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及根腐病病原菌的鉴定及抑制效应研究
1
作者 马晓雅 路茜 +5 位作者 吴巧芬 杨燕妮 夏科 赵志国 郑文俊 仇硕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5-353,共9页
为明确鉴定白及块茎腐烂病(根腐病)的病原菌,并筛选能够抑制病原菌的中药材提取物。该研究利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致病菌株进行鉴定,同时观察了7种中药材提取物对病原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 为明确鉴定白及块茎腐烂病(根腐病)的病原菌,并筛选能够抑制病原菌的中药材提取物。该研究利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致病菌株进行鉴定,同时观察了7种中药材提取物对病原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1)从感病叶片、叶鞘及块茎中共分离得到14株真菌和4株细菌,病原菌室内和室外回接表明菌株GF-1致病症状与田间一致,致病率均达到100%。(2)经形态学鉴定,菌株GF-1为附球菌属(Epicoccum)病原菌,菌落白色绒絮状,圆形;菌丝匍匐向外、向上生长,气生,无色,有隔膜,有分枝,具有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3)菌株GF-1的ITS序列(全长522 bp)与GenBank中已登录的甘蔗的高粱附球菌(E.sorghinum,MN493119.1)序列一致性最高,达99.62%,与已报道的白及叶斑病致病菌高粱附球菌(E.sorghinum,MF948994.1)的一致性为98.88%。(4)培养基中含有0.1~0.2 g·mL^(-1)的青钱柳等7种中药材提取物,能够完全抑制GF-1菌落的生长;当培养基中含有0.05 g·mL^(-1)的提取物时,肉桂和丁香提取物仍然能够完全抑制菌落的生长。综上认为,引起白及根腐病的致病菌为附球菌属高粱附球菌(E.sorghinum),培养基中分别含有0.1~0.2 g·mL^(-1)的青钱柳、白及、厚朴、八角、肉桂、蛇床子和丁香7种中药材提取物且均能完全抑制致病菌的生长。该研究结果为白及根腐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 根腐病 病原分离和鉴定 高粱附球菌 中草药提取物
下载PDF
龙牙百合两种病害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及抑制效应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仇硕 夏科 +4 位作者 李秀娟 周浩 唐凤鸾 赵志国 赵健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9-118,共10页
利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广西永福地区种植的龙牙百合两种病害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并对分离菌株进行培养、纯化、回接和重新分离,最后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致病菌株进行了鉴定;同时观察了三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两种致病菌的抑制... 利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广西永福地区种植的龙牙百合两种病害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并对分离菌株进行培养、纯化、回接和重新分离,最后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致病菌株进行了鉴定;同时观察了三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两种致病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两种病害(A和B)症状表明是叶枯病和青霉病,分别从感病叶片中分离得到4株和3株病原菌,病原菌室外回接发现只有菌株A-4和B-2分别致病,致病率均达到100%。形态学鉴定,A-4为葡萄孢属病原菌,菌落白色绒絮状,圆型;菌丝匍匐向外、向上生长、气生,无色,有隔膜,有分枝,具有分生孢子和顶生孢子。B-2为青霉属病原菌,菌落圆形或不规则形,外围形成一圈白色绒毛状,中间蓝绿色;菌丝细,匍匐生长,具横隔,分生孢子梗扫帚状,孢子呈球形。两类菌株分别获得全长522 bp和551 bp的序列,把ITS序列与Genbank中已登陆的序列进行相似性分析,并结合田间致病症状,认为龙牙百合叶枯病致病菌可能是椭圆葡萄孢,而青霉病致病菌是扩展青霉。三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两种致病菌的抑制效果表明,0.1~1.0 mmol·L^(-1)的SA不能完全抑制两种病原菌的生长,而0.5~1.0 mmol·L^(-1)BRs和Me-JA均能完全抑制病原菌A-4和B-2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 叶枯病 病原分离和鉴定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 抑制效应
下载PDF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实验室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胡岚 陈佳静 李广兴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0-83,共4页
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的以呼吸器官和泌尿生殖器官损伤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严重危害养禽业的健康发展。因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易变异且血清型众多,且临床病型表现复杂并常常有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的发生,使... 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的以呼吸器官和泌尿生殖器官损伤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严重危害养禽业的健康发展。因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易变异且血清型众多,且临床病型表现复杂并常常有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的发生,使该病的确切诊断和综合防治难以能够让人完全满意。文章从病原分离和鉴定、血清学、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生物学几个方面对该病实验室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各种诊断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支气管炎(IB) 实验室诊断 病原分离和鉴定 血清学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分子生物学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