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02篇文章
< 1 2 2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扰hsa_circ_0013958/miR-637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1
作者 林颜 阮树斌 +4 位作者 陈晓东 杨荣华 王婧薷 林泽鹏 信琪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54-58,共5页
目的:探讨环状RNA(circularRNA,circRNA)hsa_circ_0013958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Humankeloid fibroblast,HKF)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将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分为si-NC组、si-hsa_circ_0013958组、miR-NC组、miR-63... 目的:探讨环状RNA(circularRNA,circRNA)hsa_circ_0013958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Humankeloid fibroblast,HKF)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将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分为si-NC组、si-hsa_circ_0013958组、miR-NC组、miR-637组、si-hsa_circ_0013958+anti-miR-NC组和si-hsa_circ_0013958+anti-miR-637组。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试剂盒检测hsa_circ_0013958、miR-637表达;四甲基偶氮唑盐(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集落形成数;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hsa_circ_0013958和miR-637的靶向关系。结果:瘢痕疙瘩组织中hsa_circ_0013958表达水平较正常皮肤组织升高,miR-637表达水平降低(P<0.05)。干扰hsa_circ_0013958表达或过表达miR-637后,HKF细胞存活率、集落形成数以及迁移、侵袭细胞数均降低(P<0.05)。hsa_circ_0013958和miR-637有靶向调控关系;抑制miR-637表达逆转了干扰hsa_circ_0013958对HKF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结论:干扰hsa_circ_0013958通过调控miR-637抑制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a_circ_0013958 miR-637 瘢痕疙瘩 成纤维细胞 增殖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竹红素A联合LED红光照射通过YAP途径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
2
作者 陈雷刚 任慧敏 +3 位作者 吴远慧 安国芝 景晓蕾 赵同心 《安徽医学》 2024年第2期142-146,共5页
目的探究hypocrellin A(HA)联合LED红光照射通过Yes相关蛋白(YAP)途径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Fs)增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原代培养KFs并进行传代,第3代KFs分为对照组、H组(1.0μmol/L HA处理)、L组(3 J/cm~2红光照射)、H+L组、阴性对照... 目的探究hypocrellin A(HA)联合LED红光照射通过Yes相关蛋白(YAP)途径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Fs)增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原代培养KFs并进行传代,第3代KFs分为对照组、H组(1.0μmol/L HA处理)、L组(3 J/cm~2红光照射)、H+L组、阴性对照(NC)质粒组、NC质粒+H+L组、YAP质粒+H+L组、检测细胞增殖的OD_(450)水平及BrdU阳性率,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YAP、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表达水平。结果H组、L组、H+L组KFs的OD_(450)、BrdU阳性率、SOD及GSH-Px的含量、YAP及β-catenin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MDA的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且H+L组上述指标的变化较H组、L组更明显(P<0.05);YAP质粒+H+L组KFs的OD_(450)、BrdU阳性率、SOD及GSH-Px的含量、YAP及β-catenin的表达水平均高于NC质粒+H+L组,MDA的含量低于质粒+H+L组(P<0.05)。结论HA联合LED红光照射通过抑制YAP/β-catenin途径抑制KFs增殖、激活KFs氧化应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成纤维细胞 竹红素A 增殖 氧化应激 Yes相关蛋白
下载PDF
曲安奈德联合5-FU治疗对耳部瘢痕疙瘩核心切除术后愈合和复发率的影响
3
作者 赵莉娜 巩梦童 +1 位作者 周同葵 刘晓峰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48-50,64,共4页
目的:探讨曲安奈德联合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治疗对耳部瘢痕疙瘩患者瘢痕核心切除术后愈合和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月在笔者医院收治的80例耳部瘢痕疙瘩患者,根据简单随机法将其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0... 目的:探讨曲安奈德联合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治疗对耳部瘢痕疙瘩患者瘢痕核心切除术后愈合和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月在笔者医院收治的80例耳部瘢痕疙瘩患者,根据简单随机法将其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行耳部瘢痕疙瘩核心切除术治疗。对照组在患者术后采用5 mg/ml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治疗,联合组采用5 mg/ml的5-FU联合5 mg/ml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治疗,1次/4周,治疗4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联合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评分和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跟踪随访治疗后两组患者复发率。结果:联合组瘢痕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VSS和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和1年后联合组复发率均较对照组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单纯使用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治疗,5-FU联合醋酸曲安奈德注射可以提高耳部瘢痕疙瘩核心切除术后的美学效果,且对术后复发率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部瘢痕疙瘩 核心切除术 注射 美学效果 曲安奈德 5-氟尿嘧啶
下载PDF
瘢痕疙瘩miR-557和eIF2a的表达及靶向关系研究
4
作者 贾红侠 兰东 +1 位作者 于思思 张杰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检测瘢痕疙瘩中微小RNA-557(miR-557)和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2a(eIF2a)在病变组织和细胞株中的表达特征,明确两者的靶向关系。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诊治患者术后的瘢痕疙瘩(n=98)、增生性瘢痕组织(n=49)和正常皮肤... 目的检测瘢痕疙瘩中微小RNA-557(miR-557)和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2a(eIF2a)在病变组织和细胞株中的表达特征,明确两者的靶向关系。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诊治患者术后的瘢痕疙瘩(n=98)、增生性瘢痕组织(n=49)和正常皮肤组织(n=49)。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miR-557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检测eIF2a和Ki-67的表达。分离培养瘢痕疙瘩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应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观察miR-57与eIF2a的靶向关系。结果瘢痕疙瘩中miR-557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增生性瘢痕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P<0.05),瘢痕疙瘩中eIF2a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增生性瘢痕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P<0.05),miR-557和eIF2a在不同病变最大径、不同增殖指数和有无伴随症状中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瘢痕疙瘩中miR-557与eIF2a呈负相关性(r=-0.69,P=0.016)。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显示miR-557与eIF2a具有靶向关系。结论miR-557在瘢痕疙瘩中的表达下降,eIF2a的表达升高,均与临床及组织病理特征有关,miR-557与eIF2a具有靶向负调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增生性瘢痕 微小RNA-557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a 组织病理 靶向关系
下载PDF
PRP联合曲安奈德局部注射及瘢痕组织瓣修复术治疗瘢痕疙瘩疗效分析
5
作者 刘丹 李茂玉 吴丹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79-82,共4页
目的:分析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联合曲安奈德局部注射及瘢痕组织瓣修复术治疗瘢痕疙瘩的美学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21年11月遂宁市中心医院医疗美容科收治的瘢痕疙瘩患者85例,遵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曲安奈德组42例... 目的:分析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联合曲安奈德局部注射及瘢痕组织瓣修复术治疗瘢痕疙瘩的美学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21年11月遂宁市中心医院医疗美容科收治的瘢痕疙瘩患者85例,遵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曲安奈德组42例(瘢痕组织瓣修复术联合曲安奈德局部注射)和联用PRP组43例(曲安奈德组基础上联合PRP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瘢痕恢复情况,疼痛及瘙痒情况和复发率,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联用PRP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7%,显著高于曲安奈德组的85.71%(P<0.05);治疗后,两组色泽、柔软度、血管及厚度评分均降低(P<0.05),且联用PRP组显著低于曲安奈德组(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及瘙痒评分均降低(P<0.05),且联用PRP组显著低于曲安奈德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联用PRP组总复发率为2.33%,显著低于曲安奈德组的14.29%(P<0.05)。结论:PRP联合曲安奈德局部注射联合瘢痕组织瓣修复术治疗瘢痕疙瘩疗效确切,能有效促进瘢痕创面恢复,缓解疼痛及瘙痒,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曲安奈德 瘢痕疙瘩 瘢痕组织瓣修复术
下载PDF
补骨脂异黄酮通过miR-497-5p调控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机制研究
6
作者 梁博 李国东 +1 位作者 牟江月 崔昭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60-64,共5页
目的:探讨补骨脂异黄酮通过调控miR-497-5p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机制研究。方法:体外培养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使用浓度为0、9、18、36μg/ml补骨脂异黄酮处理细胞,记为Con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按照脂质体法m... 目的:探讨补骨脂异黄酮通过调控miR-497-5p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机制研究。方法:体外培养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使用浓度为0、9、18、36μg/ml补骨脂异黄酮处理细胞,记为Con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按照脂质体法miR-NC、miR-497-5p转染细胞,记为miR-NC组、miR-497-5p组;按照脂质体法anti-miR-NC、anti-miR-497-5p转染细胞后,使用36μg/ml补骨脂异黄酮处理细胞,记为高剂量组+anti-miR-NC组、高剂量组+anti-miR-497-5p组。CCK8、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增殖;伤口愈合实验检测细胞迁移;Western blot实验检测Cyclin D1、MMP2、MMP9蛋白表达水平;qRT-PCR实验检测miR-497-5p表达水平。结果:补骨脂异黄酮呈剂量关系降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活性、迁移率(P<0.05),减少克隆细胞数(P<0.05),降低Cyclin D1、MMP2、MMP9蛋白表达水平(P<0.05),增加miR-497-5p表达水平。与miR-NC组相比,miR-497-5p组细胞活性、迁移率降低(P<0.05),克隆细胞数减少(P<0.05),Cyclin D1、MMP2、MMP9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抑制miR-497-5p可以逆转补骨脂异黄酮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结论:补骨脂异黄酮可能通过上调miR-497-5p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异黄酮 miR-497-5p 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 增殖 迁移
下载PDF
火针联合低压无针瘢痕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治疗瘢痕疙瘩疗效及对生长因子水平、瘢痕状态的影响
7
作者 王玉珍 张丽 张平安 《现代中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83-87,共5页
目的观察火针联合低压无针瘢痕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治疗瘢痕疙瘩的效果及对生长因子水平、瘢痕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2月来我院就诊100例瘢痕疙瘩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低压无针瘢痕内注射... 目的观察火针联合低压无针瘢痕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治疗瘢痕疙瘩的效果及对生长因子水平、瘢痕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2月来我院就诊100例瘢痕疙瘩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低压无针瘢痕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火针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生长因子水平、瘢痕状态。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较对照组为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细胞生长因子β1(TGF-β1)、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指标水平均较对照组为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指标水平较对照组为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瘢痕状态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火针联合低压无针瘢痕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治疗瘢痕疙瘩疗效明显,可调节生长因子水平,还能改善瘢痕状态,促进其恢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针 低压无针瘢痕内注射 复方倍他米松 瘢痕疙瘩 生长因子水平 瘢痕状态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Smad信号通路与瘢痕疙瘩的靶向治疗 被引量:4
8
作者 姚思琦 黎文正 汪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619-2624,共6页
背景:关于瘢痕疙瘩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近年来瘢痕疙瘩涉及的发病机制有一些新的研究进展,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Smad信号通路、缺血缺氧、缺氧诱导因子1(HIF-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 背景:关于瘢痕疙瘩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近年来瘢痕疙瘩涉及的发病机制有一些新的研究进展,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Smad信号通路、缺血缺氧、缺氧诱导因子1(HIF-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等。TGF-β/Smad通路目前研究较为清晰,TGF-β/Smad通路的激活促进瘢痕疙瘩的发展。目的:对TGF-β/Smad信号通路进行综述并评估以该通路为靶点的主要治疗策略,以期有助于临床拓展更有效的治疗方式。方法:用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等英文数据库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中文数据库,检索从2017年1月至2023年4月发表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Keloid,Fibroblasts,TGF-β/Smad,Extracellular Matrix,Collagen,Treatment Measures”,中文检索词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Smad,细胞外基质,胶原,治疗措施”。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72篇文献进行结果分析。结果与结论:①总结了TGF-β/Smad信号通路在瘢痕疙瘩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TGF-β1和TGF-β2在瘢痕疙瘩中呈现过表达状态,而TGF-β3表现出抗纤维化作用;Smad2/3与Smad1/5/8同Smad4结合形成复合物进入细胞核发挥纤维化作用,而Smad6/7呈现抑制瘢痕疙瘩增生的作用;②TGF-β/Smad通路目前在瘢痕疙瘩中的研究最为清晰,列举了多条通过靶向抑制该通路激活的途径,可较大程度达到抑制瘢痕疙瘩发生发展的目的;③瘢痕疙瘩目前还未有单一的临床金标准治疗方式,单靠抑制TGF-β/Smad通路还不能完全抑制瘢痕疙瘩的发展,还需要综合考虑全身各个系统之间同瘢痕疙瘩的联系。尽管已经在纤维化级联反应中发现了很多有希望的靶点,但在临床中还需要更多研究来转化为靶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成纤维细胞 TGF-Β/SMAD 细胞外基质 胶原蛋白 治疗措施
下载PDF
瘢痕疙瘩患者瘢痕组织Klotho、MYH9表达变化与术后复发的相关性 被引量:1
9
作者 杜全全 刘鹏超 +2 位作者 韩福生 缪国东 马志红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86-88,共3页
目的 观察瘢痕疙瘩患者瘢痕组织Klotho、肌球蛋白重链9(MYH9)表达变化,分析其表达水平与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71例手术切除耳部瘢痕疙瘩患者(观察组)和39例重睑术切除正常上睑皮肤患者(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组手术切... 目的 观察瘢痕疙瘩患者瘢痕组织Klotho、肌球蛋白重链9(MYH9)表达变化,分析其表达水平与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71例手术切除耳部瘢痕疙瘩患者(观察组)和39例重睑术切除正常上睑皮肤患者(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组手术切除组织Klotho、MYH9。采用Kendall's tau-b等级相关系数分析瘢痕组织Klotho与MYH9表达的相关性。观察组术后随访12个月,记录复发情况,比较复发与未复发患者瘢痕组织中Klotho、MYH9水平,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比较观察组瘢痕组织Klotho、MYH9不同表达水平患者的预后。结果 观察组Klotho阳性表达率低于对照组,MYH9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瘢痕组织Klotho表达水平与MYH9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225,P=0.013)。观察组术后复发24例、未复发47例,其中Klotho阳性患者复发率较阴性患者降低、复发时间较阴性患者延长,MYH9阳性患者复发率较阴性患者升高、复发时间较阴性患者缩短(P均<0.01)。结论 瘢痕疙瘩患者瘢痕组织Klotho、MYH9表达异常,Klotho阴性表达且MYH9阳性表达提示瘢痕疙瘩术后易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KLOTHO蛋白 肌球蛋白重链9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下载PDF
瘢痕疙瘩与BMI相关性分析
10
作者 王博 赵伊珂 +3 位作者 魏凤 张晓光 邱其其 李艳玲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第9期634-637,共4页
目的:明确瘢痕疙瘩与BMI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于我院皮肤科诊治的395例瘢痕疙瘩患者临床资料,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人790名。结果:395例患者中212例(53.67%)的BMI高于正常值,此比例高于对照组的47.59%(P<... 目的:明确瘢痕疙瘩与BMI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于我院皮肤科诊治的395例瘢痕疙瘩患者临床资料,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人790名。结果:395例患者中212例(53.67%)的BMI高于正常值,此比例高于对照组的47.59%(P<0.05)。男性瘢痕疙瘩患者BMI增高者占63.21%,高于对照组男性BMI增高率(52.85%)(P<0.05)。女性患者BMI增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瘢痕疙瘩类型、大小间BMI增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I高于正常值的男性个体更容易发生瘢痕疙瘩,皮损分类、病变大小与BMI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超重 肥胖 体质指数 关联
下载PDF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预防和治疗瘢痕疙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明 金哲虎 崔艾丽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61-64,共4页
瘢痕疙瘩的发病机制复杂,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局部机械力、感染、激素水平、血压、缺氧、遗传及生活习惯等^([1]).瘢痕疙瘩较难自行消退,易复发,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近年来,外泌体成为干细胞治疗瘢痕疙瘩的替代方法... 瘢痕疙瘩的发病机制复杂,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局部机械力、感染、激素水平、血压、缺氧、遗传及生活习惯等^([1]).瘢痕疙瘩较难自行消退,易复发,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近年来,外泌体成为干细胞治疗瘢痕疙瘩的替代方法^([2]).本文就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exosomes,ADSCs-EXOs)预防和治疗瘢痕疙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瘢痕疙瘩
下载PDF
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和平滑肌肌动蛋白对瘢痕疙瘩综合治疗预后的影响
12
作者 羊逸飞 许辉 +1 位作者 龙卫国 李遇梅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探究瘢痕疙瘩血管内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1,PECAM-1)与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ctin,SMA)的表达水平对瘢痕疙瘩综合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6... 目的:探究瘢痕疙瘩血管内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1,PECAM-1)与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ctin,SMA)的表达水平对瘢痕疙瘩综合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6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收治的瘢痕疙瘩患者61例,共计69处瘢痕疙瘩,均接受手术切除与^(90)Sr同位素敷贴综合治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手术切除瘢痕疙瘩标本血管内PECAM-1及SMA表达水平,电话及门诊随访6个月。结果:19处(27.5%)瘢痕疙瘩6个月内复发,11处(15.9%)在^(90)Sr同位素敷贴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复发组PECAM-1与SMA的高表达率均高于未复发组(χ^(2)=7.496,P=0.006;χ^(2)=5.197,P=0.023);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PECAM-1及SMA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关系(χ^(2)=0.172,P=0.935;χ^(2)=1.110,P=0.484)。结论:瘢痕疙瘩血管内PECAM-1及SMA的表达水平与综合治疗预后呈负相关,二者可能是判断瘢痕疙瘩预后的潜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放射性核素敷贴治疗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 平滑肌肌动蛋白
下载PDF
治疗瘢痕疙瘩的药物临床应用进展
13
作者 薛敏 李智 +3 位作者 原栋洋 卫玉华 赵芊 冯瑞铮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111-114,共4页
瘢痕疙瘩是发生于皮肤表面的纤维增生性疾病,主要是由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和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导致。手术切除可以直接有效去除病灶,但术后复发率很高,因此临床常与药物联合治疗以降低复发率。目前临床常用的药物种类包括注射类的糖皮... 瘢痕疙瘩是发生于皮肤表面的纤维增生性疾病,主要是由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和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导致。手术切除可以直接有效去除病灶,但术后复发率很高,因此临床常与药物联合治疗以降低复发率。目前临床常用的药物种类包括注射类的糖皮质激素、钙通道阻滞剂、抗肿瘤药物、肉毒素等,以及外涂的免疫调节剂、硅凝胶、洋葱提取物、血管紧张素抑制剂及中药制剂等。注射类药物起效较快,但同时疼痛、局部皮肤萎缩坏死等不良反应也较多;外涂药物可以更好地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但其起效较慢,且操作后注意事项较多,如保持局部干燥、避免刮蹭等。临床上多采用两种甚至多种治疗方式联合治疗,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和更低的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药物疗法 糖皮质激素 抗肿瘤药物 免疫调节药物 肉毒素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下载PDF
A型肉毒素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成人瘢痕疙瘩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芮 居兴刚 +1 位作者 普潇 姜福星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93-95,共3页
目的:探讨A型肉毒素(Botulinum Toxin A,BTX-A)与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联合治疗成人瘢痕疙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至2022年9月期间收治的瘢痕疙瘩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 目的:探讨A型肉毒素(Botulinum Toxin A,BTX-A)与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联合治疗成人瘢痕疙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至2022年9月期间收治的瘢痕疙瘩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局部注射5-FU及复发倍他米松注射液治疗;研究组给予局部注射BTX-A及5-FU治疗。治疗16 w后采用瘢痕疙瘩体积缩小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析对比两组的总有效率及痛痒程度,随访6 m对比两组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瘢痕疙瘩体积较治疗前均缩小,研究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22%和91.67%,组间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研究组治疗后VA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随访6 m研究组及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2.78%和8.33%,组间无差异(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A型肉毒素联合5-氟尿嘧啶可有效治疗成人外伤后瘢痕疙瘩,且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肉毒素 5-氟尿嘧啶 瘢痕疙瘩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32)P敷贴+曲安奈德序贯治疗皮肤瘢痕疙瘩近期疗效及其VTIQ评估的临床研究
15
作者 郑惠瑜 邓咏梅 +5 位作者 张金山 姚红霞 刘韬 李园 卢健林 袁晓燕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9-25,共7页
目的:探讨^(32)P敷贴近距离放疗+瘤体内注射曲安奈德混合液序贯综合治疗皮肤瘢痕疙瘩的近期疗效及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技术(VTIQ)对其疗效评估的初步临床应用。方法:收集2022年6月至2023年1月对在本院核医学门诊就诊的23例皮肤瘢痕疙瘩患... 目的:探讨^(32)P敷贴近距离放疗+瘤体内注射曲安奈德混合液序贯综合治疗皮肤瘢痕疙瘩的近期疗效及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技术(VTIQ)对其疗效评估的初步临床应用。方法:收集2022年6月至2023年1月对在本院核医学门诊就诊的23例皮肤瘢痕疙瘩患者(观察组),采用^(32)P敷贴近距离放疗+瘤体内注射曲安奈德混合液序贯综合方法进行治疗,治疗前、后行改良法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同时对病灶进行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技术(VTIQ)测定剪切波速度(SWV,m/s),用以评估其近期疗效;收集本院核医学门诊2020年6月至2023年1月仅行^(32)P敷贴近距离放疗的共29例皮肤瘢痕疙瘩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1)对23例观察组患者的34个病灶共完成了102次注射和68次^(32)P敷贴近距离放疗,总有效率(治愈+显效)为79.41%(27/34),对照组29例患者的42个病灶共进行了173次^(32)P敷贴近距离放疗,总有效率为80.95%(34/42),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8,P=0.867);观察组的每病灶^(32)P治疗次数(次数/病灶)和总疗程(d)较对照组显著减少[2.00(2.00,2.00)比4.00(3.25,5.00);66.00(63.25,72.00)比169.0(132.2,194.0),P<0.01)]。(2)观察组治疗后SWVmax(m/s)和SWVmean(m/s)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5.79±3.05比6.75±3.80,4.68±1.92比5.35±2.38,P<0.05),治疗后改良法VSS评分(分)较治疗前减少(9.04±1.85比11.03±2.33,P<0.05),治疗前SWVmean与改良法VSS评分呈一定程度的相关性(r=0.44,P<0.05)。结论:^(32)P敷贴近距离放疗+瘤体内注射曲安奈德混合液序贯治疗皮肤瘢痕疙瘩的近期疗效满意,与单独^(32)P敷贴相比,在不降低疗效的同时显著减少了^(32)P敷贴治疗次数和缩短了总疗程;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技术(VTIQ)可望为早期疗效评估提供敏感、客观的定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32)P敷贴 近距离放射治疗 曲安奈德 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技术
下载PDF
新疆昌吉奶疙瘩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发酵杏酱性能分析
16
作者 达菊庆 武运 +5 位作者 吴聪 罗晓红 马文瑞 唐弦 汤凯 杜木英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4-91,共8页
为探究奶疙瘩源乳酸菌发酵杏酱性能,从新疆昌吉采收15份传统手工奶疙瘩样品,采用传统平板划线法、生理生化分析、16S rDNA基因序列测序鉴定从中筛选出的7株菌,并对其安全性、耐高可溶性固形物、耐高酸及发酵杏酱过程中活菌数、总酸、及... 为探究奶疙瘩源乳酸菌发酵杏酱性能,从新疆昌吉采收15份传统手工奶疙瘩样品,采用传统平板划线法、生理生化分析、16S rDNA基因序列测序鉴定从中筛选出的7株菌,并对其安全性、耐高可溶性固形物、耐高酸及发酵杏酱过程中活菌数、总酸、及发酵前后基本理化指标分析。经鉴定,其中菌株YP01为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菌株YP04、YP09、YP17和YP19为魏斯氏菌(Weissella confusa)、菌株YP11和YP12为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菌株YP01、YP04、YP09、YP17生长活性较高、安全性较强,菌株YP01、YP04耐受性强。测定以上4株菌发酵杏酱过程中活菌数、总酸及发酵前后理化指标与感官品质,结果显示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YP01更适合杏酱发酵,魏斯氏菌(Weissella confusa)YP04次之。2株菌均具有良好的碳源利用能力。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YP01与魏斯氏菌(Weissella confusa)YP04具有发酵杏酱潜力,可作为发酵杏酱待选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疙瘩 乳酸菌 筛选 发酵 杏酱
下载PDF
不同方法联合放疗治疗薄型瘢痕疙瘩的疗效及对MMPs、HIF-1α、TGF-β1的影响
17
作者 陈向军 于丽 +3 位作者 姚尧 吴迪 王星 李志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9期995-999,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联合放疗治疗薄型瘢痕疙瘩的疗效及对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9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内蒙古自治区肿瘤医院)...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联合放疗治疗薄型瘢痕疙瘩的疗效及对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9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内蒙古自治区肿瘤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胸腹部瘢痕疙瘩患者62例(瘢痕疙瘩数94个),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激光联合放疗(LCR)组(30例,瘢痕疙瘩数47个)、手术联合放疗(SCR)组(32例,瘢痕疙瘩数47个)。LCR组行CO 2点阵LCR,SCR组行SCR。观察两组治疗12个月后临床疗效、复发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2个月后的患者与观察者瘢痕评估量表(POSAS)评分、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瘢痕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HIF-1α、TGF-β1等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LCR组总有效率(93.62%)大于SCR组(76.60%),复发率(4.26%)小于SCR组(19.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LCR组POSAS、VSS评分分别为(23.96±2.64)、(5.28±0.54)分,均低于SCR组[(33.96±3.59)、(6.55±0.6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CR组瘢痕组织MMP-2、MMP-9及HIF-1α、TGF-β1表达量分别为111.65±13.55、106.76±12.68、1.24±0.14、1.10±0.12,均低于SCR组(127.96±14.71、121.08±14.33、1.55±0.17、1.22±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38.30%vs.46.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R和SCR均可改善薄型瘢痕疙瘩症状,抑制瘢痕疙瘩复发,但LCR的治愈率更高,复发率更低,对瘢痕组织MMPs及HIF-1α、TGF-β1表达抑制作用更强,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基质金属蛋白酶类 缺氧诱导因子-1 Α亚基 转化生长因子-β1 手术联合放疗 激光联合放疗
下载PDF
瘢痕疙瘩表观遗传修饰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孔德祺 金文玉 金哲虎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3期119-122,共4页
瘢痕疙瘩是皮肤损伤后由于结缔组织过度增生导致的良性纤维增生性皮肤病。其特点是体积增大超出原始损伤范围,并伴有瘙痒和刺痛。目前瘢痕疙瘩的发病机制仍未被彻底揭示,表观遗传、炎症反应、机械力作用等诸多因素对其均有影响。其中,... 瘢痕疙瘩是皮肤损伤后由于结缔组织过度增生导致的良性纤维增生性皮肤病。其特点是体积增大超出原始损伤范围,并伴有瘙痒和刺痛。目前瘢痕疙瘩的发病机制仍未被彻底揭示,表观遗传、炎症反应、机械力作用等诸多因素对其均有影响。其中,表观遗传修饰在瘢痕疙瘩发病机制中发挥关键作用,可通过影响纤维细胞行为和基因表达来调控瘢痕疙瘩的形成与发展。本文将对瘢痕疙瘩的表观遗传修饰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其发病机制和创新治疗提供更多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表观遗传 DNA甲基化 组蛋白修饰 非编码RNA
下载PDF
光动力治疗瘢痕疙瘩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翟小玉 徐智怡 +5 位作者 赵静婷 王静 谷丽 周舒 顾丽群 花卉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1期58-62,共5页
瘢痕疙瘩是继发于皮肤外伤或自发形成和过度生长的病理性瘢痕组织,具有增生能力强、复发率高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目前的治疗方法有手术切除、皮损内注射、放射疗法,但效果常不能令人满意。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 瘢痕疙瘩是继发于皮肤外伤或自发形成和过度生长的病理性瘢痕组织,具有增生能力强、复发率高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目前的治疗方法有手术切除、皮损内注射、放射疗法,但效果常不能令人满意。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药械联合的非侵入性治疗方式,目前被广泛应用于皮肤肿瘤及多种皮肤疾病的治疗。近年来相继有临床报道PDT可有效治疗瘢痕疙瘩。本文对PDT在瘢痕疙瘩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光动力 光动力联合治疗
下载PDF
散结祛瘢方对BALB/C裸鼠瘢痕疙瘩模型的作用及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
20
作者 黄储涵 杨顶权 +4 位作者 钟施怡 吴瑞英 杨知山 方慧娟 刘青武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56,共6页
目的 探讨散结祛瘢方对瘢痕疙瘩裸鼠模型的作用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的影响。方法 将人手术切除后瘢痕疙瘩组织移植至6~8周龄健康SPF级BALB/C雌性裸鼠背部皮下,建立瘢痕疙瘩裸鼠模型,随机分成... 目的 探讨散结祛瘢方对瘢痕疙瘩裸鼠模型的作用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的影响。方法 将人手术切除后瘢痕疙瘩组织移植至6~8周龄健康SPF级BALB/C雌性裸鼠背部皮下,建立瘢痕疙瘩裸鼠模型,随机分成散结祛瘢方组、积雪苷片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分别用散结祛瘢方、积雪草苷片及无菌纯水进行干预,连续灌胃28 d后剥取瘢痕疙瘩组织,进行称重、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eosin, HE)染色、Masson染色和免疫组化(TGF-β1)染色。比较3组间治疗前后的瘢痕疙瘩重量差值的差异,比较3组间治疗后的胶原纤维、成纤维细胞数量及TGF-β1表达的差异。结果 积雪草苷片组的瘢痕疙瘩重量差值大于对照组,且散结祛瘢方组与积雪草苷片组、对照组相比,散结祛瘢方组瘢痕疙瘩治疗前后重量差值最大(P<0.01);散结祛瘢方组较对照组胶原纤维疏松、数量减少,成纤维细胞数量减少;散结祛瘢方组较对照组TGF-β1表达减少(P<0.01)。结论 散结祛瘢方对瘢痕疙瘩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瘢痕疙瘩组织中TGF-β1的表达,从而减少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与细胞外基质的合成。该研究为临床用中药治疗瘢痕疙瘩提供了实验基础与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散结祛瘢方 TGF-Β1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