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从《诗》学到诗学——论孔颖达诗学阐释学思想
被引量:3
- 1
-
-
作者
黄贞权
-
机构
许昌学院文学院
-
出处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31-136,共6页
-
基金
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资助项目(批准号:2008-ZX-143)
河南省社科联项目(编号:SKL-2010-824)的研究成果
-
文摘
孔颖达《毛诗正义》统一了南北经学,在唐代政治与多元文化格局下,重振了儒家经学的政教传统,发掘了《诗》文本深厚内蕴,剥去历代对《诗》阐释的陈垢,并加以创新和超越,完成了《诗》学到诗学的转变,展示了极其丰富的阐释学思想,建构了自己的诗学思想体系,同时也表现了士大夫的审美理想和意识形态共存的二元结构的哲学思考。
-
关键词
毛诗正义
阐释学
疏不驳注
文势
-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试论《毛诗正义》的编撰特点
- 2
-
-
作者
卫艳霞
-
机构
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
出处
《沧桑》
2008年第4期136-137,共2页
-
文摘
《毛诗正义》编撰特点主要体现在:编撰态度上兼收并蓄,编撰体例上《传》《笺》并释,编撰原则上"疏不驳注"。
-
关键词
《毛诗正义》
兼收并蓄
《传》《笺》并释
疏不驳注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从“诗”说起——由两种诗教观看中西诗学的不同路径
- 3
-
-
作者
徐定懿
-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中国农史》编辑部
-
出处
《阅江学刊》
2019年第4期112-120,共9页
-
基金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西汉丝绸之路农业交流研究”(2017SJB0043)
-
文摘
“思无邪”是孔子对《诗》的评价,这个评价也预示了中国经学极为重要的一个原则疏不驳注。疏不驳注不仅仅是注疏家在方法论上采用的解经法门,更深层的意义是,它确立了对经典接受、吸纳的非批判性态度。在几乎重合的时间里,柏拉图对以荷马史诗为代表的“诗教”提出了猛烈的批判并最终将诗人逐出理想国。“思无邪”与驱逐诗人反映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面对更古老传统的态度,预示着两种迥异的诗学路径:阶梯断层式诗学和同心圆结构诗学。由此西方诗学开启了批判传统,从一次次批判开启诗学阶梯断层式的上升;而中国诗学则注重承袭,在同心圆结构中不断自我丰富与完善。
-
关键词
思无邪
疏不驳注
驱逐诗人
阶梯断层式诗学
同心圆结构诗学
-
分类号
I106.2
[文学—世界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