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疏肝和胃颗粒对反流性食管炎大鼠平滑肌细胞收缩和血浆胃泌素、胃动素等的影响 被引量:22
1
作者 王学习 路莉 +4 位作者 李少海 千维娜 王艳 祁永福 赵健雄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94-398,共5页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颗粒对反流性食管炎大鼠食管、胃平滑肌细胞收缩和血浆胃泌素(GAS)、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奥美拉唑组和疏肝和胃颗粒组,另设假手术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剥取食管,光镜...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颗粒对反流性食管炎大鼠食管、胃平滑肌细胞收缩和血浆胃泌素(GAS)、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奥美拉唑组和疏肝和胃颗粒组,另设假手术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剥取食管,光镜和电镜观察食管病理组织学改变;采血分离血清、血浆,检测GAS、MTL、VIP水平。结果疏肝和胃颗粒含药血清孵育可以引起来源于食管下括约肌、胃体、胃窦和胃幽门部位平滑肌细胞收缩,与正常对照组和奥美拉唑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疏肝和胃颗粒可改善模型大鼠食管组织鳞状上皮增生和炎性等光镜改变,恢复上皮细胞间隙增宽、桥粒连接结构减少等超微结构损伤。疏肝和胃颗粒可升高模型大鼠血GAS、MTL水平,降低血VIP水平,其中血GAS和VIP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MTL水平与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疏肝和胃颗粒可改善反流性食管炎大鼠食管黏膜损伤,增加胃食管平滑肌细胞收缩反应,调节血GAS、MTL和VIP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肝和胃颗粒 反流性食管炎 泌素(GAS) 动素(MTL) 血管活性肠肽(VIP)
下载PDF
疏肝和胃颗粒的催眠和促胃肠动力作用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赵学军 熊天琴 +3 位作者 李卓明 黄鸣清 马淑雯 黄桂英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研究疏肝和胃颗粒的催眠作用和促胃肠动力作用。方法:戊巴比妥钠阈剂量、阈下剂量催眠实验研究疏肝和胃颗粒的催眠作用;采用排便试验、小肠推进实验研究疏肝和胃颗粒对正常动物及硫酸阿托品致胃肠麻痹模型动物的胃肠运动情况。结果... 目的:研究疏肝和胃颗粒的催眠作用和促胃肠动力作用。方法:戊巴比妥钠阈剂量、阈下剂量催眠实验研究疏肝和胃颗粒的催眠作用;采用排便试验、小肠推进实验研究疏肝和胃颗粒对正常动物及硫酸阿托品致胃肠麻痹模型动物的胃肠运动情况。结果:疏肝和胃颗粒能显著延长小鼠戊巴比妥钠阈剂量睡眠时间,提高阈下剂量的入睡率;促进正常及硫酸阿托品造模动物的胃肠推进和排便。结论:疏肝和胃颗粒有确切的催眠和促胃肠动力作用,认为促胃肠动力作用可能是其催眠效应的部分机制,这反映了《素问.逆调论》“胃不和则卧不安”理论的科学性以及调节情志法治疗失眠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肝和胃颗粒 催眠 肠动力 实验研究
下载PDF
疏肝和胃颗粒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相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被引量:9
3
作者 隋晓丹 程林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1期154-155,共2页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颗粒联合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60例Hp相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疏肝和胃颗粒联合西药四联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联合西药四...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颗粒联合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60例Hp相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疏肝和胃颗粒联合西药四联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联合西药四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症状改善情况以及Hp转阴率。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Hp转阴率为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结论疏肝和胃颗粒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感染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疗效优于单纯四联疗法,可提高Hp转阴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肝和胃颗粒 四联疗法 幽门螺杆菌 慢性非萎缩性
下载PDF
疏肝和胃颗粒镇静和抗惊厥实验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熊天琴 庞龙 +5 位作者 韩坚 黄桂英 周良 李卓明 黄鸣清 赵学军 《中医药学刊》 2006年第7期1328-1329,共2页
目的:研究疏肝和胃颗粒临床治疗失眠的机理。方法:采用光电管法观察疏肝和胃颗粒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以及观察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镇静作用。观察疏肝和胃颗粒对士的宁、回苏林致惊厥的对抗作用。结果:疏肝和胃颗粒1.000g/kg、0.500g/kg... 目的:研究疏肝和胃颗粒临床治疗失眠的机理。方法:采用光电管法观察疏肝和胃颗粒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以及观察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镇静作用。观察疏肝和胃颗粒对士的宁、回苏林致惊厥的对抗作用。结果:疏肝和胃颗粒1.000g/kg、0.500g/kg、0.250g/kg对小鼠的自主活动无明显影响;0.250g/kg剂量组能延长士的宁致惊厥潜伏期;0.250g/kg剂量组能延长回苏林致死亡时间。结论:疏肝和胃颗粒在对小鼠自主活动无明显抑制作用剂量下表现出一定的抗惊厥作用。其机理在进一步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肝和胃颗粒 自主活动 失眠 抗惊厥
下载PDF
疏肝和胃颗粒治疗反流性食管炎6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隋晓丹 程林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12期187-187,共1页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颗粒联合埃索美拉唑对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疏肝和胃颗粒联合埃索美拉唑,对照组予埃索美拉唑,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83.3%,两...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颗粒联合埃索美拉唑对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疏肝和胃颗粒联合埃索美拉唑,对照组予埃索美拉唑,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83.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疏肝和胃颗粒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内镜疗效显著,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肝和胃颗粒 反流性食管炎 疗效观察
下载PDF
疏肝和胃颗粒对大鼠实验性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王睿琦 侯培珍 +1 位作者 刘文滨 李翠文 《内蒙古中医药》 2008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颗粒对大鼠实验性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实验性慢性浅表性胃炎造模,观察中药疏肝和胃颗粒在试验中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作用。结果:疏肝和胃颗粒可使胃黏膜炎症病理表现及相关基因蛋白表达及炎症...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颗粒对大鼠实验性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实验性慢性浅表性胃炎造模,观察中药疏肝和胃颗粒在试验中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作用。结果:疏肝和胃颗粒可使胃黏膜炎症病理表现及相关基因蛋白表达及炎症分子水平均出现治疗效应。结论:疏肝和胃颗粒对实验性慢性浅表性胃炎具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肝和胃颗粒 实验性 慢性浅表性
下载PDF
疏肝和胃颗粒水提取工艺后的浓缩、成型工艺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邹干朋 刘光斌 +1 位作者 毛和平 董钰明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年第13期126-128,共3页
目的对疏肝和胃颗粒水提取工艺后浓缩、成型工艺进行研究,优选出最佳浓缩、成型工艺的方法和条件。方法对减压浓缩和常压浓缩进行比较;通过助悬效果选择助悬剂种类及用量,通过润湿剂选择、颗粒干燥温度的确定考查制粒条件,并考察颗粒的... 目的对疏肝和胃颗粒水提取工艺后浓缩、成型工艺进行研究,优选出最佳浓缩、成型工艺的方法和条件。方法对减压浓缩和常压浓缩进行比较;通过助悬效果选择助悬剂种类及用量,通过润湿剂选择、颗粒干燥温度的确定考查制粒条件,并考察颗粒的流动性和吸湿性;通过中等放大试验验证工艺的合理性。结果疏肝和胃颗粒减压浓缩与常压浓缩乙醇浸出物量基本一致,但减压浓缩效率高;助悬剂选用黄原胶,用量为1.8%,润湿剂选择95%乙醇,颗粒干燥温度为60℃时制粒最优,颗粒休止角小于40°,流动性较好,颗粒的临界相对湿度为72%;中等放大试验验证工艺较合理。结论该浓缩、成型工艺稳定合理,对疏肝和胃颗粒的制剂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肝和胃颗粒 正交试验 提取 浓缩 成型
下载PDF
疏肝和胃颗粒对行为绝望小鼠的抗抑郁作用
8
作者 马淑雯 熊天琴 +2 位作者 韦史利 郭谦 赵学军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476-477,482,共3页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颗粒对行为绝望模型小鼠的抗抑郁作用。【方法】将昆明系小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疏肝和胃颗粒低、中、高剂量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的剂量分别为0.25、0.5、1.0 g.kg-1.d-1),氯丙米嗪组(剂量为0.04 g.kg-1.d-1)...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颗粒对行为绝望模型小鼠的抗抑郁作用。【方法】将昆明系小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疏肝和胃颗粒低、中、高剂量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的剂量分别为0.25、0.5、1.0 g.kg-1.d-1),氯丙米嗪组(剂量为0.04 g.kg-1.d-1);采用小鼠悬尾和强迫游泳实验观察各组小鼠不动时间。【结果】中药中、高剂量可显著性缩短小鼠悬尾和游泳不动时间(P<0.05或P<0.01),且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疏肝和胃颗粒对行为绝望模型小鼠具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肝和胃颗粒/药理学 抑郁证/中药疗法 疾病模型 动物 小鼠
下载PDF
疏肝和胃颗粒对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GAS、PG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隋晓丹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年第4期48-49,共2页
目的探索疏肝和胃颗粒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肝胃郁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肝胃郁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和中药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使用疏肝和胃颗粒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中药组... 目的探索疏肝和胃颗粒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肝胃郁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肝胃郁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和中药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使用疏肝和胃颗粒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中药组给予疏肝和胃颗粒治疗,疗程均为4周。对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评分、血清胃泌素(GAS)、胃蛋白酶原(PG)水平改善情况及总体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在改善临床症状及降低血清GAS、PG水平方面,3组疗效均显著,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中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中药组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和胃颗粒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疗效优于单纯西药、中药疗法,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肝和胃颗粒 奥美拉唑 慢性非萎缩性
下载PDF
疏肝和胃颗粒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阿会 朱生樑 +2 位作者 周秉舵 王轶 李亚鼎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1年第3期57-60,共4页
目的评价疏肝和胃颗粒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试验组予生活饮食指导合疏肝和胃颗粒,对照组予生活饮食指导合奥美拉唑。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临... 目的评价疏肝和胃颗粒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试验组予生活饮食指导合疏肝和胃颗粒,对照组予生活饮食指导合奥美拉唑。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积分以及胃镜下食管黏膜分级变化情况。结果入组患者94例均完成了8周疗程,其中疗程结束后实际完成胃镜复查76例。试验组临床及胃镜总有效率分别为95.74%、80.00%,对照组分别为76.60%、63.89%,试验组临床疗效及胃镜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值均显著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胃镜下食管黏膜炎症分级均明显改善(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胃镜下食管黏膜炎症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和胃颗粒可以明显提高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减轻食管黏膜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郁热型 疏肝和胃颗粒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疏肝和胃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毛和平 邹干朋 刘光斌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年第18期14-16,共3页
目的:建立疏肝和胃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对元胡、大黄、香附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制剂中高良姜素的含量,色谱柱为inertsil C18(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溶液(60∶40);检测波长为2... 目的:建立疏肝和胃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对元胡、大黄、香附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制剂中高良姜素的含量,色谱柱为inertsil C18(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溶液(60∶40);检测波长为266nm;柱温31℃,理论塔板数按高良姜素计算应不低于6000。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度良好,阴性无干扰,专属性强,重复性良好;高良姜素在0.081~1.62μg/ml(r=0.9999)区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7.93%,RSD为1.18%。结论:本方法方便、可靠、准确,可用于疏肝和胃颗粒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肝和胃颗粒 质量标准 高良姜素 薄层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正交试验法优选疏肝和胃颗粒的水提工艺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秀梅 刘光斌 +1 位作者 毛和平 任远 《中国执业药师》 CAS 2016年第6期24-26,共3页
目的:确定疏肝和胃颗粒最佳水提工艺参数,为疏肝和胃颗粒水提工艺的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水提液蒸干残渣70%浸出物为评定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疏肝和胃颗粒水提工艺参数。结果:疏肝和胃颗粒水提最佳工艺条件为:以14倍量水提取2次... 目的:确定疏肝和胃颗粒最佳水提工艺参数,为疏肝和胃颗粒水提工艺的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水提液蒸干残渣70%浸出物为评定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疏肝和胃颗粒水提工艺参数。结果:疏肝和胃颗粒水提最佳工艺条件为:以14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提取1 h。结论:该提取工艺稳定、合理,对制剂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肝和胃颗粒 正交试验 水提工艺
下载PDF
HPLC测定疏肝和胃颗粒中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的含量 被引量:2
13
作者 苟小军 夏云 曲虹 《西部中医药》 2014年第9期21-23,共3页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疏肝和胃颗粒中木香烃内酯及去氢木香内酯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C18柱(250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65∶3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25 nm。结果:木香烃内酯的线性范围为0.0738~0.492μg...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疏肝和胃颗粒中木香烃内酯及去氢木香内酯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C18柱(250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65∶3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25 nm。结果:木香烃内酯的线性范围为0.0738~0.492μg,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9.75%,RSD=0.88%;去氢木香内酯线性范围为0.0786~0.524μg,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58%,RSD=0.48%。结论:6批样品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准确,可作为疏肝和胃颗粒质量控制的定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疏肝和胃颗粒 木香烃内酯 去氢木香内酯
下载PDF
疏肝和胃颗粒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的药效学研究
14
作者 王丽娜 张斌 +1 位作者 郑伟然 陆蕊杭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疏肝和胃颗粒 胆汁返流性 药效及作用机制
下载PDF
疏肝和胃颗粒的制备工艺与稳定性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邹干朋 毛和平 +3 位作者 刘光斌 谢六生 张迅 张玉叶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年第7期104-105,共2页
目的改进疏肝和胃制剂制备工艺,将原散剂剂型改为颗粒剂,进行元胡和大黄薄层色谱鉴别,并考察颗粒剂的稳定性。方法通过重新设计颗粒剂处方工艺,薄层色谱鉴别分析元胡中延胡索乙素和大黄中的大黄酸,进行热加速试验考察疏肝和胃颗粒的稳... 目的改进疏肝和胃制剂制备工艺,将原散剂剂型改为颗粒剂,进行元胡和大黄薄层色谱鉴别,并考察颗粒剂的稳定性。方法通过重新设计颗粒剂处方工艺,薄层色谱鉴别分析元胡中延胡索乙素和大黄中的大黄酸,进行热加速试验考察疏肝和胃颗粒的稳定性。结果元胡和大黄的薄层色谱鉴别斑点清晰,阴性无干扰;颗粒剂的制备工艺经稳定性考察证实可行。结论改进后的制备工艺合理,主要成分鉴别方法可靠,明显改善制剂口感,制剂稳定性良好,可进行规模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肝和胃颗粒 制备工艺 稳定性 薄层色谱
下载PDF
疏肝和胃颗粒对单纯性酸反流大鼠食管下括约肌超微结构及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少海 王学习 +4 位作者 朱艳芳 王学满 王艳 千维娜 赵健雄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3-146,共4页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颗粒对单纯性反流食管炎模型大鼠胃液pH值、胆红素和食管下括约肌(LES)超微结构、NO、NOS、GAS、MTL和VIP及血清GAS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全幽门缝扎+食管下括约肌切开术"制作单纯性酸反流大鼠模型,实验设正...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颗粒对单纯性反流食管炎模型大鼠胃液pH值、胆红素和食管下括约肌(LES)超微结构、NO、NOS、GAS、MTL和VIP及血清GAS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全幽门缝扎+食管下括约肌切开术"制作单纯性酸反流大鼠模型,实验设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奥美拉唑组(8.7mg/kg)、疏肝和胃颗粒小、大剂量组(5.4g/kg、10.8g/kg)。所有动物等体积灌胃给药,2ml/200g,1次/d,连续28d。给药结束次日,检测胃液pH值、胆红素水平;剥取食管下段组织和食管下括约肌,光镜和电镜观察食管粘膜和LES超微结构改变,检测食管下括约肌NO、NOS、GAS、MTL和VIP水平;采血分离血清,ELISA法检测GAS。结果:疏肝和胃颗粒(10.8g/kg)可改善胃食管反流模型大鼠食管粘膜炎性、增生和LES肌纤维分布疏散、肌丝和肌节排列紊乱、肌组织溶解等超微结构改变。同时,疏肝和胃颗粒(10.8g/kg)可降低食管组织粘膜损伤指数和炎症积分、胃液胆红素、食管下括约肌NO和NOS水平,升高食管下括约肌GAS、MTL、VIP水平和血清GAS水平,及胃液pH值,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疏肝和胃颗粒治疗胃食管反流与其改善胃食管反流大鼠食管粘膜炎症、增生和LES肌纤维的变形、溶解,减少胃酸和胆汁分泌,降低食管下括约肌NO和NOS含量,提高食管下括约肌GAS、MTL、VIP水平和血清GAS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肝和胃颗粒 食管下括约肌超微结构 NO NOS 肠激素
原文传递
疏肝和胃降逆颗粒对反流性食管炎大鼠食管FOXO4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祁永福 赵健雄 +3 位作者 王学习 徐中 许馨文 李上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2633-2636,共4页
目的观察FOXO转录因子及其信号通路在反流性食管炎中的表达及疏肝和胃降逆颗粒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疏肝和胃降逆颗粒组和奥美拉唑组,每组10只。用幽门半结扎加食管下括约肌切开法建立反... 目的观察FOXO转录因子及其信号通路在反流性食管炎中的表达及疏肝和胃降逆颗粒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疏肝和胃降逆颗粒组和奥美拉唑组,每组10只。用幽门半结扎加食管下括约肌切开法建立反流性食管炎大鼠模型,造模1周后给予药物干预,共28d。治疗结束后处死动物,取食管下段组织,分别进行常规HE染色病理检查和采用QRT-PCR技术检测FOXO4/NF-κB/TNF-α信号通路的表达。结果模型组食管下段组织病理积分和NF-κB、TNF-αmRNA的表达较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FOXO4mRNA的表达较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明显下降(P<0.05)。疏肝和胃降逆颗粒组和奥美拉唑组食管下段组织病理积分和NF-κB和TNF-α mRNA的表达均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但仍高于正常组;FOXO4mRNA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疏肝和胃降逆颗粒组和奥美拉唑组比较,病理积分和信号通路的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组织病理损伤与NF-κB和TNF-α 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r=0.872),与FOXO4mRNA的表达呈负相关(r=-0.831)。结论疏肝和胃降逆颗粒对反流性食管炎病理损伤具有改善作用,可调节FOXO4/NF-κB/TNF-α信号通路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FOXO4 NF-ΚB TNF-Α 疏肝和降逆颗粒
下载PDF
疏肝和胃降逆颗粒对反流性食管炎大鼠食管黏膜增生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祁永福 赵健雄 +3 位作者 王学习 徐中 许馨文 王海林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29-431,共3页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降逆颗粒对反流性食管炎大鼠胃和食管pH值、食管黏膜增生及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疏肝和胃降逆颗粒组和奥美拉唑组,每组10只。用幽门半结扎加食管下括约肌切开法建立反流...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降逆颗粒对反流性食管炎大鼠胃和食管pH值、食管黏膜增生及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疏肝和胃降逆颗粒组和奥美拉唑组,每组10只。用幽门半结扎加食管下括约肌切开法建立反流性食管炎大鼠模型,造模1周后给予药物干预,共28 d。治疗结束后处死动物,进行食管下段及胃pH值检测,取食管下段组织,分别进行常规HE染色观察黏膜增生和采用QRT-PCR技术法检测PC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食管下段和胃的pH值较正常组明显下降(P<0.05);模型组食管下段黏膜增生和PCNA的表达较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均明显升高(P<0.05);疏肝和胃降逆颗粒组和奥美拉唑组食管下段和胃pH值均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疏肝和胃降逆颗粒组和奥美拉唑组食管下段黏膜增生和PCNA的表达较模型组均明显降低(P<0.05)。疏肝和胃降逆颗粒组和奥美拉唑组比较,上述各指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和胃降逆颗粒对反流性食管炎大鼠胃和食管pH值、黏膜增生和PCNA的表达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食管黏膜增生 PCNA 疏肝和降逆颗粒
下载PDF
疏肝健脾方香苏和胃颗粒治疗急性胃炎(肝郁脾虚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任桂云 潘赐明 +1 位作者 何镔 曹正龙 《中国中医急症》 2023年第2期275-277,共3页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方香苏和胃颗粒联合西医治疗急性胃炎(肝郁脾虚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疏肝健脾方香苏和胃颗粒,观察两组疗效、...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方香苏和胃颗粒联合西医治疗急性胃炎(肝郁脾虚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疏肝健脾方香苏和胃颗粒,观察两组疗效、中医症状积分、血清胃动素(MTL)、神经肽Y(NPY)、胃蛋白酶原I(PGI)水平。结果治疗1周后,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5.16%,高于对照组的83.87%(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联合组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组两组MTL、NPY、PGI水平均上升,且联合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QO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联合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健脾方香苏和胃颗粒辅助西医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同时升高MTL、NPY、PGI水平,促进胃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疏肝健脾方香苏和胃颗粒 肝郁脾虚证
下载PDF
疏肝和胃降逆颗粒对反流性食管炎大鼠食管组织炎症介质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祁永福 王学习 +3 位作者 徐中 许馨文 李上 赵健雄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2418-2422,共5页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降逆颗粒对反流性食管炎大鼠食管组织炎症的治疗作用及炎症介质表达的影响。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疏肝和胃降逆颗粒组和奥美拉唑组,每组10只。用幽门半结扎加食管下括约肌切开法建立反...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降逆颗粒对反流性食管炎大鼠食管组织炎症的治疗作用及炎症介质表达的影响。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疏肝和胃降逆颗粒组和奥美拉唑组,每组10只。用幽门半结扎加食管下括约肌切开法建立反流性食管炎大鼠模型,造模一周后给予药物干预,共28 d。治疗结束后处死动物,取食管下段组织分为2份,一份用于病理常规HE染色,采用Harry S.Cooper炎症分数计算方法分析食管组织炎症分数;另一份用于炎症介质MDA,SOD,TNF-α的测定。结果:模型组食管组织炎症分数较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MDA含量和TNF-αmRNΑ表达较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SOD含量较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明显下降(P<0.05)。疏肝和胃降逆颗粒组和奥美拉唑组食管组织炎症分数均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MDA含量和TNF-αmRNA表达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SOD含量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疏肝和胃降逆颗粒组和奥美拉唑组比较,上述指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组食管组织MDA含量和TNF-αmRNA表达与炎症分数呈正相关(r=0.813);SOD含量与炎症分数呈负相关(r=-0.847);食管组织SOD含量与MDA含量呈负相关(r=-0.863)。结论:疏肝和胃降逆颗粒对反流性食管炎大鼠食管组织炎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能抑制MDA的产生和TNF-α的表达,上调SOD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MDA TNF—α SOD 疏肝和降逆颗粒 食管炎症分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