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姚秦译经中疑问句尾的“为” 被引量:2
1
作者 龙国富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3-46,共4页
本文以姚秦译经为基本材料,讨论疑问句尾“为”的使用情况。疑问句尾“为”主要有两类:与疑问词“何”搭配,形成“何用……为”格式;不与“何”搭配,形成“用……为”格式。文章进一步讨论了疑问句尾“为”的语法化途征,以及“为”语法... 本文以姚秦译经为基本材料,讨论疑问句尾“为”的使用情况。疑问句尾“为”主要有两类:与疑问词“何”搭配,形成“何用……为”格式;不与“何”搭配,形成“用……为”格式。文章进一步讨论了疑问句尾“为”的语法化途征,以及“为”语法化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秦译经 疑问句尾“为” 疑问 句式 语法化
下载PDF
疑问句句尾“为”的词性 被引量:1
2
作者 许进 《山东师范学院学报》 1983年第1期55-58,共4页
关于疑问句“何以……为”、“何……为”句尾的“为”的词性,大体上有以下几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以杨树达为代表。认为“为”是语气词。他在《司诠》中说:“语末助词,表疑问。”如“是之不忧,而何以田为?”(《左传·襄公十七年》)... 关于疑问句“何以……为”、“何……为”句尾的“为”的词性,大体上有以下几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以杨树达为代表。认为“为”是语气词。他在《司诠》中说:“语末助词,表疑问。”如“是之不忧,而何以田为?”(《左传·襄公十七年》)清人刘淇《助字辨略》说它是“语辞”。清人王引之《经传释词》说它是“语助”。杨伯峻《古汉语虚词》说:“‘为’作语气词,有时表命令,有时表感叹,有时表禁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问语气词 古代汉语 疑问句 古汉语虚词 动词 词性 介词 句子 疑问代词 杨伯峻
下载PDF
论疑问句尾的"为"字
3
作者 林海权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4年第1期27-36,共10页
本文论述了疑问句尾"为"字的词性、语法功能及其句法关系,提出这"为"是施事动词,其含义广泛,具有带前置宾语的语法功能,其受事宾语总是要求紧靠在"为"之前。而不同意把这"为"看作语气词,也不... 本文论述了疑问句尾"为"字的词性、语法功能及其句法关系,提出这"为"是施事动词,其含义广泛,具有带前置宾语的语法功能,其受事宾语总是要求紧靠在"为"之前。而不同意把这"为"看作语气词,也不同意把"何"看作是动词"为"的宾语。此外,本文还论述了"何以……为"("何以为"),"何……为"句式的产生和作用,认为这种表示询问或反问的习惯说法是应交际需要而产生的一种特殊句式,其表达作用主要是为了强调宾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问句 "为" 施事动词 前置宾语 特殊句式 强调宾语.
下载PDF
关于疑问句尾的“为”
4
作者 唐青松 《语文知识》 1998年第12期48-49,共2页
“为”有时候可以用在疑问句的句尾。①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论语·颜渊》)②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③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项羽本纪》)这些“为”,很多语言学家认为是表示疑问的语气词。王... “为”有时候可以用在疑问句的句尾。①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论语·颜渊》)②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③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项羽本纪》)这些“为”,很多语言学家认为是表示疑问的语气词。王引之的《经传释词》,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杨伯峻先生的《文言虚词》,上海教育出版社编《中学语文教师手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问句 疑问语气词 古代汉语 项羽本纪 中学语文 王引之 论语 经传释词 教材教参 句子
全文增补中
也谈疑问句末的“为” 被引量:2
5
作者 谢季祥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2期85-88,共4页
在古代散文中,有不少疑问句末尾是“为”字。例如: 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论语·颜渊)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庄子·逍遥游) 三代之亡,共子之废,皆是物也,女何以为哉?(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 在古代散文中,有不少疑问句末尾是“为”字。例如: 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论语·颜渊)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庄子·逍遥游) 三代之亡,共子之废,皆是物也,女何以为哉?(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关于这种疑问句末的“为”的性质,学术界主要有两种意见:大多数人认为是疑问语气词,如王引之、杨树达、杨伯峻、王力诸先生;少数人则认为是动词,如马建中和吕叔湘先生,朱运申先生在《关于疑问句尾的“为”》(见《中国语文》七九年第六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问句 疑问语气词 王引之 名词性词组 左传 杨伯峻 杨树达 中国语文 疑问代词 吕叔湘
下载PDF
从语言接触看马来西亚华语疑问句尾的“的”字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晓梅 何元建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21-629,640,共9页
马来西亚华语中疑问句尾"的"字用得很多。本文探讨其语法意义与语法范畴,以及跟粤方言长期接触而来的形式和用法的演变。观察到这个"的"字可以出现在四类疑问句式中(包括对已然和未然事态进行提问),有对疑问语气进... 马来西亚华语中疑问句尾"的"字用得很多。本文探讨其语法意义与语法范畴,以及跟粤方言长期接触而来的形式和用法的演变。观察到这个"的"字可以出现在四类疑问句式中(包括对已然和未然事态进行提问),有对疑问语气进行确认和强调的功用。语法范畴上,"的"是焦点助词,属于"(是)……的"焦点结构的一部分。跟当地粤方言长期接触又带来三个结果:(一)粤方言的焦点结构"(系)……嘅"跟华语"(是)……的"相同,使操双言的人转换没有障碍;(二)受"嘅"读音的影响,"的"不读为轻声,而读为阳平;(三)粤方言的疑问语气词"咩"跟华语"吗"并存,促成"(是)……的吗/的咩"形式的出现。这些结果都使得操双言的人在讲华语时,无意识地普及了句尾"的"的用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西亚华语 疑问句尾“的” 焦点助词 语言接触
原文传递
论“为”字的泛义语法结构及相关误解 被引量:1
7
作者 刘瑞明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6期54-60,共7页
我在《湖北大学学报》(哲社版)1992年第1期《论“打、作、为”的泛义动词性质及使用特点》一文中已言,泛义“为”字作谓语时有三种用法:单用、前附或后缀于表义准确的具体动作的动词。这当然就是它的基本语法形式。本文以此为基础而论... 我在《湖北大学学报》(哲社版)1992年第1期《论“打、作、为”的泛义动词性质及使用特点》一文中已言,泛义“为”字作谓语时有三种用法:单用、前附或后缀于表义准确的具体动作的动词。这当然就是它的基本语法形式。本文以此为基础而论述“为”字泛义的更复杂的用法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字 泛义动词 宾语 具体动词 “之” 语法结构 谓语 虚义 疑问句 助词
下载PDF
谈谈“何为”的拆置与“为”的虚化 被引量:1
8
作者 罗元诰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4期57-63,共7页
《中国语文》1979年第6期登朱运申同志《关于疑问句尾的“为”》一文,文中试图证明,用在疑问句尾的“为”解释为语气词是不妥当的。我们认为要弄清楚这种“为”字解释为语气词是否妥当,必须对“何为”的拆置与“为”的虚化这两个问题进... 《中国语文》1979年第6期登朱运申同志《关于疑问句尾的“为”》一文,文中试图证明,用在疑问句尾的“为”解释为语气词是不妥当的。我们认为要弄清楚这种“为”字解释为语气词是否妥当,必须对“何为”的拆置与“为”的虚化这两个问题进行一番探讨。古代汉语中的“为”是一个涵义及其用法很广泛复杂的字。就它用在疑问句尾来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法 谓语 介词 宾语 句子 语译 主语 疑问句 疑问语气词 断词
下载PDF
西安话中的语气词“些” 被引量:4
9
作者 孟维智 《语文研究》 1982年第2期142-151,共10页
0.1.西安话里有一个语气词,单念时跟表示不定量的量词“些”一样,读作[(?)],我们也用汉字“些”来记录它。这样,话气词“些”和量词“些”就成了一对同音同形词。它们的区别是:语气词“些”大都放在句尾,而且念轻声,绝对不能儿化;量词... 0.1.西安话里有一个语气词,单念时跟表示不定量的量词“些”一样,读作[(?)],我们也用汉字“些”来记录它。这样,话气词“些”和量词“些”就成了一对同音同形词。它们的区别是:语气词“些”大都放在句尾,而且念轻声,绝对不能儿化;量词“些”在多数情况下不出现在句尾,而且不念轻声,可以儿化。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气词连用 西安话 普通话 特指问句 是非问句 反复问句 祈使句 疑问语气 量词 疑问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