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省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循环事件的调查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丽 栾荣生 +6 位作者 童亦滨 张大勇 邹建 喻浩 任刚 刘铭 苏飞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091-2093,共3页
目的:掌握应对2004年中国贵州省贞丰县首次Ⅰ型疫苗行脊髓灰质炎病毒循环(cVDPV)事件主要开展的工作。方法:对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cVDPV事件现场调查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4年发生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州... 目的:掌握应对2004年中国贵州省贞丰县首次Ⅰ型疫苗行脊髓灰质炎病毒循环(cVDPV)事件主要开展的工作。方法:对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cVDPV事件现场调查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4年发生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州)贞丰县发生了Ⅰ型cVDPV,在中国尚属首次。现场调查、现场诊断以及实验室检验结果表明,本次疫情共发现实验室确诊VDPV病例2例,在2例确诊病例的3名健康儿童接触者及1例高危AFP病例的1名健康儿童接触者分离到VDPV。结论:低脊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接种率,仍然是本次cVDPV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对cVDPV事件所采取的AFP病例主动搜索、OPV强化免疫等措施是有效的,成功的阻断了cVDP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弛缓性麻痹 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下载PDF
贵州省贞丰县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循环的病毒学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叶绪芳 任刚 +9 位作者 严冬梅 苏飞 刘铭 张勇 童亦兵 喻浩 王东艳 赵蓉 李杰 许文波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39-442,共4页
为及时发现和阻断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es, VDPVs)循环、脊灰野病毒的输入和能够引起临床脊灰的其它脊灰疫苗相关病毒,做好贵州省无脊灰状态下脊灰病毒学监测工作,采用病毒分离、鉴定与核苷酸序列... 为及时发现和阻断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es, VDPVs)循环、脊灰野病毒的输入和能够引起临床脊灰的其它脊灰疫苗相关病毒,做好贵州省无脊灰状态下脊灰病毒学监测工作,采用病毒分离、鉴定与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方法,对贵州省贞丰县及周围10个县2003~2004年报告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及2004年接触者粪便标本的病毒学监测的结果进行了分析. 对收集到的105例AFP病例和47例密切接触者的278份便标本进行了病毒学监测,结果从66例中共分离到肠道病毒(EV)66株,阳性率为43.4%,其中脊灰病毒(PV)29例,分离率为19.1%,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37例,分离率为24.3%.29例PV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鉴定,24例为疫苗相似株,5例为脊灰Ⅰ型VDPVs,这5例均为2004年从贞丰县所分离到.贞丰县及周围县EV阳性检出率(43.4%)高于2003~2004年全省水平(22.9%~24.6%),2004年PV分离率比2003年高达2.6倍,29株PV中单个Ⅰ型占34.5%,明显高于往年(2000~2002年全省平均4.1%).本研究提示,Ⅰ型VDPVs在贞丰县引起了循环(cVDPVs),通过口服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已经阻断cVDPVs的传播.人群中PV和NPEV带毒率明显增高,非VDPVs引起的临床符合脊灰病例不容忽视;应加强脊灰病毒学监测数据的分析和早期疫情预警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 脊髓灰质炎病毒 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VDPVs)
下载PDF
2019年四川省凉山州Ⅱ型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循环相关儿童脊髓灰质炎病毒中和抗体水平调查
3
作者 陈娜 王东艳 +3 位作者 祝双利 童文彬 马小珍 张勇 《中国疫苗和免疫》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0-144,共5页
目的评价2019年6月四川省凉山州Ⅱ型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循环(Circulating 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 type II,cVDPV2)相关儿童脊灰病毒(Poliovirus,PV)中和抗体水平。方法在发生cVDPV2的雷波县田坝村选取所有1-5岁儿童,在... 目的评价2019年6月四川省凉山州Ⅱ型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循环(Circulating 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 type II,cVDPV2)相关儿童脊灰病毒(Poliovirus,PV)中和抗体水平。方法在发生cVDPV2的雷波县田坝村选取所有1-5岁儿童,在雷波县其他地区和凉山州其他6个县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1-5岁儿童,采集血清标本,应用微量中和试验检测PVⅠ、PVⅡ、PVⅢ和/或cVDPV2中和抗体,分析抗体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结果在凉山州7个县(不包括田坝村)697名儿童中,PVⅠ、PVⅡ、PVⅢ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0.8%、78.5%、85.5%,GMT分别为1∶85.1、1∶25.2、1∶37.1;各型PV抗体水平均随年龄增长而先下降再上升,且在7个县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在雷波县田坝村52名儿童中,PVⅠ、PVⅡ、PVⅢ、cVDPV2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4.2%、34.6%、38.5%、84.6%,GMT分别为1∶9.5、1∶5.1、1∶8.2、1∶89.9;在雷波县其他地区100名儿童中,相应中和抗体阳性率为分别为88.0%、75.0%、80.0%、79.0%,GMT分别为1∶69.4、1∶12.3、1∶32.5、1∶18.0。结论本起cVDPV2发生地区的儿童存在脊灰免疫空白,cVDPV2循环时间较久且传播广泛,凉山州1-5岁儿童脊灰免疫水平较低,需加强儿童脊灰预防接种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病毒 Ⅱ型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循环 中和抗体
原文传递
四川省Ⅱ型疫苗高变异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循环事件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宇 方刚 +15 位作者 杜飞 覃志英 刘青恋 方世梅 粘绪华 童文彬 马晓珍 陈娜 杨汝沛 黄蓉娜 王艳梅 付清培 陈筱纯 李银乔 敬嵛淋 刘家洁 《中国疫苗和免疫》 CAS 2013年第5期407-412,共6页
目的对四川省发生的Ⅱ型疫苗高变异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疫苗衍生脊灰病毒(Circulating TypeⅡVaccine Hyperviariable Poliovirus,cVHPVII/TypeⅡ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cVDPVII)的循环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为预防控制... 目的对四川省发生的Ⅱ型疫苗高变异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疫苗衍生脊灰病毒(Circulating TypeⅡVaccine Hyperviariable Poliovirus,cVHPVII/TypeⅡ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cVDPVII)的循环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为预防控制脊灰和维持无脊灰提供参考。方法对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置等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1年8月~2012年2月,四川省发生了cVHPVII/cVDPVII事件,现场调查、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测结果表明,此次循环事件共发现4例病例,在4例病例和1名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中分离到VHPVⅡ/VDPVⅡ。结论低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mye liti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OPV)接种率是此次事件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各级卫生部门所采取的包括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主动搜索、OPV应急免疫等多项措施,阻断了cVHPVII/cVDPVII,控制了事件的扩大和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I型疫苗高变异脊髓灰质炎病毒 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循环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原文传递
Ⅰ型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循环的发现和基因特点 被引量:25
5
作者 许文波 张勇 +16 位作者 严冬梅 王东艳 赵蓉 叶绪芳 祝双利 李杰 安洪秋 张大勇 任刚 左树岩 温宁 刘铭 苏飞 刘桂艳 朱晖 唐牛良明 梁晓峰 《中国计划免疫》 2005年第4期252-259,共8页
目的分析贵州省2004年Ⅰ型循环的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cVDPVs)的基因特征,阐述cVDPVs的出现为全球消灭脊灰带来的挑战。方法2004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对各个省送检的每1个脊灰病毒分离... 目的分析贵州省2004年Ⅰ型循环的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cVDPVs)的基因特征,阐述cVDPVs的出现为全球消灭脊灰带来的挑战。方法2004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对各个省送检的每1个脊灰病毒分离株进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两种方法的型内鉴定。毒株型内鉴别显示异常时,则对该株病毒进行VP1编码区全基因的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2004年从贵州省CDC送检的脊灰病毒株(或粪便标本的复核)中,共发现9株Ⅰ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s)。这9株VDPVs从2例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和4名接触者的粪便标本中分离到。其中8株分离于贞丰县挽兰乡的2例AFP病例和3名接触者,另外1株分离于贞丰县白层镇的1名AFP病例接触者。结论对9株cVDPVs的VP1编码区的序列测定和分析证实,它们有相似的核苷酸序列,共享5个核苷酸突变位点,说明VDPVs已发生了循环。cVDPVs很可能来源于2003年秋季的1次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病毒的传播。对其中5株VDPVs的3D区和1株VDPV(8229-2)的全序列测定和分析,未发现脊灰病毒血清型之间的重组,也未发现与非脊灰肠道病毒的重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 VP1编码区 序列测定和分析
原文传递
中国首次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循环事件的发现及处理 被引量:56
6
作者 梁晓峰 童亦兵 +5 位作者 冯子健 徐爱强 张丽 张大勇 雷杰 于竞进 《中国计划免疫》 2005年第4期245-247,共3页
目的了解中国首次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VDPV)循环事件的发生及处理情况,评价处理效果。方法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按个案调查表进行调查,所有临床符合脊灰病例由国家和省级AFP病例分类专家诊断小组会诊并做出最后分类。结果2... 目的了解中国首次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VDPV)循环事件的发生及处理情况,评价处理效果。方法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按个案调查表进行调查,所有临床符合脊灰病例由国家和省级AFP病例分类专家诊断小组会诊并做出最后分类。结果2004年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发生了Ⅰ型VDPV的循环,这是中国首次发现VDPV的循环。病例及接触者所分离到的脊灰病毒株VP1区与Sabin疫苗株脊灰病毒相比有≥1%核苷酸变异。本次疫情共发现实验室确诊VDPV病例2例,高度怀疑VDPV病例1例,2例确诊病例的3名健康儿童接触者及1例高度怀疑VDPV病例的1名健康儿童接触者分离到VDPV。2例实验室确诊VDPV病例分别为3岁和1岁男童,发病前均未接种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均无外出史。结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取了包括AFP病例主动搜索、OPV强化免疫等多项措施,有效地阻断了VDPV的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弛缓性麻痹 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 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
原文传递
中国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循环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23
7
作者 温宁 左树岩 +3 位作者 殷大鹏 夏伟 邹建 喻浩 《中国计划免疫》 2005年第4期248-251,共4页
目的了解中国首次发生的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VDPV)循环事件中,病例的临床检查及流行病学调查情况。方法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按个案调查表进行,临床符合脊灰病例由国家和省级AFP病例分类专家诊断小组会诊并做出最后分类。... 目的了解中国首次发生的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VDPV)循环事件中,病例的临床检查及流行病学调查情况。方法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按个案调查表进行,临床符合脊灰病例由国家和省级AFP病例分类专家诊断小组会诊并做出最后分类。结果2004年8月6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经序列分析发现,贵州省CDC送检的1例AFP病例脊灰病毒分离物为Ⅰ型VDPV,病毒株VP1区与Sabin疫苗株脊灰病毒相比有≥1%核苷酸变异。在此后开展的一系列调查和实验室检测中,又发现1例VDPV病例,此2例的3名接触者中分离到VDPV,并在1例高危AFP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中分离到1株VDPV,证实贞丰县发生了VDPV循环。经调查发现,本次疫情发生于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覆盖率较低、人口密度较大、流动人口相对较多、卫生条件较差的山区。结论经过AFP病例主动搜索、OPV强化免疫活动的开展等多项控制措施,阻断了VDPV的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 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 高危AFP病例
原文传递
广东省1997~1999年AFP病例中脊髓灰质炎病毒Ⅱ型疫苗衍生株分子生物学特征及致病性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柯昌文 郑焕英 +4 位作者 陈秋霞 林伟生 林永杰 林锦炎 黄吉城 《华南预防医学》 2003年第4期4-6,共3页
目的 了解广东省 1997~ 1999年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中脊髓灰质炎 (脊灰 )Ⅱ型疫苗衍生株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及致病性。方法 从脊灰病毒感染的细胞悬液中提取总RNA ,将RT PCR扩增的产物进行RFLP分析及采用Sanger末端双脱氧终... 目的 了解广东省 1997~ 1999年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中脊髓灰质炎 (脊灰 )Ⅱ型疫苗衍生株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及致病性。方法 从脊灰病毒感染的细胞悬液中提取总RNA ,将RT PCR扩增的产物进行RFLP分析及采用Sanger末端双脱氧终止法进行序列测定 ,并结合病例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97~ 1999年共从AFP病例中分离到 2 5例脊灰Ⅱ型疫苗株病毒 ,占分离到脊灰病毒病例总数的 37.9% ,其中S2×S3型重组病毒 18例 ,占 72 % ,S2×S1型 1例 ,非重组病毒 6例。S2×S3型重组病毒致残留麻痹 8例 ,占 4 4 .4 %。未服苗儿童感染S2×S3重组病毒致残留麻痹率(6 0 0 % )高于非重组病毒的残留麻痹率 (33 3% )。结论 Ⅱ型疫苗株脊灰病毒普遍存在基因重组现象 ,以S2×S3重组病毒多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1997~1999年 AFP 脊髓灰质炎病毒 Ⅱ型疫苗衍生 分子生物学特征 致病性 急性弛缓性麻痹
下载PDF
菏泽市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应急处置措施 被引量:2
9
作者 马敬仓 刘景顺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32期167-169,共3页
目的评价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VDPV)应急处置措施的效果。方法在山东省卫生厅及山东省CDC的指导下,成立调查处理小组,制订调查提纲,研究控制措施,并深入现场调查,包括病例调查及免疫功能测定,所在地及医院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主... 目的评价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VDPV)应急处置措施的效果。方法在山东省卫生厅及山东省CDC的指导下,成立调查处理小组,制订调查提纲,研究控制措施,并深入现场调查,包括病例调查及免疫功能测定,所在地及医院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主动搜索,评估市、县级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采集密切接触者和健康儿童粪便标本、血清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和脊髓灰质炎抗体测定,对脊髓灰质炎病毒阳性分离物进行血清型和型内鉴定以及核苷酸序列分析,儿童脊髓灰质炎疫苗(OPV)接种率调查与评估等。结果病例确认为VDPV病例,免疫功能基本正常;市、县级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良好;该VDPV病例所在村OPV3接种率为75.86%,所在乡镇及周围相邻乡镇接种率OPV3接种率为85.56%~91.01%,平均为87.78%,不同乡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9,P>0.05);当地医院未发现AFP病例漏报;适龄儿童第一轮OPV应急免疫接种率为95.05%,第二轮则为98.85%;密切接触者、健康儿童和VDPV病例粪便标本经连续监测未再发现VDPV。结论当地脊髓灰质炎病毒学监测和流行病学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等指标良好;能够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果断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Ⅵ级应急响应,重点开展了应急免疫活动,适龄儿童OPV应急免疫接种率达到目标,整个应急处置过程严谨规范,快速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灰质炎病毒 疫苗衍生 急性弛缓性麻痹 病毒
下载PDF
脊髓灰质炎疫苗衍生病毒循环的现状 被引量:6
10
作者 严有望 李少安 《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 2004年第5期196-200,共5页
本文介绍了脊髓灰质炎疫苗衍生病毒 (VDPV)循环和引起脊髓灰质炎爆发的情况 ,循环 VDPV(c VDPV)出现和传播的危险因素 ,c VDPV分离株的特性及实验室监测 ,c VDPV对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策略的影响。
关键词 脊髓灰质炎病毒 脊髓灰质炎疫苗 循环 爆发
下载PDF
1例免疫缺陷患儿排出Ⅱ型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 被引量:1
11
作者 苏飞 任刚 +4 位作者 叶绪芳 李胜 张丽 王涛 王寅寅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 2012年第8期12-13,共2页
目的:分析1例免疫缺陷患儿排出Ⅱ型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病原学检测结果及对当地维持无脊灰的影响。方法:对免疫缺陷患儿粪便标本及其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和污水标本采用病毒分离的方法,对分离到的Ⅱ型脊灰病毒进行VP1编码区基因核苷... 目的:分析1例免疫缺陷患儿排出Ⅱ型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病原学检测结果及对当地维持无脊灰的影响。方法:对免疫缺陷患儿粪便标本及其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和污水标本采用病毒分离的方法,对分离到的Ⅱ型脊灰病毒进行VP1编码区基因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2011年在贵州省1例AFP病例双份粪便标本中,分离到2株Ⅱ型脊灰病毒(PV),经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鉴定为Ⅱ型VDPVs,临床诊断为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患儿曾接种过4剂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对该患儿连续采集粪便标本检测,未再发现VDPV。贵州省AFP病例分类专家诊断小组诊断为周期性麻痹、VDPV携带者。结论:此次发现的Ⅱ型VDPV发生在OPV高免疫覆盖率地区,未发现形成VDPV循环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 免疫缺陷 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
下载PDF
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株循环动态研究
12
作者 赵文彬 李家富 +3 位作者 林红玉 周克捷 朱伯相 龚海萍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0年第2期169-170,共2页
关键词 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 分离 循环动态观察
下载PDF
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所致病例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秦彦 谢晓红 刘恩梅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0期1263-1265,共3页
脊髓灰质炎(脊灰)是由3种脊灰病毒血清型(Ⅰ、Ⅱ、Ⅲ型)引起的以肢体麻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在脊灰疫苗问世之前,几乎所有儿童都会感染脊灰病毒。但随着脊灰灭活疫苗(IPV)及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的研制成功及... 脊髓灰质炎(脊灰)是由3种脊灰病毒血清型(Ⅰ、Ⅱ、Ⅲ型)引起的以肢体麻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在脊灰疫苗问世之前,几乎所有儿童都会感染脊灰病毒。但随着脊灰灭活疫苗(IPV)及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的研制成功及推广使用,尤其在1988年OPV被纳入扩大免疫规划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 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 临床进展
下载PDF
中国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中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株VP1区基因变异的研究 被引量:51
14
作者 张勇 祝双利 +6 位作者 赵蓉 李杰 陈立 侯晓辉 王东艳 张礼璧 许文波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8-33,共6页
为研究中国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中脊髓灰质炎 (简称脊灰 )病毒分离株的分子特征 ,为中国继续维持“无脊灰野毒状态”提供理论依据 ,对 2 0 0 2年所有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送检的脊灰分离株 ,用PCR RFLP法及ELISA法进行型内鉴定。用... 为研究中国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中脊髓灰质炎 (简称脊灰 )病毒分离株的分子特征 ,为中国继续维持“无脊灰野毒状态”提供理论依据 ,对 2 0 0 2年所有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送检的脊灰分离株 ,用PCR RFLP法及ELISA法进行型内鉴定。用PCR RFLP法筛查出与疫苗株相比有异常酶切图谱的毒株共 2 4株 ,其中Ⅰ型毒株 1株 ,Ⅱ型毒株 2 1株 ,Ⅲ型毒株 2株 ;用ELISA法筛查出与疫苗株相比有不同的抗原抗体反应的毒株共 2 2株 ,其中Ⅰ型毒株 7株 ,Ⅱ型毒株 4株 ,Ⅲ型毒株 1 1株 ,在 7株Ⅰ型毒株中有 3株为非疫苗类似株 (NSL) ,其余为双反应毒株 (DRV)。随后对这 4 6株毒株进行了全VP1区的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2 0 0 2年脊灰分离株都是疫苗株或疫苗衍生株 ,没有发现野毒株 ,中国继续保持着“无脊灰野毒状态” ;口服减毒活疫苗 (OPV)株与其它野毒株在稳定性性质方面是类似的 ,即通常是不稳定的 ,在人体肠道内有很强的选择性 ;在人体肠道内 ,病毒复制产生的基因变异导致毒力升高 ,是引起疫苗相关麻痹病例 (VAPP)的重要原因 ,但宿主本身的因素也有很大的作用 ;在局部地区有疫苗株的循环或脊灰疫苗衍生株 (VDPV)的存在 ;最终消除疫苗株引起的AFP病例可能还需要脊灰灭活疫苗(IPV)的介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灰质炎病毒 口服减毒活疫苗 0PV 基因变异 脊髓灰质炎疫苗衍生 VDPV
下载PDF
脊髓灰质炎疫苗衍生病毒的感染及预防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佳庄 辉李杰 《传染病信息》 2005年第2期58-60,共3页
脊髓灰质炎口服活疫苗[oral(attenuated)poliovirus vaccine,OPV]在全球使用已有40余年.通过OPV计划免疫,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工作进展顺利,美洲、欧洲和西太平洋地区已无本土脊灰野病毒的传播,有本土脊灰野病毒流行的国家已由198... 脊髓灰质炎口服活疫苗[oral(attenuated)poliovirus vaccine,OPV]在全球使用已有40余年.通过OPV计划免疫,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工作进展顺利,美洲、欧洲和西太平洋地区已无本土脊灰野病毒的传播,有本土脊灰野病毒流行的国家已由1988年的125个降至2004年的6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灰质炎疫苗衍生病毒 脊灰野病毒 预防 西太平洋地区 口服活疫苗 2004年 1988年 计划免疫 价格低廉 感染途径 脊灰病毒 免疫应答 OPV 口服方 野生型 全球
下载PDF
江苏首例免疫缺陷型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置 被引量:2
16
作者 钱培培 侯雪波 《中国乡村医药》 2022年第7期69-70,共2页
目的对江苏省首例免疫缺陷型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VDPV)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置,探索控制对策。方法2018年5月对如东县发现的免疫缺陷型VDPV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定期采集粪便标本。对病例居住地的儿童开展脊灰疫苗接种... 目的对江苏省首例免疫缺陷型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VDPV)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置,探索控制对策。方法2018年5月对如东县发现的免疫缺陷型VDPV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定期采集粪便标本。对病例居住地的儿童开展脊灰疫苗接种率调查、全县开展两轮脊髓灰质炎疫苗查漏补种工作,采集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在全县范围内社区和医院开展急性松弛性瘫痪(AFP)病例主动搜索。结果患儿最终分类诊断为Ⅲ型免疫缺陷型VDPV病例,属江苏省首例,变异率为1.1%。如东县脊髓灰质炎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均在98.0%以上;病例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未发现脊灰病毒。结论通过及时有效处置,脊灰病毒未在当地造成循环。保持高水平的脊灰疫苗接种率和AFP监测系统的敏感性,是及时发现并阻断脊灰病毒或VDPV输入及传播最有效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 流行病学调查 处置
下载PDF
埃及2型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流行情况
17
作者 龚震宇 《疾病监测》 CAS 2002年第4期157-157,共1页
关键词 埃及2型疫苗衍生 脊髓灰质炎病毒 流行病学
下载PDF
惠水县1例II型脊髓灰质炎疫苗衍生病毒病例调查报告
18
作者 杨静荣 《当代医学》 2012年第26期99-99,共1页
2012年3月惠水县发生1例Ⅱ型脊髓灰质炎疫苗衍生病毒(VDPV)病例,现报道如下:1基本资料患者杨某,女,3岁,于2012年1月25日因"间断发热、伴右下肢无力6天,加重伴左下肢无力5天"入贵医附院就诊,以"格林巴氏综合征(GBS)"病例报告疾... 2012年3月惠水县发生1例Ⅱ型脊髓灰质炎疫苗衍生病毒(VDPV)病例,现报道如下:1基本资料患者杨某,女,3岁,于2012年1月25日因"间断发热、伴右下肢无力6天,加重伴左下肢无力5天"入贵医附院就诊,以"格林巴氏综合征(GBS)"病例报告疾控中心。入院查病例神经系统:双上肢肌力Ⅴ级,左下肢肌力Ⅰ级,右下肢肌力0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灰质炎疫苗衍生病毒 病例调查报告 下肢肌力 下肢无力 间断发热 疾控中心 病例报告
下载PDF
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 可能衍生新病毒
19
《国外科技动态》 2003年第12期39-39,共1页
关键词 脊髓灰质炎 疫苗接种 病毒变异 基因序列 衍生病毒
下载PDF
我国首例iVDPV病例Ⅱ型脊髓灰质炎病毒分离株的基因特征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勇 严冬梅 +8 位作者 王东艳 朱贞 刘中华 赵月萍 陈晓琴 祝双利 李崇山 安洪秋 许文波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88-194,共7页
对分离于我国首例iVDPV病例的Ⅱ型脊髓灰质炎病毒分离株的基因特征进行了研究。随机选择CHN9230-F3-Ⅱ株为研究对象,将其VP1区RT-PCR产物连接到T载体上进行克隆,随机挑选45个阳性克隆进行序列测定后获得45条VP1区核苷酸序列,这45条序列... 对分离于我国首例iVDPV病例的Ⅱ型脊髓灰质炎病毒分离株的基因特征进行了研究。随机选择CHN9230-F3-Ⅱ株为研究对象,将其VP1区RT-PCR产物连接到T载体上进行克隆,随机挑选45个阳性克隆进行序列测定后获得45条VP1区核苷酸序列,这45条序列的VP1基因与昆明Ⅱ型疫苗株VP1基因差异13-24个核苷酸,变异率为1.44%-2.66%。45条序列在同源进化树图上分为3组,但都来源于CHN9230-F3-Ⅱ株,组成以优势株为主的相关突变株的病毒群,是典型的居群样存在形式。经RT-PCR后直接进行序列测定,并根据序列图中优势峰判读结果得到的CHN9230-F3-Ⅱ株核苷酸序列位于序列数量最多的第2组中,然而没有任何一条序列与之完全相同,说明它可能并不能代表具体的某一种序列,而只能是代表主序列具有的一般特征。3个组中的核苷酸序列与Ⅱ型疫苗株相比平均变异率分别为97.50%、97.93%和98.31%,根据脊灰病毒的进化率和3个组VP1区核苷酸序列的变异率推测,患者共5次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史中的前3次OPV中的Ⅱ型疫苗病毒存活下来,依照疫苗接种顺序,分别形成了第1组、第2组和第3组的病毒居群样存在形式。我国Ⅱ型iVDPV以复杂的居群样形式存在,由于其进化速率较快并且感染了免疫缺陷患者,使其在该患者体内形成了持续性感染,它已经并可能将在更长的时间内在患者体内持续存在,一旦将来我国停止使用OPV后,iVDPV病例长期持续向外环境中排毒将对我国“维持无脊灰”带来严峻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VDPV) 免疫缺陷 居群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