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真/细菌对疏水性有机物的吸附及其表面特性
被引量:
8
1
作者
张晓敏
成卓韦
+2 位作者
於建明
陈建孟
朱勤勤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68-1277,共10页
比较了干燥后真菌Ophiostoma stenoceras LLC和细菌Pseudomonas veronii ZW菌体细胞的比表面积及其对不同疏水性有机化合物吸附性能,并利用BET、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电子能谱(XPS)对细胞表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真菌LLC和细菌ZW菌体...
比较了干燥后真菌Ophiostoma stenoceras LLC和细菌Pseudomonas veronii ZW菌体细胞的比表面积及其对不同疏水性有机化合物吸附性能,并利用BET、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电子能谱(XPS)对细胞表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真菌LLC和细菌ZW菌体细胞的比表面积分别为15.8m^2/g,11.57m^2/g,真菌菌体细胞表面介孔较多,可以更有效地吸附有机化合物.在相同的生长阶段,真菌LLC的细胞表面疏水性(cellsurface hydrophobic,CSH)始终要大于细菌ZW;采用α-蒎烯作为唯一碳源培养时,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真菌和细菌的CSH均有不同提升.干燥后真菌LLC菌体对各疏水性有机化合物吸附能力为乙酸乙酯>α-蒎烯>正己烷,即疏水性相对较低的化合物更容易被吸附.通过XPS和FTIR表征发现菌体LLC吸附有机化合物后,菌体表面的官能团位置未发生明显变化,推测该吸附过程是物理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性有机化合物
真菌
细菌
细胞表面
疏
水性
吸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聚二甲基硅氧烷被动加标法在水毒性测试中的应用: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
1
2
作者
马萍
程飞
+1 位作者
李慧珍
游静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77-1188,共12页
被动加标(Passive dosing)可维持水中疏水性化合物的恒定浓度,利于准确测定化合物的溶解度、分配系数和毒性效应.相对于传统的主动加标,被动加标可及时补充由于壁吸附、挥发、光解、水解、生物吸收等因素引起的受试化合物损失,维持测试...
被动加标(Passive dosing)可维持水中疏水性化合物的恒定浓度,利于准确测定化合物的溶解度、分配系数和毒性效应.相对于传统的主动加标,被动加标可及时补充由于壁吸附、挥发、光解、水解、生物吸收等因素引起的受试化合物损失,维持测试体系中化合物浓度的稳定,增强数据的准确性.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是最常用的加标介质,有良好的生物兼容性,已成功用于多种化合物的细胞和生物个体毒性测试,然而在被动加标的发展中也遇到系列瓶颈问题.PDMS被动加标的应用局限于中等疏水性的化合物(lg K_(OW)=3—6),如多环芳烃(PAHs)和部分多氯联苯(PCBs),却极少用于高疏水性化合物(lg K_(OW)>6);主要用于小体系、短时间实验,而与环境更相关的大体系、长时间暴露的应用尚待研究;缺乏定量方法,难以估算测试体系中PDMS对化合物损失的补偿能力;被动加标方法缺乏标准化.因此,未来发展需加强研究化合物从PDMS释放与水体浓度补充的关联,在理论研究基础上完善被动加标技术规范,发展适用于大体系、长时间暴露的被动加标方法.此外,通过被动加标方法有效地结合原位采样与实验室毒性测试,利于在生态风险评价中综合考虑污染物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二甲基硅氧烷
被动加标
毒性测试
效应导向分析
疏水性有机化合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真/细菌对疏水性有机物的吸附及其表面特性
被引量:
8
1
作者
张晓敏
成卓韦
於建明
陈建孟
朱勤勤
机构
浙江工业大学环境学院
浙江省台州市污染防治工程技术中心
出处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68-1277,共10页
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LY18B060012)
浙江省"育才工程"(2016YCGC014)
文摘
比较了干燥后真菌Ophiostoma stenoceras LLC和细菌Pseudomonas veronii ZW菌体细胞的比表面积及其对不同疏水性有机化合物吸附性能,并利用BET、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电子能谱(XPS)对细胞表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真菌LLC和细菌ZW菌体细胞的比表面积分别为15.8m^2/g,11.57m^2/g,真菌菌体细胞表面介孔较多,可以更有效地吸附有机化合物.在相同的生长阶段,真菌LLC的细胞表面疏水性(cellsurface hydrophobic,CSH)始终要大于细菌ZW;采用α-蒎烯作为唯一碳源培养时,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真菌和细菌的CSH均有不同提升.干燥后真菌LLC菌体对各疏水性有机化合物吸附能力为乙酸乙酯>α-蒎烯>正己烷,即疏水性相对较低的化合物更容易被吸附.通过XPS和FTIR表征发现菌体LLC吸附有机化合物后,菌体表面的官能团位置未发生明显变化,推测该吸附过程是物理吸附.
关键词
疏水性有机化合物
真菌
细菌
细胞表面
疏
水性
吸附
Keywords
hydrophobic organic compounds
fungus
bacterium
cell surface hydrophobicity
adsorption
分类号
X17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聚二甲基硅氧烷被动加标法在水毒性测试中的应用: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
1
2
作者
马萍
程飞
李慧珍
游静
机构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暨南大学环境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出处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77-1188,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73106,41503091)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15A030310219,2016A030312009)资助~~
文摘
被动加标(Passive dosing)可维持水中疏水性化合物的恒定浓度,利于准确测定化合物的溶解度、分配系数和毒性效应.相对于传统的主动加标,被动加标可及时补充由于壁吸附、挥发、光解、水解、生物吸收等因素引起的受试化合物损失,维持测试体系中化合物浓度的稳定,增强数据的准确性.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是最常用的加标介质,有良好的生物兼容性,已成功用于多种化合物的细胞和生物个体毒性测试,然而在被动加标的发展中也遇到系列瓶颈问题.PDMS被动加标的应用局限于中等疏水性的化合物(lg K_(OW)=3—6),如多环芳烃(PAHs)和部分多氯联苯(PCBs),却极少用于高疏水性化合物(lg K_(OW)>6);主要用于小体系、短时间实验,而与环境更相关的大体系、长时间暴露的应用尚待研究;缺乏定量方法,难以估算测试体系中PDMS对化合物损失的补偿能力;被动加标方法缺乏标准化.因此,未来发展需加强研究化合物从PDMS释放与水体浓度补充的关联,在理论研究基础上完善被动加标技术规范,发展适用于大体系、长时间暴露的被动加标方法.此外,通过被动加标方法有效地结合原位采样与实验室毒性测试,利于在生态风险评价中综合考虑污染物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
关键词
聚二甲基硅氧烷
被动加标
毒性测试
效应导向分析
疏水性有机化合物
Keywords
PDMS
passive dosing
bioassay
effect-directed analysis
hydrophobic organic compound
分类号
X83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真/细菌对疏水性有机物的吸附及其表面特性
张晓敏
成卓韦
於建明
陈建孟
朱勤勤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聚二甲基硅氧烷被动加标法在水毒性测试中的应用:现状与进展
马萍
程飞
李慧珍
游静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