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桑疫病病原菌的室内药物敏感试验 被引量:3
1
作者 杜建勋 王照红 +4 位作者 陈传杰 孙日彦 梁明芝 周象海 衣葵花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30-733,共4页
基于为控制桑疫病的危害提供高效防治药剂的目的,采用培养皿圆滤纸片法和试管两倍稀释法,进行了19种药物对桑疫病病原菌(Pseudomonassyringaepv.mori)的室内抑菌效果测定。筛选出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氟哌酸、吡哌酸、萘啶酸、新霉素、... 基于为控制桑疫病的危害提供高效防治药剂的目的,采用培养皿圆滤纸片法和试管两倍稀释法,进行了19种药物对桑疫病病原菌(Pseudomonassyringaepv.mori)的室内抑菌效果测定。筛选出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氟哌酸、吡哌酸、萘啶酸、新霉素、链霉素、阿奇霉素、DT-301、苯扎氯铵等10种敏感药物,其中桑疫病病原菌对环丙沙星最敏感,对链霉素较敏感,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125μg/mL和0.5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病病原菌 化学防治 药物筛选
下载PDF
接种晚疫病病原菌对马铃薯水杨酸、乙烯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朱佳莉 丁艳 +6 位作者 徐宏章 辛翠花 蔡禄 肖欢欢 何炎红 李娜 郭江波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4238-4240,4265,共4页
以转基因的抗晚疫病型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株系DR1、DR3a和野生型株系DG为材料,通过半定量RT-PCR研究了接种晚疫病病原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生理小种89148-9后叶片中水杨酸和乙烯合成途径关键酶苯丙氨酸解胺酶(PAL)基因(poP... 以转基因的抗晚疫病型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株系DR1、DR3a和野生型株系DG为材料,通过半定量RT-PCR研究了接种晚疫病病原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生理小种89148-9后叶片中水杨酸和乙烯合成途径关键酶苯丙氨酸解胺酶(PAL)基因(poPAL)和1-氨基环丙烷-1-羧酸(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ic acid,ACC)合成酶(ACS)基因(poACS)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接种后3个株系都能诱导poPAL和poACS基因的表达,但大部分转基因株系叶片内该基因的诱导表达量高于野生型,并且其表达峰值多数早于野生型。说明poPAL和poACS基因可能参与了马铃薯的抗晚疫病反应,但不同株系中这些基因的诱导表达模式不同,这可能是不同马铃薯株系抗、感晚疫病的原因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疫病病原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 水杨酸 乙烯 基因表达
下载PDF
李宝聚博士诊病手记(七十七) 黑龙江籽用南瓜疫病病原菌的鉴定及防治建议
3
作者 贾令朋 谢学文 李宝聚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73-74,I0005,共3页
黑龙江省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耕地广袤,属寒温带季风气候,蕴藏着丰富的气候资源。每年6~8月,全省平均温度适宜,降水充沛,降水量占全年的65%左右,因此,非常适宜籽用南瓜的生长,该省已成为我国籽用南瓜主产地之一。黑龙江省... 黑龙江省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耕地广袤,属寒温带季风气候,蕴藏着丰富的气候资源。每年6~8月,全省平均温度适宜,降水充沛,降水量占全年的65%左右,因此,非常适宜籽用南瓜的生长,该省已成为我国籽用南瓜主产地之一。黑龙江省有30多个县市种植籽用南瓜,主要集中在鸡西、齐齐哈尔、七台河、佳木斯、鹤岗、牡丹江等地,总种植面积超过13万hm2,生产的籽用南瓜已经远销到美国、加拿大、日本及土耳其等国家。籽用南瓜产业已经成为黑龙江省的优势产业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籽用南瓜 黑龙江省 疫病病原菌 防治 鉴定 种植面积 优势产业 季风气候
下载PDF
库尔勒香梨火疫病危害症状及其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4
作者 苏宣乐 马翔宇 +5 位作者 王毅聪 班学 唐丽 刘振亚 李亚鹏 张王斌 《中国果树》 2024年第9期76-85,共10页
研究库尔勒香梨火疫病危害症状及其病原菌生物学特性,为库尔勒香梨火疫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2021—2022年,对梨火疫病危害症状进行田间观察,并分离出病原菌(TDXL),在NA和LB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进行形态特... 研究库尔勒香梨火疫病危害症状及其病原菌生物学特性,为库尔勒香梨火疫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2021—2022年,对梨火疫病危害症状进行田间观察,并分离出病原菌(TDXL),在NA和LB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进行形态特征观察,采用16S rDNA和pEA29质粒基因片段从分子水平解析病原菌致病性的调控机制,并对叶片和幼果选用针刺法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库尔勒香梨火疫病主要的症状有花序黑死、幼果黑死、枯梢、叶脉变黑、枯枝、短枝坏死、菌脓和溃疡斑;病原菌一般从花序侵入树体,逐步侵染其他健康的植物组织,树体带菌翌年从溃疡斑由内向外引起着生枝条发病;病原菌形态学观察发现,菌落呈白色、边缘整齐、圆形,菌体呈短杆状,以单生为主,大小为0.4~1.2μm×0.9~1.9μm;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TDXL与解淀粉欧文氏菌(Erwinia amylovora)聚在同一支上;叶片和幼果接种病原菌均可致病并出现菌脓。通过对病原菌的形态学观察和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确定引起库尔勒香梨火疫病的病原菌为E.amylovo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尔勒香梨 梨火疫病 危害症状 病原菌鉴定 梨火疫病病原菌
下载PDF
云南魔芋新病害—疫病病原菌的鉴定 被引量:10
5
作者 孙道旺 曹继芬 +9 位作者 裴卫华 尹桂芳 马继琼 潘开华 吴康 赵琴 段钟情 杨明英 王玲 赵志坚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4-87,共4页
魔芋为天南星科(Araceae)魔芋属(Amor-phophallus Blume)植物,是富含葡甘露聚糖的经济作物。随着人们对魔芋葡甘露聚糖的进一步研究和深度开发利用,魔芋的生产越来越受到重视,种植方式也由传统的半野生零星种植转向规模化大面积... 魔芋为天南星科(Araceae)魔芋属(Amor-phophallus Blume)植物,是富含葡甘露聚糖的经济作物。随着人们对魔芋葡甘露聚糖的进一步研究和深度开发利用,魔芋的生产越来越受到重视,种植方式也由传统的半野生零星种植转向规模化大面积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属 疫病病原菌 魔芋葡甘露聚糖 大面积种植 鉴定 病害 云南 天南星科
原文传递
亚磷酸钾对马铃薯晚疫病病原菌的作用机理 被引量:9
6
作者 林敏 王荣波 +3 位作者 陈庆河 刘裴清 李本金 翁启勇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89-1395,共7页
为明确亚磷酸钾对马铃薯晚疫病病原菌的作用机理,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和显微观察技术研究亚磷酸钾对马铃薯晚疫病病原菌菌丝生长和游动孢子释放的影响,并分别采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锁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 为明确亚磷酸钾对马铃薯晚疫病病原菌的作用机理,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和显微观察技术研究亚磷酸钾对马铃薯晚疫病病原菌菌丝生长和游动孢子释放的影响,并分别采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锁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及生物化学技术分析亚磷酸钾处理后马铃薯叶片防御基因表达、氧化酶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亚磷酸钾对马铃薯晚疫病病原菌菌丝生长和游动孢子释放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制中浓度EC_(50)分别为24.03μg/mL和5.99μg/mL。接种晚疫病菌并经亚磷酸钾溶液处理的马铃薯叶片防御基因PR1、PR2表达量显著上调,接种8 d时表达量为银法利处理和清水对照的1.97~5.12倍;同时,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酶活性增强,其峰值分别达534.29、281.13和68.84 U/mg,为银法利处理和清水对照的1.18~3.52倍;可溶性蛋白含量也随之增加,峰值(0.85 mg/mL)分别为银法利处理和清水对照的1.85倍和3.15倍。表明亚磷酸钾可通过直接抑菌作用和诱导植物产生抗病反应从而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磷酸钾 疫病病原菌 防御基因 氧化酶活性 可溶性蛋白含量
原文传递
百合疫病病原菌的鉴定及培养基的筛选 被引量:7
7
作者 徐秉良 马书智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7-290,共4页
从具典型症状的新鲜百合疫病植株茎基部病组织中分离到百合疫霉菌,根据其病原菌菌丝的形态、菌落特征,厚垣孢子、游动孢子囊和卵孢子的形态和大小,以及病原菌致病性测定,该病原菌鉴定为烟草疫霉 Phytophthora nicotianae van Brede de H... 从具典型症状的新鲜百合疫病植株茎基部病组织中分离到百合疫霉菌,根据其病原菌菌丝的形态、菌落特征,厚垣孢子、游动孢子囊和卵孢子的形态和大小,以及病原菌致病性测定,该病原菌鉴定为烟草疫霉 Phytophthora nicotianae van Brede de Haan。供试的16种培养基中,病原菌在胡萝卜琼脂培养基(CaA)和辣椒琼脂培养基(PeA)上生长最好,生长速率分别为1.771和1.770mm/h。在常规培养条件下,病原菌不易产生厚垣孢子、游动孢子囊和卵孢子,在低温、皮氏溶液和土壤浸出液中分别诱导产生出大量厚垣孢子、游动孢子囊和卵孢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疫病 培养基筛选 致病力测定 疫病病原菌 病原菌鉴定 培养基 鲜百合 PHYTOPHTHORA 筛选 厚垣孢子
原文传递
解淀粉芽胞杆菌HN对番茄、黄瓜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周可 魏冬苓 +3 位作者 张峰峰 赵琼 赵玉洁 谢凤行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1-57,共7页
为探究解淀粉芽胞杆菌菌株HN对番茄和黄瓜病原菌的抑制效果,以HN为生防菌作用于番茄早疫病病原菌、黄瓜枯萎病病原菌和黄瓜灰霉病病原菌,采用对峙培养、牛津杯法、平板稀释法等观察分析HN对3种病原菌的生长抑制作用,并初步探究其抑菌机... 为探究解淀粉芽胞杆菌菌株HN对番茄和黄瓜病原菌的抑制效果,以HN为生防菌作用于番茄早疫病病原菌、黄瓜枯萎病病原菌和黄瓜灰霉病病原菌,采用对峙培养、牛津杯法、平板稀释法等观察分析HN对3种病原菌的生长抑制作用,并初步探究其抑菌机理.结果发现,HN对3种病原菌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峙培养中,先接种HN后接种病原菌的抑菌效果好于同时接种HN和病原菌的效果.牛津杯法证实HN的抑菌活性物质为一种胞外产物.HN菌体会破坏病原菌的菌丝生长,菌丝出现畸形、扭曲、断裂,无菌滤液也会显著抑制病原菌孢子的萌发,尤其是对于番茄早疫病病原菌.这些结果均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株HN能够产生抗菌代谢产物,抑制3种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从而达到抑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淀粉芽胞杆菌 番茄早疫病病原菌 黄瓜枯萎病病原菌 黄瓜灰霉病病原菌 抑菌机制 代谢产物
下载PDF
番茄晚疫病症状诊断、流行规律及防治 被引量:11
9
作者 石延霞 李宝聚 薛敏菊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7-58,共2页
关键词 番茄晚疫病 症状诊断 流行规律 防治 疫病病原菌 毁灭性病害 保护地栽培 生理小种
下载PDF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筛选辣椒抗疫病变异体 被引量:7
10
作者 齐飞 巩振辉 黄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3-88,共6页
选用“2001”,“2056”,“2031”3个辣椒品种作为试材,以其子叶作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以辣椒疫病病原菌培养滤液制取粗毒素作为筛选剂,筛选辣椒抗疫病细胞变异系。结果表明,辣椒疫病病原菌粗毒素对辣椒子叶愈伤组织的诱导、生长及不... 选用“2001”,“2056”,“2031”3个辣椒品种作为试材,以其子叶作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以辣椒疫病病原菌培养滤液制取粗毒素作为筛选剂,筛选辣椒抗疫病细胞变异系。结果表明,辣椒疫病病原菌粗毒素对辣椒子叶愈伤组织的诱导、生长及不定芽的分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随着粗毒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不同辣椒品种愈伤组织对毒素的忍耐力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辣椒疫病病原菌 粗毒素 变异系 愈伤组织
下载PDF
苦瓜疫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措施 被引量:3
11
作者 唐锷 肖昌华 +2 位作者 余席茂 邓先朝 谭美丽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3-24,共2页
苦瓜在我国南方地区栽培历史悠久,现全国各地均有种植,是我国夏秋主要的蔬菜品种之一。近年来,由于保护地栽培的广泛采用,重茬地面积不断扩大,致使土壤内疫病病原菌大量积累,苦瓜疫病发生日趋加重,据报道,苦瓜疫病发病率为15%~25%,
关键词 疫病病原菌 苦瓜 综合防治 保护地栽培 栽培历史 南方地区 蔬菜品种 重茬地
下载PDF
苦瓜疫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措施
12
作者 唐锷 肖昌华 +2 位作者 余席茂 邓先朝 谭美丽 《长江蔬菜》 2009年第6期22-23,共2页
苦瓜在我国南方地区栽培历史悠久,现全国各地均有种植,是我国夏秋主要的蔬菜品种之一。近年来,由于保护地栽培的广泛使用,重茬地面积不断扩大,致使土壤内疫病病原菌大量积累,苦瓜疫病发生日趋加重,据报道,苦瓜疫病发病率为15%... 苦瓜在我国南方地区栽培历史悠久,现全国各地均有种植,是我国夏秋主要的蔬菜品种之一。近年来,由于保护地栽培的广泛使用,重茬地面积不断扩大,致使土壤内疫病病原菌大量积累,苦瓜疫病发生日趋加重,据报道,苦瓜疫病发病率为15%~25%,严重时高达60%-80%,疫病流行时田间出现大量死藤,减产30%以上,严重影响了苦瓜的产量与品质。为此,湖南衡阳市蔬菜研究所进行了苦瓜疫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病病原菌 综合防治 苦瓜 保护地栽培 蔬菜研究所 栽培历史 南方地区 蔬菜品种
下载PDF
辣椒疫病无公害防治技术
13
作者 杨莉 《农村科技》 2008年第1期29-29,共1页
一、发病原因 辣椒疫病病原菌为辣椒疫霉菌,属鞭毛菌亚门霜霉目疫霉属真菌。菌呈丝状,无隔膜,生于寄生细胞间或细胞内,孢囊梗无色、丝状,孢子囊顶生,单胞,卵圆形,厚垣孢子球形,单胞,黄色,壁厚平滑,卵孢子球形。辣椒疫病病... 一、发病原因 辣椒疫病病原菌为辣椒疫霉菌,属鞭毛菌亚门霜霉目疫霉属真菌。菌呈丝状,无隔膜,生于寄生细胞间或细胞内,孢囊梗无色、丝状,孢子囊顶生,单胞,卵圆形,厚垣孢子球形,单胞,黄色,壁厚平滑,卵孢子球形。辣椒疫病病原菌在土壤中可存活2~3年,疫霉菌寄生性和致病性较强,植株受害发病快,5~7天可造成大片死亡,病菌寄生范围广,除危害辣椒外,还可侵染番茄、黄瓜、茄子等多种蔬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疫病 无公害防治技术 辣椒疫霉菌 疫病病原菌 病原 厚垣孢子 寄生范围 寄生性
下载PDF
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发 《中国马铃薯》 2008年第1期53-54,共2页
马铃薯晚疫病是由马铃薯晚疫病病原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Baryl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在马铃薯种植区普遍发生,是危害马铃薯的主要病害之一。晚疫病大流行会造成马铃薯严重减产,甚至绝收,根据我们三年来的调查结果,... 马铃薯晚疫病是由马铃薯晚疫病病原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Baryl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在马铃薯种植区普遍发生,是危害马铃薯的主要病害之一。晚疫病大流行会造成马铃薯严重减产,甚至绝收,根据我们三年来的调查结果,晚疫病危害导致马铃薯田间产量损失可达20%~30%,严重的地块可减产50%~60%,甚至绝收,窖藏损失轻者5%~10%,重者在30%以上。马铃薯是宁夏南部山区的重要农作物,也是宁夏四大优势特色产业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24万hm^2以上,因此加强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是宁夏马铃薯产业稳定发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晚疫病 宁夏南部山区 发生特点 防治 真菌病害 产量损失 疫病危害 疫病病原菌
下载PDF
海南冬种黄瓜疫病的发生及其防治 被引量:6
15
作者 林兴祖 冯健敏 《植物医生》 2008年第6期13-14,共2页
海南省光温充足、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是全国最大的天然大温室.也是全国重要的冬季瓜菜生产基地,具有发展反季节瓜菜的独特优势,冬季瓜菜已成为海南热带高效农业的支柱产业.但是随着瓜农逐年连作,黄瓜疫病病原菌的逐年积累.致使... 海南省光温充足、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是全国最大的天然大温室.也是全国重要的冬季瓜菜生产基地,具有发展反季节瓜菜的独特优势,冬季瓜菜已成为海南热带高效农业的支柱产业.但是随着瓜农逐年连作,黄瓜疫病病原菌的逐年积累.致使该病在海南冬种黄瓜地的发生日趋严重。据笔者多年在海南三亚、乐东等冬种瓜菜基地调查,近年来,一般黄瓜田块因发生该病而造成的损失达10%~25%,严重的达45%以上,部分地块出现绝产,成为海南冬种瓜菜生产的一大障碍。该病除危害黄瓜外,还能侵染葫芦、冬瓜、西瓜、南瓜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种瓜菜 黄瓜疫病 海南省 防治 热带高效农业 生产基地 疫病病原菌 支柱产业
下载PDF
栗疫病的发生和综合防治技术
16
作者 王海燕 《河北农业科技》 2008年第23期25-25,共1页
栗疫病又称栗胴枯病等,为真菌性病害,是为害枝干的重要病害,此病严重威胁板栗生产。近几年对其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同时结合生产实践开展了防治试验,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现将该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总结如下。1发病规律该病害多发... 栗疫病又称栗胴枯病等,为真菌性病害,是为害枝干的重要病害,此病严重威胁板栗生产。近几年对其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同时结合生产实践开展了防治试验,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现将该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总结如下。1发病规律该病害多发生在树干和主侧枝上,部分小枝也有发生,病部多位于大龄枝干的向阳面或背上,而枝的背下和背阴面发病较轻。栗疫病病原菌在病皮上越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病 综合防治技术 真菌性病害 板栗生产 发生规律 发病规律 疫病病原菌 防治试验
下载PDF
樟疫霉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16和17基因的克隆、测序及其真核表达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巩振辉 吕元红 王晓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6,共6页
 研究优化了樟疫霉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cpg16和Pcpg17基因克隆的PCR条件,并对其进行了克隆、测序和遗传转化研究。克隆获得了2个基因,其大小均为996bp;通过构建表达载体和遗传转化获得了2个基因的转基因菌系;这2个基因均能指导合成相应...  研究优化了樟疫霉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cpg16和Pcpg17基因克隆的PCR条件,并对其进行了克隆、测序和遗传转化研究。克隆获得了2个基因,其大小均为996bp;通过构建表达载体和遗传转化获得了2个基因的转基因菌系;这2个基因均能指导合成相应的PG酶。与对照Anpg 相比,转化Pcpg17基因的酵母菌所分泌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较弱,而Pcpg16基因指导合成的PG酶无活性。Westernblotting表明,所克隆的2个基因指导合成的PG酶均有不同程度的糖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病病原菌 Pcpg基因 基因克隆与测序 基因表达 PG活性
下载PDF
樟疫霉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9和10的克隆、测序及其遗传转化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巩振辉 Arvid Gotesson David A Jones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6,共6页
 研究优化了樟疫霉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9(Pcpg9)和Pcpg10基因克隆的PCR条件,并对其进行了克隆、测序和遗传转化研究。克隆获得了2个基因,其大小前者1059bp,后者1290bp;通过构建表达载体和遗传转化获得了2个基因的转基因菌系;2个基因...  研究优化了樟疫霉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9(Pcpg9)和Pcpg10基因克隆的PCR条件,并对其进行了克隆、测序和遗传转化研究。克隆获得了2个基因,其大小前者1059bp,后者1290bp;通过构建表达载体和遗传转化获得了2个基因的转基因菌系;2个基因均能指导合成相应的PG酶蛋白,其中转化Pcpg10基因的酵母菌所分泌的PG酶活性最强,对照Anpg 的PG酶活性次之,Pcpg9的PG酶活性最弱。Westernblotting表明,所克隆的2个基因所指导合成的PG酶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糖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病病原菌 Pcpg基因 克隆 测序 遗传转化 PG活性
下载PDF
辣椒疫霉菌粗毒素对辣椒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瑞萍 巩振辉 +1 位作者 黄炜 李大伟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1-84,共4页
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可对寄主植物产生致病性的毒素,使辣椒产生类似病原菌侵染引起的症状。将辣椒疫病病原菌粗毒素按10%,20%,30%,40%,50%,60%,70%,80%,90%,100%的体积比浓度,分别作用于未萌发和已萌发的辣椒种子,结果表明... 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可对寄主植物产生致病性的毒素,使辣椒产生类似病原菌侵染引起的症状。将辣椒疫病病原菌粗毒素按10%,20%,30%,40%,50%,60%,70%,80%,90%,100%的体积比浓度,分别作用于未萌发和已萌发的辣椒种子,结果表明,辣椒疫霉菌粗毒素对辣椒种子发芽指数、辣椒幼苗株高、下胚轴长以及辣椒胚根的主根长、侧根长、侧根。数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通过主、侧根抑制率的比较,在同一浓度下,粗毒素对侧根的抑制作用大于主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疫病 病原菌粗毒素 发芽 生长特性 辣椒疫霉菌 种子发芽指数 幼苗株高 粗毒素 疫病病原菌
下载PDF
Presence of Alternaria in Scalp of Patients with Alopecia Areata: Triggering Factor or Coexistence?
20
作者 Hisham Diab Gaber Ahmed M. Mohamed Reham M. Abdel Gaber 《Journal of Life Sciences》 2015年第7期341-345,共5页
AA (Alopecia areata) is the most frequent cause of inflammation-induced hair loss, affecting 0.1 to 0.2% of population worldwide. The development of organ-specific autoimmune reactions directed against anagen hair f... AA (Alopecia areata) is the most frequent cause of inflammation-induced hair loss, affecting 0.1 to 0.2% of population worldwide. The development of organ-specific autoimmune reactions directed against anagen hair follicles seems to play a key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lopecia areata. However, the triggering antigen(s) responsible for inducing autoimmune phenomena in these individuals remain unknown. Viral, bacterial or fungal pathogens have been implied as possible triggering factors of autoimmune reactions. The present study aims to identify the role of dematiaceous fungi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lopecia areata. 30 patients diagnosed clinically as alopecia areata and 30 normal age matched persons have undergone mycological examination. Mycology examination of the epidermal scrapings was done by DME (direct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culture on SDA (sabouraud's dextrose agar) and imaging. There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percentage of positive results for Alternaria species by culture on sabouraud's agar in patients group (20%) compared to controls (13.3%) P-value 〈 0.05. The possible role of Alternaria antigens (e.g. antigens involved in melanin synthesis) in triggering autoimmunity in alopecia areata still needs further research on a wider scale of c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temaria alopeciea areat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