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镇痛对结肠镜检查患者疼痛程度及体内β-内啡肽、P物质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1
1
作者 吴玉芳 刘浩 +7 位作者 郝建军 石拓 杨家耀 杨林 胡伟 江必武 张江春 时昭红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12年第2期57-60,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对结肠镜检查患者疼痛程度以及体内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和P物质(substance P,SP)水平的影响,从而评价针刺镇痛在结肠镜检查中运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0年12月在本院消化内科行结肠镜检查的门诊患者4... 目的观察针刺对结肠镜检查患者疼痛程度以及体内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和P物质(substance P,SP)水平的影响,从而评价针刺镇痛在结肠镜检查中运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0年12月在本院消化内科行结肠镜检查的门诊患者4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异丙酚对照组和针刺镇痛组,每组20例。异丙酚对照组给予异丙酚1mg/kg静脉推注,在患者睫毛反射消失时开始进行结肠镜检查,并继续静脉推注异丙酚5~10mg/min维持麻醉,待进镜至回盲部时停止药物注入;针刺镇痛组于结肠镜检查前15min针刺其右侧的合谷、内关、手三里、足三里穴,采用提插加捻转手法,行针5min,留针5min,如此重复操作直至检查结束,对两组进行疼痛程度评估,并于检查前后检测两组患者血浆β-EP和SP的变化。结果异丙酚对照组疼痛程度评估优于针刺镇痛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浆β-E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β-E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1),针刺镇痛组升高幅度较异丙酚麻醉组明显(P<0.05);治疗前或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S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S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1),且两组间比较降低程度无明显差异。结论针刺在结肠镜检查中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其机制可能与升高β-EP、降低SP以及维持二者之间的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镇痛 结肠镜检查 Β-内啡肽 P物质 疼痛程度评估 临床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