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名心境障碍大学生的疾痛体验——基于主体间性视角的个案研究
1
作者 毛张羽 黄晓燕 《社会福利》 2023年第12期34-42,51,共10页
文章沿循现象学的研究路径,基于对一名康复期心境障碍大学生的深度访谈和对其日记、信件资料的分析,围绕主观性、生活世界、主体间性三个维度,探索日常生活世界中精神障碍亲历者的疾痛体验。研究发现,个人在疾病历程中体验到的内在孤独... 文章沿循现象学的研究路径,基于对一名康复期心境障碍大学生的深度访谈和对其日记、信件资料的分析,围绕主观性、生活世界、主体间性三个维度,探索日常生活世界中精神障碍亲历者的疾痛体验。研究发现,个人在疾病历程中体验到的内在孤独感源自互动中个人主观真实遭到的否定与表达的无力,学校设置和初级社会关系网络作为学生患者的主要生活领域提供了限制、资源和意义来源,主体间交互的微妙动力则在语言符号和相处策略的选择上得到体现。这启示精神健康领域的社会工作者重视精神障碍患者的主观经历和疾痛体验背后的社会文化意义,并把握到日常生活中共通的符号世界和主体间互动中主体性再次生长的可能性,以促进康复患者更好地回归社区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元 主体间性 生活世界 疾痛体验 精神健康社会工作
原文传递
“过坎”: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疾痛体验 被引量:12
2
作者 何雪松 侯慧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5-50,M0003,M0004,共28页
慢性病患者的疾痛体验是社会科学关注的重要研究议题。本文基于对11名终末期肾病患者的多阶段深度访谈,致力于探索他们的疾痛体验。研究发现,受访者以“过坎”为其疾痛体验的隐喻表达,这一表达包含了适应症状、重塑自我和调整关系三个... 慢性病患者的疾痛体验是社会科学关注的重要研究议题。本文基于对11名终末期肾病患者的多阶段深度访谈,致力于探索他们的疾痛体验。研究发现,受访者以“过坎”为其疾痛体验的隐喻表达,这一表达包含了适应症状、重塑自我和调整关系三个层面的叙事,而此一体验的展开是结构、文化和主体能动性互动的结果。“过坎”折射出适应慢性疾痛的复杂性以及在此过程之中患者的体验与策略之异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痛体验 终末期肾病患者 过坎
原文传递
疾痛叙事的医学与社会文化维度分析
3
作者 彭书婷 《医学与社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3-49,共7页
疾痛叙事(illness narrative)是病人基于对身体不适反应的切身感受而做出的具体阐释,其内容包括疾痛体验对病人日常生活、社会关系和自我认同的影响,以及疾病在宏观文化价值体系内的种种污名和隐喻与病人疾痛体验之间的作用关系。从疾... 疾痛叙事(illness narrative)是病人基于对身体不适反应的切身感受而做出的具体阐释,其内容包括疾痛体验对病人日常生活、社会关系和自我认同的影响,以及疾病在宏观文化价值体系内的种种污名和隐喻与病人疾痛体验之间的作用关系。从疾痛叙事与医学化的关系及其概念内涵,以及其在社会文化领域的应用和表现出发,探求疾痛(illness)与疾病(disease)两对概念在人类学和生物医学两种学术场域中的差异、疾痛意义的构成方式、意义产生的过程以及被意义所决定的社会环境和心理反应,并说明疾痛体验根植于个体的生活现实之中,也受到社会关系和文化价值观的强烈影响,其并非仅是简单的个体经验,而亦可以作为一种兼具医学性和社会性的语言用以沟通,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 疾痛体验 社会文化
下载PDF
城市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患病经历研究--基于质性研究的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陆杰华 黄钰婷 《城市观察》 2022年第6期144-156,164,共14页
随着人口结构与疾病谱的转变,老年慢性病防治工作对促进健康老龄化的意义愈发重要。本研究聚焦于慢性病患病率较高的城市老年人,基于质性研究方法探索老年人的患病经历。在疾病归因方面,本研究在生命历程的视角下搭建分析框架,从初始积... 随着人口结构与疾病谱的转变,老年慢性病防治工作对促进健康老龄化的意义愈发重要。本研究聚焦于慢性病患病率较高的城市老年人,基于质性研究方法探索老年人的患病经历。在疾病归因方面,本研究在生命历程的视角下搭建分析框架,从初始积累、历史背景和关键事件三个维度探索城市老年人慢性病的社会性根源;而在疾痛体验方面,研究者从身体、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考察老年人的患病感受,进而理解疾痛给其带来的多重影响。基于研究结果,对城市慢性病防治工作与养老服务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老龄化 老年慢性病 患病经历 病归因 疾痛体验
下载PDF
共疫与熔补:以“人”为中心的慢性病社区照护理念探析 被引量:7
5
作者 程瑜 陈思然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9-87,共9页
慢性病因其复杂性、不确定性与难以治愈性,不仅是医学问题,也成为患者的社会生活问题。目前慢性病照护研究仍以西方经验和公共卫生视角为主,然而对于"社区"的不同理解及社会脉络中传统的照护观念却使东西方照护实践差别较大,... 慢性病因其复杂性、不确定性与难以治愈性,不仅是医学问题,也成为患者的社会生活问题。目前慢性病照护研究仍以西方经验和公共卫生视角为主,然而对于"社区"的不同理解及社会脉络中传统的照护观念却使东西方照护实践差别较大,基于公共卫生视角的慢性病照护越来越不足以满足患者多样性的照护需求;对中国情境下的慢性疾患社区照护而言,随着社会大众及学界对于慢性病日常苦难日益重视,基于田野经验的人类学社会照护研究愈显示出其重要价值。本文以社区"共疫"视角为基础看待慢性病,以长期持续的"熔补"状态理解社区照护,综合二者梳理关于日常苦痛、疾病管理及照护逻辑的讨论,展现医学人类学研究在慢性病照护领域的以"人"为中心而非以疾病为中心的社区照护理念与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人类学 慢性病 社区照护 久病 康复 疾痛体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