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苗药虎杖提取物-大黄膏外敷治疗疮痈肿毒证
被引量:1
- 1
-
-
作者
于海龙
石昌熙
田明达
-
机构
松桃县民族中医院
-
出处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9年第6期17-18,共2页
-
基金
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民族医药科学技术研究课题(QZYY2017-065)
-
文摘
目的:为苗药虎杖提取物-大黄膏临床治疗疮痈毒肿证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方法:抽取我院疮痈肿毒患者100例,按就诊顺序编号共1~100号,取其中任意数字进行标记并将所选数字除以3,余数为基数归到治疗组(大黄膏),若余数为0或偶数归到对照组(西药百多邦)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恢复情况。结果:中药提取物-大黄膏根治的效果优于百多邦;百多邦比大黄膏的抗菌谱广,改善缓解症状方面要快于大黄膏.结论:虎杖提取物-大黄膏临床治疗疮痈毒肿证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
关键词
虎杖
金黄色葡萄球菌
疮痈毒肿证
-
Keywords
Polygonum cuspidatum
Staphylococcus aureus
Ore sputum venom syndrome
-
分类号
R291.6
[医药卫生—民族医学]
-
-
题名超剂量使用仙鹤草抗肿瘤的探讨及文献综述
被引量:7
- 2
-
-
作者
姚建兵
李伟平
倪忠根
何婕
李瑞芝
-
机构
浙江德清县人民医院药剂科
-
出处
《中国乡村医药》
2017年第11期81-82,共2页
-
基金
浙江省中医药科学研究基金(2013ZB133)
湖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5GY47)
德清县科技计划项目(2016SK06)
-
文摘
仙鹤草是蔷薇科植物龙芽草的干燥地上部分,具有收敛止血、截疟、止痢、解毒、补虚等功效,用于治疗咯血、吐血、崩漏下血、疟疾、血痢、痈肿疮毒、阴痒带下、脱力劳伤等疾病[1]。仙鹤草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2-5],广泛用于各种肿瘤的防治。笔者在临床中发现,许多肿瘤患者的处方中有仙鹤草,且用量超过了药典规定的最大剂量。中药剂量的变化是影响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中药是否产生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
-
关键词
超剂量使用
中药剂量
收敛止血
痈肿疮毒
蔷薇科植物
崩漏下血
截疟
不良反应
龙芽草
阴痒
-
分类号
R282.71
[医药卫生—中药学]
-
-
题名消肿验方
- 3
-
-
作者
贾学峰
-
机构
河北省交通学校卫生所
-
出处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2年第18期1825-1825,共1页
-
-
关键词
消肿验方
活血祛瘀
脚气感染
痈疮肿毒
跌扑损伤
-
分类号
R289.6
[医药卫生—方剂学]
R26
[医药卫生—中医外科学]
-
-
题名何谓痈
- 4
-
-
作者
刘刚
-
出处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14年第12期72-72,共1页
-
文摘
编辑同志:阅读本刊,常见到"痈疮肿毒"一词,其中"疮、肿、毒"是显而易见的,不难理解,只是不清楚什么叫"痈"?故请转医家解答为感。太原郝×郝读者:痈,是一种病名,出自《黄帝内经》。疮面浅而大者为痈,为一种由很多相邻的毛囊和皮脂腺形成的皮肤急性化脓性感染。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系因过食膏粱厚味,外伤感染致营卫不和,邪热壅聚,气血凝滞而成。
-
关键词
痈疮肿毒
急性化脓性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
《黄帝内经》
营卫不和
外伤感染
气血凝滞
皮脂腺
-
分类号
R289.6
[医药卫生—方剂学]
-
-
题名珍珠榕
- 5
-
-
作者
刘毅
-
机构
云南省民族民间医药学会
昆明医科大学
-
出处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3年第5期F0003-F0003,共1页
-
文摘
别名:冰粉树。基原:桑科常绿攀援灌木植物珍珠莲Ficus sarmentosa Buch.-Ham.ex J.D.Sm.var.henryi(King)Corner的果实和根。生长环境:山野岩石、树上。云南分布:全省各地。性味:甘辛、平。功效:祛风除湿,通络消肿。主治:风湿痹痛、痈疮肿毒、乳腺炎、跌打损伤。用法:水煎服,15~30g。外用捣敷。
-
关键词
风湿痹痛
痈疮肿毒
跌打损伤
基原
祛风除湿
灌木植物
乳腺炎
-
分类号
R28
[医药卫生—中药学]
-
-
题名特菜香椿栽培管理技术
被引量:1
- 6
-
-
作者
孙振营
-
机构
吉林省蔬菜花卉科学研究院
-
出处
《吉林蔬菜》
2020年第2期2-2,共1页
-
文摘
香椿,又名椿花、香椿头、香椿芽。原产我国,是多年生木本蔬菜。香椿除食用外,它的叶、皮、根、果实都具有一定的医疗作用。把鲜香椿头与等量大蒜,加少许食盐,捣碎,敷于患处,可治疮痈肿毒;香椿皮性凉,具有除热、燥湿、止血等功能;香铃子用于治疗风寒感冒、胃肠塞滞、脘腹胀闷、风湿性关节炎等症。
-
关键词
风寒感冒
风湿性关节炎
香椿
木本蔬菜
栽培管理技术
疮痈肿毒
大蒜
-
分类号
S64
[农业科学—蔬菜学]
-
-
题名薜荔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1
- 7
-
-
作者
范明松
叶冠
黄成钢
-
机构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
出处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984-986,共3页
-
-
关键词
化学成分研究
薜荔
坐骨神经痛
祛风除湿
解毒消肿
风湿痹痛
瘀血腹痛
咽喉肿痛
痈疮肿毒
药理研究
增强免疫
抗炎镇痛
睾丸炎
抗肿瘤
化合物
-
分类号
R284.2
[医药卫生—中药学]
R151
[医药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
-
题名我国不同产地牡丹皮质量的灰色计量学研究
被引量:3
- 8
-
-
作者
周利兵
-
机构
贵州理工学院
-
出处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60-162,共3页
-
文摘
牡丹皮为芍药科芍药属植物牡丹的根皮。牡丹皮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主产于安徽、四川、湖南、湖北、陕西、山东、甘肃、贵州等地。《中药大辞典》:"牡丹皮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主治温热病热入血分,发斑,热病后期热伏阴分发热,骨蒸潮热,血滞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风湿热痹。"《药性论》:"治冷气,散诸痛。治女子经脉不通,血沥腰疼。"《珍珠囊》:"治肠胃积血,吐血,无汗骨蒸。"
-
关键词
骨蒸潮热
热入血分
珍珠囊
风湿热痹
芍药科
计量学研究
中药大辞典
痈肿疮毒
血滞经闭
芍药属
-
分类号
S853.75
[农业科学—临床兽医学]
-
-
题名小蓟的降压作用及其机制分析
被引量:7
- 9
-
-
作者
张京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职工医院
-
出处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5年第4期344-344,共1页
-
文摘
小蓟是菊科(Compositae)植物刺儿菜[Cephalanoplos Segetam(Bunge)kitam]的全草.夏末秋初时,采收带花全草入药.中医认为:小蓟性凉,味甘,归心、肝经,具有凉血止血、散瘀消肿之功效,代表方剂如小蓟饮子,方中以小蓟为主药,治下焦瘀热证,止血尿,利尿通淋.现临床多用于治疗泌尿系统感染、产后子宫收缩不全、肝炎、痈疮肿毒、外伤出血等[1].
-
关键词
降压作用
机制分析
泌尿系统感染
凉血止血
散瘀消肿
小蓟饮子
代表方剂
利尿通淋
子宫收缩
痈疮肿毒
外伤出血
临床报道
文献记载
药材品种
刺儿菜
瘀热证
高血压
大蓟
全草
功效
治疗
-
分类号
R972.4
[医药卫生—药品]
R651.3
[医药卫生—外科学]
-
-
题名关于蜞针法治疗糖尿病足的探讨
被引量:4
- 10
-
-
作者
许玉冰
-
机构
成都中医药大学
-
出处
《中国民间疗法》
2016年第6期19-20,共2页
-
文摘
蜞针法,是吸引疗法的一种,流传已久。"蜞"在《汉典》中有两种解释:(1)蟛蜞(amphibious crab),蟹的一种,方蟹科,体小,螯足无毛,红色,穴居水边,能伤害禾苗,损坏田埂和堤岸。
-
关键词
除湿止痒
水蛭素
痈肿疮毒
外科理例
方蟹科
脾经
主要功效
破血瘕
微循环障碍
外科精要
-
分类号
R587.2
[医药卫生—内分泌]
-
-
题名金黄敷剂的制备与疗效观察
- 11
-
-
作者
饶双超
胡浪涛
姜菊芬
-
机构
湖北省英山县人民医院
-
出处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760-760,共1页
-
文摘
目的 :研究金黄敷剂的制备与临床应用。方法 :以试剂法鉴别主药。结果 :鉴别呈正反应。结论 :制备工艺简便 ,鉴别易行 ,临床总有效率为 94 .9%。
-
关键词
金黄敷剂
制备
疮痈肿毒
跌打损伤
丹毒流注
-
分类号
R283
[医药卫生—中药学]
R274
[医药卫生—中医骨伤科学]
-
-
题名菜中上品——香椿
- 12
-
-
作者
张志宏
-
机构
陕西宝鸡市农科所
-
出处
《蔬菜》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23-23,共1页
-
文摘
香椿又名椿甜树,为楝科植物。是一种落叶乔木,分布于我国的“三北”、西南及华东等地。香椿馥郁芳香,甘美可口,每100克嫩芽,含维生素C 58毫克、钙 110毫克、磷 120毫克,还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可炒蛋、炸椿鱼,嫩芽可调以油盐作小菜。还可晒干腌渍,四季可食,实为菜中上品。香椿还具有一定的药疗作用。据资料记载:鲜香椿嫩叶、大蒜等量,加食盐少许,共同捣烂,敷用可治疮痈肿毒。湖南等地民间,常用香椿、杉木、枫树三者的嫩叶各等分,水煎去渣,调醋热吸治丝虫病。香椿适应性较强,可栽培在海拨1800米以内的山地和广大平原上,喜深厚肥沃的少质土壤,对土壤pH值要求不严,但以石灰质土壤生长良好。种子繁殖。
-
关键词
石灰质土壤
疮痈肿毒
种子繁殖
水煎
药疗
楝科
平均最低温度
北方农村
-
分类号
S65
[农业科学—果树学]
-
-
题名半夏入药多炮制
- 13
-
-
作者
韩德承
-
出处
《农村百事通》
2017年第7期53-53,共1页
-
文摘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又名地文、水玉,因其味辛辣、麻舌而刺喉,自古以来被列为“有毒之品”。因此,生半夏多外用以治疗疮痈肿毒,严禁内服,如需内服需经炮制。根据半夏炮制方法的不同,可分为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等。
-
关键词
炮制方法
天南星科植物
疮痈肿毒
麻舌
甘草汁
至口
胃脘痞满
水玉
调和脾胃
清热化痰
-
分类号
S567.239
[农业科学—中草药栽培]
-
-
题名竹叶吉祥草
- 14
-
-
作者
刘毅
-
机构
云南省民族民间医药学会
昆明医科大学
-
出处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1年第5期F0003-F0003,共1页
-
文摘
别名:竹叶红参、珊瑚草。基原:鸭跖草科草质藤本植物竹叶吉祥草Spatholirion longifolium(Gagn.)Dunn的花序。生长环境:山坡阴湿处。云南分布:全省各地。性味:涩、凉。功效:调和气血,止痛。主治:月经不调、神经性头痛、劳伤咳嗽、风湿痹痛、疮痈肿毒。用法:水煎服,10~15g。
-
关键词
神经性头痛
调和气血
风湿痹痛
草质藤本植物
基原
疮痈肿毒
吉祥草
月经不调
-
分类号
R282.71
[医药卫生—中药学]
-
-
题名餐桌上不可少的豆类食物
- 15
-
-
作者
秀芬
-
机构
不详
-
出处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19年第6期64-65,共2页
-
文摘
豆类的营养价值非常高,我国传统饮食讲究'五谷宜养,失豆则不良',意思是说五谷是有营养的,但没有豆子就会失去平衡。现代营养学也证明,每天坚持食用豆类食品,只要两周的时间,人体就可以减少脂肪含量,增加免疫力,降低患病的几率。豆子的种类非常多,每种豆类的性味都有不同,所含的营养成分和食疗作用亦各不相同。
-
关键词
食疗佳品
饭豇豆
红小豆
疮痈肿毒
-
分类号
R247.1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
-
题名半边脸
- 16
-
-
作者
刘毅
-
机构
云南省民族民间医药学会
昆明医科大学
-
出处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0年第11期F0003-F0003,共1页
-
文摘
别名:大脖子药、半个脸。基原:苦苣苔科一年生肉质草本植物歪冠苦苣苔Rhynchoglossum obliqum Blume的全草。生长环境:石山阴湿处。云南分布:保山、思茅、文山、红河、玉溪。性味:微苦麻、平。功效:消炎,散瘀,解毒。主治:疮痈肿毒、动物咬伤。用法:水煎服,10~15克。外用捣敷。
-
关键词
动物咬伤
苦苣苔科
疮痈肿毒
-
分类号
R282.71
[医药卫生—中药学]
-
-
题名上海地区菘蓝的引种栽培初探
- 17
-
-
作者
陈建清
邹丹蓉
陈珏
-
机构
上海市嘉定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
出处
《长江蔬菜》
2020年第4期65-66,共2页
-
基金
上海市嘉定区科学技术委员会2017年科学技术发展基金重点科研项目(农-2017-020)“药食同源植物的引筛与栽培技术研究”
-
文摘
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为十字花科菘蓝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作为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主产于我国河北、江苏、安徽、河南等地。菘蓝以根、叶入药。其根在中药上称板蓝根,叶称大青叶,鲜叶或茎叶加工制成的深蓝色粉末状物称青黛,三者均为常用中药,药性类同。性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功效,主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急性传染性肝炎、咽喉肿痛、扁桃体炎、痈肿疮毒等症。
-
关键词
常用中药材
咽喉肿痛
流行性乙型脑炎
菘蓝
流行性感冒
鲜叶
痈肿疮毒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分类号
S649
[农业科学—蔬菜学]
-
-
题名皮的药用(十九)
被引量:1
- 18
-
-
作者
韦丰
-
出处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13年第7期37-37,共1页
-
文摘
瓜蒌皮瓜蒌皮又称栝楼皮、瓜蒌壳,为葫芦科植物瓜蒌的果皮,每年9~10月份采收果实后对半切开,取出果肉和种子,将果皮洗净,先翻出里面晾晒,然后晒外面或烘干即可入药。其性寒,味甘,入肺、胃经,具有润肺化痰、利气宽胸的功效,用于治疗痰热咳嗽、咽痛、胸痛、吐血、衄血、消渴、便秘及痈疮肿毒等症。《医学衷中参西录》载:瓜蒌皮"清肺,敛肺,宁嗽,定喘。"《饮片新参》载:"宽胸痹,化热痰,生津润肺。"
-
关键词
《医学衷中参西录》
药用
润肺化痰
瓜蒌皮
葫芦科植物
痰热咳嗽
痈疮肿毒
生津润肺
-
分类号
R282.76
[医药卫生—中药学]
-
-
题名紫萁贯众饮片
- 19
-
-
-
出处
《光明中医》
2017年第19期2877-2877,共1页
-
文摘
炮制:除去杂质,略泡,洗净,润透,切片,干燥。性味:苦、微寒;有小毒。归经:归肺、胃、肝经。功能:清热解毒,止血,杀虫。主治:用于疫毒感冒,热毒泻痢,痈疮肿毒,吐血,衄血,便血,崩漏,虫积腹痛。用法与用量:5~9g。贮藏:置干燥处。
-
关键词
饮片
贯众
紫萁
清热解毒
痈疮肿毒
虫积腹痛
干燥
-
分类号
R283.6
[医药卫生—中药学]
-
-
题名溪黄草茶
- 20
-
-
-
出处
《医药论坛杂志》
1994年第1期45-45,共1页
-
文摘
溪黄草茶溪黄草茶(冲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云山中药厂新近研制生产的一种新药。主要“成分为溪黄草、鸡骨草、白花蛇舌草、茯苓等。溪黄草(又名熊胆草),通过对其药理药化进行大量研究表明,从具有强力的抗病毒和广谱抗菌作用,并含有明显抗肿瘤的活性物质贝壳杉烯...
-
关键词
溪黄草茶
熊胆草
广谱抗菌作用
鸡骨草
贝壳杉烯
活性物质
中药厂
抗病毒
清热利湿
痈疮肿毒
-
分类号
R282.03
[医药卫生—中药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