赵牟云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7-149,共13页
清代畿辅旗地永佃形态的发育是一个复杂而又动态的过程,其间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在清前期,虽然由投充、押租、指借以及包佃等方式,一些旗地佃农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了永佃乃至田面的权利,田面转让交易也已出现,但直到乾、嘉以后佃户不被... 清代畿辅旗地永佃形态的发育是一个复杂而又动态的过程,其间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在清前期,虽然由投充、押租、指借以及包佃等方式,一些旗地佃农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了永佃乃至田面的权利,田面转让交易也已出现,但直到乾、嘉以后佃户不被任意增租夺佃的权利得到中央政府完全确认,旗地永佃才得以在整个旗租地进一步发育。在这种有利于佃农的环境下,久而久之,到道、咸时期最终引发了旗地田底与田面的完全分化,并再度在地方官员的努力下于光、宣时期得到国家法律的认可,即“法理上的田面权”。这是一个进步的趋势,它既有利于旗地佃农经济、身份地位的提高,在长时段内有力地促进了畿辅地区土地占有的分散化,也有助于地区乃至国家层面的政治稳定与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畿辅旗地 永佃 田面权 《首博契约》
原文传递
清末民初畿辅旗地变革考
2
作者 王俊斌 王立群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4-50,共7页
为了巩固统治根基,清廷在近畿地区大量圈占土地,由此形成畿辅旗地。由于不事稼穑等原因,旗人生计日艰。从清中叶开始旗地典卖于民人的现象愈益增多,虽然清廷多次动用国帑回赎,但未能见效。及至清末。内忧外患下的清廷无力回赎旗地,在三... 为了巩固统治根基,清廷在近畿地区大量圈占土地,由此形成畿辅旗地。由于不事稼穑等原因,旗人生计日艰。从清中叶开始旗地典卖于民人的现象愈益增多,虽然清廷多次动用国帑回赎,但未能见效。及至清末。内忧外患下的清廷无力回赎旗地,在三度“开禁”往复之后,最终确立了旗民交产的合法化。到了民国前期,历届政府出于增加财政收入的需要,开启了政府主导下的“旗地变民”之路,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佃农的负担,但总体而言有助于厘清地权,从根本上解决旗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畿辅旗地 旗地变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