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六合水土六合情
1
作者 郑娟 《中国农垦》 2024年第4期82-83,共2页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每读千古绝唱《静夜思》,我总是回味无穷,不由在心中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六合垸,一个好听又好记的地名,一个美丽而普通的农场,这就是我的家乡。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六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每读千古绝唱《静夜思》,我总是回味无穷,不由在心中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六合垸,一个好听又好记的地名,一个美丽而普通的农场,这就是我的家乡。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六合人,我的父亲是一名中学教师,母亲是砖瓦厂的工人,砖瓦厂是我童年的记忆。四十多年过去了,我还依稀记得砖瓦厂里直冲云霄的大烟囱,记得生产车间的模样,记得瓦车间的生产流程:推土机把土推成一堆,工人用铁锹把土抛到传送带,传送带把土运到瓦机头,机器把土压制成瓦的模型,然后一块块泥瓦从传送带出来,工人们用人力板车把瓦拉到户外晾晒,晒成瓦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教师 《静夜思》 传送带 举头望明月 生产车间 疑是地上霜 直冲云霄 六合
下载PDF
古诗词中的“疑”不一定等于“怀疑”
2
作者 王治业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 1995年第Z1期39-39,共1页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两首古诗出词现“疑”字.如: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第七册李白《望庐山瀑布》)②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第四册李白《静夜思》)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的古诗词都没有在字词上作解释,一些老师把这两首古诗中...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两首古诗出词现“疑”字.如: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第七册李白《望庐山瀑布》)②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第四册李白《静夜思》)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的古诗词都没有在字词上作解释,一些老师把这两首古诗中的“疑”,解释为“怀疑”,教学参考书也持这种观点.《小学语文古诗释解》这本书则把这两首的诗句分别译为:③瀑布从三千尺高的地方飞一样直泻下来,简直疑心它是从九天上落下来的银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词 小学语文教材 庐山瀑布 疑是地上霜 飞流直下 《静夜思》 教学参考书 巫山高 书则 丘山
下载PDF
也谈“疑”作何解
3
作者 汤甦民 《小学教学研究》 1990年第9期40-40,共1页
《小学教学研究》总第84期刊载了《“疑”作何解》一文。作者认为李白《静夜思》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处之“疑”均应解为“像”、“似”。理由是:(一)诗人既知是“... 《小学教学研究》总第84期刊载了《“疑”作何解》一文。作者认为李白《静夜思》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处之“疑”均应解为“像”、“似”。理由是:(一)诗人既知是“月光”、“瀑布”,无庸置疑为“霜”,为“银河”之水;(二)“疑”释为比喻词之后,两处诗句的前后句都成“本体、比喻词、喻体”皆有的明喻。这些看法,似可商榷。我们认为,诠释词义要紧扣语言表达的情境。《静夜思》是写远客思乡之情,诗中人完全浸入沉思之中,在迷离恍惚的神情中,腺胧地乍一望去,真好像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定睛一看,现实环境告诉他,这不是白霜,而是月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山瀑布 思乡之情 《静夜思》 疑是地上霜 比喻词 飞流直下 小学教学研究 释词
下载PDF
“疑”作何解?
4
作者 陈梅文 《小学教学研究》 1990年第3期18-19,共2页
李白《静夜思》(六年制第四册13课)有句云:“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望庐山瀑布》又云:“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疑”作何解?翻阅手头上的教参,均解为“怀疑”。诗人既知“床前”洒落的是银白色的月光,为何还要“怀... 李白《静夜思》(六年制第四册13课)有句云:“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望庐山瀑布》又云:“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疑”作何解?翻阅手头上的教参,均解为“怀疑”。诗人既知“床前”洒落的是银白色的月光,为何还要“怀疑”它是“地上霜”呢?而《望庐山瀑布》一诗,从诗题到诗句已两次出现“瀑布”一词,“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自然是“瀑布”,又为什么要“怀疑”呢?因此,“疑”之解释有疑。我认为这两处之“疑”,均应解为“像”、“似”、这样解才理通情顺,并且合乎比喻修辞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山瀑布 疑是地上霜 《静夜思》 飞流直下 比喻修辞 教参 理通
下载PDF
巧用比喻,提升续写
5
作者 李奕群 《疯狂英语(新悦读)》 2023年第9期57-62,78,79,共8页
【问题导读】在进行读后续写的过程中,人物情绪的凸显和刻画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同学在进行读后续写中的情绪描写的时候角度单一、语言呆板,常常只用寥寥几个形容词进行直白的描述,难以打动读者。先有意动,才有花动。以李白的《静夜思》... 【问题导读】在进行读后续写的过程中,人物情绪的凸显和刻画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同学在进行读后续写中的情绪描写的时候角度单一、语言呆板,常常只用寥寥几个形容词进行直白的描述,难以打动读者。先有意动,才有花动。以李白的《静夜思》为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如果只写前两句,这首诗还只是写物象,而通过月亮想到故乡,把月光和故乡关联起来,表达作者心中的愁思,能够引起读者心中的无限惆怅,意境就体现出来了。单纯的物象描写只为情节服务,把不同的物象放在一定的语境里,让读者产生联想,才能凸显人物情绪,刻画人物形象。所以,在进行读后续写的过程中,选好物象,运用比喻,能更好地凸显人物情绪,极大增强故事叙述的文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事叙述 《静夜思》 举头望明月 疑是地上霜 刻画人物 读后续写 巧用比喻 问题导读
下载PDF
听《城里的月光》
6
《视听前线》 2023年第11期1-1,共1页
为了准备10月底的《中图乐府——品歌听佳音》活动,在编理活动曲目单时,一首近期颇有感觉的歌曲《城里的月光》成为了心中所选。而那份感觉则是来自“麦家陪你读书”里一段文字的启发:有了月光,于是有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有了... 为了准备10月底的《中图乐府——品歌听佳音》活动,在编理活动曲目单时,一首近期颇有感觉的歌曲《城里的月光》成为了心中所选。而那份感觉则是来自“麦家陪你读书”里一段文字的启发:有了月光,于是有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有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有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如果少了月光,我们的内,心将失去一种独特的情感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涯共此时 疑是地上霜 把酒问青天 情感体验 《城里的月光》 月光
下载PDF
静夜思
7
作者 蒋明煜 《新作文(小学低年级版)》 2023年第4期8-11,共4页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读着妈妈买给我的《飞花令诗词集》,我不禁忘了时间。夜已深,眼皮渐渐撑不住了。
关键词 诗词集 疑是地上霜 静夜思 白玉盘 床前明月光
下载PDF
种下一颗阅读的种子
8
作者 陈峻杰 罗世敏(指导) 《新作文(小学中高年级版)》 2023年第9期32-32,共1页
依稀记得小时候,我坐在妈妈的腿上,妈妈握着我的小手,指着书本,一字一句地教我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那是个静谧的夏夜,月光轻柔,如轻纱般铺在地上。年幼的我,怎会知道这些深奥诗句的含义?只知道妈... 依稀记得小时候,我坐在妈妈的腿上,妈妈握着我的小手,指着书本,一字一句地教我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那是个静谧的夏夜,月光轻柔,如轻纱般铺在地上。年幼的我,怎会知道这些深奥诗句的含义?只知道妈妈念一句,我跟着读一句……我望着那清幽的月光,只觉得心中有什么东西在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举头望明月 疑是地上霜 月光
下载PDF
《乡愁》课堂实录
9
作者 张宁生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16年第8期29-33,共5页
一、回忆古诗,导入乡愁 师:有人说,拿起一本中国的诗集,轻轻抖一抖,便会从中落下许多个愁字,于是当空明月是愁,人在天涯是愁,无边丝雨是愁。乡愁是出门在外的游子萦绕心间的情愫。同学们能背诵几首描写乡愁的古诗词吗?生:床前明月光... 一、回忆古诗,导入乡愁 师:有人说,拿起一本中国的诗集,轻轻抖一抖,便会从中落下许多个愁字,于是当空明月是愁,人在天涯是愁,无边丝雨是愁。乡愁是出门在外的游子萦绕心间的情愫。同学们能背诵几首描写乡愁的古诗词吗?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生: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愁》 举头望明月 课堂实录 枯藤老树 古诗词 断肠人 疑是地上霜 小桥流水人家 丝雨 思乡之情
下载PDF
眼角蔷薇
10
作者 李志娟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5年第1期19-21,共3页
01在我所有的同学中,她是最特别的一个,单从长相来看,就足够奇怪:她长着一张愚笨的面孔——两只眼睛分得很开,眼到嘴的距离又大于常人,鼻子向外隆起,眉毛细细地吊起来。远看,倒有几分像驴子。开学第一堂语文课上,老师让大家默写小学学... 01在我所有的同学中,她是最特别的一个,单从长相来看,就足够奇怪:她长着一张愚笨的面孔——两只眼睛分得很开,眼到嘴的距离又大于常人,鼻子向外隆起,眉毛细细地吊起来。远看,倒有几分像驴子。开学第一堂语文课上,老师让大家默写小学学过的古诗。她却连一首都默不出来,只能看着作业本发愣。“丁悦,小学不是学过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看到她连李白的《静夜思》都不会,老师也急了。直到后来,语文老师才从班主任口中得知,她是一个智力不正常的学生,因为小时候发高烧烧坏了脑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是地上霜 《静夜思》 文老师 独自一人 你喜欢 一朵朵 鼓足勇气 蔷薇花 对我说 薄纱
下载PDF
对《静夜思》中日版本之差异的再讨论
11
作者 邓芳 《唐代文学研究》 2016年第1期503-518,共16页
李白的《静夜思》是中国人都会背诵的诗,但是它在日本流传的版本却和我们熟知的不同,为“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关于版本差异形成的原因,中日两国的学者已经做过不少考证;而对两种版本的优劣,中国的唐诗研究... 李白的《静夜思》是中国人都会背诵的诗,但是它在日本流传的版本却和我们熟知的不同,为“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关于版本差异形成的原因,中日两国的学者已经做过不少考证;而对两种版本的优劣,中国的唐诗研究者也提出了中肯的意见.总体而言,国内的唐诗研究者多数认为中国通用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一版本更好,但日本学者乃至许多普通日本读者往往认为他们的版本在诗歌艺术上更胜一筹.这又涉及中日两国诗歌审美习惯的差异,也引发了笔者的一点思考.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夜思》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诗歌审美 诗歌艺术 版本差异 形成的原因 两种版本
下载PDF
从李白《静夜思》英译诗看翻译中“真”与“美”的统一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桂莲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4期68-74,共7页
翻译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是科学必然有规律可循;是艺术则贵在探索创造.“科学包含客观真理,不受个人的思想和感情的影响”①,而“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之创造”②.笔者认为:既然科学研究的是“真”.那么艺术研究的则是“美”.“真... 翻译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是科学必然有规律可循;是艺术则贵在探索创造.“科学包含客观真理,不受个人的思想和感情的影响”①,而“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之创造”②.笔者认为:既然科学研究的是“真”.那么艺术研究的则是“美”.“真”与“美”是翻译中的“精髓”.正如鲁迅说得“凡是翻译,必须兼顾着两面,一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保存着原作的丰姿”③.鲁迅的“力求其易解”和“保存着原作的风姿”,实际上指的就是“真”与“美”的完美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夜思》 译诗 赵甄陶 艺术研究 疑是地上霜 WATCH DREAM 许渊冲 中国古典诗歌 中国古诗
下载PDF
李白《静夜思》的翻译与解说 被引量:1
13
作者 武部利男 王辉斌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1994年第2期32-35,共4页
对于诗歌,无论是中国的读者还是日本的读者,他们从古到今,都是十分喜爱的,但对其解释却是多种多样的。从表面上看来,这些解释似乎都大体一致,理解相通,如果细加考究与推敲,就会发现其中存在着不少的差别。诗尽管不是散文,不同的读者可... 对于诗歌,无论是中国的读者还是日本的读者,他们从古到今,都是十分喜爱的,但对其解释却是多种多样的。从表面上看来,这些解释似乎都大体一致,理解相通,如果细加考究与推敲,就会发现其中存在着不少的差别。诗尽管不是散文,不同的读者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但究竟如何理解才更加切合作品的本意,怎样解释才能更好地为人们所接受,这就应该结合作者的创作动机与当时的环境进行考察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夜思》 创作动机 唐诗选 原诗 李攀龙 译诗 范德机 疑是地上霜 森槐南 夜中
下载PDF
对《标点符号用法》的修改建议
14
作者 徐玲 《青年记者》 2009年第8Z期73-75,共3页
国家技术监督局于1995年12月13日批准发布了文字工作者极其重要的两个规定:《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标点符号用法》。笔者《对〈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的修改建议》已在《青年记者》今年4月下旬刊发表,现接着谈谈对《标点符... 国家技术监督局于1995年12月13日批准发布了文字工作者极其重要的两个规定:《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标点符号用法》。笔者《对〈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的修改建议》已在《青年记者》今年4月下旬刊发表,现接着谈谈对《标点符号用法》(以下简称《用法》)的一些浅显的修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记者 国家技术监督局 中国猿人北京种 虚缺号 现代汉语词典 一字格 汉语拼音书写 疑是地上霜
下载PDF
浅谈阅卷中的学生立场
15
作者 郭敏 《学子(理论版)》 2016年第13期52-52,共1页
工作数年,我批试卷的态度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刚参加工作时,小心翼翼地听前辈传授批试卷的注意事项;工作数年,对学生的答案眼睛一扫,红笔一挥。有时自己洋洋得意,嗯,有经验了。可是最近的一件小事却给我带来了极大的触动。这是一张期末考... 工作数年,我批试卷的态度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刚参加工作时,小心翼翼地听前辈传授批试卷的注意事项;工作数年,对学生的答案眼睛一扫,红笔一挥。有时自己洋洋得意,嗯,有经验了。可是最近的一件小事却给我带来了极大的触动。这是一张期末考试的试卷,批试卷时,我与往常一样从容。试卷发下去后,却有一个学生拿着试卷找到我,提出质疑,他认为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老师给批错了。我仔细一看,按照语文考试的惯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考试 目标意识 期末考试 价值取向 填空题 课外书 引导作用 疑是地上霜 给你 求异思维
下载PDF
文学创作与鉴赏的矛盾焦点——语境差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苏鸣 《阅读与写作》 1994年第2期11-10,共2页
一、什么是语境差创作者的语言应用过程要受制于语境,鉴赏者的鉴赏也要受制于语境,对同一创作成品来说,当创作语境与鉴赏语境相似或部分相似时,犹如物理学上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会产生共鸣一样,鉴赏者与创作成品之间也会产生共鸣。如李... 一、什么是语境差创作者的语言应用过程要受制于语境,鉴赏者的鉴赏也要受制于语境,对同一创作成品来说,当创作语境与鉴赏语境相似或部分相似时,犹如物理学上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会产生共鸣一样,鉴赏者与创作成品之间也会产生共鸣。如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境因素 疑是地上霜 《静夜思》 鉴赏者 举头望明月 部分相似 写作过程 语言艺术 大放厥辞 黄朝英
下载PDF
文言文误读举隅
17
作者 江海燕 《语文天地》 2015年第9期57-58,共2页
由于时间的鸿沟,文言文常常被我们这些后来人解读得贻笑大方。在讲授李密的《陈情表》时,有一句“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翻译这句话时,学生无一例外直接保留了“秀才”一词,普遍认为“秀才”就是一个古今同义的名称而已。诸如汉语中“... 由于时间的鸿沟,文言文常常被我们这些后来人解读得贻笑大方。在讲授李密的《陈情表》时,有一句“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翻译这句话时,学生无一例外直接保留了“秀才”一词,普遍认为“秀才”就是一个古今同义的名称而已。诸如汉语中“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之类的含义。但是此“秀才”非彼“秀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臣 陈情表 守臣 水往低处流 唐代诗歌 回乡偶书 渐行渐远 《战国策》 唐人诗 疑是地上霜
下载PDF
熟悉而陌生的《静夜思》
18
作者 胡军 《四川教育》 2020年第21期34-34,共1页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绝去雕采,纯出天真”的五言诗出自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笔下。这样一首传诵度极高的古诗,学生虽不一定了解诗中含义,却因为诗句朗朗上口,早已牢记于心。教师如何把这首耳熟能详的...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绝去雕采,纯出天真”的五言诗出自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笔下。这样一首传诵度极高的古诗,学生虽不一定了解诗中含义,却因为诗句朗朗上口,早已牢记于心。教师如何把这首耳熟能详的古诗教出"新意"?在认真研读教材之后,我决定采用不一样的视角带领学生走进《静夜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夜思》 大诗人李白 研读教材 举头望明月 疑是地上霜 古诗 新意 床前明月光
下载PDF
月光情
19
作者 谢安庆 王振蒙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9-21,共3页
关键词 月光 疑是地上霜 长长 夜漫漫 这这 中中 中灰 轮轮
下载PDF
书籍
20
作者 杜中堂 《成人教育》 1985年第6期31-,共1页
你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你是古今文明的象征。在你的字里行间,闪烁着光明,蕴蓄着激情,似日月普照人间,如江河万古奔腾:照亮无知者的心田,奔腾在渴求者的心灵。你令我这个书林瀚海中的弱者,折服得五体投地,落魄失魂。你是学问的宝库,你是真... 你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你是古今文明的象征。在你的字里行间,闪烁着光明,蕴蓄着激情,似日月普照人间,如江河万古奔腾:照亮无知者的心田,奔腾在渴求者的心灵。你令我这个书林瀚海中的弱者,折服得五体投地,落魄失魂。你是学问的宝库,你是真善美的化身。你教给我读书识字的道理,你教给我为人做事的根本。在与你的频繁交往中,我深深感到:有了你,我就充实和快乐;离开你,我就惆怅和寂寞。你既是我的良师益友,又是我生活之树的奇葩。过去,你陪我渡过了大半生,使我领略了你的丰姿倩影;现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者 呀呀学语 书林 小孙女 黄金屋 野火烧不尽 颜如玉 真没想到 惊涛拍岸 疑是地上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