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氟链不对称苯并菲盘状液晶的合成及疏氟效应对介晶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杨高帆 赵可清 +2 位作者 余文浩 胡平 汪必琴 《中国科学(B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07-517,共11页
盘状液晶分子中引入氟代烃链并利用疏氟效应(fluorophobic effect)能有效稳定分子的柱状堆积;低对称性的盘状分子有较低的熔点和宽的介晶相温度范围.基于此,本文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半氟酯链的不对称苯并菲化合物C18H6(OCnH2n+1)4(OCH3)(... 盘状液晶分子中引入氟代烃链并利用疏氟效应(fluorophobic effect)能有效稳定分子的柱状堆积;低对称性的盘状分子有较低的熔点和宽的介晶相温度范围.基于此,本文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半氟酯链的不对称苯并菲化合物C18H6(OCnH2n+1)4(OCH3)(O2CC2H4C6F13)(1),及相对应的不含氟化合物C18H6(OCnH2n+1)4(OCH3)(O2CC8H17)(2),n=4~8.化合物结构通过核磁和质谱表征.介晶性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和偏光显微镜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化合物均为柱状互变热致液晶.含氟链化合物1a~1e与相对应的化合物2a~2e比较,有更高的熔点和清亮点.合成的多数化合物为室温液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状液晶 苯并菲 酯链 柱状相 疏氟效应 分子对称性
原文传递
含全氟烃基的联苯酯类液晶的合成及其介晶性 被引量:5
2
作者 汪必琴 王新玲 +1 位作者 赵可清 胡平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2499-2504,共6页
全氟烃或半氟烃链无手性液晶化合物可能呈现铁电液晶性,具有较大的学术及应用价值而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合成了全氟己基苯甲酸联苯酯类液晶化合物:ROC6H4C6H4O2CC6H4C6F13 (3a~3e),C3H7C6H4C6H4O2CC6H4C6F13(6a)及其烃衍生物.用差示扫... 全氟烃或半氟烃链无手性液晶化合物可能呈现铁电液晶性,具有较大的学术及应用价值而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合成了全氟己基苯甲酸联苯酯类液晶化合物:ROC6H4C6H4O2CC6H4C6F13 (3a~3e),C3H7C6H4C6H4O2CC6H4C6F13(6a)及其烃衍生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偏光显微镜(POM)对其介晶性研究发现:烃衍生物呈有序度较低的向列相,熔点较高,清亮点较低,液晶相较窄.全氟烃基取代的化合物出现多个有序度较高的近晶相,熔点较低,清亮点高,介晶相温度范围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 4-丙基联苯酚 烃链 效应 疏氟效应
下载PDF
新型苯甲酸-吡啶超分子液晶的合成:全氟烃基和介晶体刚性对液晶性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郑述方 赵可清 +2 位作者 余文浩 汪必琴 胡平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25-832,共8页
报道了4-正烷氧基苯甲酸和4-正全氟己基苯甲酸分别与吡啶衍生物3a,3b通过分子间氢键形成的超分子液晶化合物的合成和热致液晶性.目标超分子液晶化合物的介晶性和氢键的缔合通过热台偏光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法,核磁和红外光谱进行了研究... 报道了4-正烷氧基苯甲酸和4-正全氟己基苯甲酸分别与吡啶衍生物3a,3b通过分子间氢键形成的超分子液晶化合物的合成和热致液晶性.目标超分子液晶化合物的介晶性和氢键的缔合通过热台偏光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法,核磁和红外光谱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吡啶衍生物3a,3b不具有液晶性.4-正烷氧基苯甲酸与吡啶衍生物3a,3b形成的复合物4a和4b具有向列相和近晶C相,而4-全氟己基苯甲酸与吡啶衍生物3a,3b形成的复合物6a,6b则呈现多个近晶相.4a-n系列化合物比4b-n系列具有更高的熔点和清亮点,而4b-n系列存在明显的奇偶效应.红外光谱证实了羧基与吡啶基之间存在氢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键 液晶 超分子化学 疏氟效应 己基苯甲酸 吡啶衍生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