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北宋疑古思潮中的“疑经”与“疑传”——以胡瑗《周易口义》为例
1
作者 刘越峰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49-151,共3页
在中国经学发展史上,北宋时期出现了疑古惑经的思潮。学界普遍认为,在这股思潮中有所谓"疑经"和"疑传"之分。胡瑗是疑古惑经的重要代表人物,但他的《周易口义》中就有很多疑改经文之处,其实,他并不属于所谓的"... 在中国经学发展史上,北宋时期出现了疑古惑经的思潮。学界普遍认为,在这股思潮中有所谓"疑经"和"疑传"之分。胡瑗是疑古惑经的重要代表人物,但他的《周易口义》中就有很多疑改经文之处,其实,他并不属于所谓的"疑传派"。可见,这种"疑经"与"经传"的两分法并不符合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传 胡瑗 周易口义
下载PDF
今本《汉书·隽不疑传》之错简
2
作者 富金壁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84-185,共2页
始元五年,有一男子乘黄犊车,建黄施,衣黄檐榆,著黄冒,诣北阙,自谓卫太子。公车以闻,诏使公卿、将军、中二千石杂识视。长安中吏民聚观者数万人。右将军勒兵阙下,以备非常。丞相御史中二千石至者并莫敢发言。京兆尹不疑后到,叱... 始元五年,有一男子乘黄犊车,建黄施,衣黄檐榆,著黄冒,诣北阙,自谓卫太子。公车以闻,诏使公卿、将军、中二千石杂识视。长安中吏民聚观者数万人。右将军勒兵阙下,以备非常。丞相御史中二千石至者并莫敢发言。京兆尹不疑后到,叱从吏收缚。或日:“是非未可知,且安之。”不疑日:“诸君何患于卫太子!昔蒯聩违命出奔,辄距而不纳,《春秋》是之。卫太子得罪先帝,亡不即死,今来自诣,此罪人也。”遂送诏狱。天子与大将军霍光闻而嘉之,日:“公卿大臣当用经术明于大谊。”繇是名声重于朝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简 汉书 今本 《春秋》 太子 将军 《汉书·隽不疑传
原文传递
《史记》载“高宗亮阴三年不言”考释——兼论司马迁叙史“疑则传疑” 被引量:2
3
作者 易宁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6-71,共6页
《尚书·无逸》载"高宗亮阴,三年不言"事,其中"亮阴"之义,在学术史上一直存在争议。学者们对"亮阴"之训释,或从文字训诂而达经义,或并举训诂义和史料训释经文。他们的文字训诂皆通且文从字顺,然而释... 《尚书·无逸》载"高宗亮阴,三年不言"事,其中"亮阴"之义,在学术史上一直存在争议。学者们对"亮阴"之训释,或从文字训诂而达经义,或并举训诂义和史料训释经文。他们的文字训诂皆通且文从字顺,然而释义则大异。究其原因,就在于前贤解释经文所征引的史料皆缺乏准确的时间和空间定位。所以,前贤所出之说仅为可能成立的结论。在没有确凿史料可以解释"亮阴"之义的情况下,司马迁存而不议且传之以疑,确可为卓然之见。司马迁疑则传疑思想的形成,取决于他作为一位杰出史学家所具有的史学思想的自主性。这种自主性表现为史家思想的自由和建立在求真基础之上的自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高宗 亮阴
下载PDF
传信和传疑之间的对称和不对称 被引量:4
4
作者 陈海峰 《海外华文教育》 2015年第1期89-94,共6页
传信和传疑之间从总体上讲是对称的,陈述句传信,疑问句传疑;传信和传疑之间从局部上讲又是不对称的,疑问句(真性询问疑问句/非真性询问疑问句)既可传疑,又可传信。用于传疑的真性询问疑问句是无标记项,用于传信的非真性询问疑问句是有... 传信和传疑之间从总体上讲是对称的,陈述句传信,疑问句传疑;传信和传疑之间从局部上讲又是不对称的,疑问句(真性询问疑问句/非真性询问疑问句)既可传疑,又可传信。用于传疑的真性询问疑问句是无标记项,用于传信的非真性询问疑问句是有标记项。用于传疑的句类一定是疑问句,但疑问句不一定只用于传疑;陈述句只用于传信,但用于传信的句类不一定是陈述句。陈述句不可传疑,而疑问句可传信形成了二者有无标记的格局,也导致了传信与传疑之间呈现了对称和不对称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 不对称 标记
下载PDF
表敬义形容词“贵”传疑功能微探
5
作者 曾琪 《文教资料》 2021年第13期4-6,共3页
"贵"是表敬义的形容词,用在相关的词前,敬称与他人相关的人或事。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部分贵类词组发展出了表疑问的语用功能,如"贵庚"不借助其他疑问词,可以直接用来询问年龄。从历史角度探讨"贵"的传疑... "贵"是表敬义的形容词,用在相关的词前,敬称与他人相关的人或事。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部分贵类词组发展出了表疑问的语用功能,如"贵庚"不借助其他疑问词,可以直接用来询问年龄。从历史角度探讨"贵"的传疑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 表敬义 功能
下载PDF
南宋理学家编选《左传》风尚的形成及其文化成因
6
作者 李昇 《铜仁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30-38,共9页
自《文选》不编选经部著作始,这一选本的编纂传统便延续了下来,然而到了南宋时期,《左传》作为经部著作却被编入了诗文选本之中,且主要是南宋理学家所为,这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其背后必然隐藏了深刻的文化原因。大致而言,北宋的&qu... 自《文选》不编选经部著作始,这一选本的编纂传统便延续了下来,然而到了南宋时期,《左传》作为经部著作却被编入了诗文选本之中,且主要是南宋理学家所为,这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其背后必然隐藏了深刻的文化原因。大致而言,北宋的"疑经弃传"思潮、南宋理学家对《左传》文理文风的推崇、南宋进士科的现实需求以及宋代"《文选》学"的衰落等都对编选《左传》风尚的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选本 南宋理学家 经弃 科举 《文选》学
下载PDF
对山羊传染性脓疱诊断与防治的探讨
7
作者 文忠 《兽医导刊》 2015年第8期113-113,共1页
山羊传疑性脓疤病俗称“羊口疮”,是由羊口疮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以患羊口唇等部位皮肤、黏膜形成丘疹、脓胞、渍稿以厦疣状厚南为特征。介绍了山羊传巢性脓疤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鉴别诊断和防治措施。
关键词 山羊 性脓疤病 防治
下载PDF
唐代啖赵陆的《春秋》学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新勋 《殷都学刊》 2002年第3期68-74,共7页
中唐啖助、赵匡和陆淳的《春秋》学的主要思想和特点体现在尊经贬传思想、对尊王思想和义理的阐发、疑传和疑经、会通三传与直寻解经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相辅相成、互相统一 ,构成了他们一致的经学思想 ,体现了与前人不同的治经趋向 ,... 中唐啖助、赵匡和陆淳的《春秋》学的主要思想和特点体现在尊经贬传思想、对尊王思想和义理的阐发、疑传和疑经、会通三传与直寻解经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相辅相成、互相统一 ,构成了他们一致的经学思想 ,体现了与前人不同的治经趋向 ,具有经学转向的意义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啖助 赵匡 尊经贬 尊王 义理 疑传 会通 直导
下载PDF
论北宋庆历至熙宁间的经学新变
9
作者 高明峰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48-53,共6页
在北宋庆历至熙宁间,经学发生了新变。这种新变主要体现在疑传惑经的盛行和通经致用的取向。刘敞及其《七经小传》是疑传惑经的主要代表,学术风气因之一变。李觏则是通经致用的代表人物,《周礼致太平论》等经学著述与当时的庆历新政桴... 在北宋庆历至熙宁间,经学发生了新变。这种新变主要体现在疑传惑经的盛行和通经致用的取向。刘敞及其《七经小传》是疑传惑经的主要代表,学术风气因之一变。李觏则是通经致用的代表人物,《周礼致太平论》等经学著述与当时的庆历新政桴鼓相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庆历 经学 新变 疑传惑经 通经致用
下载PDF
从合助助词再论古汉语语气助词的功能 被引量:2
10
作者 时兵 白兆麟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5期62-66,共5页
在语气助词合用之传统研究的基础上 ,进一步考察传信助词合用、传疑助词合用以及传信、传疑、传叹三者合用的不同情况 ,提出古汉语语气助词严格地遵循合用的三条原则 :传信助词合用是由弱至强的连锁排列 ;非同型语气助词合用是由易至难... 在语气助词合用之传统研究的基础上 ,进一步考察传信助词合用、传疑助词合用以及传信、传疑、传叹三者合用的不同情况 ,提出古汉语语气助词严格地遵循合用的三条原则 :传信助词合用是由弱至强的连锁排列 ;非同型语气助词合用是由易至难的排列 ;处于同一层面的语气助词不能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助词 助词 语法 功能 使用原则 类型 语气助词 信度 合助助词 古代汉语
下载PDF
儒学的自我革新与儒释道三教论衡——宋学形成路径的思想史考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冯兵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6-44,共9页
从思想史的角度看,宋学的形成主要基于中唐以来的古文运动对儒学思想表现力的重视与解放、疑经惑传思潮中儒学生命力的自我激发,以及儒释道三家相激相长过程中儒家义理学的兴盛三大主要的思想发展过程。而这三者之间也是相辅相成的。其... 从思想史的角度看,宋学的形成主要基于中唐以来的古文运动对儒学思想表现力的重视与解放、疑经惑传思潮中儒学生命力的自我激发,以及儒释道三家相激相长过程中儒家义理学的兴盛三大主要的思想发展过程。而这三者之间也是相辅相成的。其中,古文运动、疑经惑传思潮以及儒学对佛老思想的批判借鉴代表着儒学的自我革新,释道两家思想作为外部力量对儒学的革新具有刺激和促进作用。在唐宋之际重大社会变革的背景下,如此数种思想活动的内外交错互动,最终构成了宋学得以产生的思想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学 古文运动 经惑 儒释道 唐宋鼎革
下载PDF
朱熹经学之渊源 被引量:1
12
作者 蔡方鹿 《东南学术》 2002年第6期20-24,共5页
朱嘉吸取汉唐训诂注疏之学的优长 ,批评其流弊 ,将训诂注疏之学与义理之学相结合 ,使义理的阐发建立在较为可靠的材料基础上 ;他不囿于成说 ,而是大胆怀疑 ,加以创新 ,这种思维方式乃发端于唐宋之际的疑经惑传思潮 ;作为“四书”学的集... 朱嘉吸取汉唐训诂注疏之学的优长 ,批评其流弊 ,将训诂注疏之学与义理之学相结合 ,使义理的阐发建立在较为可靠的材料基础上 ;他不囿于成说 ,而是大胆怀疑 ,加以创新 ,这种思维方式乃发端于唐宋之际的疑经惑传思潮 ;作为“四书”学的集大成者 ,朱熹的思想与唐宋时的“四书”之学也存在密切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 ,朱熹不仅是宋代经学的集大成者 ,而且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经学 渊源 训诂学 经惑思潮 《四书》 心法 义理学
下载PDF
程颐校改《周易》述论
13
作者 姜海军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14-18,共5页
程颐在注解《周易》的过程中,对《周易》经传中的一些衍文、错谬、脱文等问题进行校勘和考订,校订的方式主要通过“内证”和义理考察。程颐对《周易》经传的校订是宋初以来疑经惑传学术风气影响的结果,也是程颐建构新儒学理论体系和应... 程颐在注解《周易》的过程中,对《周易》经传中的一些衍文、错谬、脱文等问题进行校勘和考订,校订的方式主要通过“内证”和义理考察。程颐对《周易》经传的校订是宋初以来疑经惑传学术风气影响的结果,也是程颐建构新儒学理论体系和应对佛老之学挑战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颐 《周易》 《程氏易 北宋易学 经惑
下载PDF
谈司马迁折合几说为一说的采撰方法
14
作者 金久红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47-51,共5页
历史传说,由于其流传中的增饰渲染,再经过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解读,难免会形成一些不同的说法。在没有进一步的材料支撑,难于取舍的情况下,司马迁对某些史料进行了糅合兼采的处理,折合两家或几家之说为一说。其间,无论是杂糅了... 历史传说,由于其流传中的增饰渲染,再经过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解读,难免会形成一些不同的说法。在没有进一步的材料支撑,难于取舍的情况下,司马迁对某些史料进行了糅合兼采的处理,折合两家或几家之说为一说。其间,无论是杂糅了相似的说法,还是折中了彼此矛盾之说,都保存了多方面的材料,也表达了自己在这一问题上的一家之言。但是,有时折合、调理得过分简单,也给读者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难。所以,对于这一问题的探讨,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司马迁的史学思想,而且,对于我们今天的历史编纂也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折中兼采 增饰渲染
下载PDF
宋學形成路徑的思想史考察——儒學的自我革新與儒釋道三教論衡
15
作者 馮兵 《诸子学刊》 CSSCI 2018年第1期157-170,共14页
從思想史的角度看,宋學的形成主要基於中唐以來的古文運動對儒學思想表現力的重視與解放、疑經惑傳思潮中義理學的興盛,以及儒釋道三家相激相長過程中儒學生命力的自我激發三大主要思想的發展。而這三者之間也是相輔相成的。其中,古文... 從思想史的角度看,宋學的形成主要基於中唐以來的古文運動對儒學思想表現力的重視與解放、疑經惑傳思潮中義理學的興盛,以及儒釋道三家相激相長過程中儒學生命力的自我激發三大主要思想的發展。而這三者之間也是相輔相成的。其中,古文運動與疑經惑傳思潮代表着儒學内部的自我革新,釋道兩家思想對儒學的刺激和促進則體現了外部力量的作用。如此數種思想運動的内外交錯互動,最終構成了宋學得以産生的思想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學 經學 儒釋道 古文運動 經惑傳
下载PDF
话语标记“怎么_3”的多角度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尹海良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5-54,共10页
疑问代词"怎么"除了可表示"询问方式(怎么1)"和"询问原因(怎么2)",还可表现某种特殊语用功能,即作为话语标记(怎么3)。文章首先从句法层次的可删除性、非变换性、答语然否性、弱独立性角度论述"怎么... 疑问代词"怎么"除了可表示"询问方式(怎么1)"和"询问原因(怎么2)",还可表现某种特殊语用功能,即作为话语标记(怎么3)。文章首先从句法层次的可删除性、非变换性、答语然否性、弱独立性角度论述"怎么3"存在的理据。然后阐述其反预期、传疑等语用功能及语义上的未知性特征,并从读音轻重角度为"怎么3"的存在提供实验依据。文章还探讨了"怎么3"的两个来源:(1)"怎么2"移位及进一步的语法化;(2)完整小句的简省。最后从类型学角度分析了几种语言中疑问代词语法化为话语标记的共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标记 怎么3 语用 反预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