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休闲体育的疏离性消费趋势 被引量:1
1
作者 江岚 《当代经济》 2008年第22期56-57,共2页
休闲体育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由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综合我国对休闲体育的研究,对其广义的理解是人们在余暇时间所进行的、以满足自身发展需要和愉悦身心为主要目的、具有一定文化品位的体育活动。它涵盖了... 休闲体育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由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综合我国对休闲体育的研究,对其广义的理解是人们在余暇时间所进行的、以满足自身发展需要和愉悦身心为主要目的、具有一定文化品位的体育活动。它涵盖了人们闲暇时间内参与体育活动和观赏体育竞赛对体育服务产品、实物产品、精神产品的直接消费以及其他相关活动的间接消费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闲体育 疏离性消费 消费行为 社会发展
下载PDF
在同一中疏离——论图画书图文关系的疏离性
2
作者 李亦程 颜蓉仙 《作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285-286,共2页
图文关系是图画书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图画书图文关系不仅具有同一性,疏离性也是图文关系的本质属性。图文关系的疏离性有三个层次的体现:图画对文字的限定;图画对文字的丰富;图画与文字间的创意性背离。
关键词 图画书 图文关系 疏离性
原文传递
从语言到文体:主流新文学制约下张恨水的疏离性写作
3
作者 朱周斌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97-204,共8页
以往的研究多强调张恨水同新文学的"补充"或"独立"关系。但从张恨水的文言—白话观,及其章回小说文体观同胡适对于章回小说的阐释的差异这些角度,可以看到张恨水的写作是建立在承认新文学为主流的前提下的。无论是... 以往的研究多强调张恨水同新文学的"补充"或"独立"关系。但从张恨水的文言—白话观,及其章回小说文体观同胡适对于章回小说的阐释的差异这些角度,可以看到张恨水的写作是建立在承认新文学为主流的前提下的。无论是其疏离性的自觉追求,还是其无意识地借用新文学为自己寻求合法性,都表明他所代表的写作是在白话新文学成为主流的框架内进行的。这种写作为白话文学丰富自己提供了一种内部资源,是现代汉语文体发展的内在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恨水 文言—白话观 章回小说 新文学 疏离性
原文传递
卡尔维诺小说的后现代疏离性表征
4
作者 陈曲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5-151,共7页
卡尔维诺被学界认为是典型的后现代小说家,然而其与后现代主义相似的表现手法及写作模式是以卡尔维诺的深层宇宙观为依托,与后现代主义有着完全不同的思想渊源与路径。贯穿卡尔维诺小说的线索是一个孤独者在茫茫宇宙中追录意义的旅程。... 卡尔维诺被学界认为是典型的后现代小说家,然而其与后现代主义相似的表现手法及写作模式是以卡尔维诺的深层宇宙观为依托,与后现代主义有着完全不同的思想渊源与路径。贯穿卡尔维诺小说的线索是一个孤独者在茫茫宇宙中追录意义的旅程。在这条追寻之旅中,卡尔维诺始终都没有放弃一个知识分子的责任,他始终都是意义的看护者。他的古典主义态度与后现代主义截然不同。不仅如此,卡尔维诺的小说有很大一部分是不能纳入到后现代小说范畴中去解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尔维诺 后现代 疏离性
原文传递
幻想与疏离:论张柠长篇小说《玄鸟传》中的“漫游者”形象
5
作者 孙旭江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0-165,共6页
张柠聚焦于“80后成长史”和描绘城市生活,其所著长篇小说《玄鸟传》以1980年代至今四十余年巨大的时代裂变和广袤的社会生活为创作背景,以理想化的方式塑造了一位具有幻想者气质,疏离于现实世界的“漫游者”形象,揭示了一位知识分子“... 张柠聚焦于“80后成长史”和描绘城市生活,其所著长篇小说《玄鸟传》以1980年代至今四十余年巨大的时代裂变和广袤的社会生活为创作背景,以理想化的方式塑造了一位具有幻想者气质,疏离于现实世界的“漫游者”形象,揭示了一位知识分子“漫游者”的成长史和精神史,是对知识分子群体的关注和书写。本文旨在以小说中对大时代背景下知识分子“漫游者”对于灵魂和精神自由的坚持和命运的再现,对以主人公孙鲁西为代表的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群体所遭遇的困顿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以及“漫游”的幻想性、疏离性、超时代性和漫游性进行论述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鸟传》 漫游者 幻想性 疏离性
下载PDF
女性主义批评:并不奢侈的今日话题 被引量:6
6
作者 董之林 《东南学术》 2001年第6期153-162,共10页
妇女解放运动是二十世纪民主化进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六十年代 ,当女权主义者试图把妇女解放问题引向文化层面时 ,遇到了文化身份认同的悖论。七十年代以降 ,女性主义批评在悖论中发展起来 ,其中对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批判 ,对等级制基... 妇女解放运动是二十世纪民主化进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六十年代 ,当女权主义者试图把妇女解放问题引向文化层面时 ,遇到了文化身份认同的悖论。七十年代以降 ,女性主义批评在悖论中发展起来 ,其中对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批判 ,对等级制基础上的本质主义的批判 ,对文本疏离性的研究 ,对他者和边缘视角如何介入主流社会的关注 ,对理想人性的探讨与期待等 ,都显示出这种批评理论所具有的思想活力。因此 ,不应该把女性主义批评庸俗化地理解为两性之战的产物 ,而应该重视它所表现出的时代普遍要求或宏大叙事难以涵盖的精神向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本质主义 文本疏离性 他者
下载PDF
“黄泥地”归去来——论刘庆邦的长篇小说《黄泥地》
7
作者 吕东亮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102-106,共5页
刘庆邦的长篇小说新作《黄泥地》讲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一个普通村庄的各色人等相互纠缠构陷的故事。小说对乡土中国的生存情状进行了隐喻式的书写,在描述其相对封闭性、稳定性的同时,又以现代乡绅房国春形象为载体书写了乡土中国... 刘庆邦的长篇小说新作《黄泥地》讲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一个普通村庄的各色人等相互纠缠构陷的故事。小说对乡土中国的生存情状进行了隐喻式的书写,在描述其相对封闭性、稳定性的同时,又以现代乡绅房国春形象为载体书写了乡土中国的疏离性、瓦解性力量。小说直面现实、叙述细密,同时带有浓郁的挽歌气息,写作旨趣也倾向于"为乡土中国保存一个肉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泥地》 隐喻式书写 现代乡绅 疏离性力量 挽歌气息
下载PDF
莎士比亚:神秘的当代人
8
作者 约翰.吉利斯 张东燕 朱宾忠 《长江学术》 2016年第1期74-80,共7页
如何理解扬·阔特在其著作《莎士比亚与我们同代》中所说的莎士比亚"与我们同代"这一观念?本文试图说明这一结论并不是不言自明的,而是体现着某种矛盾关系。人们对当代性事物的理解通常是该事物为世人"熟知",... 如何理解扬·阔特在其著作《莎士比亚与我们同代》中所说的莎士比亚"与我们同代"这一观念?本文试图说明这一结论并不是不言自明的,而是体现着某种矛盾关系。人们对当代性事物的理解通常是该事物为世人"熟知",但是阔特从现代主义戏剧学的角度重新阅读莎士比亚作品,将莎剧的当代性理解为某种疏离的力量,它异化莎剧中为人共识的内容,释放其中具有爆炸性的潜在内涵。本文将通过讨论近十年以来上演的两出令人震撼的莎剧表演,反思阔特的理论,并进一步指出两者均以神秘的方式展现了莎剧的当代性特征,同时均体现了不为当代观众所了解的现代社会早期的文化思想。上述两方面彼此紧密联系:正是莎剧文本中无法被当代社会同化的部分造就了导演新锐和富有疏离感的现代主义演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性 疏离性 现代主义
下载PDF
医院与城市共生——都市型医院设计策略研究
9
作者 邢立华 聂书琪 《建筑技艺》 2022年第7期86-90,共5页
通过梳理医院与城市之间公共性的演化简史,指出其公共性与疏离性的矛盾特征具有共存的客观性。在高密度城市人居环境下,提出都市型医院概念,将其与城市视作连续整体并深度交互。以深圳为城市切片,结合实践研究,通过“共享、渗透、网络... 通过梳理医院与城市之间公共性的演化简史,指出其公共性与疏离性的矛盾特征具有共存的客观性。在高密度城市人居环境下,提出都市型医院概念,将其与城市视作连续整体并深度交互。以深圳为城市切片,结合实践研究,通过“共享、渗透、网络、枢纽”的空间策略,建立具有复合交融空间特征的都市型医院公共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型医院 高密度城市 公共性 疏离性 设计策略
下载PDF
《新青年》中的女性话语空白——兼谈陈衡哲的文学创作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桂妹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4-29,共6页
由《新青年》所建构的五四启蒙话语在开拓了现代女性主体言说的历史空间的同时 ,也制造了女性话语的空白 ,一方面由于认同男权 /时代同构的话语权威 ,使女性启蒙话语呈现为在场的缺席 ,另一方面启蒙初期所开启的主流文学样式———问题... 由《新青年》所建构的五四启蒙话语在开拓了现代女性主体言说的历史空间的同时 ,也制造了女性话语的空白 ,一方面由于认同男权 /时代同构的话语权威 ,使女性启蒙话语呈现为在场的缺席 ,另一方面启蒙初期所开启的主流文学样式———问题文学也以整体话语权威对疏离性叙事进行了统合 ,陈衡哲以文学方式建构女性言说的努力正是由于无法在这种集体叙事中得到同质性阐释而被忽略、消解为叙述空白。追寻这些女性话语被消泯、边缘化以至遗忘的过程不仅是对于女性话语的彰显 ,同时也是对于历史的一种去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青年》 女性话语 陈衡哲 文学创作 叙述空白 男权话语 文学样式 话语权威 疏离性叙事 集体叙事
原文传递
协调与疏离:欧洲对美政策探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胜湘 李云鹏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5-103,共19页
自确立联盟关系以来,欧美双方围绕不同议题持续争论和相互制衡,欧洲对美政策也在协调和疏离之间反复变动。外部威胁与内部分歧是影响欧美联盟关系态势及欧洲对美政策的主要变量,根据两大变量的互动,欧美联盟有四种不同关系态势:紧密联... 自确立联盟关系以来,欧美双方围绕不同议题持续争论和相互制衡,欧洲对美政策也在协调和疏离之间反复变动。外部威胁与内部分歧是影响欧美联盟关系态势及欧洲对美政策的主要变量,根据两大变量的互动,欧美联盟有四种不同关系态势:紧密联盟关系、较密切联盟关系、松散联盟关系和较松散联盟关系。不同态势下欧洲对美政策会有不同的取向。欧洲在美国退出伊核协议问题上的应对验证了以下分析框架,即欧美外部威胁与内部分歧二者的互动,是决定欧洲对美政策是协调为主还是疏离为主的关键要素。由于特朗普时期和拜登上台以来的欧美联盟分别处于松散联盟和较松散联盟关系态势,欧洲关于伊核协议问题上也分别呈现出对美更多的疏离性和协调性特征。欧洲对美政策的这一特性,对处理处于中美战略竞争背景下的中欧关系和中美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 欧美关系 对美政策 伊核协议 中美战略竞争 协调性 疏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