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国家文化疆域的巩固及路径拓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潘可礼 张之沧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9-129,共11页
文化疆域是人们认同某种文化的地域范围,以及这种文化所蕴含的精神世界。各种文化认同的标志将一定族群长期聚合在某一地域中,形成了带有明显文化边界的文化疆域。地理疆域被人们加工、反映和升华为理想的生活世界,融进文艺、诗歌、语... 文化疆域是人们认同某种文化的地域范围,以及这种文化所蕴含的精神世界。各种文化认同的标志将一定族群长期聚合在某一地域中,形成了带有明显文化边界的文化疆域。地理疆域被人们加工、反映和升华为理想的生活世界,融进文艺、诗歌、语言、典籍等文化形式里,成为想象的疆域。由于人们文化疆域观念不强、持有错误的语言观,以及一些地方文化分裂主义抬头等,为帝国主义文化侵略提供了突破口,给国家文化疆域带来诸多安全隐患。巩固和拓展国家文化疆域,要增强主体的文化自信心,牢固树立文化疆域意识;热爱民族语言,树立“大地性”语言观,防范语言领域的帝国主义;增强主流文化影响力,以文化为纽带构建身份认同。在推动祖国实现完全统一的“动力因”中,文化认同的力量远大于经济和军事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疆域 拓展 文化认同 路径
下载PDF
网络领域品牌标识的设计如何应对文化疆域
2
作者 吕信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74-77,共4页
根据语言、民族、宗教、传统、历史等的不同特点,整个世界可以大致划分为几个大的文化圈。那么,在网络领域里,如何设计出一种能为不同的文化圈所共同接受的品牌标识呢?作者通过分析谷歌、诺基亚等品牌标识的成功共同之处,认为要设计出... 根据语言、民族、宗教、传统、历史等的不同特点,整个世界可以大致划分为几个大的文化圈。那么,在网络领域里,如何设计出一种能为不同的文化圈所共同接受的品牌标识呢?作者通过分析谷歌、诺基亚等品牌标识的成功共同之处,认为要设计出超越文化疆域的品牌标识,主要要把握好如下三点:一切以简单为原则;围绕人类使用的基本通用符号来构建标识;围绕人类的基本行为动作来构建标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领域 品牌标识 文化疆域 设计
下载PDF
论“辽东渔猎耕牧文明板块”在中国疆域底定过程中的地位
3
作者 于逢春 《中国边疆学》 2013年第1期61-82,共22页
以今东北为中心的广阔地带, 在近代以前呈现着渔猎耕牧交汇或兼备的四大经济形态, 并与华夏、 东胡、 貊、 肃慎四大族系相对应. 纵而言之, 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以缔造的核心力量多次集中在这里孕育呈现: 从商朝南下到 “五胡乱华” ... 以今东北为中心的广阔地带, 在近代以前呈现着渔猎耕牧交汇或兼备的四大经济形态, 并与华夏、 东胡、 貊、 肃慎四大族系相对应. 纵而言之, 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以缔造的核心力量多次集中在这里孕育呈现: 从商朝南下到 “五胡乱华” 、 从鲜卑人在中原建立北朝到辽金两朝开拓中原, 再到元、 清两朝分别统一中国全部陆疆与中国整个陆海疆, 大凡开局与收关的 “重头戏” , 都在这个舞台上登场. 推究其深层原因, 则与该区域塑造的经济生产方式、 军政体制与文化性格息息相关,辽东历史上诸政权之统治民族正是凭借其尚武崇文的军政体制、 勇于融合异族的民族政策、 开放进取的文化心态, 开疆拓土, 统一辽东乃至最终底定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渔猎耕牧文明板块中国疆域经济类型军政体制文化性格
下载PDF
五运六气产生与适合的疆域问题 被引量:18
4
作者 程彦杰 黄铁银 杨宝琴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2-13,共2页
关键词 五运六气 气候 疆域文化
原文传递
Change Numbers of Microorganisms under Vegetable Cultures of Irrigated Soils of Subtropical Zone of Azerbaijan
5
作者 N. H. Orujova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A)》 2011年第3X期394-400,共7页
Number of microorganisms of soils of subtropic zones in a vegetable-fodder and vegetable-bean crop rotations compared with permanent cultivation of these cultures has been studied.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es have sho... Number of microorganisms of soils of subtropic zones in a vegetable-fodder and vegetable-bean crop rotations compared with permanent cultivation of these cultures has been studied.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es have shown that character of change of number of the basic physiological groups of microorganisms (a bacteria, sporeforming bacteria, actinomysetes and microscopic fungies) depends not only on soil-ecological conditions but also on the kind and biological features of cultivated cultures. In soils of subtropical zones the greatest number of organisms using organic nitrogen in food was observed on alluvial meadow-forestry soils and yellowish-gley soils. Gray-brown soils are rich in actinomycetes in comparison with alluvial meadow-forestry soils, but meadow-serozem is rich in spore-forming bacteria forms. A number of microscopic fungi of the studied soils were the least. High intensity of processes of mineralization was marked in meadow-serozem soils, the least in alluvial meadow-forestry and yellowish-gley soils. Under permanent cultures the quantity of microorganisms was less, and factor of mineralization is higher above, than in crop ro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tation vegetable cultures permanent cultivation irrigated soils numbers of microorganisms the coefficient ofmineralization.
下载PDF
北极疆域及其变迁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振福 刘永麟 王浩瞩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CSSCI 2019年第6期77-90,149,150,共16页
疆域是一个使用广泛但却含义有待明确的词汇,疆域的内涵与边疆界定目前仍是疆域学的重要研究问题之一。通常来说,对于疆域问题的研究,主要注重于解释国家的地理空间范围。其实,疆域的概念不仅仅限于国家的角度,国际区域也有其疆域。因此... 疆域是一个使用广泛但却含义有待明确的词汇,疆域的内涵与边疆界定目前仍是疆域学的重要研究问题之一。通常来说,对于疆域问题的研究,主要注重于解释国家的地理空间范围。其实,疆域的概念不仅仅限于国家的角度,国际区域也有其疆域。因此,北极疆域的概念是成立的,而且北极疆域的范围在历史上是变动的,在未来也有变迁的趋势和可能。为此,本文以边疆构建论为切入点,提出北极疆域问题,以历史视角分析北极疆域的历史变迁规律与现状,探讨北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疆域的发展趋势,借以为北极问题的后续研究提供新的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 北极疆域 北极政治疆域 北极经济疆域 北极文化疆域 北极交通疆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