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I联合DWI在腹部淋巴结病变定性中的诊断价值评价 被引量:2
1
作者 门永超 刘霞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15期221-222,共2页
目的:讨论MRI联合DWI在腹部淋巴结病变定性中的诊断价值评价。方法:选取100例我院在2016年7月到2018年7月治疗的腹部淋巴结病变患者,根据病理学检测可以分为良性病变组以及恶性病变组。选取的患者均使用MRI联合DWI检查。结果:常规MRI定... 目的:讨论MRI联合DWI在腹部淋巴结病变定性中的诊断价值评价。方法:选取100例我院在2016年7月到2018年7月治疗的腹部淋巴结病变患者,根据病理学检测可以分为良性病变组以及恶性病变组。选取的患者均使用MRI联合DWI检查。结果:常规MRI定性诊断的准确率高于DWI定性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别较大(P<0.05)。MRI联合DWI诊断的准确率高于常规MRI定性诊断的准确率、DWI定性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别较大(P<0.05)。良性病变组的ADC值小于恶性病变组,比较差别较大(P<0.05)。良性病变组的环形强化发生率以及囊性变发生率小于恶性病变组,比较差别较大(P<0.05)。结论:在腹部淋巴结病变定性的患者中使用MRI联合DWI诊断治疗,准确性较好,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DWI 腹部淋巴结病变定性 诊断价值
下载PDF
CT血管征特性在肺部微小结节病变定性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高汉斌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30期110-112,共3页
目的分析CT血管征特性在肺部微小结节病变定性以及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46例肺部微小结节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病理分型对样本区分为实验组(24例,恶性病理改变患者)与参照组(22例,良性... 目的分析CT血管征特性在肺部微小结节病变定性以及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46例肺部微小结节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病理分型对样本区分为实验组(24例,恶性病理改变患者)与参照组(22例,良性病理改变患者),均开展CT血管征特性检查,对两组肺部微小结节病变患者的病变类型、血管征类型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管征敏感性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血管征阳性患者的血管征分型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CT血管征特性用于临床定性鉴别诊断肺部微小结节病变患者中有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征特性 肺部微小结节病变定性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多支病变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介入术后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的影响因素
3
作者 姚远 余飞 彭杰成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3期314-317,共4页
目的探究多支病变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风险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80例PCI治疗的多支病变稳定性CHD患者作为研究对... 目的探究多支病变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风险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80例PCI治疗的多支病变稳定性C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后随访3年,将患者分为MACE组21例,非MACE组59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测指标、造影特征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ACE发生风险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MACE组男性患者、合并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左主干病变比例高于非M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E组患者年龄、支架数目显著高于非M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E组患者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三支病变比例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较非MACE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为男性、高龄、患有糖尿病、LVEF<50%、肾功能不全、高支架数、HDAC3水平偏高是CHD患者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多支病变稳定性CHD患者PCI后MACE的发生率仍较高,男性患者、年龄较大、伴有糖尿病、肾功能不全、LVEF<50%、支架数目多、HDAC3高水平是CHD患者PCI后MACE发生风险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支病变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经皮冠脉介入术 心血管不良事件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 影响因素
下载PDF
CXCL4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稳定性的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苏伟锋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5期1077-1079,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血小板趋化因子4(CXC chemokine ligand 4,CXCL4)水平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90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伴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血清血小板趋化因子4(CXC chemokine ligand 4,CXCL4)水平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90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伴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冠脉造影检查冠状动脉病变稳定性,并根据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稳定组和不稳定组(n=45)。所有入选者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CXCL4水平,分析血清CXCL4水平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稳定性的关系。结果:稳定组血清CXCL4水平显著低于不稳定组(P<0.05)。建立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血清CXCL4水平高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发生不稳定性冠状动脉病变密切相关(OR>1,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CXCL4水平预测不稳定型冠状动脉病变的曲线下面积>0.8,具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XCL4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稳定性密切相关,在冠状动脉病变稳定性预测中具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非ST段抬高 血小板趋化因子4 冠状动脉病变定性
下载PDF
血浆NO水平与冠脉病变稳定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方小丽 王圣 +1 位作者 马建林 李爱吟 《海南医学》 CAS 2012年第18期18-19,共2页
目的研究血浆NO水平是否与男性高血压病(HBP)合并冠心病(CHD)患者冠脉病变稳定性相关,为寻找预测男性HBP合并CHD患者冠脉病变不稳定性新的血液标记物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胸闷胸痛住院行冠脉造影术的男性HBP患者80例,其中单纯HBP20例,... 目的研究血浆NO水平是否与男性高血压病(HBP)合并冠心病(CHD)患者冠脉病变稳定性相关,为寻找预测男性HBP合并CHD患者冠脉病变不稳定性新的血液标记物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胸闷胸痛住院行冠脉造影术的男性HBP患者80例,其中单纯HBP20例,HBP合并CHD60例。60例HBP合并CHD患者中,合并稳定型心绞痛(SAP)者22例,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UAP)者18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者20例。测定各研究对象血浆NO水平。结果1)HBP合并CHD组的血浆NO水平低于单纯HBP组(P<0.05);HBP合并UAP或AMI组血浆NO水平均较HBP合并SAP组明显降低(P<0.05);HBP合并AMI组血浆NO水平亦低于HBP合并UAP组(P<0.05)。结论血浆NO水平与男性HBP合并CHD患者冠脉病变稳定性明显相关,利于早期识别男性HBP合并CHD患者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男性 高血压病 冠心病 冠脉病变定性
下载PDF
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性病变及中医药防治研究概况 被引量:1
6
作者 金朝晖 程丑夫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64-66,共3页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不稳定性病变 中医药防治
下载PDF
冠心病病人血清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稳定性、内皮功能及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14
7
作者 关泽勇 王立立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8期1259-1262,共4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病人血清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稳定性、内皮功能及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方法将2014年9月—2017年10月在廊坊市人民医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并确诊为冠心病病人134例作为病例组,根据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症状分为稳定型心绞痛61... 目的探讨冠心病病人血清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稳定性、内皮功能及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方法将2014年9月—2017年10月在廊坊市人民医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并确诊为冠心病病人134例作为病例组,根据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症状分为稳定型心绞痛61例(稳定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73例(不稳定组);根据Rentrop分级分为侧支循环良好组(55例)和侧支循环不良组(79例);同时选取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病人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病人血清尿素、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和血栓调节蛋白(TM)水平,探讨病例组血清尿素与ET-1、NO、TM及Rentrop分级关系,分析冠状动脉病变稳定性和侧支循环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病例组血清尿酸、ET-1和T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NO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不稳定组血清尿酸水平高于稳定组(P<0.05);侧支循环不良组血清尿酸水平高于侧支循环良好组(P<0.05)。病例组血清尿酸水平与ET-1、TM呈正相关(r=0.569,P=0.008;r=0.514,P=0.012),与血清NO、Rentrop分级呈负相关(r=-0.601,P=0.000;r=-0.647,P=0.000)。血清尿酸水平是影响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稳定性和侧支循环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冠心病病人血清尿酸水平升高,与冠状动脉病变稳定性、内皮功能及侧支循环形成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尿酸 冠状动脉病变定性 内皮功能 侧支循环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自拟舒脉颗粒联合血脂康胶囊对非左主干临界病变稳定性心绞痛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盛莉 余尔慧 徐俊 《浙江中医杂志》 2021年第11期803-804,共2页
临界病变稳定性心绞痛(SAP)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冠心病类型之一,本病以冠状动脉中粥样硬化后发生50%~70%狭窄为临床特征,极易进一步发展成为急性心肌梗塞而危及患者生命。近年来临床报道显示,在临界病变SAP的药物治疗中,根据患者的临床症... 临界病变稳定性心绞痛(SAP)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冠心病类型之一,本病以冠状动脉中粥样硬化后发生50%~70%狭窄为临床特征,极易进一步发展成为急性心肌梗塞而危及患者生命。近年来临床报道显示,在临界病变SAP的药物治疗中,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中医辨证论治,可有效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左主干临界病变定性心绞痛 舒脉颗粒 血脂康胶囊 自由基代谢
下载PDF
MRI联合DWI对腹部淋巴结病变患者定性诊断准确率的影响
9
作者 李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2期184-186,共3页
目的是为了分析讨论将核磁共振(MRI)与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腹部淋巴结患者进行联合检查,观察其对结果的影响。方法 根据纳入准则选择本次研究的对象,时间选取在2020年12月~2021年12月这个时间段,研究对象为在其期间,因为腹痛被我院门诊... 目的是为了分析讨论将核磁共振(MRI)与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腹部淋巴结患者进行联合检查,观察其对结果的影响。方法 根据纳入准则选择本次研究的对象,时间选取在2020年12月~2021年12月这个时间段,研究对象为在其期间,因为腹痛被我院门诊收治的可能患有腹部淋巴结病变的患者,按照患者的病理特征分别选取100例病变患者。诊断过程中对患者分别使用不同的检查方法进行检查。结果:本次研究通过对两组研究患者应用不同方法的检查对图像特点和淋巴结指标进行比较,两项检查进行联合使用准确度更高。结论 MRI与 DWI检查方法的联合应用,有利于腹腔淋巴结病变的诊断,可以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精确度,并能准确地评价肿瘤的临床分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客观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MRI) 弥散加权成像(DWI) 腹部淋巴结病变:定性诊断准确率
下载PDF
基于胶质瘤图像的原始数据集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于永成 姜雨萌 方玲玲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23年第1期368-375,共8页
胶质瘤是在世界范围内致死率排行比较靠前的几种肿瘤之一,是一种死亡率高、容易复发,对身体危害极大的恶性疾病.目前,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因其成像效果清晰,不同软组织之间对比鲜明等特点,现已成为诊断患... 胶质瘤是在世界范围内致死率排行比较靠前的几种肿瘤之一,是一种死亡率高、容易复发,对身体危害极大的恶性疾病.目前,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因其成像效果清晰,不同软组织之间对比鲜明等特点,现已成为诊断患者胶质瘤较为常用的一种医学手段.基于胶质瘤原始数据集缺少这一情况,与辽宁省肿瘤医院合作,对该医院300名胶质瘤患者MRI图像进行分析,通过病变判定、病变定位和病变定性3个步骤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并进一步分级,建立胶质瘤原始数据集.为了证明其后续应用性,通过分析和实验,证明原始数据集可被用于图像分类及分割,并为肿瘤的生长与重建提供图像数据,对胶质瘤的临床研究和应用给予充分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数据集 胶质瘤 病变判定 病变定位 病变定性 数据集构建
下载PDF
A Preliminary Study on Genetic Variation of g E Gene of an Epidemic Pseudorabies Virus Strain and Its Pathogenicity to Piglets 被引量:3
11
作者 郭容利 王继春 +4 位作者 茅爱华 温立斌 李彬 倪艳秀 何孔旺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5年第5期926-930,共5页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genetic variation of g E gene of an epidemic pseudorabies virus(PRV) strain and its pathogenicity to piglets. [Method] By serial passage in Vero cells, a PRV strain wa...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genetic variation of g E gene of an epidemic pseudorabies virus(PRV) strain and its pathogenicity to piglets. [Method] By serial passage in Vero cells, a PRV strain was isolated from the brain tissues of stillborn fetuses delivered by sows with suspected PRV infection and preliminarily identified by PCR. g E gene of the isolated PRV strain was amplified and sequenced for phylogenetic analysis. In addition, the pathogenicity of the isolated PRV strain to 6-week-old piglets was evaluated. [Result] A PRV strain was successfully isolated and named PRV N5 B strain, which could proliferate in Vero cells and TCID50 of the 15 thgeneration virus liquid reached 10^7.125/0.1 ml. Specific bands could be amplified by PCR. g E gene in the isolated PRV strain was 1 740 bp in length. A phylogenetic tree was constructed based on full-length g E sequences, which showed that PRV N5 B strain and PRV strains isolated since 2012 were clustered into the same independent category and shared 99.7%-100% homology of nucleotide sequences. Compared with related sequences published previously, there were insertions of three consecutive bases at two loci. Animal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intranasal inoculation of 6-week-old piglets with 2 ml of PRV N5 B strain(10^6/0.1 ml) led to a mortality rate of 100%. [Conclusion] In this study,genetic variability of g E gene in PRV N5 B isolate and its pathogenicity to piglets were analyzed, which provided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vaccines to prevent and control porcine pseudorab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eudorabies virus ISOLATION Identification Genetic variation PATHOGENICITY
下载PDF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浆IL-8水平和中性粒细胞CD_(11b)/CD_(18)表达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病变稳定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齐晓勇 张建青 +6 位作者 李树人 谷剑 郑师凌 王天红 党义 李英肖 靳福昌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297-299,共3页
目的 :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 8(IL 8)水平和中性粒细胞CD11b/CD18表达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病变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 6 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UA组 )和 5 2例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患者 (SA组 ) ,用夹心ELISA法测定I... 目的 :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 8(IL 8)水平和中性粒细胞CD11b/CD18表达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病变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 6 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UA组 )和 5 2例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患者 (SA组 ) ,用夹心ELISA法测定IL 8水平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CD11b/CD18受体表达。同期测定 2 0例正常人以作对照。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按直径法和ABC分型综合评定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结果 :UA组患者血浆IL 8为 (10 0 .11± 31.89)ng/L ,显著高于SA组患者〔(5 9.0 8± 19.2 9)ng/L ,P <0 .0 1〕和正常对照组〔(47.6± 2 0 .8)ng/L ,P <0 .0 1)〕 ;CD11b/CD18表达UA组患者 (433± 6 1)也显著高于SA组患者 (2 4 0± 5 3,P <0 .0 1)和对照组 (2 2 5± 37,P <0 .0 1)。UA组患者血浆IL 8和CD11b/CD18表达在A型、B型及C型病变组依次增加 ,并与冠状动脉狭窄直径呈正相关 (r =0 .6 72 3,P <0 .0 0 1和r =0 .5 5 94 ,P <0 .0 0 1)。SA组上述参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以及在A、B、C 3种病变组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心绞痛患者血浆IL 8和CD11b/CD18表达增加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病变稳定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绞痛 血浆 IL-8 中性粒细胞 冠状动脉狭窄 病变定性 相关性 抗原 CD11 CD18
原文传递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自身抗体水平增高的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崔鸣 陈凤荣 +1 位作者 张福春 毛节明 《临床内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431-433,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自身抗体 (anti Ox LDL)水平与冠心病患者病变稳定性及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根据临床诊断标准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 ,将 76名患者分为对照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三组 ,采用ELISA法... 目的 探讨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自身抗体 (anti Ox LDL)水平与冠心病患者病变稳定性及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根据临床诊断标准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 ,将 76名患者分为对照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三组 ,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anti Ox LDL浓度。结果 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anti Ox LDL水平 [( 4 91.19± 3 0 7.0 1)mU/ml]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和对照组 ,而稳定型心绞痛组anti Ox LDL水平 [( 2 42 .18± 95 .91)mU /ml]与对照组 [( 3 0 4.5 7±170 .96)mU/ml]比较差异无显著性。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anti Ox LDL水平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呈正相关 ( χ2 =7.14 6,P =0 .0 0 8,OR =0 .989)。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组血清anti Ox LDL水平 [( 4 5 3 .19± 2 85 .93 )mU/ml]明显高于单支血管病变组和对照组 ,而单支血管病变组anti Ox LDL水平 [( 2 83 .71± 197.3 6)mU/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血清anti Ox LDL水平不仅反映冠心病患者病变的严重程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病变定性 病变程度
下载PDF
What the Hell Am I Doing Here? A Look at a Series of Geriatric Centers, Profile of the Institutionalized Persons and Reasons for Admission
14
作者 Pascual Lopez, Jose A. Rodriguez Lavado, Paula +2 位作者 Garcia Jimenez, Catalina Martinez Valero, Francisco J. Aracil Femeindez, Javier 《Journal of Life Sciences》 2017年第1期47-52,共6页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always to know the profile of the institutionalized people in our environment, to know their reality: age, age of admission, level of dependency and evolution during their stay, y...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always to know the profile of the institutionalized people in our environment, to know their reality: age, age of admission, level of dependency and evolution during their stay, years of stay, number of children, reason for admission. We use data from more than 600 patients from different residences of different backgrounds: public and private, lay and religious, rural and urban. We performed a descriptive study expressing the results in percentages with standard deviation and later evaluated th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differences using the student's t-test for the quantitative and Chi-square variables to compare qualitative variable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are numerous and of diverse nature, because of their extension, from the general profile of the resident, to the important gender differences, attributed in principle to the different roles of each gender in the studied generations. There are also differences depending on the funding, the reason for admission or the environment. This is at the end only the beginning of a large comparative study with non-institutionalized population, in order to compare this pop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riatric assessment aged housing of the elderly patient admission healthcare financing environment sex.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