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6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疯女人与花”——不同影视作品对奥菲利娅献花的诠释
1
作者 周晓露 《戏剧之家》 2023年第33期127-129,共3页
奥菲利娅发疯后献的花到底是真实的花还是虚构的花?这些花到底是献给谁的?奥菲利娅到底是真疯还是假疯?仅仅阅读文字是无从得知的。现今的几部电影作品中,不同的演员有不同的演绎,说明这些争议一直都存在。本文从不同影视作品中演员对... 奥菲利娅发疯后献的花到底是真实的花还是虚构的花?这些花到底是献给谁的?奥菲利娅到底是真疯还是假疯?仅仅阅读文字是无从得知的。现今的几部电影作品中,不同的演员有不同的演绎,说明这些争议一直都存在。本文从不同影视作品中演员对这段文字的演绎来分析奥菲利娅的花的象征意义,从而推断她是真疯还是假疯,以解读莎士比亚戏剧作品《哈姆雷特》中奥菲利娅的疯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菲利娅 疯女 莎士比亚
下载PDF
分裂中的女性形象:简·爱与疯女人 被引量:16
2
作者 刘燕 刘晓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4-60,共7页
作为一部经典的女性主义文本,《简·爱》既有向传统挑战的叛逆一面,又有与社会妥协的保守一面。本文分析了《简·爱》中的疯女人就是男权社会中另一个被压抑的简·爱,简·爱与疯女人这两个形象正是夏洛蒂·勃朗特... 作为一部经典的女性主义文本,《简·爱》既有向传统挑战的叛逆一面,又有与社会妥协的保守一面。本文分析了《简·爱》中的疯女人就是男权社会中另一个被压抑的简·爱,简·爱与疯女人这两个形象正是夏洛蒂·勃朗特本人分裂的女性意识的体现,论文进一步揭示了女性作家内心的冲突及其双重的写作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 女性形象 疯女 女性意识
下载PDF
成就与缺憾的反思——《阁楼上的疯女人:妇女作家与十九世纪文学想象》论略 被引量:5
3
作者 杨莉馨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2-117,共6页
《阁楼上的疯女人》从禁锢—作者身份焦虑—应对策略这一路径出发,展开了对19世纪英美妇女文学的综合研究,同时高度重视作家的心理状态和潜意识对文本结构、人物、意象等的影响,将文本细读与精神分析、神话原型批评等融于一炉;但其将作... 《阁楼上的疯女人》从禁锢—作者身份焦虑—应对策略这一路径出发,展开了对19世纪英美妇女文学的综合研究,同时高度重视作家的心理状态和潜意识对文本结构、人物、意象等的影响,将文本细读与精神分析、神话原型批评等融于一炉;但其将作品表层与深层结构作二元机械对立,并过分强调作家与文本中角色、文本中主人公与次要人物之间对应关系的独断、机械之处与其他盲点,亦可为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阁楼上的疯女人》 “作者身份焦虑” 成就 缺憾 反思
下载PDF
“标出那新崛起的亚特兰蒂斯”——简评《阁楼上的疯女人:妇女作家与十九世纪文学想像》 被引量:4
4
作者 杨莉馨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6-88,92,共4页
20世纪70年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西方崛起。1979年,两位美国女学者桑德拉·吉尔伯特和苏珊·古巴合作出版了长达700多页的厚重之作《阁楼上的疯女人:妇女作家与十九世纪文学想像》(The Madwoman in the Attw:The Woman Wr... 20世纪70年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西方崛起。1979年,两位美国女学者桑德拉·吉尔伯特和苏珊·古巴合作出版了长达700多页的厚重之作《阁楼上的疯女人:妇女作家与十九世纪文学想像》(The Madwoman in the Attw:The Woman Writer and the Nineteenth—Century Literary Imagination,以下称《阁》著),以对性别与文学关系的全新阐释、对“父权诗学”的“激进误读”和文本分析的振聋发聩而在学术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迄今为止美国乃至整个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史上最重要的代表作。该著问世当年,即荣获美国书评界文学奖。2000年,耶鲁大学出版社又重版了该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十九世纪 女作家 疯女 亚特兰蒂斯 想像 西方女性主义 简评
下载PDF
从轶事到小说——论“麻疯女”故事的起源与发展 被引量:3
5
作者 占骁勇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9-74,共6页
清代文言小说中 ,“麻疯女”故事以不同的形态被多次记载或敷衍 ,从乾隆间的《秋灯丛话》到光绪初的《夜雨秋灯录》。这个故事的要素有三 :奇特的风俗“过癞”,贞洁的女主人公 ,还有蛇酒对癞病神奇的疗效。本来作为志怪传奇小说的对象 ... 清代文言小说中 ,“麻疯女”故事以不同的形态被多次记载或敷衍 ,从乾隆间的《秋灯丛话》到光绪初的《夜雨秋灯录》。这个故事的要素有三 :奇特的风俗“过癞”,贞洁的女主人公 ,还有蛇酒对癞病神奇的疗效。本来作为志怪传奇小说的对象 ,最核心的应该是“过癞”,但随着故事的发展 ,“过癞”渐渐退为叙事语境 ,而贞洁的女主人公则成为故事的真正主角 ,在这种转变中 ,轶事性的故事也就上升为文学性的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疯女'故事 清代 文言小说 志怪小说 女主人公 起源 文学性 发展
下载PDF
吉尔曼对女作家关于疯女人叙事传统的突破 被引量:1
6
作者 肖淑芬 杨肖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8-112,共5页
美国女性主义作家夏洛特.波金斯.吉尔曼在其短篇小说《黄色糊墙纸》中,对以往女作家关于疯女人的叙事传统有了很大的突破。相对于将疯女人置于文本的边缘地带,她则将其引入文本中心;相对于将叙述重心放在一个女人被逼疯的结果上,她则把... 美国女性主义作家夏洛特.波金斯.吉尔曼在其短篇小说《黄色糊墙纸》中,对以往女作家关于疯女人的叙事传统有了很大的突破。相对于将疯女人置于文本的边缘地带,她则将其引入文本中心;相对于将叙述重心放在一个女人被逼疯的结果上,她则把笔墨聚焦在一个女人是如何被逼疯的过程上;相对于倾心描述疯女人壮烈的死,她则注重刻画其艰难的生;相对于疯女人的失语状态,她则赋予了疯女人以充分的话语权。吉尔曼对女作家关于疯女人叙事传统的突破,鲜明地表现了她作为女性主义作家的创作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洛特·波金斯·吉尔曼 《黄色糊墙纸》 疯女 女性主义
下载PDF
当代俄罗斯女性主义小说中的“疯女人”形象 被引量:2
7
作者 段丽君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6-71,共6页
本文分析了当代俄罗斯女性主义小说中出现的一系列“疯女人”形象 ,重点研究“疯女人”形象的主要特征 ,进而探讨了其深刻内涵。通过书写“疯女人”形象 ,当代俄罗斯女性主义作家们揭示父权 /男性文化对女性的贬抑 ,展示女性的悲剧性生... 本文分析了当代俄罗斯女性主义小说中出现的一系列“疯女人”形象 ,重点研究“疯女人”形象的主要特征 ,进而探讨了其深刻内涵。通过书写“疯女人”形象 ,当代俄罗斯女性主义作家们揭示父权 /男性文化对女性的贬抑 ,展示女性的悲剧性生存状态 ,使女性得以发出自己反抗的声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俄罗斯 女性主义小说 疯女人” 贬抑 反抗
下载PDF
桑菲尔德阁楼上的是一个“疯女人”吗? 被引量:3
8
作者 肖淑芬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28-33,共6页
《简·爱》中的桑菲尔德阁楼上被囚禁的伯莎·梅森并非是个"疯女人",她在小说中的每一次出现、每一次行动都是智者的所为。她不是简·爱与罗切斯特的爱情线索的陪衬人物,而是独领一条线索,揭示了女性被剥夺话语... 《简·爱》中的桑菲尔德阁楼上被囚禁的伯莎·梅森并非是个"疯女人",她在小说中的每一次出现、每一次行动都是智者的所为。她不是简·爱与罗切斯特的爱情线索的陪衬人物,而是独领一条线索,揭示了女性被剥夺话语权与自主权后的艰难困境,全书并以这条暗线与简·爱所引领的公开争取妇女权利的明线相呼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爱》 疯女 伯莎·梅森 女性主义
下载PDF
探析电影《简·爱》中的“疯女人”形象 被引量:2
9
作者 毛晋华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68-69,共2页
电影《简·爱》中塑造了诸多经典的银幕形象,本文围绕伯莎·梅森的形象展开分析,探究“疯女人”形象在女性主义电影中的叙事特点和时代意义。处于男权社会之中的女性既渴望拥有属于自己的话语权,又不得不与男权标准维持一致... 电影《简·爱》中塑造了诸多经典的银幕形象,本文围绕伯莎·梅森的形象展开分析,探究“疯女人”形象在女性主义电影中的叙事特点和时代意义。处于男权社会之中的女性既渴望拥有属于自己的话语权,又不得不与男权标准维持一致。“疯女人”形象,实则就是对男权社会的反抗,只是这种反抗是潜藏在对男权统治认同的表象之下的。从某种角度上来理解,“疯女人”并非“真疯”,在这“真疯”与“佯狂”之间还留下许多值得我们探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勒斯 疯女 恶魔 焦虑
下载PDF
中西女性文学中“疯女人”形象之比较 被引量:2
10
作者 宋致新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70-72,共3页
英国十九世纪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和中国清代女作家丘心如的弹词《笔生花》,都不约而同地塑造出遭到父权制家庭残酷镇压的“疯女人”形象———伯莎与沃良规。在人物关系和情节结构上,“疯女人”们与独立女性... 英国十九世纪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和中国清代女作家丘心如的弹词《笔生花》,都不约而同地塑造出遭到父权制家庭残酷镇压的“疯女人”形象———伯莎与沃良规。在人物关系和情节结构上,“疯女人”们与独立女性同处于一个婚姻家庭,兼具“情敌”与“同谋”的双重作用。这种矛盾的人物形象和人物关系,表现出十九世纪女作家们在传统内打破传统的“诡辩法”:她们一方面依然摹仿着男权中心话语丑化“疯女人”,另一方面暗中借助“疯女人”表达对父权制婚姻家庭的批判与反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文学 "疯女人" 中西比较 父权制婚姻家庭 独立意识 矛盾价值观
下载PDF
显性的相合 隐性的迥异——中西文学中“疯女人”形象之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甄蕾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82-85,共4页
英国作家简.里斯的《藻海无边》中的安托瓦内特,美国作家夏洛特.P.吉尔曼的《黄色糊墙纸》中的“我”和中国作家苏童《妻妾成群》中的颂莲这三位“疯女人”,因其“疯”因的相异,以及不同作家对同一类人物形象在理解和表现上的不同,她们... 英国作家简.里斯的《藻海无边》中的安托瓦内特,美国作家夏洛特.P.吉尔曼的《黄色糊墙纸》中的“我”和中国作家苏童《妻妾成群》中的颂莲这三位“疯女人”,因其“疯”因的相异,以及不同作家对同一类人物形象在理解和表现上的不同,她们各自的面孔也不尽相同。她们的脸上都镌刻着各自磨砺的沧桑疤结和所处的时代的社会湍流,都承载着不同时代的不同作家的思想、理念及其女性意识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疯女 比较文学主题学 安托瓦内特 “我” 颂莲 女性意识
下载PDF
20世纪末台湾文学中“疯女人”形象的思想意蕴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春兰 洪芳芳 《龙岩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102-108,共7页
20世纪80、90年代台湾女性主义文学作品塑造的众多"疯女人"形象,是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受害女性的典型代表。通过展示这些女性形象的悲剧命运,作品深刻地揭露了男权社会的残酷压迫,以及传统文化观念对女性的戕害,从而唤醒女... 20世纪80、90年代台湾女性主义文学作品塑造的众多"疯女人"形象,是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受害女性的典型代表。通过展示这些女性形象的悲剧命运,作品深刻地揭露了男权社会的残酷压迫,以及传统文化观念对女性的戕害,从而唤醒女性的强烈反抗意识,使其自觉勇敢地追求自身的主体地位,明确女性的解放不该只依靠个人的力量,而是要充分发挥集体的战斗力,共同摆脱来自历史、文化等各方面因袭的束缚,争取合理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疯女 男权制 传统文化 批判 女性主义 台湾文学
下载PDF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黄色墙纸》中的“疯女人”形象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培培 孙妮 《绥化学院学报》 2015年第8期57-59,共3页
《黄色墙纸》是美国女作家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的代表性短篇小说。作者在文中刻画了一个"疯女人"形象,并细致描绘女主人公如何一步步走向疯癫之路,旨在揭示女性在父权制社会中艰难的生存状态,批判以男性为中心的... 《黄色墙纸》是美国女作家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的代表性短篇小说。作者在文中刻画了一个"疯女人"形象,并细致描绘女主人公如何一步步走向疯癫之路,旨在揭示女性在父权制社会中艰难的生存状态,批判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结构对女性主体性的遏制。同时,小说也反映了身为女性主义先驱之一的吉尔曼对女性意识的弘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洛特·吉尔曼 《黄色墙纸》 疯女人” 女性意识
下载PDF
“疯女人”——女性作家的主体确认焦虑 被引量:2
14
作者 任天华 《理论与创作》 CSSCI 2010年第4期53-56,共4页
“疯女人”是19—20世纪女性文学创作的一个典型特征。无论是《简爱》中阁楼上的“疯女人”伯莎,还是托尼·莫里森笔下的“疯女人”秀拉,她们的疯癫无一例外都是男权话语压抑女性的结果。“疯女人”意象也成为中外文学史上评论家... “疯女人”是19—20世纪女性文学创作的一个典型特征。无论是《简爱》中阁楼上的“疯女人”伯莎,还是托尼·莫里森笔下的“疯女人”秀拉,她们的疯癫无一例外都是男权话语压抑女性的结果。“疯女人”意象也成为中外文学史上评论家们持续热议的一个话题。美国著名女性主义批评家格巴和吉尔伯特的见解独树一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疯女人” 女性作家 主体确认 焦虑 女性文学创作 典型特征 20世纪 《简爱》
下载PDF
走下阁楼的“疯女人”——重读《玫瑰门》 被引量:1
15
作者 景欣悦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19年第12期25-34,共10页
中国的近现代历史缠绕在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变迁中,它们既促成了中国现代社会或大或小的转型,同时也影响着与现代化进程同构而生的妇女解放运动。在此过程中,中国女性开始从传统的家庭角色(女儿、妻子、母亲)向社会角色(学生、战士... 中国的近现代历史缠绕在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变迁中,它们既促成了中国现代社会或大或小的转型,同时也影响着与现代化进程同构而生的妇女解放运动。在此过程中,中国女性开始从传统的家庭角色(女儿、妻子、母亲)向社会角色(学生、战士、革命者)转变,她们的命运被深刻地嵌入历史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门》 司猗纹 疯女人”
下载PDF
《简爱》中的疯女人——另类的复仇者形象 被引量:15
16
作者 兰守亭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20-122,共3页
经典的具有女性独立反抗意识的文本《简·爱》,主人公简爱形象被认为是一个要求平等独立的新型女性。而作品中的疯女人这一角色常常被忽略视为简的陪衬物,甚至被视为"贵族社会的一种象征"。而疯女人伯莎是一个进行复仇的... 经典的具有女性独立反抗意识的文本《简·爱》,主人公简爱形象被认为是一个要求平等独立的新型女性。而作品中的疯女人这一角色常常被忽略视为简的陪衬物,甚至被视为"贵族社会的一种象征"。而疯女人伯莎是一个进行复仇的大胆的抗争女子;同时伯莎是男权社会中另一个被压抑的简爱,是简爱的内心世界或者说是她性格的另一个侧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爱 疯女人伯莎 男权社会 复仇形象
下载PDF
亦真亦幻,似痴似狂——《简·爱》中疯女人伯莎的艺术形象评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蒲芳 《大学教育》 2013年第21期48-49,共2页
夏洛蒂·勃朗特作为19世纪女权运动的先驱,摈弃了传统的"才子佳人"式的小说创作。她以现实的笔触,在作品中刻画了一位其貌不扬但敢于反抗、敢于追求自由爱情的新型妇女形象。小说中疯女人伯莎这一艺术形象具有其生活来源... 夏洛蒂·勃朗特作为19世纪女权运动的先驱,摈弃了传统的"才子佳人"式的小说创作。她以现实的笔触,在作品中刻画了一位其貌不扬但敢于反抗、敢于追求自由爱情的新型妇女形象。小说中疯女人伯莎这一艺术形象具有其生活来源与心理基础。文学作品作为作家主体意识的反映,必然会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作家的创作心态。作品给我们的启示:作为一个独立的、完整的艺术形象,她的产生和存在具有某种内在的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疯女 艺术形象 生活经历 心路历程
下载PDF
阁楼上的疯女人——《藻海无边》之女性主义解读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想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85-87,共3页
作为对名著《简·爱》改写,小说《藻海无边》通过解构男权中心,对阁楼上的疯女人伯莎进行重新塑造。通过女性主义理论对本篇小说进行解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小说《藻海无边》在借助于树立女性的经验主体、意识主体和言说主体来使女... 作为对名著《简·爱》改写,小说《藻海无边》通过解构男权中心,对阁楼上的疯女人伯莎进行重新塑造。通过女性主义理论对本篇小说进行解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小说《藻海无边》在借助于树立女性的经验主体、意识主体和言说主体来使女性这一性别群体的主体存在得以彰显和认同之时,在艺术手法上亦采用了以性别视角、尤其是女性视角作为参照角度来生发文本、展开情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疯女 男权中心 女性主义
下载PDF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与《阁楼上的疯女人:妇女作家与十九世纪文学想像》 被引量:1
19
作者 易平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03-105,共3页
概括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先驱弗吉尼亚.伍尔芙和西蒙·德·波伏娃的理论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影响,阐述了伊莱恩·肖沃尔特所划分的西方女性主义的三个发展阶段,并着重分析了《阁楼上的疯女人:妇女作家与十九世纪文学... 概括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先驱弗吉尼亚.伍尔芙和西蒙·德·波伏娃的理论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影响,阐述了伊莱恩·肖沃尔特所划分的西方女性主义的三个发展阶段,并着重分析了《阁楼上的疯女人:妇女作家与十九世纪文学想像》的女性主义思想及其文学批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阁楼上的疯女人》 魔鬼与天使
下载PDF
托尼·莫里森作品中的“疯女人”意象阐释 被引量:1
20
作者 宋银苗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212-213,共2页
"疯女人"是20世纪女性文学中常见的母题之一,托妮·莫里森在其作品中将其注入了黑人性,多维度地塑造了父权制和种族歧视双重归置下的"黑色疯女人"形象,再现了她们的愤怒、焦虑、悲伤以及由此产生的疯魔性,同时... "疯女人"是20世纪女性文学中常见的母题之一,托妮·莫里森在其作品中将其注入了黑人性,多维度地塑造了父权制和种族歧视双重归置下的"黑色疯女人"形象,再现了她们的愤怒、焦虑、悲伤以及由此产生的疯魔性,同时显示了她们的智慧、勇敢以及对自由的不断追求。她们成为非裔美国女性文学中新兴的特立独行的群体,使得少数族裔女性文学形象更加丰满和立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妮·莫里森 母题 黑色疯女 黑人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