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疑情与顿悟——高峰原妙的禅学思想
1
作者 刘钊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30-33,共4页
高峰原妙禅师是禅宗临济宗杨岐派的重要人物,其提倡的看话禅禅法影响重大。禅宗的种种参禅法门过程各不相同,高峰原妙的看话禅禅法提倡让学人通过参疑团问句,使心神凝聚精神集中,达到忘记身边一切,即起疑情的境界,在达到这种境界后,要... 高峰原妙禅师是禅宗临济宗杨岐派的重要人物,其提倡的看话禅禅法影响重大。禅宗的种种参禅法门过程各不相同,高峰原妙的看话禅禅法提倡让学人通过参疑团问句,使心神凝聚精神集中,达到忘记身边一切,即起疑情的境界,在达到这种境界后,要求修行者继续坚持这种状态,最终达到开悟,洞见世界万物的本质,及其自性的目的。原妙的看话禅是一套系统的指导修行者实践修行的方法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妙 看话禅 疑情 见性
下载PDF
疑情
2
作者 姜苏鹏 《英才》 2008年第4期130-130,共1页
放纵欢情是他,血腥恐怖是他,神秘诡异还是他,他就是西班牙最性情的画家戈雅。82岁的一生,画风迥异,仿佛镂刻时间的长卷,任人评说,却无论精彩好坏。
关键词 疑情 中国 当代文学 杂文
下载PDF
大慧宗杲“看话禅”述评——以《大慧书》为中心
3
作者 吕有祥 吴隆升 《佛学研究》 2006年第1期287-296,共10页
本文是在校释《大慧书》的基础上写成的。本文以《大慧书》为中心并结合大慧宗杲的其他资料,对大慧宗杲"看话禅"的理论基础、倡导"看话禅"的主客观原因、"看话头"的具体方法、"看话禅"在中国... 本文是在校释《大慧书》的基础上写成的。本文以《大慧书》为中心并结合大慧宗杲的其他资料,对大慧宗杲"看话禅"的理论基础、倡导"看话禅"的主客观原因、"看话头"的具体方法、"看话禅"在中国禅宗史上的意义作了综合述评。本文尤其对人们所关心的什么是话头,如何看话头的问题,此作了比较细致地归纳和辨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慧宗果 大慧书 看话头 参活句 疑情 时时提撕
下载PDF
弘悟普度 名冠元世──高峰原妙禅学思想述论
4
作者 任宜敏 《佛学研究》 1999年第0期169-177,共9页
高峰原妙禅师在杭州天目山驻锡期间,开道场,建寺院,弘传禅法,接引当机,善巧化导,陶贤铸圣,门下人才济济,龙象辈出,僧俗受学者达数万人,甚至还有许多越海通山而来参拜、请益、求法的他方异域之僧伽,致使天目山成为当时全国乃... 高峰原妙禅师在杭州天目山驻锡期间,开道场,建寺院,弘传禅法,接引当机,善巧化导,陶贤铸圣,门下人才济济,龙象辈出,僧俗受学者达数万人,甚至还有许多越海通山而来参拜、请益、求法的他方异域之僧伽,致使天目山成为当时全国乃至周边地区弘扬临济禅法的一大中心。他开创的“狮子正宗禅寺”,至今仍被日本临济宗永源寺派奉为祖庭,寻根访祖者,络绎不绝。本文对高峰禅师邃丰裕且富创造性的禅学思想作了提纲契领的阐释,不当之处,祈请十方大德棒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禅学道 无心三昧 大信根 大愤志 疑情
下载PDF
浅谈在物流专业课程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被引量:1
5
作者 马红 陈红燕 《商品储运与养护》 2008年第1期121-122,共2页
兴趣可以激发强大的学习动力,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始终保持兴奋的状态和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巧妙"导入"、"情疑体验"、"想象升华"等,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巧妙导入 体验 想象升华
下载PDF
略论佛眼清远的禅学思想
6
作者 伍先林 《佛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02-305,共4页
佛眼清远对于当时禅宗界的弊病作了比较系统、集中地揭露和批判,他批评了当时禅宗丛林中流行的只参看古人公案、不求真参实悟的学风,他主张要真参实悟并且非常强调疑情在参禅学道中的重要性,所有这些对于宗杲看话禅思想的形成都具有深... 佛眼清远对于当时禅宗界的弊病作了比较系统、集中地揭露和批判,他批评了当时禅宗丛林中流行的只参看古人公案、不求真参实悟的学风,他主张要真参实悟并且非常强调疑情在参禅学道中的重要性,所有这些对于宗杲看话禅思想的形成都具有深刻而直接的启示和影响,可以说是宗杲看话禅思想的直接渊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答 公案 顿悟 疑情 寻究
下载PDF
“一人传虚,万人传实”——公案、话头的“虚言”属性
7
作者 朴慧承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100-104,共5页
所谓"分别",即执着(僵化的意识等)与差别(二分对立的观念),是遮蔽本来面目的障碍。言语的本质属性也是固着与分割,分别攀缘言语(概念)强化了执着与差别。也就是说,言语强化了思考的执着与差别,思考又加强了言语的固着与分割... 所谓"分别",即执着(僵化的意识等)与差别(二分对立的观念),是遮蔽本来面目的障碍。言语的本质属性也是固着与分割,分别攀缘言语(概念)强化了执着与差别。也就是说,言语强化了思考的执着与差别,思考又加强了言语的固着与分割属性。因此,只有障碍即言语概念与思考体系完全瓦解,本来面目、本地风光才能显现出来。一般来说,祖师提示学人的言句不是像哲学命题或宗教教义那样含有什么意味或者规定、确定什么概念及结论的"实法",而是使学人消除思量分别的一种空荡荡、"没滋味"的随立随扫的"虚言"。尤其在看话禅,这种虚言性的公案及话头,是一边搅乱动摇衲僧的分别、一边又要将衲僧的分别反转为疑情的明眼宗师的手段。换言之,公案与话头就是要把衲子引到"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言亡虑绝)的境界(疑情状态或顿悟见性)。为此,在作家宗师句下,衲僧如果不能顿悟,那么应当就其言句起疑情,用其疑情的火焰彻底烧掉一切妄情妄识(思量分别),不应把"虚言"误认作"实法"而进行理性的理解或追求逻辑的解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案 话头 虚言 实法 疑情(团) 分别
下载PDF
宗杲论看话禅中的决定志与决定信
8
作者 伍先林 《佛学研究》 2007年第1期143-146,共4页
宗杲特别强调决定志与决定信在看话禅中的重要性,他反复引用大乘佛教经典如《华严经》等来证明这一点。宗杲认为,参禅悟道要直下信得及,要从决定志乘决定信才能成就。若无决定志,则不能深入如来大寂灭海;无决定信,则于古人言句及教乘文... 宗杲特别强调决定志与决定信在看话禅中的重要性,他反复引用大乘佛教经典如《华严经》等来证明这一点。宗杲认为,参禅悟道要直下信得及,要从决定志乘决定信才能成就。若无决定志,则不能深入如来大寂灭海;无决定信,则于古人言句及教乘文字中不能动转,但若无决定志则决定信亦不能成就。宗杲的这些论述后来成为看话禅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看话禅 宗杲 决定志 决定信 疑情
下载PDF
《通天塔》的哲学寓意
9
作者 邓晓芒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44-50,共7页
文章对张远山的“反乌托邦”长篇寓言小说《通天塔》的哲学寓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指出作品的主人公为了救世而建通天塔 ,为了救人类而毁灭人类 ,但终于经由庄子的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而返回世俗生活的醉生梦死。通天塔的倒塌象征着人类... 文章对张远山的“反乌托邦”长篇寓言小说《通天塔》的哲学寓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指出作品的主人公为了救世而建通天塔 ,为了救人类而毁灭人类 ,但终于经由庄子的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而返回世俗生活的醉生梦死。通天塔的倒塌象征着人类永远走不出自己的疯狂和梦幻 ,既无法得救 ,也不能毁灭 ,而只有退化和失误 ,体现了作者对人类命运的沉重的忧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天塔》 哲学 梦幻 相对主义 文学评论 主义 长篇寓言小说
下载PDF
论《鬼谷子》的决断思想
10
作者 宗坤 孙学喜 《滨州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92-96,共5页
《鬼谷子》认为,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决断者多为君王公侯或实际掌权者,因而“决断”具有“万事之基”的重要地位,需要格外重视。《鬼谷子》决断思想包含“决情定疑、出奇取利、趋利避害”三种原则和“阳德、阴贼、信诚、蔽匿、平素”五种... 《鬼谷子》认为,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决断者多为君王公侯或实际掌权者,因而“决断”具有“万事之基”的重要地位,需要格外重视。《鬼谷子》决断思想包含“决情定疑、出奇取利、趋利避害”三种原则和“阳德、阴贼、信诚、蔽匿、平素”五种方法。从过程来看,决断首重“决情定疑”,取得实情,在此基础上进行“审慎周密”的谋划,给王公大人谋划时要注重“谋局立势”,同时做到“通权达变”以求整个决断过程处于良好动态,而“趋利避害”是总的目标。《鬼谷子》因具有浓厚的实用主义色彩而遭传统儒家非议,但看待《鬼谷子》决断思想的现代价值应从国家、社群、个人实际来观察,脱离制度儒家的价值标准,立足于现代化价值理念审视其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谷子 审慎周密 谋局立势 通权达变 趋利避害 价值碰撞
下载PDF
Motivational Orientation and Brand Familiarity: Positive Emotions and Skepticism toward Online Advertising Using the English Language
11
作者 Mei-Rong Alice Chen Sufen Chen Couchen Wu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5年第4期282-300,共19页
Online video advertising using the English language is a trend in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While previous studies have pointed out that individuals' motivational orientation in the context of advertising plays a key ... Online video advertising using the English language is a trend in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While previous studies have pointed out that individuals' motivational orientation in the context of advertising plays a key role in ad preference and effectiveness, few studi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online English advertising on international consumers with different motivational orientations in non-English speaking populations Accordingly,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effects of motivational orientation and brand familiarity on positive emotions and skepticism in international consumers' responses to online video English advertising. The results imply that participants' positive emotions can be influenced more by their motivational orientation than by their familiarity with the brand, while their skepticism can be affected more by brand familiarity than by motivational orientation toward the ad. Moreover, participants high in English promotion orientation displayed higher positive emotions toward unfamiliar brand online advertising than did the English prevention-orientated participants toward a familiar brand ad. Prevention orientation exhibits a higher level of skepticism towards an unfamiliar brand online video advertisement. The effects are more explicit in motivational orientation in English than general motivational orientation. This research suggests that generating positive emotions and reducing the skepticism of non-English-speaking individuals is essential to build brand image in online marke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tivation orientation emotions SKEPTICISM brand familiarity on-line advertising
下载PDF
“一人传虚,万人传实”--公案、话头的“虚言”属性
12
作者 朴慧承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9-43,57,共6页
一般来说,祖师提示学人的言句不是像哲学命题或宗教教义那样含有什么意味或者规定、确定什么概念及结论的"实法",而是使学人消除思量分别的一种空荡荡、"没滋味"的随立随扫的"虚言"。尤其在看话禅,这种... 一般来说,祖师提示学人的言句不是像哲学命题或宗教教义那样含有什么意味或者规定、确定什么概念及结论的"实法",而是使学人消除思量分别的一种空荡荡、"没滋味"的随立随扫的"虚言"。尤其在看话禅,这种虚言性的公案及话头,是一边搅乱动摇衲僧的分别、一边又要将衲僧的分别反转为疑情的明眼宗师的手段。换言之,公案与话头就是要把衲子引到"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言亡虑绝)的境界(疑情状态或顿悟见性)。为此,在作家宗师句下,衲僧如果当场不能顿悟,那么应当就其言句起疑情,用其疑情的火焰彻底烧掉一切妄情妄识(思量分别),不应把"虚言"误认作"实法"而进行理性的理解或追求逻辑的解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案 话头 虚言 实法 疑情(团) 分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