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西方城市的病症:论《星期六》中的疾病隐喻
1
作者 巫韵诗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35-142,共8页
当代英国小说家伊恩·麦克尤恩的《星期六》从一名神经外科医生的视角进行了大量的疾病书写,进而对21世纪的英国城市现状做出诊断。从桑塔格的疾病隐喻理论入手,将小说的疾病书写置于当代西方的城市语境中,探讨疾病所影射的社会文... 当代英国小说家伊恩·麦克尤恩的《星期六》从一名神经外科医生的视角进行了大量的疾病书写,进而对21世纪的英国城市现状做出诊断。从桑塔格的疾病隐喻理论入手,将小说的疾病书写置于当代西方的城市语境中,探讨疾病所影射的社会文化问题。小说中的欣快症和阿兹海默症的隐喻反映了当代城市文化的缺陷,而被污名化的亨廷顿舞蹈症成了城市对部分人群“他者化”的同谋,反映了城市主流人群对他者的恐惧和偏见。文章洞察出麦克尤恩对城市救赎之路的思考:他认为共情是治愈城市痼疾的可能途径,城市人应从疾病隐喻中抽离,不仅是为了减轻自身的焦虑,更是为了能和不同群体产生对话的可能,从而构建和谐健康的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期六》 城市病症 疾病隐喻 共情
下载PDF
《蜂鸟》:疾病隐喻、女性窥见与现实重生
2
作者 黄格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第15期44-46,共3页
《蜂鸟》是韩国导演金宝拉(Bora Kim)的首部剧情长片,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1994年的韩国,聚焦于正值豆蔻年华的14岁初中生恩熙的日常琐细,巧妙地映射出导演对韩国女性成长土壤的深刻省思。在被压抑的家庭和校园环境所环绕的背景下,故事以... 《蜂鸟》是韩国导演金宝拉(Bora Kim)的首部剧情长片,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1994年的韩国,聚焦于正值豆蔻年华的14岁初中生恩熙的日常琐细,巧妙地映射出导演对韩国女性成长土壤的深刻省思。在被压抑的家庭和校园环境所环绕的背景下,故事以碎片化的生活片段为线索,深入挖掘少女恩熙自我确立之旅的起点。在这个过程中,导演试图揭示出现代人存在于社会边缘位置的深层心理状态——疾病,并通过精心安排的悬置结局,最终达到对社会集体的深刻拷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位置 韩国女性 校园环境 成长土壤 生活片段 疾病隐喻 深层心理 碎片化
下载PDF
约翰·班维尔《海》中的疾病隐喻 被引量:1
3
作者 伊惠娟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88-93,共6页
当代爱尔兰作家约翰·班维尔的作品《海》中有不少对疾病尤其是癌症的描写。附加于癌症之上的隐喻让患者安娜遭受歧视和道德评判,她被贴上健康王国他者的身份标签。与患者有夫妻关系的马科斯也是疾病隐喻的受害者,他对身体的厌恶反... 当代爱尔兰作家约翰·班维尔的作品《海》中有不少对疾病尤其是癌症的描写。附加于癌症之上的隐喻让患者安娜遭受歧视和道德评判,她被贴上健康王国他者的身份标签。与患者有夫妻关系的马科斯也是疾病隐喻的受害者,他对身体的厌恶反映了在阶级意识支配下癌症引发的身体耻辱感的传递,他对妻子死亡的恐惧暗示了附着于癌症的苦不堪言、缓慢消亡的隐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 约翰·班维尔 疾病隐喻
下载PDF
概念隐喻视角下政治文本中的疾病隐喻英译研究
4
作者 陈灵 林静 +1 位作者 林思为 魏诗琦 《海外英语》 2023年第10期61-63,共3页
以2012—2021年间国家领导人、外交官在博鳌亚洲论坛、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等场合发表的讲话、《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至三卷)中英对照文本为语料,以概念隐喻理论为框架,采用文本细读法及MIP隐喻识别法,针对以上文本中的疾病隐喻英译... 以2012—2021年间国家领导人、外交官在博鳌亚洲论坛、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等场合发表的讲话、《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至三卷)中英对照文本为语料,以概念隐喻理论为框架,采用文本细读法及MIP隐喻识别法,针对以上文本中的疾病隐喻英译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任何文化背景下,人们拥有相同的疾病恐惧感,使用与原隐喻完全相同的隐喻(MM)能使外国读者在不受文化差异影响下正确理解原文含义,因此使用频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 疾病隐喻 政治文本英译
下载PDF
从崩裂到愈合:当下台湾地区家庭题材电影中的疾病隐喻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睿菁 《东南传播》 2023年第12期36-38,共3页
家庭题材电影作为台湾地区电影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新电影时期以来经历了稳定延续的发展。家庭作为社会的最小结构是时代近况的真实写照,家庭内的矛盾与变迁作为叙事文本也让观众更易产生共情。病毒的席卷使得现代社会秩序产生了新的... 家庭题材电影作为台湾地区电影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新电影时期以来经历了稳定延续的发展。家庭作为社会的最小结构是时代近况的真实写照,家庭内的矛盾与变迁作为叙事文本也让观众更易产生共情。病毒的席卷使得现代社会秩序产生了新的变化,家庭的呈现也在电影中发生着更迭。疾病与病毒元素已经进入家庭叙事,疾病发展与家庭变迁之间产生了同频共振关系,契合了苏珊·桑塔格的疾病隐喻理论,而家庭故事的时代慰藉建立起了该题材电影在新的文化语境下与现实的深沉链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地区电影 疾病隐喻 家庭题材电影
下载PDF
差异与变异:中国古典诗歌“疾病隐喻”的艺术象征
6
作者 郭守运 姚澜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14-118,共5页
疾病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无法避免的难题,中国古代落后的科技发展和医疗水平也促使了诗人赋予疾病神魔化的意义。“病”最初是一种医学术语,但是在文学作品中,疾病被赋予了更为广阔的含义,疾病书写成为中国古代文人骚客抒发... 疾病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无法避免的难题,中国古代落后的科技发展和医疗水平也促使了诗人赋予疾病神魔化的意义。“病”最初是一种医学术语,但是在文学作品中,疾病被赋予了更为广阔的含义,疾病书写成为中国古代文人骚客抒发胸臆、寄寓情感的一种独特手法,反映了宗教文化、伦理道德文化和政治文化,有其独特的艺术象征特质。中国古代诗歌对于疾病主题的描写,隐喻着诗人对于自身和对于社会的不同精神态度,同时也蕴含了古人的生命观和艺术观,是中华优秀古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 疾病隐喻 艺术象征
下载PDF
青蛇·背影与疾病隐喻--夏炜诗歌艺术谈
7
作者 林祁 《关东学刊》 2023年第6期134-140,共7页
夏炜由小说转向诗歌“出击”,力图通过叙事还原摩罗诗力,与其“新厦门人”之经验及文学地理学有关。异乡人犯了城市病,诗歌犯了抒情病,逼使诗人重新发现隐喻并运用疾病隐喻,这是现代诗歌的张力所在,也是诗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新厦门人” 文学地理学 疾病隐喻 摩罗诗力
下载PDF
疾病隐喻的消解之策——以电影《我不是药神》与《活在当下》为例
8
作者 苏子祯 陆欣立 《今古文创》 2023年第34期93-95,共3页
白血病作为现代社会中常见的一种疾病,本身就具有高度的戏剧性以及紧迫性,因此自然而然地成了当下影视剧创作中的热门题材。本文以美国女作家苏珊·桑塔格的《疾病的隐喻》为依托,聚焦于两部白血病题材电影《我不是药神》与《活在... 白血病作为现代社会中常见的一种疾病,本身就具有高度的戏剧性以及紧迫性,因此自然而然地成了当下影视剧创作中的热门题材。本文以美国女作家苏珊·桑塔格的《疾病的隐喻》为依托,聚焦于两部白血病题材电影《我不是药神》与《活在当下》,旨在从个人、家庭以及社会三个角度,探究以“血癌”为代表的癌症背后的隐喻,挖掘“病灶”产生的原因;并以此作为疾病隐喻之消解的重要案例,让读者深入了解疾病叙事在影视作品当中的功能及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隐喻 白血病 影视作品 消解
下载PDF
论《海上花列传》中的疾病隐喻
9
作者 俞沈峰 《今古文创》 2023年第24期8-10,共3页
文学中的疾病书写往往不仅是“病人”生理、心理病症的描写,更作为一种隐喻符号,有着更丰富的内涵。尤其是晚清—五四小说中,疾病的隐喻功能大大增强,疾病描写背后常隐含着作家对“启蒙/被启蒙”“现代/传统”“巫术/科学”等问题的深... 文学中的疾病书写往往不仅是“病人”生理、心理病症的描写,更作为一种隐喻符号,有着更丰富的内涵。尤其是晚清—五四小说中,疾病的隐喻功能大大增强,疾病描写背后常隐含着作家对“启蒙/被启蒙”“现代/传统”“巫术/科学”等问题的深层思考。《海上花列传》作为古今转型的标志性小说,其中李漱芳疾病的书写也有着深层的隐喻和丰富的内涵。韩邦庆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传统—都市”转型期间社会的深刻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隐喻 《海上花列传》 李漱芳
下载PDF
启蒙视阈下中国现代小说中的疾病隐喻——以鲁迅、丁玲、张爱玲的小说为例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建伟 杨金芳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1-160,共10页
在中国现代文学30年(1919-1948)的文学史框架内,疾病已经超越了个体生命痛苦的维度,成为社会、文化、道德、人性病态的隐喻。中国现代作家与生俱来的"文化医生情结",使得疾病隐喻与他们的启蒙思想紧紧结合在一起。中国现代小... 在中国现代文学30年(1919-1948)的文学史框架内,疾病已经超越了个体生命痛苦的维度,成为社会、文化、道德、人性病态的隐喻。中国现代作家与生俱来的"文化医生情结",使得疾病隐喻与他们的启蒙思想紧紧结合在一起。中国现代小说疾病隐喻的文本书写随着现代化主题的延伸和变化呈现出阶段性发展特征:在第一个十年中,疾病隐喻主要在民族意识、国家意识启蒙的视阈下进行;第二个十年中,疾病隐喻主要在社会意识与时代使命感的启蒙视阈下进行;第三个十年中,疾病隐喻主要在个体存在价值的启蒙意识视阈下进行。中国现代小说中疾病隐喻的启蒙三重奏——民族意识、国家意识的启蒙,社会意识与时代使命感的启蒙,个体存在价值意识的启蒙——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由此展现了现代知识分子在启蒙道路上的心路历程和病痛之后的精神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视阈 中国现代小说 疾病隐喻
下载PDF
新闻报刊中疾病隐喻表达的ICM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薇 汪少华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89-93,共5页
疾病隐喻中的许多表达方式都是由其他概念域的语言映射而来,是人类隐喻认知的结果。新闻报刊中与疾病相关的隐喻表达方式主要可归纳为战争隐喻、恶魔隐喻和自然灾害隐喻几种。对疾病隐喻表达做理想化认知模型(ICM)分析,探讨疾病隐喻的... 疾病隐喻中的许多表达方式都是由其他概念域的语言映射而来,是人类隐喻认知的结果。新闻报刊中与疾病相关的隐喻表达方式主要可归纳为战争隐喻、恶魔隐喻和自然灾害隐喻几种。对疾病隐喻表达做理想化认知模型(ICM)分析,探讨疾病隐喻的认知理据和分布特征,能够为人们认知疾病隐喻现象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报刊 概念隐喻 疾病隐喻 理想化认知模型 ICM
下载PDF
女性身体的疾病隐喻与政治编码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冬梅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3-76,共4页
女性解放的命题在起初就被纳入"社会解放程式"之中,造成对女性自我的回避和否定。女性身体的疾病隐喻经由现代性话语发轫之初的政治意识形态转换,女性的身体表征被政治编码成为孱弱民族的疾病隐喻;革命文学实践中对女性身体... 女性解放的命题在起初就被纳入"社会解放程式"之中,造成对女性自我的回避和否定。女性身体的疾病隐喻经由现代性话语发轫之初的政治意识形态转换,女性的身体表征被政治编码成为孱弱民族的疾病隐喻;革命文学实践中对女性身体疾病的政治疗救和遮蔽,使女性身体成为政治治理和规训的客体,被一再地领域化、编码化,并成为特定历史语境中意识形态争夺的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身体 政治编码 疾病隐喻
下载PDF
疾病隐喻与道德选择:对苏珊·桑塔格《疾病的隐喻》的人文思考
13
作者 陆欣立 朱梦丹 归淑婷 《今古文创》 2023年第32期44-46,共3页
美国女作家苏珊·桑塔格的文集《疾病的隐喻》以结核病、癌症等疾病作为重点叙事对象,探讨社会演绎变位下疾病隐喻的独特表达以及所引发的道德缺位问题。桑塔格将个人的症候与社会的道德环境交织结合,映射出疾病对人类道德身份与伦... 美国女作家苏珊·桑塔格的文集《疾病的隐喻》以结核病、癌症等疾病作为重点叙事对象,探讨社会演绎变位下疾病隐喻的独特表达以及所引发的道德缺位问题。桑塔格将个人的症候与社会的道德环境交织结合,映射出疾病对人类道德身份与伦理价值的潜在影响。本文拟从疾病本身出发,通过对疾病的隐喻表征、疾病重压下的道德审判与认知升华以及患者的身份嬗变与道德选择,分析作品的道德意图与所指,希冀由疾病剥离出隐喻影子,以此发出疾病外衣下对身体解放的号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隐喻 道德 结核病 癌症 伦理选择
下载PDF
疾病隐喻:贾平凹乡土文学创作的现代性反思 被引量:4
14
作者 苏沙丽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5-60,共6页
贾平凹的乡土书写承袭了现代乡土文学的传统:有着挥之不去的知识者情结,"三画四彩"的彰显。在写作中,他有着清晰的文化自觉,细致地考察现代性境遇中乡村社会及文化的式微;但他在触碰时代症结,解析当下的乡土情状时,也多少回... 贾平凹的乡土书写承袭了现代乡土文学的传统:有着挥之不去的知识者情结,"三画四彩"的彰显。在写作中,他有着清晰的文化自觉,细致地考察现代性境遇中乡村社会及文化的式微;但他在触碰时代症结,解析当下的乡土情状时,也多少回避着现代性所带来的可喜变化,这使得他的小说弥漫着悲观的情绪,模糊的历史意识,还有着明显的"疾病隐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乡土文学 现代性 疾病隐喻
下载PDF
“政治裤子”里的疾病隐喻——论《蝇王》中的猪崽子和西蒙 被引量:3
15
作者 徐莉华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7-92,共6页
《蝇王》中的猪崽子和西蒙分别患有的疾病削弱了他们的体能和力量,使他们在身强力壮的拉尔夫和杰克面前失去了对等的资格和抗衡的能力,作者以此隐喻现代战争中科学和宗教在政治力量面前的孱弱性质。象征着科学的猪崽子的境遇说明科学家... 《蝇王》中的猪崽子和西蒙分别患有的疾病削弱了他们的体能和力量,使他们在身强力壮的拉尔夫和杰克面前失去了对等的资格和抗衡的能力,作者以此隐喻现代战争中科学和宗教在政治力量面前的孱弱性质。象征着科学的猪崽子的境遇说明科学家要想服务于社会,需要依附当权者,在政治权力机制的运作中,科学与智慧只是一颗棋子,其作用取决于政治需要。宗教式人物西蒙的悲剧暗示,现代战争中,政治权力是一个超级话语体系,宗教无法与之形成平等对话,充其量是一个可以利用的筹码。当今时代,科学仍受制于政权,宗教看似再度兴盛,而强权政治并没销声匿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蝇王》 疾病隐喻 政治 科学 宗教
下载PDF
英汉疾病隐喻的关联认知阐释——兼谈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被引量:2
16
作者 钱永红 王维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91-96,共6页
疾病隐喻是人们将熟知的、常见的一些其他领域的概念映射到疾病领域而产生的,它也是一种以话语为框架、以词为焦点的话语现象。疾病隐喻的使用与理解实际上都是受关联原则支配的,可以运用语用学的关联认知理论对疾病隐喻的产生与理解机... 疾病隐喻是人们将熟知的、常见的一些其他领域的概念映射到疾病领域而产生的,它也是一种以话语为框架、以词为焦点的话语现象。疾病隐喻的使用与理解实际上都是受关联原则支配的,可以运用语用学的关联认知理论对疾病隐喻的产生与理解机制进行阐释,这对英语教学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隐喻 认知 关联理论 英语教学
下载PDF
“反对隐喻”之后——对疾病隐喻的一种文化反思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新儒 《文学与文化》 2016年第4期125-132,共8页
自从苏珊·桑塔格在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此概念以来,疾病隐喻便一直备受各方争议,是人文医学、文学批评乃至文化研究等领域所关注的学术热点。然而在当前的价值判断领域,桑塔格所建立的对疾病隐喻"要么支持要么反对"的二... 自从苏珊·桑塔格在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此概念以来,疾病隐喻便一直备受各方争议,是人文医学、文学批评乃至文化研究等领域所关注的学术热点。然而在当前的价值判断领域,桑塔格所建立的对疾病隐喻"要么支持要么反对"的二元思维已非上策,我们至少还应该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综合性的反思:疾病隐喻的来龙去脉及其文化定义,疾病隐喻何以成为一种神话修辞,以及疾病隐喻在当今社会语境下有何新的意义和影响。在疾病隐喻无处不在却又泛滥成灾的今日,人文医学与文学理论尤其是叙事学的跨学科研究,或许能够为学界正确看待并利用疾病隐喻提供一种有效的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隐喻 疾病叙事 文化研究 祛魅与返魅
下载PDF
王实味:疾病隐喻视域中的延安“狂人”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颖君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90-95,共6页
王实味对五四传统的坚守,对启蒙文学家社会角色的认同,使得他在"医生"、"病人"的语意关系及角色分配发生反转的延安时代,成了一个思想偏轨的"狂人",一个需被"治疗"和清除的异端。王实味的命运... 王实味对五四传统的坚守,对启蒙文学家社会角色的认同,使得他在"医生"、"病人"的语意关系及角色分配发生反转的延安时代,成了一个思想偏轨的"狂人",一个需被"治疗"和清除的异端。王实味的命运与归宿对当时及其后的中国知识分子具有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实味 疾病隐喻 疯癫 五四
下载PDF
城市空间、疾病隐喻与乡愁书写——安石榴诗歌谈片兼及70后诗歌美学旨趣
19
作者 苏文健 钱韧韧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7期53-60,共8页
安石榴是中国70后诗歌运动的主要发起人之一,他的诗歌在70后诗歌群体及中国当下诗坛中都占有特殊的位置。安石榴诗歌的主题呈现与美学诉求体现在:以广场与街区为中心,展开城市空间的另类书写;以疾病与酒精作为视角,对都市生活或诗歌艺... 安石榴是中国70后诗歌运动的主要发起人之一,他的诗歌在70后诗歌群体及中国当下诗坛中都占有特殊的位置。安石榴诗歌的主题呈现与美学诉求体现在:以广场与街区为中心,展开城市空间的另类书写;以疾病与酒精作为视角,对都市生活或诗歌艺术本身进行了独特的诊断;从怀旧的视角,对乡愁与漂泊等进行反思,呈现守望家园的忧伤情绪。通过对安石榴诗歌文本的深入解读,一方面可以从一个侧面探触70后诗歌书写的一些美学特征与主题呈现,另一方面对深入把握新世纪诗歌发展的趋势也不无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石榴 70后诗歌 城市空间 疾病隐喻 乡愁书写
下载PDF
类型反刍、微观叙事与疾病隐喻——香港新生代导演的本土化表达
20
作者 康宁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1-146,共6页
2013年以降,香港涌现出一大批新生代导演,他们多采用低成本制作的方式,从传统香港电影类型中重拾"怀旧"经验去反刍类型,用独特的"体验"视角营造本土生活的强烈气场去观照现实、微观叙事,并多次借用疾病为原初的叙... 2013年以降,香港涌现出一大批新生代导演,他们多采用低成本制作的方式,从传统香港电影类型中重拾"怀旧"经验去反刍类型,用独特的"体验"视角营造本土生活的强烈气场去观照现实、微观叙事,并多次借用疾病为原初的叙事元素,呈现影片主人公不得不承受目光"指责"的宿命。香港新生代导演用自己的独特方式实现了影像的本土化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型反刍 微观叙事 疾病隐喻 本土化表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