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疱疹类病毒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陈焕辉 何翠娟 +4 位作者 朱冰 万根平 谢健屏 赖桂香 常汝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8期877-877,共1页
关键词 儿童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疱疹类病毒感染 ITP 抗体检测 相关性
下载PDF
疱疹类病毒特异性酶切图谱的建立和初步应用
2
作者 董关萍 陈秀琴 +1 位作者 尚世强 俞锡林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08-309,共2页
关键词 疱疹类病毒感染 特异性酶切图谱 建立 临床应用 疱疹类病毒
原文传递
应用PCR-RFLP技术检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6种疱疹类病毒DNA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尚世强 董关萍 +1 位作者 余钟声 俞锡林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611-613,共3页
目的 建立一种能快速区分 6种疱疹类病毒DNA特异的限制性内切酶图谱。方法  2 0 0 2年 1~ 12月浙江大学儿童医院在疱疹类病毒高度同源序列DNA多聚酶基因中设计两对通用引物 ,该引物能同时扩增单纯疱疹病毒Ⅰ型与Ⅱ型 (HSVI/HSVⅡ )... 目的 建立一种能快速区分 6种疱疹类病毒DNA特异的限制性内切酶图谱。方法  2 0 0 2年 1~ 12月浙江大学儿童医院在疱疹类病毒高度同源序列DNA多聚酶基因中设计两对通用引物 ,该引物能同时扩增单纯疱疹病毒Ⅰ型与Ⅱ型 (HSVI/HSVⅡ )、爱泼斯坦—马尔病毒 (EBV)、人巨细胞病毒 (CMV)、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 (VZV)和人类疱疹病毒 6型 (HHV6) 6种病毒。选择BstUI内切酶对PCR产物进行酶切。 98例怀疑病毒性脑炎、脑膜炎患儿的脑脊液标本用PCR RFLP和ELISA法进行检测。结果  6种标准病毒株PCR扩增后产物为 5 10~ 5 92bp ,经酶切后能区分为何种病毒 ,其最小检出量为 0 1fg ,与乙肝病毒、真菌、细菌和人类基因组无交叉反应。用该方法检测临床 98份脑脊液标本中的疱疹类病毒 ,13份阳性 ,同时用ELISA法检测该标本 ,5例阳性。PCR阳性检出率为 13 3% ,ELISA为 5 0 9% (P <0 0 5 )。 2例患儿在院外阿昔洛韦已治疗 2~ 3d ,但入院后在其脑脊液中仍能检测到病毒DNA。 10例诊断为疱疹病毒感染患儿经更昔洛韦每天 10mg/kg ,分两次静脉注射治疗 14d后 ,8例临床症状明显好转 ,2例病情未见好转。结论 建立的疱疹类病毒特异的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具有特异敏感 ,快速准确的特点 ,且不受抗病毒药物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类病毒 限制性酶切图谱 中枢神经系统 诊断
原文传递
体外6种疱疹类病毒DNA扩增及其基因分型 被引量:2
4
作者 董关萍 吕娟芬 +4 位作者 尚世强 余钟声 俞锡林 宋莉莉 邵祝洪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 快速检测 6种疱疹类病毒DNA。方法 在疱疹类病毒高度同源序列DNA多聚酶基因中设计两对通用引物 ,一对扩增单纯疱疹病毒Ⅰ型与Ⅱ型、爱泼斯坦 巴尔病毒和人巨细胞病毒 4种病毒 ,另一对扩增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和人类疱疹病毒 6型 ... 目的 快速检测 6种疱疹类病毒DNA。方法 在疱疹类病毒高度同源序列DNA多聚酶基因中设计两对通用引物 ,一对扩增单纯疱疹病毒Ⅰ型与Ⅱ型、爱泼斯坦 巴尔病毒和人巨细胞病毒 4种病毒 ,另一对扩增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和人类疱疹病毒 6型 2种病毒。经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 ,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分子克隆序列分析后 ,选择BamHⅠ或BstUⅠ酶切对扩增产物进行鉴别。结果  6种标准病毒株PCR扩增后产物为 5 10~ 5 92bp ,其最小检出量为 0 .1fg ,与乙型肝炎病毒、真菌、细菌和人类基因组DNA无交叉反应。用该方法检测临床 89份脑脊液 (CSF)和 75份血标本中的疱疹类病毒 ,13份 (14 .6 % )CSF和 2 6份 (34.7% )血标本为阳性 ,通过BamHⅠ或BstUⅠ两种酶切后能明确系何种疱疹类病毒。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检测该标本的HSVⅠ /Ⅱ、EBV和CMV这 4种病毒的IgM ,10例阳性。这 4种病毒的PCR阳性检出率为 30 .7% ,而ELISA法为13.3% (P <0 .0 5 ) ,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38例正常健康儿童的血和 9份非病毒感染的CSF标本 6种疱疹类病毒DNA均为阴性。结论 PCR加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具有特异敏感 ,快速准确的特点 ,为疱疹类病毒感染的早期快速诊断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类病毒 DNA 扩增 基因分型 分子克隆
原文传递
核苷类抗疱疹病毒药治疗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一) 被引量:15
5
作者 虞瑞尧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0年第2期50-53,共4页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老百姓俗称缠腰龙,是皮肤科常见,多发病。据Snoeck等介绍在20~50岁青壮年中的发病率为3/1000,在50~80岁老年人中的发病率为5/1000,而且本病发病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带状疱疹应例为内科急诊理由有5:1.发病急,
关键词 带状疱疹 核甙疱疹病毒药物 治疗 神经痛
下载PDF
哈维弧菌和鲍类疱疹病毒刺激对杂色鲍免疫相关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赵曼曼 姜敬哲 +2 位作者 何健 孙永婵 王江勇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9-48,共10页
以哈维弧菌(Vibrio harveyi)、鲍类疱疹病毒(Abalone herpesvirus,Ab HV)悬液对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注射刺激,研究其血淋巴中可溶性总蛋白浓度,免疫相关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 以哈维弧菌(Vibrio harveyi)、鲍类疱疹病毒(Abalone herpesvirus,Ab HV)悬液对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注射刺激,研究其血淋巴中可溶性总蛋白浓度,免疫相关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ACP)、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活性的变化,杂色鲍外套膜、鳃、肝胰腺、腹足中血蓝蛋白(Hemocyanin,Hc)基因Hc1、Hc2相对表达量的变化以及感染后杂色鲍无细胞血浆的抑菌性。结果显示:(1)杂色鲍血淋巴中可溶性总蛋白浓度变化显著,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2)无细胞血浆中的SOD、ACP、AKP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变化显著,哈维弧菌注射组的SOD活性在感染后第6小时显著升高;Ab HV注射组SOD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在注射后的各个时相均呈下降趋势,从注射后6 h各个时相的SOD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哈维弧菌注射组ACP活性在注射后的第48小时显著升高;Ab HV注射组ACP活性在注射后的第12小时显著升高。哈维弧菌注射组AKP活性在注射后48 h显著升高;AbHV注射组AKP活性在注射后第12小时显著升高。(3)杂色鲍外套膜、鳃、肝胰腺以及腹足中血蓝蛋白两个基因Hc1、Hc2的相对表达量均在注射后的不同时间点出现升高。(4)杂色鲍无细胞血淋巴对哈维弧菌、创伤弧菌和溶珊瑚弧菌这三种贝类病原均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抑菌性增强的作用。这些结果表明细菌和病毒的刺激引起了杂色鲍免疫相关因子的变化,使得血淋巴的抑菌性增强。本研究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杂色鲍的非特异性免疫以及在生产实践中应用免疫技术防治病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维弧菌(Vibrio harveyi) 疱疹病毒(Abalone herpesvirus AbHV) 注射 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免疫相关因子
下载PDF
核苷类抗疱疹病毒药物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 被引量:3
7
作者 潘艳妮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3期69-70,共2页
目的评价核苷类抗疱疹病毒药物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7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82例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口服泛昔洛韦治疗,每次250 mg,每日3次,连服10 d... 目的评价核苷类抗疱疹病毒药物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7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82例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口服泛昔洛韦治疗,每次250 mg,每日3次,连服10 d;对照组采用阿昔洛韦治疗,次200 mg,每日5次,连服10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止疱、止痛、结痂、脱痂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比对照组高,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苷类抗疱疹病毒药物治疗带状疱疹效果确切,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明显比阿昔洛韦好,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疱疹病毒药物 带状疱疹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核苷类抗疱疹病毒药物联合He-Ne激光照射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刘超 李永胜 《中国处方药》 2021年第10期91-93,共3页
目的探究与分析核苷类抗疱疹病毒药物联合He-Ne激光照射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期间来院就诊的160例带状疱疹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核苷类抗疱疹病毒药物阿昔洛韦治疗,观... 目的探究与分析核苷类抗疱疹病毒药物联合He-Ne激光照射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期间来院就诊的160例带状疱疹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核苷类抗疱疹病毒药物阿昔洛韦治疗,观察组加用He-Ne激光照射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止痛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及治疗前后血清核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趋化因子10(CXCL10)水平、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VAS评分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止痛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均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NF-κB、TNF-α与CXCL10水平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核苷类抗疱疹病毒药物联合He-Ne激光照射治疗带状疱疹可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有效缓解疼痛,加快康复速度,调节血清NF-κB、TNF-α与CXCL10水平,未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神经痛 核苷疱疹病毒药物 HE-NE激光照射 疗效 疼痛
下载PDF
疱疹病毒与人兽共患病
9
作者 刘晔 张守峰 +3 位作者 张菲 张锦霞 王颖 扈荣良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76-778,共3页
关键词 疱疹病毒 人兽共患病 双链DNA病毒 无脊椎动物 病毒 疱疹病毒 软体动物 哺乳动物
下载PDF
温州市夏秋季69例病毒性脑膜炎病原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邓小龙 林忠东 +5 位作者 陈小芳 郑晓群 王海萍 胡颖 焦颖 李光乾 《浙江预防医学》 2009年第5期28-29,共2页
关键词 病毒性脑膜炎 夏秋季节 温州市 病原学特点 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性疾病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临床诊断 疱疹类病毒
下载PDF
养殖贻贝中观察到一种球形病毒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斌 李霞 杨喜东 《中国病毒学》 CSCD 2003年第3期288-291,共4页
用电镜负染方法在发病的贻贝内脏团、鳃、外套膜组织匀浆中观察到一种球形病毒粒子,其直径为80~200nm,具囊膜。上述组织超薄切片发现在其结缔组织细胞质中均存在该病毒粒子,带双层囊膜,有“封入体”结构,未见包涵体。在未发病的杂色蛤... 用电镜负染方法在发病的贻贝内脏团、鳃、外套膜组织匀浆中观察到一种球形病毒粒子,其直径为80~200nm,具囊膜。上述组织超薄切片发现在其结缔组织细胞质中均存在该病毒粒子,带双层囊膜,有“封入体”结构,未见包涵体。在未发病的杂色蛤、香螺、牡蛎等内脏团中也观察到少量同种病毒粒子。用带病毒贻贝组织匀浆投喂和划伤感染不带病毒的绣凹螺,使之成为带病毒状态。采用蔗糖梯度离心法,25000 r/min,离心3h,可于20%~30%蔗糖层间获得病毒沉淀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贻贝 球形病毒 病毒纯化 电镜检测 疱疹病毒
下载PDF
病毒性皮肤病
12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 2004年第4期212-216,共5页
关键词 病毒性皮肤病 带状疱疹 免疫功能测定 DNA扩增 疱疹类病毒 基因分型 水平检测 免疫球蛋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中人类疱疹病毒8型的定量分析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1
13
作者 董玉君 朱平 +6 位作者 马明信 朱强 张新 林宁晶 王奕嘉 卜定方 虞积仁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0期1230-1233,共4页
目的 确定多发性骨髓瘤 (MM)骨髓活检标本中是否存在人类疱疹病毒 8型 (HHV8)感染 ,病毒负荷量的差异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确定骨髓活检标本中的HHV8病毒的负荷量 ,采用筑巢式PCR扩增患者外周血、骨髓穿刺和骨... 目的 确定多发性骨髓瘤 (MM)骨髓活检标本中是否存在人类疱疹病毒 8型 (HHV8)感染 ,病毒负荷量的差异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确定骨髓活检标本中的HHV8病毒的负荷量 ,采用筑巢式PCR扩增患者外周血、骨髓穿刺和骨髓活检标本中HHV8KS330 2 3 3Bam片段 ,用逆转录 PCR方法了解HHV8病毒的致病基因病毒源白细胞介素 6 (vIL 6 )和病毒源干扰素调节因子 1(vIRF 1)的表达情况。结果 多数MM患者的骨髓活检标本可检出HHV8,荧光定量PCR发现阳性率为 6 9 6 % (16 / 2 3) ;筑巢式PCR时的阳性率为 82 6 % (19/ 2 3) ,骨髓穿刺和外周血标本的阳性率分别为 4% (1/ 2 5 )和 0。临床分析表明病毒的检出可能与化疗有关。vIRF 1在骨髓活检标本中表达率很高 ,为 83 3% (10 / 12 ) ,vIL 6的表达率为 0。结论 多发性骨髓瘤和HHV8感染有关 ,高表达的vIR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疱疹病毒8型 基因表达 定量分析
原文传递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Kaposi肉瘤组织中类疱疹病毒DNA 被引量:2
14
作者 夏建新 占部和敬 堀嘉昭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54-254,共1页
关键词 KAPOSI肉瘤 疱疹病毒 DNA PCR
原文传递
抗疱疹病毒核苷类药物对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有效性的研究
15
作者 石惠 周夏袷 +1 位作者 何伟 王海洋 《现代医学》 2023年第5期660-665,共6页
目的:探讨抗疱疹病毒核苷类药物对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19例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一般资料、治疗前临床症状、治疗前实验室检查、症状转归、实验室检查转归5大项23个观察指标... 目的:探讨抗疱疹病毒核苷类药物对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19例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一般资料、治疗前临床症状、治疗前实验室检查、症状转归、实验室检查转归5大项23个观察指标,按是否应用抗疱疹病毒核苷类药物分为抗病毒治疗组和对照组,初步比较两组间各观察指标的差异;而后以一般资料、治疗前临床症状、治疗前实验室检查3大项14个指标为匹配变量进行1∶1倾向性匹配分析,比较组间症状转归、实验室检查转归的差异。结果:倾向性匹配前两组间年龄、发热分度、淋巴结肿大、异型淋巴细胞比率、肝功能、血清EBV-DN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倾向性匹配得到抗病毒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8例;两组治疗前各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发热消退及淋巴结消退时间对照组优于抗病毒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使用抗疱疹病毒核苷类药物,相较于对照组,临床症状转归时间和实验室指标转归时间等指标方面并未表现出更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病毒核苷药物 成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有效性
原文传递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治疗
16
作者 张琦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年第23期153-154,共2页
关键词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 糖皮质激素治疗 疱疹类病毒感染 视网膜血管炎 视功能损害 葡萄膜炎 综合症
下载PDF
急性视网膜坏死1例报道
17
作者 陈燕妮 《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49-49,共1页
关键词 急性视网膜坏死 疱疹类病毒感染 地塞米松 综合治疗
下载PDF
In vitro Anti-viral Activity of the Total Alkaloids from Tripterygium hypoglaucum against 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 被引量:7
18
作者 Zhe REN Chuan-hai ZHANG +7 位作者 Lian-jun WANG Yun-xia CUI Ren-bin QI Chong-ren YANG Ying-jun ZHANG Xiao-yi WEI Da-xiang LU Yi-fei WANG 《Vir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07-114,共8页
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 (HSV-1) is a commonly occurring human pathogen worldwide.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discover and develop new alternative agent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SV-1 infection. Tripterygium hypogl... 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 (HSV-1) is a commonly occurring human pathogen worldwide.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discover and develop new alternative agent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SV-1 infection. Tripterygium hypoglaucum (level) Hutch (Celastraceae)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lant with many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such as anti-inflammation, anti-tumor and antifertility. The usual medicinal part is the roots which contain about a 1% yield of alkaloids. A crude total alkaloids extract was prepared from the roots of T. hypoglaucum amd its antiviral activity against HSV-1 in Vero cells was evaluated by cytopathic effect (CPE) assay, plaque reduction assay and by RT-PCR analysis. The alkaloids extract presented low cytotoxicity (CC50 = 46.6μg/mL) and potent CPE inhibition activity, the 50%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Cs0) was 6.5 μg/mL, noticeably lower than that of Acyclovir (15.4μg /mL). Plaque formation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by the alkaloids extract at concentrations of 6.25 μg/mL to 12.5 μg/mL, the plaque reduction ratio reached 55% to 75% which was 35% higher than that of Acyclovir at the same concentration. RT-PC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transcription of two important delayed early genes UL30 and UL39, and a late gene US6 of HSV-1 genome all were suppressed by the alkaloids extract, the expression inhibiting efficacy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was 74.6% (UL30), 70.9% (UL39) and 62.6% (US6) respectively at the working concentration of 12.5μg/mL. The above results suggest a potent anti-HSV-1 activity of the alkaloids extract in vitr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pterygium hypoglaucum Herpes complex virus ALKALOID Antiviral activity Gene expression
下载PDF
SmIgM^+与SmIgG^+B细胞对EB病毒转化敏感性的比较
19
作者 朱勇 金伯泉 刘雪松 《上海免疫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261-263,共3页
EB病毒(EBV)转化的B细胞具有优势分泌人IgH的特点。本文应用Panning法分离正常人外周血中SmIgM^+和SmIgG^+B细胞亚群,分别用EBV转化,再与人-鼠骨髓瘤细胞系SHM-D33融合,以转化率和融合率两个指标比较两种B细胞亚群在转化和融合水平的差... EB病毒(EBV)转化的B细胞具有优势分泌人IgH的特点。本文应用Panning法分离正常人外周血中SmIgM^+和SmIgG^+B细胞亚群,分别用EBV转化,再与人-鼠骨髓瘤细胞系SHM-D33融合,以转化率和融合率两个指标比较两种B细胞亚群在转化和融合水平的差异。结果表明,SmIgM^+B细胞亚群对EBV转化的敏感性是SmIgG^+B细胞亚群的4~5倍:而融合率无显著差异。部分解释了EBV转化和EBV-杂交瘤技术中人IgM优势分泌现象的原因。所采用的Panning技术还可用于定向生产IgG类人单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类病毒 B细胞 转化敏感性
原文传递
嗜神经病毒与脑瘫:人群病例对照研究
20
作者 孟晓梅 《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 2006年第2期89-90,共2页
为研究围产期嗜神经病毒感染与脑瘫发生的关系,Gibson及其同事对南澳地区的新生儿进行了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包括443名脑瘫患儿和883名对照。对照组与患儿在出生时间、地点、采血时间等方面相匹配,因脑瘫患儿早产及产于大城市教学医院... 为研究围产期嗜神经病毒感染与脑瘫发生的关系,Gibson及其同事对南澳地区的新生儿进行了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包括443名脑瘫患儿和883名对照。对照组与患儿在出生时间、地点、采血时间等方面相匹配,因脑瘫患儿早产及产于大城市教学医院的比例较高,故对照早产及产于大城市教学医院的比例亦高于普通人群。采用多聚酶链反应对新生儿血样中的肠病毒和疱疹病毒核酸进行检测,其中A类疱疹病毒包括单纯疱疹病毒1(HSV—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例对照研究 脑瘫患儿 病毒感染 普通人群 神经 单纯疱疹病毒 多聚酶链反应 教学医院 疱疹病毒 出生时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