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牛结核病病原生态学和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刘思国 王春来 +3 位作者 张秀华 郭设平 郭洋 邵美丽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5年第3期60-62,共3页
牛结核病是严重危害牛和多种动物的人畜共患病 ,作者将从牛结核病的病原分类、动物感染谱、传播途径、地区分布和流行情况以及影响疾病的流行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 ,旨在为牛结核病的研究和防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牛结核病 病原生态 流行病学
下载PDF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原生态学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15
2
作者 邓绪芳 史子学 +3 位作者 邱亚峰 沈阳 邵东华 马志永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1-114,共4页
流行性乙型脑炎也称日本脑炎(简称乙型脑炎或乙脑),是由日本脑炎病毒(JEV)经媒介蚊虫传播的严重的人兽共患病。JEV能侵害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病毒性脑炎,具有很高的病死率。JEV的宿主种类众多且自然分布广泛,为了有效地预防乙脑疫情... 流行性乙型脑炎也称日本脑炎(简称乙型脑炎或乙脑),是由日本脑炎病毒(JEV)经媒介蚊虫传播的严重的人兽共患病。JEV能侵害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病毒性脑炎,具有很高的病死率。JEV的宿主种类众多且自然分布广泛,为了有效地预防乙脑疫情的发生,有必要开展乙脑的病原生态学研究。论文就乙型脑炎的病原学特征、地理分布、自然宿主、媒介载体、跨地区传播模式及病毒在蚊-猪-人传播与发病的关系进行了概述,介绍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开展乙型脑炎病原生态学研究对控制该病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乙型脑炎 日本脑炎病毒 病原生态
下载PDF
病原生态学与猪群健康管理 被引量:1
3
作者 樊福好 《今日养猪业》 2009年第6期15-19,共5页
健康管理是一个全方位的保证猪群健康生产的综合措施,它看重的首先是问题发生的原因,其次才是问题发生的结果和问题处理的办法。而人的观念是健康管理体系能否完好运行的关键之处。
关键词 病原生态 健康管理 猪群 控制问题 养猪模式 集约化 工厂化 规模化
下载PDF
河北省马铃薯晚疫病病原生态及防治对策初探(英文)
4
作者 孟兆军 尹江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8-89,共2页
关键词 晚疫病菌 病害防治 河北 马铃薯 病原生态
下载PDF
伪狂犬病毒的病原生态学以及进化最新研究
5
作者 He Wan-ting Auclert Lisa Zoé Zhai Xiao-feng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0-220,共1页
伪狂犬病病毒(PRV)于20世纪初发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在全球范围流行.现在至少在44个国家或地区报道PRV阳性。猪是其自然宿主,引起猪的Aujeszky病,可导致母猪繁殖减少,成年猪呼吸道疾病,神经系统紊乱以及仔猪死亡率高.2011年中国... 伪狂犬病病毒(PRV)于20世纪初发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在全球范围流行.现在至少在44个国家或地区报道PRV阳性。猪是其自然宿主,引起猪的Aujeszky病,可导致母猪繁殖减少,成年猪呼吸道疾病,神经系统紊乱以及仔猪死亡率高.2011年中国首次报道了变异型PRV引起多个已接种PRV减毒活疫苗的猪场再次爆发疾病,对养猪业造成较大的危害。同时该病毒还可以感染许多其他动物,如反刍动物.食肉动物和啮齿动物等,2018年首次证实PRV感染养猪场工人,并造成不可逆性视神经损伤,其频繁的跨宿主传播也对公共卫生构成潜在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狂犬病毒 病原生态 猪呼吸道疾病 进化 伪狂犬病病毒 自然宿主 啮齿动物 减毒活疫苗
下载PDF
“我国畜禽4种主要病毒病病原生态学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6
作者 李人卫 陈越 杜生明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0-140,215,共2页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和山东农业大学共同主持,7个单位参加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我国畜禽4种主要病毒病病原生态学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已于2002年底如期完成,2003年10月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生命科学部组织了专家组...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和山东农业大学共同主持,7个单位参加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我国畜禽4种主要病毒病病原生态学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已于2002年底如期完成,2003年10月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生命科学部组织了专家组进行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 病毒病 病原生态 分子流行病学 猪瘟 鸡新城疫 传染性支气管炎 传染性法氏囊病 分子遗传信息库
下载PDF
青海高原藏系绵羊鼠疫病原生态学研究及流行病学意义 被引量:17
7
作者 代瑞霞 杨晓艳 +9 位作者 杨永海 祁美英 熊浩明 靳娟 李存香 魏荣杰 辛有全 李翔 杨汉青 魏柏青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92-494,共3页
目的 分析青海高原藏系绵羊鼠疫病原生态学特征及流行病学意义.方法 以青海省1975-2009年间从藏系绵羊鼠疫所分离出的14株鼠疫菌株进行生化试验、毒力测定、毒力因子鉴定、质粒分析、差异片段(DFR)分型、宿主及媒介感染谱等研究.结果... 目的 分析青海高原藏系绵羊鼠疫病原生态学特征及流行病学意义.方法 以青海省1975-2009年间从藏系绵羊鼠疫所分离出的14株鼠疫菌株进行生化试验、毒力测定、毒力因子鉴定、质粒分析、差异片段(DFR)分型、宿主及媒介感染谱等研究.结果 14株鼠疫菌株的生物型为古典型,生态型均为青藏高原型.78.57%(11/14)的菌株具有鼠疫菌夹膜抗原(F1)、鼠疫杆菌素Ⅰ(PstⅠ)、毒力抗原因子(VW)、色素沉着因子(Pgm)4种毒力因子.毒力检测结果显示,14株鼠疫菌最小致死量(MLD)均在1 000个菌以下,为强毒菌.14株鼠疫菌均携带有3种质粒,其相对分子质量为6×10^6、45×10^6、65×10^6或6×10^6、45×10^6、52×10^6,其中具有分类意义的大质粒有65×10^6和52×10^6两种.玉树县、囊谦县、治多县地区分离的菌株携带65×10^6大质粒,而德令哈地区分离的菌株携带52×10^6大质粒.鼠疫菌DFR基因分型结果显示,玉树县、治多县分离的菌株均为5型,囊谦县分离的菌株1株为5型、1株为7型,德令哈市分离的菌株为8型.结论 藏系绵羊鼠疫分离的菌株均具备青藏高原鼠疫病原体特性,藏系绵羊参与鼠疫流行,使青海鼠疫流行演变出许多新的特点.因此,应加强藏系绵羊鼠疫的监测工作,尤其是在旱獭鼠疫流行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 病原生态 绵羊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植物真菌性根病及其生态防治 被引量:5
8
作者 赵光材 《热带农业科技》 2003年第4期27-30,共4页
根据土壤中植物病原真菌的生物学习性,提出了植物根部病害的生态防治方法。
关键词 生态防治:根部病原真菌 生物学习性 土壤环境 根系适应性
下载PDF
加强储备性研究制定具福建特色的禽流感防制对策 被引量:3
9
作者 黄瑜 彭春香 +2 位作者 李文杨 程龙飞 徐斯良 《福建畜牧兽医》 2001年第z1期7-9,共3页
关键词 禽流感病毒 番鸭 家鸭 公共卫生学 流感病毒群 瘤头鸭 防制对策 AIV 禽类 鸭流感 高致病力禽流感 病原生态 养禽业 储备 福建
下载PDF
青枯劳尔氏菌在不同植物根际土中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鹏 吴毅歆 +1 位作者 毛自朝 何月秋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0-112,共3页
在田间自然状态下,以青枯劳尔氏菌菌悬液直接浇灌玉米、小麦、萝卜、甘蓝、茎芥菜、白菜、蚕豆、小葱和大蒜等9种作物及曼陀罗和杜氏鼠尾草2种杂草根围,以TZC平板法定期检测根围土中青枯劳尔氏菌的菌落数。结果表明:玉米、小麦、萝卜、... 在田间自然状态下,以青枯劳尔氏菌菌悬液直接浇灌玉米、小麦、萝卜、甘蓝、茎芥菜、白菜、蚕豆、小葱和大蒜等9种作物及曼陀罗和杜氏鼠尾草2种杂草根围,以TZC平板法定期检测根围土中青枯劳尔氏菌的菌落数。结果表明:玉米、小麦、萝卜、甘蓝、茎芥菜、白菜、蚕豆、曼陀罗和杜氏鼠尾草等9种植物对青枯劳尔氏菌有一定的富集作用,其中曼陀罗和杜氏鼠尾草的富集作用最强;小葱和大蒜对青枯劳尔氏菌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其根围土中菌落下降速率快于空白对照。这些结果对青枯病生态防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枯劳尔氏菌 根际土 根系分泌物 富集作用 病原生态
下载PDF
猪病防控的经济学评估
11
作者 陆昌华 谭业平 胡肄农 《猪业科学》 2022年第9期24-29,共6页
随着生猪产业的迅猛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猪肉生产大国。与此同时,疫病发生传播机制、病原生态学,生物安全程序评估等制订科学的动物卫生管理决策,以及重大疫病防控净化技术的集成,维护公共卫生与畜产品安全,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畜产品安全 猪肉生产 重大疫病 生猪产业 猪病防控 病原生态 公共卫生 防控净化
下载PDF
上海兽医所首次阐明坦布苏病毒不依赖蚊媒直接在动物间传播的分子基础
12
《甘肃畜牧兽医》 2018年第10期8-8,共1页
日前,中圈农业科学院上兽医研究所动物流感病原生态学创新团队首次阐明坦布苏病毒不依赖蚊媒直接在动物问传播的分子基础,为新型疫苗的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病毒学杂志(Journal of Virology)》上,自2010年以... 日前,中圈农业科学院上兽医研究所动物流感病原生态学创新团队首次阐明坦布苏病毒不依赖蚊媒直接在动物问传播的分子基础,为新型疫苗的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病毒学杂志(Journal of Virology)》上,自2010年以来,新发鸭坦布苏病毒病在我国鸭群中广泛流行,给我国鸭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基础 病毒学 动物 传播 兽医 上海 病原生态
下载PDF
鸭坦布苏病毒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获得国家一类新兽药证书
13
《甘肃畜牧兽医》 2021年第9期55-55,共1页
近日,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第450号公告获悉,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动物流感及禽新发病毒病病原生态学团队研制的鸭坦布苏病毒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获批一类新兽药注册证书。该产品可用于坦布苏病毒抗体的快速定性和定量检测,为... 近日,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第450号公告获悉,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动物流感及禽新发病毒病病原生态学团队研制的鸭坦布苏病毒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获批一类新兽药注册证书。该产品可用于坦布苏病毒抗体的快速定性和定量检测,为鸭坦布苏病毒病的疫苗评价、临床诊断、疫病监测及净化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坦布苏病毒 中国农业科学院 兽医研究所 新兽药 疫病监测 试剂盒 临床诊断 病原生态
下载PDF
Ecological Sound Control Strategies for Population Suppression of Date Palm Borers Oryctes spp.
14
作者 Mohammed Zaidan Khalaf Hussain Fadhel Alrubeai +1 位作者 Mohammed Waleed Khudhaer Aysar Abdulkarem Abdulhusei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A)》 2017年第1期18-24,共7页
Cultural practices, hand collection of larvae, light traps and entomopathogenic fungi were investigated to manage of palm borers Oryctes spp. in date palm orchards during the years 2010-2015. Cultural practices, such ... Cultural practices, hand collection of larvae, light traps and entomopathogenic fungi were investigated to manage of palm borers Oryctes spp. in date palm orchards during the years 2010-2015. Cultural practices, such as sanitation and pruning frond bases, hand collection of larvae during regular annual service work and light traps with solar energy were practiced annually in one orchard for five years. In the second orchard, cultural practices were applied for two years, light trap for one year only, and no hand collection of larvae was done during the period. The third orchard was used as a control treatment. Results showed reduction in population density of larvae (91.6% and 53.0%) and adult (76.1% and 41.1%) ofOryects spp. in the 1st and 2nd orchard,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also demonstrated the impact of moon light phases on the number of Oryctes spp. adults caught by light trap and the existence of an inverse relation between moon light and flight activity of adults. Biological experiments also revealed that entomopathogenic fungi can cause high mortality rate reaching 100% after 29 d. Beauveria bassiana scored higher mortality rate in short time, especially at concentration of 1 × 10^11 conidia/mL with LT50 = 12.75 and LT90 = 20; while, Metarhizium anisopliae caused the higher percentage of malformed adults. The results depicted the effectiveness of some integrated ecological sound control methods for monitoring and population suppression of Oryects spp. in date palm orchar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cultural practices hand collection of larvae light traps moon light entomopathogenic fungi Oryects spp..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and Diagnostics of Plant-Symbiotic and Phytopathogenic Bacteria
15
作者 Nataliya Vladimirovna Punina Mikhail Anatolievich Remnev Alexey Fedorovich Topunov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A)》 2015年第1期30-39,共10页
Rapid and reliable diagnostics and identification of pathogenic and symbiotic bacteria are at the top of the agenda. In the first case, they are important to control and prevent crop damages, and thus reduce economic ... Rapid and reliable diagnostics and identification of pathogenic and symbiotic bacteria are at the top of the agenda. In the first case, they are important to control and prevent crop damages, and thus reduce economic losses. In the second, it's necessary to design and monitor quality of biofertilizer to raise its effectiveness and crop capacity. Development of accurately, rapidly, technically and commercially accessible methods remains a critical problem for the bacteria with comprehensive phylogenetic structure. In this work, we investigated pathogenic Xanthomonas and Ralstonia and symbiotic Sinorhizobium. The aim of this investigation was to examine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novel methods for phylogenetic study, identification and diagnostics of closely related species of these genera. The conventional phenotypic and genotypic (16S rRNA, gyrB) methods were applied as referents. Nove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based approaches, single-adapter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saAFLP) and comparative analyses of hin-region and Xcc0006-0007 sequences, were first employed for the investigations. Phenotypic tests, 16S rRNA and gyrB analysis distinguished bacteria at the genus level, but failed to identify them to the species robustly. The new methods identified bacteria at the inter-species level more precisely. This identification agreed with the accepted genera's classifications. The only exceptions were X. fuscans & X. cirri and X. perforance & X. euvesicatoria which clustered together. The further outcome of this study was achieved hin-region-based genus-specific PCR primers for the express-diagnostics of the genera. Summary, these new methods can be applied for genome-based phylogeny investigations and as convenient and accurate tools for identification and routine laboratory diagnostics of these comprehensive gene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n-region saAFLP XANTHOMONAS RHIZOBIUM SINORHIZOBIUM Ralstonia.
下载PDF
预防兽医学资助格局及未来研究方向的探讨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越 于振良 杜生明 《中国基础科学》 2004年第1期58-62,共5页
多年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预防兽医学领域共资助面上项目 1 2 7项 ,经费 1 3 58万元 ;农业倾斜 1项 ,经费 3 0万元 ;重点项目 3项 ,经费 3 3 0万元 ;重大项目 1项 ,经费 50 0万元。这些资助项目的研究几乎覆盖了我国主要的畜禽传染病... 多年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预防兽医学领域共资助面上项目 1 2 7项 ,经费 1 3 58万元 ;农业倾斜 1项 ,经费 3 0万元 ;重点项目 3项 ,经费 3 3 0万元 ;重大项目 1项 ,经费 50 0万元。这些资助项目的研究几乎覆盖了我国主要的畜禽传染病。从研究内容来看 ,多集中在病原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其中大多数均为对国际最新进展的跟踪性研究。今后的目标 ,要善于把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与经典的病毒学、细菌学、免疫学、病理学及动物实验技术综合应用起来 ,把病原和构成病的动物体结合起来研究。不论是从本学科的长远发展角度来看 ,还是从立足于当前我国畜牧生产的需求出发 ,今后一段时期内 ,我国预防兽医学的研究应逐渐将重点放在畜 (禽 )群中宿主的易感性、病原与不同宿主 (包括人 )的转染规律和病原生态学及相互作用、不同病原在畜 (禽 )群中的共存及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兽医学 资助格局 研究方向 分子生物学 病原生态 畜禽免疫学 基因重组 预警系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