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湿、瘴、疠邪源流合考 被引量:1
1
作者 殷鸣 张琦 金钊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12-1415,共4页
湿邪、瘴气、疠气是中医病因理论中三种外感邪气。湿邪属六淫之一,理论发源最早,瘴气、疠气是后世医家在六淫之外另立的特殊邪气。现代中医外感病因分为六淫和疠气两类,瘴气往往被归属于疠气,但在历史源流中,瘴气是瘟疫病因从六淫说向... 湿邪、瘴气、疠气是中医病因理论中三种外感邪气。湿邪属六淫之一,理论发源最早,瘴气、疠气是后世医家在六淫之外另立的特殊邪气。现代中医外感病因分为六淫和疠气两类,瘴气往往被归属于疠气,但在历史源流中,瘴气是瘟疫病因从六淫说向疠气说发展的中介。瘴气是岭南地域环境下的湿邪,疠气是突破地域限制的瘴气,吴又可所述瘟疫症状与瘴疟接近,其达原饮是由前人治瘴方常山散化裁而来。疠气因传染性、致病特异性而立名,但与“因发知受”的六淫并不对立,吴又可所面对的瘟疫应属湿疫。湿、瘴、疠邪定义角度不同,其源流相互交叉,汇通三者治法对现今瘟疫治疗仍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邪 瘴气 瘟疫 源流
下载PDF
中国的虫疠毒(Pandora Humber)
2
作者 黄勃 樊美珍 李增智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175-175,共1页
本文综合国内已发表的文献和本研究所采集的标本,报道了14种中国虫病霉,它们分别是:菜叶蜂虫病毒(Pandora athaliae)、毛蚋虫疠霉(P.bibionis)、布氏虫疠霉(P.bluncki-i)、北虫疠霉(P.borea)、金龟子虫疠霉(P.brahmine)、丽蝇虫疠霉(P.c... 本文综合国内已发表的文献和本研究所采集的标本,报道了14种中国虫病霉,它们分别是:菜叶蜂虫病毒(Pandora athaliae)、毛蚋虫疠霉(P.bibionis)、布氏虫疠霉(P.bluncki-i)、北虫疠霉(P.borea)、金龟子虫疠霉(P.brahmine)、丽蝇虫疠霉(P.calliphorae)、叶蝉虫病毒(P.cicadellis)、飞虱虫疠霉(P.delphacis)、双翅虫病霉(P.diptergena)、刺孢虫疠霉(P.echinospora)、近藤虫疠霉(P.kondoiensis)、新蚜虫疠霉(P.neoaphidis)、努利虫疠毒(P.nouryi)和陕西虫疠毒(P.shanxiensis)等.并介绍了它们的寄主和产地,对其中2个中国新记录种丽蝇虫疠霉和刺孢虫疠毒作了详细的描述和讨论.镜检陕西虫疠霉的模式标本,发现其存在休眠孢子,同时认为进行新种描述应尽可能依据初生分生孢子弹射片,此外,还讨论了虫疠毒在4个分类系统的不同处理,依据Humber系统,介绍了Pandora属的属征,对已有的14种中国虫疠霉.列出它们的分种检索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孢虫 丽蝇虫 陕西虫
下载PDF
陈士铎疫疠证治思想探析
3
作者 陈一凡 杨东方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884-888,共5页
[目的]探析明末清初时期浙江医家陈士铎诊治疫疠的学术思想。[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筛选陈士铎著述中涉及疫、疠之条文并进行研读,从病名、病因、病机、症状、鉴别、治法、方药等方面归纳其诊治疫疠的学术思想。[结果]陈氏详细阐述了瘟... [目的]探析明末清初时期浙江医家陈士铎诊治疫疠的学术思想。[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筛选陈士铎著述中涉及疫、疠之条文并进行研读,从病名、病因、病机、症状、鉴别、治法、方药等方面归纳其诊治疫疠的学术思想。[结果]陈氏详细阐述了瘟疫、疠风、瘴疠等疾病的辨治方式。火热成毒、闭而不宣所致瘟疫以全身症状乃至神志异常为主要表现,具有传染性,且病死率高;热毒、湿蒸之气所致疠风、瘴疠均具传染之性,疠风以皮生斑点、破而成疮乃至腐烂及须眉掉落为临床特点,瘴疠则以头痛、腹满为核心表现,而由酒湿所致疠风则不具可传染性。陈氏在多部医籍中针对各类疫疠之疾创设了多种治法方药,并提出疫病与伤寒可通过是否于冬月得病及传经与否进行鉴别,春疫与春温则在病邪性质与预后方面有所差别。[结论]陈士铎身处疫灾频发之时空,关于疫疠证治的论述丰富、零散而颇具特色。其防治疫疠的理法方药可为当今传染性疾病诊疗工作提供借鉴,也提示在中医疫病学经典传承内容建设中,除应重视传统中医典籍与温病学家专著外,其他学派医家著作与综合性医书中相关内容的整理亦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士铎 瘟疫 证治 中医疫病学
下载PDF
秦汉“疫”“疠”用例及语义内涵考
4
作者 罗宝珍 刘庆宇 《中医药文化》 2023年第6期581-587,共7页
通过梳理秦汉与疫病相关的“疫”“疠”二词用例,认为秦汉“疫”语义指群体共患、危害程度不一的疾病类型。秦汉与疾病相关的“疠”有二义:一义指由虫、风所致的恶疮类皮肤疾患;另一义指由恶气所致,突然暴发、蔓延迅猛、危害极强的疾病... 通过梳理秦汉与疫病相关的“疫”“疠”二词用例,认为秦汉“疫”语义指群体共患、危害程度不一的疾病类型。秦汉与疾病相关的“疠”有二义:一义指由虫、风所致的恶疮类皮肤疾患;另一义指由恶气所致,突然暴发、蔓延迅猛、危害极强的疾病,后者与“疫”特征相似而渐为近义词。二词反映了秦汉疫病的概念较之后世范围为大,指流行于某一时期、某一地域、某些人群(有时及于整个社群)间的疾病类型;“疫”“疠”在语用中各有侧重,前者从流行性与广泛性角度强调疫病的外延;后者则强调疫病发病急、蔓延快、危害重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时期 词语考释
下载PDF
滋阴消疠方治疗女童单纯性乳房早发育临床观察
5
作者 崔尧 刘晓燕 +3 位作者 王海燕 王轻轻 赵莉 张洁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3年第24期3401-3406,共6页
目的探讨滋阴消疠方治疗女童单纯性乳房早发育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11月—2021年11月在河北省中医院治疗的单纯性乳房早发育女童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基本干预组给予基本的饮食生活、运动及营养指导,大补阴丸组在... 目的探讨滋阴消疠方治疗女童单纯性乳房早发育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11月—2021年11月在河北省中医院治疗的单纯性乳房早发育女童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基本干预组给予基本的饮食生活、运动及营养指导,大补阴丸组在基本干预组基础上给予大补阴丸口服,滋阴消疠方组在基本干预组基础上给予滋阴消疠方治疗,3组均治疗6个月。记录3组临床疗效,比较3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与6个月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乳房发育Tanner分期评分、乳房最大直径、子宫容积与卵巢容积及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 2)、胰岛素生长因子-1水平。结果3组治疗3个月后中医证候积分、Tanner分期评分、体重、骨龄、乳房最大直径、卵巢容积、子宫容积及血清LH、FSH、E 2、胰岛素生长因子-1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滋阴消疠方组与大补阴丸组治疗6个月后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滋阴消疠方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大补阴丸组与基本干预组(P均<0.05)。治疗6个月后,基本干预组各指标与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滋阴消疠方组、大补阴丸组和基本干预组治疗6个月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19/20)、75.0%(15/20)、60.0%(12/20),滋阴消疠方组、大补阴丸组显著高于基本干预组(P均<0.05),滋阴消疠方组显著高于大补阴丸组(P<0.05)。3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治疗后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均无异常。结论滋阴消疠方治疗女童单纯性乳房早发育疗效确切,能明显缓解患儿临床症状,促进乳房、卵巢与子宫缩小,调节患儿血清性激素与胰岛素生长因子-1水平,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阴消 大补阴丸 女童 单纯性乳房早发育
下载PDF
飞虱虫疠霉和新蚜虫疠霉对桃蚜的毒力比较 被引量:11
6
作者 冯明光 徐均焕 +1 位作者 许谦 刘志强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25-228,共4页
通过飞虱虫疠霉(Pandoradelphacis)和新蚜虫疠霉(P,neoaphidis)对桃蚜(Myzs persicae)毒 力的生物测定,证实了两种近缘虫疠霉对三日龄若蚜的毒力。两种虫疠霉各包括8个剂量处理,每剂... 通过飞虱虫疠霉(Pandoradelphacis)和新蚜虫疠霉(P,neoaphidis)对桃蚜(Myzs persicae)毒 力的生物测定,证实了两种近缘虫疠霉对三日龄若蚜的毒力。两种虫疠霉各包括8个剂量处理,每剂量 接种88~216头若蚜,接种后逐日观察感病死亡数并确诊死因,所获时间-剂量-死亡率数据经模型拟合 分析,结果表明两种虫疠霉具有相似的剂量效应,但飞虱虫疠霉的杀蚜速率比新蚜虫疠霉快。接种后3 ~7d飞虱虫疠霉的LD50值分别为12. 81,2. 90,1. 79,1. 27,0. 90个孢子/mm2,新蚜虫疠霉的LD50值分 别为16. 96,1. 30,0. 18,0. 07,0. 04个孢子/mm2.两种虫疠霉的LT50值在>3个孢子/mm2的剂量下相 似(3.0~3.5d),但低剂量下差异较大。这些毒力指标表明,飞虱虫疠霉是可以与新蚜虫疠霉匹敌的杀 蚜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虱虫 新蚜虫 桃蚜 毒力 蚜虫 真菌
下载PDF
近藤虫疠霉分类地位的分子证据
7
作者 黄勃 李振刚 +1 位作者 樊美珍 李增智 《菌物系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73-377,共5页
对近藤虫疠霉和伊萨卡虫瘴霉的18SrRNA基因进行克隆测序(登录号分别为AF351133和AF351134),并于GenBank中的新蚜虫疠霉相应序列(登录号AF052405)进行比较。近藤虫疠霉有43个碱基差异,而伊萨卡虫瘴霉仅有38个碱基差异。这证明近藤虫疠... 对近藤虫疠霉和伊萨卡虫瘴霉的18SrRNA基因进行克隆测序(登录号分别为AF351133和AF351134),并于GenBank中的新蚜虫疠霉相应序列(登录号AF052405)进行比较。近藤虫疠霉有43个碱基差异,而伊萨卡虫瘴霉仅有38个碱基差异。这证明近藤虫疠霉作为一个独立的种存在是合理的。系统发育进化树发现近藤虫疠霉和伊萨卡虫瘴霉的亲缘关系比它和新蚜虫疠霉更近。这对Humber的新系统提出了异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藤虫 伊萨卡虫章霉 新蚜虫 核糖体小亚基基因 分类地位
下载PDF
“疠迁所”的历史透视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洪车 《黑龙江史志》 2009年第11X期72-73,共2页
"疠迁所"是秦统治者为隔离麻风病患者而设置的地方,但疠迁所又不仅仅是一个传染病隔离场所,它的存在从侧面折射了疠疾自身的邪恶之至,"迁"作为一种历史的刑罚更是揭露了"疠迁所"曾是秦统治者惩处疠者的地... "疠迁所"是秦统治者为隔离麻风病患者而设置的地方,但疠迁所又不仅仅是一个传染病隔离场所,它的存在从侧面折射了疠疾自身的邪恶之至,"迁"作为一种历史的刑罚更是揭露了"疠迁所"曾是秦统治者惩处疠者的地方,秦之暴政酿成的人间惨剧,史籍多有记载,"疠迁所"只是其中的一幕而已,从这个角度看"疠迁所"又是秦残暴统治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所 邪恶 惩治 产物
下载PDF
荀子《疠怜王》答谢书索隐 被引量:1
9
作者 姚海涛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29-37,共9页
有清以来,围绕《疠怜王》答谢书真伪分为泾渭分明的两派:否定派与肯定派。此书信在《孙卿书录》《荀子》《韩非子》《韩诗外传》《战国策》《风俗通义》《春秋后语》《长短经》等典籍中均有记载。通过梳理《疠怜王》答谢书的不同版本,... 有清以来,围绕《疠怜王》答谢书真伪分为泾渭分明的两派:否定派与肯定派。此书信在《孙卿书录》《荀子》《韩非子》《韩诗外传》《战国策》《风俗通义》《春秋后语》《长短经》等典籍中均有记载。通过梳理《疠怜王》答谢书的不同版本,大致可以分析出彼此间增减损益的传承相关性。由此可推知,答谢书当为今本《荀子》所逸失之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怜王》答谢书 怜王书》 《遗春申君赋》
下载PDF
温度与光照对新蚜虫疠霉产孢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桂富荣 李正跃 +2 位作者 陈斌 严乃胜 胡垒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4-156,共3页
在不同的温度与光照组合条件下对新蚜虫疠霉(Pandora neoaphidis Humber)产孢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0~25℃下新蚜虫疠霉均可产孢,但以15℃最适,不仅产孢量大,而且不受光照的影响;在25℃下虽然产孢,但产孢量大幅减少,30℃下则不产... 在不同的温度与光照组合条件下对新蚜虫疠霉(Pandora neoaphidis Humber)产孢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0~25℃下新蚜虫疠霉均可产孢,但以15℃最适,不仅产孢量大,而且不受光照的影响;在25℃下虽然产孢,但产孢量大幅减少,30℃下则不产孢,25℃可能是新蚜虫疠霉产孢的高温极限;适温范围内新蚜虫疠霉的产孢高峰及最大产孢速率的出现随温度的上升而提前;全光照各温度处理的产孢量总是比全黑暗相应温度处理的产孢量高;在10℃和全光照的组合中,累积产孢量最高,而相同温度与全黑暗处理的产孢量却只有光照下的1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蚜虫 产孢 温度 光照
下载PDF
不同温度下新蚜虫疠霉对桃蚜的毒力测定 被引量:15
11
作者 桂富荣 李亚红 李正跃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1-64,共4页
在15、18、21、25、28℃温度下,将新蚜虫疠霉应用孢子浴法对1~2龄桃蚜进行毒力测定,各处理温度分别设10个剂量,每剂量处理蚜虫60~120头,逐日观察记载蚜虫死亡数量.结果表明,新蚜虫疠霉具有较强杀蚜虫特性,其致病性在25℃时达最佳效果... 在15、18、21、25、28℃温度下,将新蚜虫疠霉应用孢子浴法对1~2龄桃蚜进行毒力测定,各处理温度分别设10个剂量,每剂量处理蚜虫60~120头,逐日观察记载蚜虫死亡数量.结果表明,新蚜虫疠霉具有较强杀蚜虫特性,其致病性在25℃时达最佳效果.接种后的前2d为新蚜虫疠霉的潜伏期,接种后3~4d为对桃蚜的致死高峰期.在温度15、18、21、25、28℃下,接种60min后,新蚜虫疠霉对桃蚜的LT50值分别为3.0、3.7、2.8、2.5、3.9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害生物生物防治 新蚜虫 桃蚜 毒力测定
下载PDF
云南省昆明地区菜蚜新蚜虫疠霉发生流行的规律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斌 李正跃 +4 位作者 桂富荣 和淑琪 孙跃先 严乃胜 李良静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4-207,共4页
2003~2004年对云南省昆明地区十字花科蔬菜田菜蚜种群中新蚜虫疠霉(Pandora neoaphidis)发生流行的规律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新蚜虫疠霉是昆明地区十字花科蔬菜田桃蚜(Myzus persicae)、甘蓝蚜(Brevicoryne brassicae)和... 2003~2004年对云南省昆明地区十字花科蔬菜田菜蚜种群中新蚜虫疠霉(Pandora neoaphidis)发生流行的规律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新蚜虫疠霉是昆明地区十字花科蔬菜田桃蚜(Myzus persicae)、甘蓝蚜(Brevicoryne brassicae)和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3种菜蚜的病原真菌,在昆明地区蔬菜生态系统菜蚜种群中周年发生,对菜蚜种群自然控制具有重要作用。从1~12月,新蚜虫疠霉均自然感染3种菜蚜,感染死亡高峰期出现在春末秋初,其中6、7、8月份自然感染率达最高,分别为43.36%、52.56%和59.94%(2003年)和45.86%、54.78%和61.76%(2004年)。新蚜虫疠霉感染死亡蚜虫除无翅蚜外,有翅蚜也表现出较高的感染死亡率,其中以无翅蚜感染死亡率高于有翅蚜,无翅蚜和有翅蚜分别为82.04%和17.53%(2003年)与83.54%和16.46%(2004年)。新蚜虫疠霉对不同种类菜蚜自然感染的相对多度顺序为桃蚜〉甘蓝蚜〉萝卜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蚜 甘蓝蚜 萝卜蚜 新蚜虫 发生流行规律
下载PDF
诺氏虫疠霉对桃蚜的毒力测定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雪雁 杨勇 +1 位作者 许维岸 李照会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20-22,共3页
通过诺氏虫疠霉对挑蚜的生物测定证实了该虫疠霉对桃蚜若蚜具有较高毒力。用8个剂量进行接种处理,每个剂量接种80~121头若蚜,逐日观察感病死亡数并确诊死因。结果表明第4~7天致死寄主蚜虫试验种群50%个体孢子剂量分别为 55.92、8.96... 通过诺氏虫疠霉对挑蚜的生物测定证实了该虫疠霉对桃蚜若蚜具有较高毒力。用8个剂量进行接种处理,每个剂量接种80~121头若蚜,逐日观察感病死亡数并确诊死因。结果表明第4~7天致死寄主蚜虫试验种群50%个体孢子剂量分别为 55.92、8.96、5.61、3.95个/mm^2致死寄主蚜虫试验种群90%个体的孢子剂量分别是3228.6、517.22、324.17、227.92个/mm^2。所获时间-剂量-死亡率数据经 CLL模型拟合分析,得到时间和剂量效应参数。用所建模型通过线性插值法估算出了本试验3个高的孢子剂量(60.7、73.5、84.40个/mm^2)的半致死时间(LT_(50)),分另为3.97、3.89和 3.84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氏虫 桃蚜 毒力测定 生物测定
下载PDF
影响飞虱虫疠霉孢子萌发类型和侵染性芽管形成的生化因子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均焕 冯明光 刘志强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34-240,共7页
孢子萌发类型是决定飞虱虫疠霉能否入侵的重要因子之一 ,而不同营养基质及昆虫体壁理化特性直接影响到孢子的萌发类型。对氨基酸、脂类、糖类、矿物质、维生素及桃蚜(Myzuspersicae)和褐稻虱 (Nilaparvatalugen)粗提物研究发现 ,它们均... 孢子萌发类型是决定飞虱虫疠霉能否入侵的重要因子之一 ,而不同营养基质及昆虫体壁理化特性直接影响到孢子的萌发类型。对氨基酸、脂类、糖类、矿物质、维生素及桃蚜(Myzuspersicae)和褐稻虱 (Nilaparvatalugen)粗提物研究发现 ,它们均在不同程度上对芽管形成有刺激作用。其中 ,L 半胱氨酸、L 天冬酰氨、山俞酸 (C2 2 :0 )、海藻糖、果糖、麦芽糖、甘油、抗坏血酸、叶酸、维生素B1、ZnSO4、FeSO4以及两种寄主粗提物对芽管形成刺激作用显著。而这些基质如L 半胱氨酸、抗坏血酸、叶酸、维生素B1、FeSO4、ZnSO4及豆蔻酸 (C1 4 :0 )、软脂酸 (C1 6 :0 )、硬脂酸 (C1 0 :0 )、花生酸 (C2 0 :0 )、山俞酸 (C2 2 :0 )、掬焦油酸 (C2 4 :0 )、核黄素、烟酸能显著抑制二级分生孢子的产生。相反对刺激芽管形成不明显的物质如丙氨酸、酪氨酸、葡萄糖、半胞糖、蔗糖、肌醇、糖原、维生素B6、NaCl和KCl等能显著促进二级分生孢子的形成。此外 ,有些物质在高浓度下刺激芽管形成 ,而在低浓度下能促进二级分生孢子的形成 ,如L 天冬酰氨、海藻糖、果糖、麦芽糖、甘油、维生素B1、叶酸。褐稻虱和桃蚜粗提物对二级分生孢子形成无明显促进或抑制作用。研究表明 ,刺激芽等形成的基质在飞虱、桃蚜等虫体内含量较高 ,说明侵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虱虫 孢子萌发格局 生化因子 寄生专化性 昆虫真菌 侵染性芽管
下载PDF
新蚜虫疠霉对不同地区两种体色生物型桃蚜的毒力测定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斌 李正跃 +3 位作者 徐发华 桂富荣 和淑琪 白华楠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6-90,共5页
采用“孢子浴”法测定了新蚜虫疠霉菌株对云南省呈贡、大理、通海、元谋4地黄绿色和红色体色生物型桃蚜的毒力.结果表明:在分生孢子0.25-68.28个/mm^2接种剂量下对红色和黄绿色2种生物型桃蚜的毒力无明显差异,对云南省呈贡、大理、元... 采用“孢子浴”法测定了新蚜虫疠霉菌株对云南省呈贡、大理、通海、元谋4地黄绿色和红色体色生物型桃蚜的毒力.结果表明:在分生孢子0.25-68.28个/mm^2接种剂量下对红色和黄绿色2种生物型桃蚜的毒力无明显差异,对云南省呈贡、大理、元谋和通海4地菜区红色生物型蚜虫的剂量效应常数分别为0.91,1.36,1.21和1.15;对黄绿体色生物型蚜虫的剂量效应常数分别为1.09,1.50,1.30和1.26.接种后第1-7天,呈贡、大理、通海、元谋4地红色桃蚜接种新蚜虫疠霉菌后,LT50分别为4.9-4.0d(10.72-65.48孢子/mm^2),4.8-3.2d(10.72-62.42孢子/mm^2),4.6-3.6d(16.82-65.48孢子/mm^2),5.2-3.7d(11.21-63.45孢子/mm^2).对4地黄绿色体色桃蚜接种新蚜虫疠霉菌后,LT50分别为4.4-3.8d(26.37-67.6孢子/mm^2),5.1-3.3d(8.91-60.26孢子/mm^2),5.1-3.5d(8.7-58.09孢子/mm^2),4.2-2.9d(9.91-56.81孢子/mm^2).综合以上毒力测定结果,在相同接种剂量下,新蚜虫疠霉菌株对黄绿色和红色2种体色生物型桃蚜的致死中时LT50间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蚜 新蚜虫 毒力 “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
下载PDF
不同温湿度条件下飞虱虫疠霉对桃蚜生殖力和内禀增长力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徐均焕 冯明光 余伟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5-79,共5页
对 7日龄桃蚜Myzuspersicae用高剂量飞虱虫疠霉Pandoradelphacis接种后 ,饲养于不同温 (10~ 30℃ )、湿 (74%~10 0 %RH)度组合条件下观察其生殖力及内禀增长力 (rm)的变化。结果表明 ,被接种个体生殖力比对照显著降低 ,且下降幅度受... 对 7日龄桃蚜Myzuspersicae用高剂量飞虱虫疠霉Pandoradelphacis接种后 ,饲养于不同温 (10~ 30℃ )、湿 (74%~10 0 %RH)度组合条件下观察其生殖力及内禀增长力 (rm)的变化。结果表明 ,被接种个体生殖力比对照显著降低 ,且下降幅度受温度、湿度及温湿互作的影响。在各处理组合中 ,尤其以 2 0~ 30℃和 95 %~ 10 0 %RH的条件下下降更为明显。各处理rm 在不同温度间差异显著 ,均随温度呈抛物线形变化 ,2 5℃下达最高 ,但不同湿度间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相比 ,被接种蚜的rm 除 10℃与各湿度组合间无显著差异外 ,其余温湿组合下均显著低于对照。上述分析表明 ,飞虱虫疠霉的侵染能显著影响桃蚜生殖力及r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虱虫 桃蚜 生殖力 内禀增长力 温湿度 侵染力 温度
下载PDF
新蚜虫疠霉对云南省不同地区烟蚜的生物测定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正跃 桂富荣 张青文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6-39,54,共5页
用"孢子浴"法将人工培养的新蚜虫疠霉对云南4个不同地区的烟蚜接种进行定量生物测定(25℃,光周期为L: D 12:12,RH 85%),每组包括8个剂量(0.32-51.77个分生孢子/mm2),每剂量处理烟蚜60头,逐日观察记录死亡 数至第8 d。结果表... 用"孢子浴"法将人工培养的新蚜虫疠霉对云南4个不同地区的烟蚜接种进行定量生物测定(25℃,光周期为L: D 12:12,RH 85%),每组包括8个剂量(0.32-51.77个分生孢子/mm2),每剂量处理烟蚜60头,逐日观察记录死亡 数至第8 d。结果表明,无论从剂量效应还是时间效应看,新蚜虫疠霉均具有强毒杀蚜特性。接种的前3 d为新蚜虫 疠霉的潜伏期,第4-6 d是对烟蚜的致死高峰期。新蚜虫疠霉引发不同地区烟蚜死亡的起始时间差别不大,经时 间-剂量-死亡率模型模拟分析表明,4地区烟蚜处理的LD50值差异不大,随时间变化趋势线在斜率和截距上也没有 明显区别。说明供试菌种对来自不同地区烟蚜种群的毒力无明显差异,目前尚不存在抗性烟蚜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蚜虫 生物测定 烟蚜 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
下载PDF
基于“湿性疠气致病特点”与“初病即入肺络”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辨治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福利 李显筑 +3 位作者 高恩宇 迟明洋 商春爽 张冠珣 《中医药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1-5,共5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医药积极参与防治,取得显著疗效,为未来蓬勃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长期存在的各家学说分歧加之各地区因气候环境、人群体质、发病表现等差异导致实际防治方案并不统一,也使中医学派争鸣出现了新的...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医药积极参与防治,取得显著疗效,为未来蓬勃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长期存在的各家学说分歧加之各地区因气候环境、人群体质、发病表现等差异导致实际防治方案并不统一,也使中医学派争鸣出现了新的高潮。笔者基于该病初、中期大多呈现舌苔厚腻却又干咳的特殊临床表现,结合从明代吴又可的温疫学说,清代叶天士的温病学说和络病学说以及吴鞠通、王孟英、薛生白等其他温病学家相关认识的探讨,并参合现代医学角度的综合分析,提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存在“初病即入肺络”之特殊表现,导致病情迁延后更易趋危重,具有病因病机、病程传变及证候表现上的一系列特点,为此,应本“通络不厌早”原则,注重将“通调肺络以复气化”法则应用于对该病早期性、全程性、细化性的治疗干预,以期“截断扭转”而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性 初病入肺络 久病入络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通调络脉
下载PDF
新蚜虫疠霉菌株KM0107的产孢量及其对不同蚜虫的毒力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永科 和淑琪 +3 位作者 肖关丽 杜广祖 肖肖 陈斌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13-516,共4页
采用孢子浴法测定了新蚜虫疠霉(Pandora neoaphidis)KM0107菌株在RH85%、光周期L:D=12:12、不同温度(15、18、21、25、28℃)条件下的产孢量及其对桃蚜(Myzus persicae)、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Kaltenbach)]、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 采用孢子浴法测定了新蚜虫疠霉(Pandora neoaphidis)KM0107菌株在RH85%、光周期L:D=12:12、不同温度(15、18、21、25、28℃)条件下的产孢量及其对桃蚜(Myzus persicae)、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Kaltenbach)]、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abrici-us)]、豌豆长管蚜(Macrosiphum pisi)和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Fitch)]的毒力。结果表明,在28℃条件下菌株KM0107的产孢量最高,培养30 min时产孢量为99.60±4.04孢子。该菌株对桃蚜、萝卜蚜、麦长管蚜、豌豆长管蚜和玉米蚜均具有一定的毒力,在高剂量82.42孢子/mm2的接种剂量下,麦长管蚜、豌豆长管蚜、萝卜蚜、桃蚜和玉米蚜的累积死亡率分别为(92.75±3.54)%、(73.33±4.32)%、(93.75±4.53)%、(98.21±5.46)%、(92.00±5.63)%;致死中分别为(2.3±0.42)、(3.2±0.35)、(2.7±0.35)、(2.6±0.32)、(3.5±0.25)d;接种处理后第7 d致死中量分别为1.61、1.72、1.63、1.53、1.59孢子/m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蚜虫 产孢量 生物测定 蚜虫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努利虫疠霉产孢和孢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伟 王秀芳 +2 位作者 宣维健 王红托 盛承发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3-97,共5页
探讨努利虫疠霉Pandora nouryi(Remaudière&Hennebert)Hümber在田间蚜虫种群中发生与流行的规律,研究外界环境因子对感菌虫尸产孢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处于水琼脂培养平板上感染努利虫疠霉的桃蚜虫尸在8-25℃的... 探讨努利虫疠霉Pandora nouryi(Remaudière&Hennebert)Hümber在田间蚜虫种群中发生与流行的规律,研究外界环境因子对感菌虫尸产孢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处于水琼脂培养平板上感染努利虫疠霉的桃蚜虫尸在8-25℃的温度范围内均能产生大量的初生分生孢子,在30℃下,仅弹射极少量孢子。8℃下,孢子弹射可以持续120h,当温度高于15℃,大部分的孢子会在48h内完成弹射。相对湿度小于95%,虫尸停止产孢。20℃下,光照条件不会影响虫尸弹射孢子的总量。在8℃和30℃时,24h后处于水琼脂培养平板上的孢子萌发率分别为45.23%和61.74%,显著低于15—25℃温度范围内的孢子萌发率(95%以上)。处于叶片上的真菌孢子,当相对湿度大于74%时出现萌发,但在盖玻片的表面,当湿度低于100%时未发现孢子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努利虫 产孢 孢子萌发 环境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