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综合干预措施对促进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的效果评价
1
作者 朱熠 庄建文 +2 位作者 潘颖颖 邹利娜 黄玉蓉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0-604,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综合干预措施对促进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某三甲医院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2021年1月开始实施综合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组(2020年1—12月)和干预后组(2... 目的探讨应用综合干预措施对促进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某三甲医院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2021年1月开始实施综合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组(2020年1—12月)和干预后组(2021年1—12月)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送检分类和重点监管科室送检率。结果共纳入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10239例,其中干预前组4526例,干预后组5713例。干预后的抗菌药物治疗前、限制级抗菌药物治疗前、特殊级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分别为94.56%、94.72%、96.03%,高于干预前的83.74%、84.47%、84.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的指向性病原体送检率为64.87%,高于干预前的28.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的重症医学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儿科、神经外科和普通外科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分别为93.20%、91.17%、92.20%、94.12%、91.15%,高于干预前的85.00%、82.19%、83.20%、83.33%、83.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综合干预措施可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应密切关注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指标和无菌体液送检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学送检 综合干预 抗菌药物 效果评价
下载PDF
PDCA循环法在提高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中的临床实践
2
作者 王潋漪 杨燕 +1 位作者 李双玉 陈志美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9期145-148,共4页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和杏林医院感染管理系统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PDCA管理前)以治疗为目的的全身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37124例,使用特殊级抗菌药物的...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和杏林医院感染管理系统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PDCA管理前)以治疗为目的的全身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37124例,使用特殊级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7837例,使用限制级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29493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PDCA管理后)的上述患者各26558例、7919例、24433例,作为观察组。运用PDCA循环法,通过调查现状、分析原因、制订计划、实施方案等步骤对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进行全方位管理,比较管理前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全身性抗菌药物、特殊级抗菌药物、限制级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分别为60.86%,97.34%,89.5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61%,86.91%,64.29%(P<0.001)。结论PDCA循环法能有效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法 病原学送检 抗菌药物 医院感染
下载PDF
基于项目化管理模式以提高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王忠杰 黄铭琪 +2 位作者 李仁华 袁喆 钱克莉 《中国医疗管理科学》 2024年第4期57-62,共6页
目的调查某院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情况,采取项目化管理模式以提高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方法选取重庆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22年1月—12月医院感染病例送检情况为对照组,2023年1月—12月医院感染病例送检情况为干预组,比... 目的调查某院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情况,采取项目化管理模式以提高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方法选取重庆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22年1月—12月医院感染病例送检情况为对照组,2023年1月—12月医院感染病例送检情况为干预组,比较两组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率及无菌性标本构成比的差异。结果干预组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90.32%)高于对照组(82.77%),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率(0.98%)较对照组(1.33%)下降,无菌性标本构成比(40.66%)高于对照组(37.7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项目化管理模式可有效提升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及微生物标本送检质量,但未来还需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 项目化管理模式 效果评价
下载PDF
综合干预措施在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中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阅历 崔金兰 +2 位作者 梅兰娟 刘秋淳 田菊芳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0-376,共7页
目的 了解某院通过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情况,为后续制定针对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该院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22年1—5月的住院患者为干预前组,2022年6—10月采取各项... 目的 了解某院通过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情况,为后续制定针对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该院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22年1—5月的住院患者为干预前组,2022年6—10月采取各项综合性干预措施,2022年11月—2023年3月的住院患者为干预后组,分析干预前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无菌标本送检比率、抗菌药物使用率、重点监测的多重耐药菌检出率。结果 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62.09%VS 74.04%)、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62.82%VS 92.73%)、无菌标本送检比率(35.17%VS 41.06%)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重点抗菌药物联用前病原学送检率(93.33%)与干预前(90.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的抗菌药物使用率(39.93%)低于干预前(44.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重点监测的多重耐药菌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取科学合理的干预措施可以提高病原学送检率,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但重点药物联用前的病原学送检率及重点监测的多重耐药菌检出率未有明显改善,说明相关措施还需进一步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学送检 抗菌药物 治疗前 干预措施 医院感染
下载PDF
运用PDSA循环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
5
作者 黄警 魏丽丽 +2 位作者 黄富妹 王靖雯 吴梅梅 《海峡药学》 2024年第6期85-88,共4页
目的运用PDSA循环提高某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方法选取某三级医院2021年及2022年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2021年为对照组,2022年为干预组,基于PDSA循环法,从计划(Plan)、执行(Do)、学习研究(Stu... 目的运用PDSA循环提高某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方法选取某三级医院2021年及2022年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2021年为对照组,2022年为干预组,基于PDSA循环法,从计划(Plan)、执行(Do)、学习研究(Study)和反应(Act)4个方面进行管理,采用卡方检验对实施前、后的病原学送检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限制使用级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均达到国家目标值,但联合使用重点药物前病原学送检率未达标。同时,建立标准操作规程和数据核验机制利于临床执行及保障数据准确。结论PDSA循环可以有效提高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方法可供同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SA 抗菌药物 病原学送检 耐药菌 降钙素原
下载PDF
多部门协作管理提高住院患者病原学送检率效果分析
6
作者 张怀珍 周敬 +1 位作者 魏玲玲 黄廷廷 《江苏卫生保健》 2024年第3期269-272,共4页
目的探讨通过多部门协作管理模式提高住院患者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医院感染诊断、重点抗菌药物联用、限制类、特殊类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效果。方法以某三级综合医院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软件调取数据。2021年... 目的探讨通过多部门协作管理模式提高住院患者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医院感染诊断、重点抗菌药物联用、限制类、特殊类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效果。方法以某三级综合医院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软件调取数据。2021年7月—2022年6月为对照组,2022年7月—2023年6月开始实施多部门协作管理模式,为干预组。比较干预前后住院患者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医院感染诊断、重点抗菌药物联用、限制类、特殊类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情况。结果干预后住院患者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医院感染诊断、限制类、特殊类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由干预前的4362%、8171%、5799%、8750%分别提高到5922%、9463%、6229%、95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通过多部门协作管理模式的应用,住院患者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医院感染诊断、限制类、特殊类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均达到国家规范要求。该院现有的多部门协作管理模式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部门协作管理 抗菌药物 医院感染 病原学送检
下载PDF
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7
作者 郭磊磊 秦红英 +4 位作者 徐赛男 武珍珍 张艺 张尚书 连鸿凯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12-718,共7页
目的基于过程指标及结果指标构建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的评价体系,研究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22年7月—2023年6月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 目的基于过程指标及结果指标构建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的评价体系,研究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22年7月—2023年6月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的评价体系干预前(2022年7—12月,对照组)与干预后(2023年1—6月,干预组)过程指标及结果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干预组为41577例,对照组为27052例,干预组病原学送检率及病原学送检正确率均较对照组提升(分别为74.2%VS 62.8%、90.3%VS 8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病原学送检率目标达成率为237.5%,进步率为18.2%。病原学送检正确率目标达成率为104.0%,进步率为9.5%。过程指标中,干预组病原学标本送检诊断符合率、病原学标本采集正确率、病原学标本转运及时率、病原学标本接收率均较对照组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果指标中,干预组指向性指标送检率、血培养标本送检率、限制级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特殊级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无菌体液标本送检率均较对照组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此外,血培养标本阳性率由干预前的18.5%提高至干预后的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构建指标评价体系,可以提升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及送检正确率,改善指标的管理质量与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学送检 评价体系 综合干预 效果评价 管理质量
下载PDF
品管圈在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指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8
作者 路维玲 李永杰 杜英姿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24期171-174,共4页
目的观察品管圈在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指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淄博市市立医院收治的需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889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选取2022年1—12月医院收治的需使用抗菌药物治疗住院的912... 目的观察品管圈在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指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淄博市市立医院收治的需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889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选取2022年1—12月医院收治的需使用抗菌药物治疗住院的912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期间采用常规管理,研究组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期间采用品管圈。比较2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并统计研究组的目标达成率、改善幅度及活动的无形成果。结果研究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为78.29%(714/912),高于对照组的40.94%(364/889)(χ^(2)=261.282,P<0.001)。研究组品管圈目标值为68.52%,经计算,得出活动目标达成率为135.39%,改善幅度为91.21%。雷达图显示,全体圈成员各维度均获得提升。结论开展品管圈对提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有显著效果,且有助于促进相关医护人员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抗菌药物 病原学送检 目标达成率 改善幅度
下载PDF
六西格玛联合目标管理在提高病原学送检率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9
作者 魏晓珉 曹侠 +3 位作者 王增金 刘菊 肖伟 沈令广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14期2507-2512,共6页
目的探讨六西格玛联合目标管理在提高病原学送检率的应用及效果评价,为抗菌药物管理和多重耐药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使用治疗性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2022年1-6月的患者为干预前组,2022年7-12月实施六西格玛联合目标管理措... 目的探讨六西格玛联合目标管理在提高病原学送检率的应用及效果评价,为抗菌药物管理和多重耐药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使用治疗性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2022年1-6月的患者为干预前组,2022年7-12月实施六西格玛联合目标管理措施的患者为干预组,2023年1-12月的患者为干预后组;对比分析干预前后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指向性病原学标本送检率及多重耐药菌医院内感染发生率的变化。结果实施六西格玛联合目标管理后,不同级别抗菌药物治疗前前病原学送检率、医院内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指向性病原学送检率均显著提高,且与干预前及干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重点抗菌药物联用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干预前组(87.92%)、干预组(88.76%)及干预后组(90.9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组、干预组及干预后组多重耐药菌检出率分别为10.18%、11.35%、11.97%,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组多重耐药菌发现率为0.18%,明显低于干预前的0.25%及干预组的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应用六西格玛联合目标管理可以有效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降低多重耐药菌医院内感染发生率,但医院内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及重点抗菌药物联用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仍未达到标准,需要在下一阶段进一步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西格玛 目标管理 病原学送检 多重耐药菌 抗菌药物 医院感染
下载PDF
某老年病医院综合管理对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效果的研究
10
作者 李兰川 王逸菲 +2 位作者 吉利春 杨柳 黄承琴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405-408,412,共5页
目的评价综合管理对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前病原学送检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某院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20285例。2022年1月开始实施综合管理。综合管理干预措施包括召开沟通协调会、建全信息化系统、建立专项行... 目的评价综合管理对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前病原学送检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某院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20285例。2022年1月开始实施综合管理。综合管理干预措施包括召开沟通协调会、建全信息化系统、建立专项行动方案、开展相关知识培训、指标纳入反馈及质量考核等,比较综合管理前(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与综合管理后(2022年1-12月)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重点药物联合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微生物标本送检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结果综合管理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65.30%(858/1314)]明显高于综合管理前[2020年、2021年分别为59.66%(247/414)、57.82%(122/211)],限制级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由综合管理前的92.79%(3129/3372)、93.52%(2843/3040)提高至综合管理后的97.01%(3404/3509),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由综合管理前的58.60%(109/186)、77.78%(140/180)提高至综合管理后的91.52%(151/1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管理前后重点药物联合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无菌标本送检率、抗菌药物使用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标本阳性率有所下降。结论通过综合干预措施可有效地同步提高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及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前 综合管理 病原学送检 效果研究
下载PDF
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策略研究
11
作者 李久民 王淑娟 +2 位作者 张磊 张金平 孙志强 《管理学家》 2024年第15期46-48,共3页
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及不合理应用,造成了耐药菌的产生,以及患者耐药性的增强,对人们的健康构成了威胁。提高病原学送检率,规范标本的采集、运送与检验过程,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基于此,文章以河北省承德县中... 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及不合理应用,造成了耐药菌的产生,以及患者耐药性的增强,对人们的健康构成了威胁。提高病原学送检率,规范标本的采集、运送与检验过程,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基于此,文章以河北省承德县中医院为例,深入分析开展多元化培训、优化病原学标本检测流程、与科室绩效考核挂钩和完善信息化建设等四项策略,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患者 抗菌药物 病原学送检 管理策略
下载PDF
提高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的干预措施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4
12
作者 万艳春 高刻 +1 位作者 刘艳秋 韩春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22-827,共6页
目的 探讨二级综合医院提高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的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 选取2021—2022年某二级综合医院的所有住院患者中上报的医院感染病例作为研究对象,2021年为干预前组,2022为干预后组,比较实施干预改进措施前后医院感... 目的 探讨二级综合医院提高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的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 选取2021—2022年某二级综合医院的所有住院患者中上报的医院感染病例作为研究对象,2021年为干预前组,2022为干预后组,比较实施干预改进措施前后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指标。结果 2021年全年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为66.07%,实施干预改进措施后,2022年全年送检率达91.55%,符合规范要求的≥90%,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5,P<0.01)。实施干预改进措施后,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限制级、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实施有效的干预改进措施可以提高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但质控指标还有待改进和完善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 干预 效果评价 医院感染
下载PDF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水平干预效果评价 被引量:7
13
作者 周宁 张晓霞 路璐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4-338,共5页
目的 了解某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情况,并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提高该医院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方法 选取山西省长治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21年10—12月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作为对照组,2022年1月1日起采取综合干... 目的 了解某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情况,并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提高该医院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方法 选取山西省长治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21年10—12月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作为对照组,2022年1月1日起采取综合干预措施,2022年4—6月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作为干预组,比较两组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重点科室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无菌标本送检率和重要多重耐药菌检出率的差异。结果 干预组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53.06%)高于对照组(3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个重点科室的病原学送检率干预后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无菌标本送检率(15.58%)高于对照组(7.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重要多重耐药菌中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64.94%)低于对照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与对照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综合干预措施能提高该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和无菌标本送检率,但未能有效降低重要多重耐药菌检出率,该改进措施有待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病原学送检 抗菌药物应用 干预
下载PDF
应用项目化管理模式提高病原学送检率 被引量:4
14
作者 黄劲华 陈瑶 +1 位作者 丁滢 孔旭辉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09-815,共7页
目的 通过应用项目化管理模式,提高住院患者病原学送检率。方法 选取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22年1—12月份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6月份为对照组,7—12月份为干预组。干预组运用项目化管理模式处理,包括项目启... 目的 通过应用项目化管理模式,提高住院患者病原学送检率。方法 选取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22年1—12月份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6月份为对照组,7—12月份为干预组。干预组运用项目化管理模式处理,包括项目启动、计划、执行、监控、收尾5个阶段实施,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病原学送检相关监测指标。结果 共调查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35 488例,其中对照组15 536例,干预组19 952例。病原学送检率干预组较对照组提高(69.52%VS 4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目标达成率为430.85%,进步率为57.64%。两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多重耐药菌检出率[除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C)、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标志物检查的送检率干预后较干预前提高(53.61%VS 25.01%),增长率达114.35%,高于微生物培养及显微镜检查、免疫学检测及其他检测项目的增长。干预后抽查的87例送检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IL)-6的病例中,在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3 d送检的占17.24%;干预后68例送检微生物培养的病例中,在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3 d送检的占20.59%。结论 通过应用项目化管理模式,可以提高住院患者病原学送检率,但同时应关注病原学送检的内涵质量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学送检 项目化管理模式 耐药菌 抗菌药物
下载PDF
品管圈在某医院提高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仲华 邹荣云 +3 位作者 虞明哲 刘文慧 徐沁 吴飞霏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23年第1期75-78,共4页
目的:观察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干预前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30%的妇科、神经外科、肝胆外科为活动科室,由感染管理处牵头开展以“提高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为活动内容... 目的:观察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干预前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30%的妇科、神经外科、肝胆外科为活动科室,由感染管理处牵头开展以“提高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为活动内容的品管圈活动。根据品管圈活动步骤对病原学送检情况进行现状把握、目标设定、原因解析、拟定对策并实施、评价实施效果。结果:经过品管圈活动干预后,三个科室的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分别从5.19%提高到50.4%、从19.91%提高到62.06%、从14.14提高到了21%,显著提高,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圈员的品管圈手法应用、自信心等8项能力评分由活动前的1.3~3.3分提高至2.8~4.6分。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高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并从多维度提升圈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抗菌药物 细菌耐药 病原学送检
下载PDF
2018-2021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使用前病原学送检情况的分析
16
作者 陈卫丹 金亮 +1 位作者 陈偲 郑玮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17期102-105,共4页
目的:分析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2018-2021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使用前病原学送检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路径,对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2018-2021年间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使用前病原学送检情况进行调查,统计抗菌药物使用... 目的:分析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2018-2021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使用前病原学送检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路径,对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2018-2021年间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使用前病原学送检情况进行调查,统计抗菌药物使用率、各年抗菌药物使用率最高的科室以及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并参照相关标准统计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的符合情况。结果:2021年,住院患者治疗性抗菌药物、限制类治疗性抗菌药物、特殊类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率均低于前几年(除2018年特殊类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率外)(P<0.05)。2018-2021年,治疗性抗菌药物、限制类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率最高的科室为泌尿外科,特殊类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率最高的科室为ICU。2021年,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最高(P<0.05);2018年,限制类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最高(P<0.05);2018-2021年,特殊类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呈逐年升高趋势(P<0.05)。2018-2021年,普外科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普遍偏低;除2020年外,限制类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均高于《2013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送检率不低于50%的要求;除2018年外,特殊类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均高于《方案》中送检率不低于80%的要求。结论:泌尿外科、ICU为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的科室,而普外科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普遍偏低,基于此现状,院感科应加强监督管理,提高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进而提升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科学性、规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病原学送检 使用率 合理用药
下载PDF
某二级甲等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情况分析
17
作者 韩双海 马德辉 +1 位作者 田维才 陈涛 《中国医院统计》 2023年第6期418-421,共4页
目的了解2020—2022年某二级甲等综合医院3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情况,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2022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联用重点抗菌药物前及医院感染诊断病原学送检情况、阳性检出情况,对... 目的了解2020—2022年某二级甲等综合医院3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情况,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2022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联用重点抗菌药物前及医院感染诊断病原学送检情况、阳性检出情况,对送检率、阳性检出率进行分析。结果3年间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7.556,P<0.01);抗菌药物治疗前阳性检出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398,P<0.01);抗菌药物治疗前、联用重点抗菌药物前及医院感染诊断病原学送检率为48.78%、94.68%、69.85%,阳性检出率为24.25%、46.31%、38.89%。结论医院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未达国家目标要求,各科室阳性检出率较低,医院应加强微生物标本采集和送检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综合医院 病原学送检 抗菌药物治疗
下载PDF
多学科协作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的效果评价
18
作者 金明贵 翁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7期194-197,共4页
探讨多学科协作对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1年12月住院患者资料,列为对照组,通过查检方法并对病原学送检率的影响要因分析,制定持续质量改进措施,于2022年1月加强多学科协作专项... 探讨多学科协作对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1年12月住院患者资料,列为对照组,通过查检方法并对病原学送检率的影响要因分析,制定持续质量改进措施,于2022年1月加强多学科协作专项措施落实,把2022年1月—2022年12月的住院患者列为为实验组,比较专项措施前后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前病原学送检率。结果 加强专项措施后全院总体治疗性、限制级和特殊级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由之前73.58%、 77.79%、98.09%,分别提高至77.30%、82.67%、98.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发生医院感染的住院患者,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由之前的83.95%,提高到93.37%(目标≥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01);接受两个或以上重点药物联用的住院患者,联合用药前病原学送检率由之前的93.36%提高到95.24%(目标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01);心血管内科、急诊科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情况分别由之前的 47.20%、48.23%提高至64.78%、79.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 通过加强多学科协作专项行动,有效提高了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对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合理性及经济性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协作 病原学送检 抗菌药物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基于FMEA方法的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关键环节识别
19
作者 肖佳庆 任慧 +3 位作者 迟洋 张馨心 付家宁 刘新研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69-1574,共6页
目的通过失效模式与效用分析(FMEA)方法,找出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的关键环节,以降低不合理用药风险,提高抗菌药物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头脑风暴与文献分析法,分析送检步骤,列出工作流程风险清单,运用风险评价,识别高风险步骤及流程,... 目的通过失效模式与效用分析(FMEA)方法,找出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的关键环节,以降低不合理用药风险,提高抗菌药物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头脑风暴与文献分析法,分析送检步骤,列出工作流程风险清单,运用风险评价,识别高风险步骤及流程,采用FMEA方法确定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的潜在失效模式,对高风险步骤及输入流程进行风险评估,计算风险优先(RPN)值,最终找出关键环节。结果FMEA分析显示,RPN值总体排名前5的关键环节分别是信息系统提示、医生送检意识、医生对于送检指征把握、实验室开展的检测项目覆盖范围、行政管理部门及临床科室质控;此外,不同级别和不同类型的医疗机构也分别找出了对应的关键环节。结论运用FMEA方法,能够精准、科学地找出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的关键环节,使得该工作管理有的放矢。针对关键环节,可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形成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效模式与效用分析 抗菌药物 病原学送检 风险评估 关键环节
原文传递
基于PDCA循环法及FMEA提高病原学送检率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改进效果分析
20
作者 王晓兢 姚艳玲 田萍 《医学信息》 2024年第9期134-137,共4页
目的验证PDCA循环法及FMEA在提高本院住院患者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及促进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面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3月(对照组)及2023年1月-3月(干预组)我院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的病原学送检及抗菌药物使用情... 目的验证PDCA循环法及FMEA在提高本院住院患者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及促进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面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3月(对照组)及2023年1月-3月(干预组)我院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的病原学送检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照组予以临床常规干预方法,干预组予以PDCA循环法及FMEA持续干预方法,比较两组住院患者病原学送检率及抗菌药物使用率、联用情况。结果干预组治疗性抗菌药物、治疗性限制级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治疗性特殊级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一联抗菌药物构成比高于对照组,二联、三联抗菌药物构成比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构成比低于对照组,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构成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PDCA循环法及FMEA,本院住院患者治疗性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明显提高,抗菌药物使用趋于合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法 FMEA 病原学送检 抗菌药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