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表面肌电的芒针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研究
1
作者 朱蓉雪 姜迎萍 +4 位作者 陈雪欢 廖武萍 赖炽洪 李松林 陈伟标 《中医学》 2024年第1期232-238,共7页
目的:通过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sEMG)图谱分析腰部竖脊肌肌电数据信号,探索芒针治疗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根性痛)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要求的30名坐骨神经痛患者,选用华佗牌6寸(直径为0.40 mm,长度150 mm)的芒针,... 目的:通过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sEMG)图谱分析腰部竖脊肌肌电数据信号,探索芒针治疗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根性痛)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要求的30名坐骨神经痛患者,选用华佗牌6寸(直径为0.40 mm,长度150 mm)的芒针,取腰部夹脊穴,第3至第5腰椎棘突下左右各旁开0.5寸,共6个穴进行芒针针刺,隔两日治疗一次,共治疗2周。分别在2周前后采集分析腰部竖脊肌表面肌电数据信号(averaged electromyography, AEMG, media frequency, MF值),并采用下腰痛系统评分法(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 JOA)、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对患者不适及疼痛程度进行评估;焦虑自我评定量表(Self-assessment Scale for Anxiety, SAS)评价焦虑程度。同时选取10名健康人进行表面肌电数据采集。结果:受试者均接受了表面肌电图检查。治疗后JOA = 23.90,评分较治疗前升高,VAS = 2.33,评分较治疗前降低(治疗前JOA = 9.77, VAS = 6.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腰部竖脊肌的AEMG = 71.60 ± 8.73、MF = 60.30 (治疗前AEMG = 36.87 ± 5.17、MF = 51.7 ± 5.26),治疗后时域指标(AEMG)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 < 0.05),频域指标(MF)较治疗前下降;本次研究选取的健康志愿者腰部竖脊肌的AEMG = 85.5 ± 3.73、MF = 51.7 ± 5.26;治疗后患者SAS = 34.10 ± 2.72分(治疗前SAS = 49.20 ± 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经过芒针治疗,提示与治疗前比较,腰部竖脊肌收缩力有所提高,疲劳程度改善。坐骨神经痛患者的腰部竖脊肌功能被激活,肌肉活动能力和疲劳程度得到不同程度改善,临床不适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患者在芒针治疗后疼痛得以改善的同时心理状况也得到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针 表面肌电 坐骨神经痛 临床疗效作用机制
下载PDF
自拟养胃护心汤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症状缓解期食欲减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晓玲 张爱军 +1 位作者 李洋 王亚明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8期1852-1854,共3页
目的:运用宗气理论自拟养胃护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胃阴亏虚型患者。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慢性心力衰竭缓解期食欲减退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 目的:运用宗气理论自拟养胃护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胃阴亏虚型患者。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慢性心力衰竭缓解期食欲减退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养胃护心汤。观测2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血清胃泌素及胃动素浓度,中医证候积分、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命质量调查表、6 min步行试验。结果:养胃护心汤加西医常规观察组在左心室射血分数,血清胃泌素及胃动素浓度,改善胃阴亏虚证候、生命质量评分、6 min步行试验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用宗气理论自拟养胃护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胃阴亏虚型患者,可通过增强心脏功能,促进胃肠道激素分泌等方式,改善慢性心力衰竭胃阴亏虚型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中西医结合 食欲减退 疗效作用机制
下载PDF
小儿推拿疗法对小儿哮喘慢性持续期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效果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陈春燕 《四川中医》 2018年第3期183-186,共4页
目的:观察小儿推拿疗法对小儿哮喘慢性持续期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对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3月就诊收治的80例哮喘慢性持续期患儿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比较并分析... 目的:观察小儿推拿疗法对小儿哮喘慢性持续期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对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3月就诊收治的80例哮喘慢性持续期患儿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比较并分析两组患儿治疗疗效及治疗前后的C-ACT评分、PEF%、哮喘发作次数、呼吸道感染次数和TLR1、TLR2、TLR4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C-ACT评分、PEF%、哮喘发作次数、呼吸道感染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哮喘发作次数、呼吸道感染次数均较治疗前下降,C-ACT评分、PEF%均较治疗前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C-ACT评分、PEF%、哮喘发作次数、呼吸道感染次数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外周血巨噬细胞TLR1、TLR2、TLR4表达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外周血巨噬细胞TLR1、TLR2、TLR4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且观察组各指标上升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在小儿哮喘慢性持续期患儿中应用小儿推拿疗法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的缓解哮喘等相关临床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外周血巨噬细胞中的TLR1、TLR2、TLR4表达水平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推拿疗法 小儿哮喘慢性持续期 临床疗效:作用机制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