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两个疯女形象看中西文学创作的相似性
1
作者 张承姣 《菏泽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45-49,共5页
《藻海茫茫》中的安托瓦内特和《雷雨》中的蘩漪是中西方文学作品中两个典型的疯女形象。婚前她们都是一场利益交易的筹码,被迫结婚;婚后,她们遭遇冷落与虐待。"楼上"的囚徒,家庭角色中的多余人。作品虽分属于东西方,但两个... 《藻海茫茫》中的安托瓦内特和《雷雨》中的蘩漪是中西方文学作品中两个典型的疯女形象。婚前她们都是一场利益交易的筹码,被迫结婚;婚后,她们遭遇冷落与虐待。"楼上"的囚徒,家庭角色中的多余人。作品虽分属于东西方,但两个艺术形象却有着较多的共同点,由此窥探中西方在文学创作中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疯女形象 相似性 楼上 多余人
下载PDF
中国女性作家笔下“疯女”形象塑造的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蒋丽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62-65,75,共5页
20世纪中国女性作家笔下的"疯女"形象所演绎的过程,在不同代际的女性作家间存在着传承关系,这源于作家间的现代认知和表达诉求的共通。从张爱玲到铁凝、张洁,再到陈染、林白等女作家们,在前后跨越五六十年的不断演变的历程中... 20世纪中国女性作家笔下的"疯女"形象所演绎的过程,在不同代际的女性作家间存在着传承关系,这源于作家间的现代认知和表达诉求的共通。从张爱玲到铁凝、张洁,再到陈染、林白等女作家们,在前后跨越五六十年的不断演变的历程中,通过她们笔下形神各异的"疯女"的命运遭际,折射了中国近百年来的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显示出一条女性意识由淡而浓、由隐而显、由传统至现代的嬗变和衍进轨迹。"疯女"是自我觉醒与反抗的过程中极端的例子,但却是女性悲剧的高度浓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女性作家 疯女形象 意义
下载PDF
从接受美学解读《简·爱》中疯女人形象的嬗变
3
作者 黄泽英 刘雨琪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第7期46-48,共3页
《简·爱》出版一个多世纪之后,伯莎.梅森在读者心中的形象发生了嬗变:疯女人形象蜕变为男权文化压制和迫害的女性代表和最有力的反抗者。文章试从接受美学角度解释这一现象:读者因受期待视野中历史及个人视界等因素的影响对伯莎产... 《简·爱》出版一个多世纪之后,伯莎.梅森在读者心中的形象发生了嬗变:疯女人形象蜕变为男权文化压制和迫害的女性代表和最有力的反抗者。文章试从接受美学角度解释这一现象:读者因受期待视野中历史及个人视界等因素的影响对伯莎产生了偏见,视之为疯女人;而随着女权主义运动的发展,读者的期待视野冲破了传统和历史的束缚,对伯莎有了新的认知能力并对其重新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美学 《简·爱》 疯女形象 偏见 女权主义运动 接受
下载PDF
《藻海无边》对《简·爱》中“疯女人”形象的解构与颠覆
4
作者 吴菁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7期203-204,共2页
英籍女作家简·里斯以经典名著《简·爱》的故事情节为背景,再现了被关在阁楼上的疯女人伯莎·梅森的一生。通过对经典的解构与颠覆,表达出男权意识和女性意识间的对抗、冲突和消解,并对父权制以及男性中心观念在社会生活... 英籍女作家简·里斯以经典名著《简·爱》的故事情节为背景,再现了被关在阁楼上的疯女人伯莎·梅森的一生。通过对经典的解构与颠覆,表达出男权意识和女性意识间的对抗、冲突和消解,并对父权制以及男性中心观念在社会生活、两性关系和文学创作中的表现提出质疑与颠覆,强调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疯女人”形象 经典 解构 颠覆
下载PDF
《简爱》中“疯女人”形象的“对象化”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伟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第13期112-114,共3页
随着国内女性主义研究的热度不断升高,女性研究者从多个角度分析了西方经典文本中的女性形象,但是笔者试图运用"对象化"理论分析这些文本中的女性形象,以此说明第三世界女性受压迫的种种原因。所谓的对象化其实就是通过男性... 随着国内女性主义研究的热度不断升高,女性研究者从多个角度分析了西方经典文本中的女性形象,但是笔者试图运用"对象化"理论分析这些文本中的女性形象,以此说明第三世界女性受压迫的种种原因。所谓的对象化其实就是通过男性标准一类人(本文指男性)把另一类人(女性)"物化",使其成为不具有尊严或人格的事物。正是由于这种标榜男性权利和地位排挤甚至虐待女性的男性至上主义的长期存在导致了女性内心感受的压抑和现实处境的残酷,鉴于此,笔者通过男性至上主义中的"对象化"理论(Objectification Theory)试着分析一下夏洛特布朗苔所塑造的"疯女人"的形象以及她内心所要表达出因受到各种势力压抑的苦闷,进一步说明女主人公主动将自己变换成妖魔形象以达到对现实中男性为她们设立的种种荒谬标准的反叛,进而实现后殖民女性主义者为争取与男性平等的权利和社会地位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象化”理论及标准 疯女人”形象 后殖民女性主义
下载PDF
斗争或是逃离——《不朽》中的“疯女人”形象分析
6
作者 李察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0年第11期91-94,共4页
“疯女人”形象在西方经典文学作品中多次出现,米兰·昆德拉就在其长篇小说《不朽》中刻画了贝蒂娜、洛拉和阿涅丝这三位风格迥异的“疯女人”形象。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视域下,结合福柯关于“疯癫”、“凝视”、权力话语等方面的... “疯女人”形象在西方经典文学作品中多次出现,米兰·昆德拉就在其长篇小说《不朽》中刻画了贝蒂娜、洛拉和阿涅丝这三位风格迥异的“疯女人”形象。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视域下,结合福柯关于“疯癫”、“凝视”、权力话语等方面的理论,揭示在男权支配下女性或“显性疯癫”或“隐性疯癫”的精神生态,引发人们对其生存状态的思考。三位女主角也通过其不尽相同的生存方式和斗争方式,展现了女性对抗男权压迫的多种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兰·昆德拉 不朽 疯女人”形象 福柯 身体 凝视
下载PDF
论约翰·福尔斯对“疯女人”形象和心理医生形象塑造的延续与创新 被引量:9
7
作者 宁梅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2-158,共7页
当代英国小说家约翰·福尔斯的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自1969年发表以来,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本文拟从两个不被人注意的角度——萨拉的"疯狂"和她面对心理治疗的策略出发,论述福尔斯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对传统的继承与创新... 当代英国小说家约翰·福尔斯的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自1969年发表以来,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本文拟从两个不被人注意的角度——萨拉的"疯狂"和她面对心理治疗的策略出发,论述福尔斯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对传统的继承与创新,以及其中所体现的作家高超的创作技巧,以及追求自由的存在主义思想和支持女性独立的忧患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中尉的女人》 形象塑造 约翰·福尔斯 疯女人”形象 心理医生形象 创新 小说
原文传递
女性疯癫与男权文明:西方文学“疯女人”形象之类型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甄蕾 《作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47-48,共2页
西方文学中的"疯女人"对于人们来说并不缺少,缺少的是对这一独特的人物形象进行的系统研究。本文拟选取从17世纪初到20世纪末,西方文学史上经典作品中的"疯女人"形象为代表,进行"疯女人"形象之流变及其... 西方文学中的"疯女人"对于人们来说并不缺少,缺少的是对这一独特的人物形象进行的系统研究。本文拟选取从17世纪初到20世纪末,西方文学史上经典作品中的"疯女人"形象为代表,进行"疯女人"形象之流变及其类型研究。根据作品中对女性疯癫的呈现特点,把她们划分为三个阶段、五种类型进行剖析,并以比较文学主题学和性别研究的批评方法为主导,揭示"疯女人"形象独具的艺术魅力,挖掘"疯女人"形象被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不同的作家所赋予的文学特点和文化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疯女人”形象 类型分析 女性疯癫 男权文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