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疫苗诱导的免疫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可能机制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朱耐伟 张昕 +3 位作者 霍丹丹 吴丹 聂为民 黄磊 《传染病信息》 2021年第4期296-300,共5页
2019年底至今,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2, SARS-CoV-2)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目前,尚无针对SARS-CoV-2的特效抗病毒药物,疫苗... 2019年底至今,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2, SARS-CoV-2)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目前,尚无针对SARS-CoV-2的特效抗病毒药物,疫苗接种成为最有效且经济的防控手段。随着疫苗大量接种与后续随访工作的展开,与疫苗相关的自发性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即疫苗诱导的免疫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vaccine-induced immune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a, VITT)在临床上陆续出现。本文就VITT的可能机制与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苗 疫苗诱导的免疫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 机制
下载PDF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并发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被引量:2
2
作者 施展 邓姝 葛杭萍 《浙江实用医学》 2021年第4期347-350,共4页
观察2020年2月浙江省中医院1例33岁女性,患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2年,因停用激素1周合并上呼吸道感染,血小板降至5×10^(9)/L,出现牙衄、月经淋漓不尽入院。大剂量地塞米松与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后无效,行PLASMIC评分及血浆ADA... 观察2020年2月浙江省中医院1例33岁女性,患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2年,因停用激素1周合并上呼吸道感染,血小板降至5×10^(9)/L,出现牙衄、月经淋漓不尽入院。大剂量地塞米松与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后无效,行PLASMIC评分及血浆ADAMST 13及其抗体测定后确诊为获得性TTP。经积极血浆置换及利妥昔单抗联合治疗后患者血小板一过性上升后再次下降至5×10^(9)/L。分析各种原因后考虑为ITP未控制引起,于是加用吗替麦考酚酯及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静脉滴注甲强龙40mg,1次/d,吗替麦考酚酯500mg,1次/d,均连用4天,患者出院时血小板147×10^(9)/L,Hb 98g/L,网织红细胞百分比2.56%,间接胆红素2.8μmmol/L,转危为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吗替麦考酚酯 糖皮质激素
下载PDF
药物诱导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分型及替罗非班诱导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赵兴洲 崔红根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33期102-106,共5页
药物诱导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DITP)是一种与药物有关的通过免疫反应引的以血小板计数减少为主要临床特点的疾病。临床上药物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以免疫机制为主要原因。DITP的发病机制主要是通过体内抗体与血小板结合,引起血小板的激活... 药物诱导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DITP)是一种与药物有关的通过免疫反应引的以血小板计数减少为主要临床特点的疾病。临床上药物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以免疫机制为主要原因。DITP的发病机制主要是通过体内抗体与血小板结合,引起血小板的激活、清除和破坏,从而引起血小板计数下降。根据DITP发病机制的不同可以分为药物依赖性抗体型、半抗原诱导型、免疫复合物型、自身抗体型、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GPI)相关型,每型有其自身的发病机理,临床特点也不尽相同。替罗非班诱导血小板减少症的主要发病机制为药物诱导GPⅡb/Ⅲa受体发生构型变化,被体内天然抗体识别结合,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引起血小板计数减少;临床上表现为应用替罗非班后2~6 h血小板计数急剧下降,停用替罗非班后血小板计数迅速恢复,伴或不伴出血表现。替罗非班诱导血小板减少症目前无特异性实验室诊断标准,其诊断主要依据病史和临床特点。当患者发生替罗非班诱导血小板减少症时,要及时停用替罗非班,如果血小板计数低于10×109/L或有显著出血倾向时需输注血小板,必要时输注免疫球蛋白,并避免再次使用替罗非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药物诱导血小板减少 药物诱导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药物不良反应 替罗非班
下载PDF
1例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偶合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付慧英 曹殿起 周冰 《首都公共卫生》 2021年第2期117-118,共2页
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DTaP)是预防百日咳、白喉及新生儿破伤风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是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中接种次数最多的疫苗[1]。也是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报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 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DTaP)是预防百日咳、白喉及新生儿破伤风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是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中接种次数最多的疫苗[1]。也是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报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最多的一种疫苗。据全国AEFI信息管理系统监测分析,DTaP主要反应为一般反应,表现为局部红肿、局部硬结,报告发生率高于其他疫苗[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预防接种 调查诊断
下载PDF
进口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致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1例 被引量:1
5
作者 何先珍 白淑霞 +2 位作者 付宇 张曼 王金堂 《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6期755-756,共2页
1病例介绍 患儿,男,2个月,体质量6 kg。因发现全身散在出血点2 d,于2013年11月7日入院。2013年10月26日肌内注射进口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深圳赛洛菲巴斯德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批号:J0445-1),当时无异常表现。2013年11月5日全身出现针... 1病例介绍 患儿,男,2个月,体质量6 kg。因发现全身散在出血点2 d,于2013年11月7日入院。2013年10月26日肌内注射进口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深圳赛洛菲巴斯德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批号:J0445-1),当时无异常表现。2013年11月5日全身出现针尖大小出血点,并逐渐增多,无瘀斑,无牙龈出血,无血尿及黑便。否认有家族遗传病及其他特殊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灭活疫苗 脊髓灰质炎 进口 疫苗接种 血小板减少 免疫性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可诱导共刺激分子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梁缘 李兰花 +1 位作者 彭军 冀学斌 《血栓与止血学》 CAS 2022年第6期1237-1242,共6页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的发病与T细胞免疫异常有关,具体表现在人体对T细胞介导的血小板抗原失去免疫耐受,使T卵泡辅助细胞(Tfh细胞)刺激自身反应性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血小板抗体,引起血小板破坏增...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的发病与T细胞免疫异常有关,具体表现在人体对T细胞介导的血小板抗原失去免疫耐受,使T卵泡辅助细胞(Tfh细胞)刺激自身反应性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血小板抗体,引起血小板破坏增多,从而导致ITP的发生。通过阻断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nducible co-stimulator, ICOS)途径可以抑制ITP患者的T细胞活性,并诱导T细胞对抗原产生特异性免疫耐受,为ITP的治疗提供潜在的靶点。本文综述了ICOS在ITP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诱导共刺激分子 免疫耐受 发病机制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苗接种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生风险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徐龙伟 曹峰 +2 位作者 仝瑞防 王臣玉 张迎辉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66-970,共5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苗接种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21年11月—2022年12月住院的3~17岁初诊ITP患儿COVID...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苗接种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21年11月—2022年12月住院的3~17岁初诊ITP患儿COVID-19疫苗接种情况与临床资料。比较ITP患儿发病前12周内、12周前接种及未接种COVID-19疫苗3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ITP发病前<4周、4~<8周、8~<12周、≥12周接种疫苗及未接种疫苗5组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的变化。采用病例对照设计进行疾病发生风险估计:选取同时期该院急诊科住院的387例3~17岁骨折儿童作为对照组,与ITP患儿发病前12周、8周、4周疫苗暴露情况比较以估计ITP发生风险。结果129例ITP患儿中,发病前12周内、12周前接种及未接种COVID-19疫苗3组年龄、性别、前驱感染率、初诊血小板计数绝对值、初诊淋巴细胞计数绝对值、出血评分、抗核抗体阳性率、治疗4 d后血小板计数绝对值、复发率及病程持续≥3个月患儿比例等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前<4周、4~<8周、8~<12周、≥12周接种及未接种疫苗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补体成分3水平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险估计分析结果显示,发病前12周内、8周内及4周内COVID-19疫苗接种均不引起ITP发生风险增加(P>0.05)。结论COVID-19疫苗接种不引起ITP发生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疫苗接种 免疫球蛋白 儿童
下载PDF
接种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引起急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1例 被引量:2
8
作者 金常俭 《首都公共卫生》 2018年第3期165-166,共2页
2016年1月19日,辽阳市文圣区疾病预防控制站接到辽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电话报告1例接种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出现过敏病例,接到报告后,区疾病预防控制站专业人员立即赶赴第三人民医院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为提高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能... 2016年1月19日,辽阳市文圣区疾病预防控制站接到辽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电话报告1例接种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出现过敏病例,接到报告后,区疾病预防控制站专业人员立即赶赴第三人民医院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为提高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能力,总结经验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 急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病例报道
下载PDF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机制及诊断 被引量:1
9
作者 聂晓璐 马静瑶 +1 位作者 孙凤 詹思延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7期829-835,共7页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drug-induced thrombocytopenia,DITP)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根据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可分为2大类:非免疫介导和药源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drug-induced immune thrombocytopenia,DIIT)。后者...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drug-induced thrombocytopenia,DITP)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根据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可分为2大类:非免疫介导和药源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drug-induced immune thrombocytopenia,DIIT)。后者进一步根据不同的免疫介导作用机制划分为4类。除经典途径由药物依赖性血小板抗体(drug-dependent platelet-reactive antibodies,DDAbs)与血小板结合引起的DIIT、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免疫抑制剂诱导的血小板减少(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nduced thrombocytopenia,ICI-ITP)以外,随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后开展广泛疫苗研发及接种,新近出现的疫苗诱导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vaccine-induced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a,VITT)也属于DITP范畴。本研究结合近年发表的相关文献,全面综述上述各类型DITP的发生机制特点及诊断,梳理DITP相关数据库,并提出未来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 免疫性 半抗原 药物依赖性 肝素 疫苗 诱导 药品不良反应
下载PDF
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疗规范(2019年版) 被引量:85
10
作者 王天有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9年第12期1059-1062,共4页
1概述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既往亦称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儿童年发病率约为4~5/10万,高于成人患者。常有2~4周前的前驱感染或疫苗接种史,临床表现... 1概述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既往亦称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儿童年发病率约为4~5/10万,高于成人患者。常有2~4周前的前驱感染或疫苗接种史,临床表现以皮肤黏膜出血为主,严重者可有内脏出血,甚至颅内出血。部分患儿仅有血小板减少,没有出血症状;部分患儿可有明显的乏力症状;威胁生命的严重出血少见,如颅内出血的发生率<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内脏出血 乏力 成人患者 疫苗接种史 前驱感染 周前
下载PDF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 被引量:16
11
作者 曹磊 谭颖 +2 位作者 吕继成 喻陆 赵明辉 《中国血液净化》 2009年第3期163-166,共4页
肝素是治疗和预防血栓性疾病的常用药物,在肾脏内科广泛应用于血液透析治疗。随着肝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其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亦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主要包括肝素抵抗、出血、血栓形成和过敏反应,其中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 ... 肝素是治疗和预防血栓性疾病的常用药物,在肾脏内科广泛应用于血液透析治疗。随着肝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其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亦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主要包括肝素抵抗、出血、血栓形成和过敏反应,其中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 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是车定为严重并发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 肝素诱导 血液透析治疗 血栓性疾病 严重并发 常用药物 肾脏内科 不良反应
下载PDF
Ⅱ型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4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袁洪志 谷涌泉 +1 位作者 齐书山 廉亮亮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5-88,共4页
随着对血栓性疾病的深入认识,积极抗凝成为公认的治疗血栓性疾病的方法,普通肝素及及低分子肝素以有效性、安全性及经济性成为抗凝治疗的首选药物,然而不良反应也成为临床不可忽视的问题,如过敏、出血、血小板减少及骨质疏松等[1],其中... 随着对血栓性疾病的深入认识,积极抗凝成为公认的治疗血栓性疾病的方法,普通肝素及及低分子肝素以有效性、安全性及经济性成为抗凝治疗的首选药物,然而不良反应也成为临床不可忽视的问题,如过敏、出血、血小板减少及骨质疏松等[1],其中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是肝素类药物(包括普通肝素与低分子肝素)治疗过程中由抗体介导产生的副作用,主要表现为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伴血栓形成(HIT with thrombosis,HITT)或不伴血栓形成(孤立HIT)[2]。HIT患病率虽然较低,为0.1%~5.0%[3],但可继发形成致命性血栓,病死率高达5%~10%[3]。在临床工作中,我们更加注重因肝素类药物所致的出血性疾病,往往会忽视HIT和HITTS的发生。2016年1月~2020年1月我科接受血管介入治疗的610例中,28例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后3~7 d出现HIT,其中24例Ⅰ型HIT,4例Ⅱ型HIT,现将4例Ⅱ型HIT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 普通肝素 血管介入治疗 血栓性疾病 抗体介导 出血性疾病 血栓形成 肝素类药物
下载PDF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一例的诊治体会 被引量:1
13
作者 石荟 张伟 +1 位作者 张必利 李强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603-605,共3页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是一种罕见疾病,以血小板减少和血栓形成为主要特征。HIT可分为Ⅰ型和Ⅱ型。Ⅰ型HIT较常见,不是免疫性反应,很可能与肝素直接激活血小板有关,是一种良性反应。血小板计...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是一种罕见疾病,以血小板减少和血栓形成为主要特征。HIT可分为Ⅰ型和Ⅱ型。Ⅰ型HIT较常见,不是免疫性反应,很可能与肝素直接激活血小板有关,是一种良性反应。血小板计数多大于100×109/L,极少显著降低,且可自行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 肝素诱导 免疫性反应 诊治 血小板计数 罕见疾病 血栓形成 自行恢复
下载PDF
15例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后并发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的护理 被引量:2
14
作者 林跃跃 陈艳丽 +1 位作者 李雪苹 陈帖 《浙江实用医学》 2014年第1期65-66,共2页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 )是抗肝素/血小板因子4复合物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肝素引起的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约0.5%~5%,发生 HIT 后患者的截肢率和死亡率可高达20%左右[1-3]。2008年1月~2013年1月本院体...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 )是抗肝素/血小板因子4复合物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肝素引起的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约0.5%~5%,发生 HIT 后患者的截肢率和死亡率可高达20%左右[1-3]。2008年1月~2013年1月本院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术后并发HIT患者15例,经过治疗和护理,除1例死于多脏器衰竭外,其余均康复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 肝素诱导 术后并发 心脏直视 体外循环 护理 自身免疫性疾病 血小板因子4
下载PDF
1例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护理
15
作者 崔贵璞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29期125-126,共2页
肝素(heparin)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抗凝药物之一,其使用范围在不断扩展,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是一种由肝素所引起的严重而少见的并发症,HIT作为一种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于抗体对肝素--血小... 肝素(heparin)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抗凝药物之一,其使用范围在不断扩展,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是一种由肝素所引起的严重而少见的并发症,HIT作为一种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于抗体对肝素--血小板因子4复合物的识别,损伤了血小板以及内皮细胞而导致,主要表现为血小板减少,血小板激活和血栓形成[1]。随着肝素的广泛应用,HIT日益被人们所认识并得到重视,我院曾收治一例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出现HIT的患者,现将其护理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介入术后 肝素诱导 血小板减少 患者 自身免疫性疾病 种特异性 血栓形成 使用范围 内皮细胞 抗凝药物 复合物 并发 应用 因子 损伤 识别 临床 扩展 抗体
下载PDF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一例诊治经验教训 被引量:2
16
作者 吕宏 王玉娟 +2 位作者 廖海鲲 田文庆 袁红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9年第4期230-231,共2页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 肝素诱导 诊治经验 血栓性疾病 心前区不适 肝素治疗 抗凝治疗 死亡率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1例用药分析
17
作者 李晓云 姜忠妹 《中国乡村医药》 2021年第21期41-42,共2页
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HIT)是一种由肝素及其衍生物引发的免疫性疾病,PLT降低是主要临床表现,通常下降幅度在50%以上,但大于20×10^(9)/L,可继发动脉和静脉血栓形成。肝素的分子量越大,引起HIT的可能性越高,故使用普通肝素的患者HI... 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HIT)是一种由肝素及其衍生物引发的免疫性疾病,PLT降低是主要临床表现,通常下降幅度在50%以上,但大于20×10^(9)/L,可继发动脉和静脉血栓形成。肝素的分子量越大,引起HIT的可能性越高,故使用普通肝素的患者HIT发生率高于使用低分子肝素的患者。HIT发生率还与肝素的使用时间有关,使用时间越长,诱发HIT的可能性越大,而肝素使用剂量与HIT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根据血小板下降的时间分类[1-2]。现分析低分子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用药情况,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类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 普通肝素 用药情况 临床医师 免疫性疾病 药物不良反应 低分子肝素
下载PDF
1例自身免疫性脑炎行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发生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的护理
18
作者 刘志红 张康华 +4 位作者 匡祖颖 向玲妹 罗利婷 潘梦秋 王展航 《血栓与止血学》 CAS 2024年第5期240-244,共5页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脑炎行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发生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神经内科2023年11月收治1例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行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过程中出现HI...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脑炎行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发生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神经内科2023年11月收治1例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行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过程中出现HIT的实验室检查、治疗策略以及护理方案。结果该患者在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前血小板为149×10^(9)/L,治疗中使用大量肝素抗凝(5次治疗肝素总量450 mg),治疗后出现血小板急剧下降至56×10^(9)/L,护士操作时密切观察临床症状、体征、相关实验室指标,通过4T's评分筛查,完善HIT相关IgG抗体检测,停用肝素后血小板回升至正常。结论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行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过程中使用肝素抗凝发生HIT,临床少见,但并发症严重,采用科学个体化的护理方法,梳理血液净化治疗流程、并发血小板减少症的评估流程及应激预案,利于HIT早期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脑炎 蛋白A免疫吸附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 护理
下载PDF
接种重组乙肝疫苗后出现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被引量:1
19
作者 袁孝宾 《国外医学情报》 1995年第12期7-7,共1页
人体对由乙肝表面抗原衍生而来的重组乙肝疫苗通常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很少出现副作用,严重的血清学反应极少见,迄今为止尚未见到接种疫苗后发生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例。但是,法国马赛一所医院的2例年轻妇女在接种乙肝疫苗后发生了自身... 人体对由乙肝表面抗原衍生而来的重组乙肝疫苗通常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很少出现副作用,严重的血清学反应极少见,迄今为止尚未见到接种疫苗后发生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例。但是,法国马赛一所医院的2例年轻妇女在接种乙肝疫苗后发生了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例1 15岁,以孤立性紫癜为由就诊,无咽炎史,未服用任何药物,仅在入院前4周接受过第三次乙肝疫苗接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重组乙肝疫苗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乙肝疫苗接种 乙肝表面抗原 年轻妇女 血清学反应 接种疫苗 副作用 耐受性
下载PDF
注射重组乙肝疫苗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0
作者 施树玉 《传染病信息》 1995年第2期55-55,共1页
来源于乙肝表面抗原的重组乙肝疫苗, 耐受性好,没有或很少有副作用。至我们所知此事前,尚无与疫苗有关的血小板减少紫癜病例的报道。我们报道两例年青女性接种乙肝疫苗后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一例15岁女孩,出现散在性紫癜。她无咽炎... 来源于乙肝表面抗原的重组乙肝疫苗, 耐受性好,没有或很少有副作用。至我们所知此事前,尚无与疫苗有关的血小板减少紫癜病例的报道。我们报道两例年青女性接种乙肝疫苗后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一例15岁女孩,出现散在性紫癜。她无咽炎史,亦无服药史。入院前4周,注射了第三针乙肝疫苗,以往注射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乙肝疫苗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乙肝表面抗原 不良反应 静脉内注射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入院前 副作用 耐受性 血小板计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