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2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中应用价值的多中心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洋洋 钟世顺 +2 位作者 高丽影 林静莹 梁玮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在食管黏膜病变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福建省食管癌早诊早治促进联盟各单位行ESD治疗的474例食管黏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病灶位置、病灶长度、环周情况、术后病理、浸润深度对ESD的疗效及并发...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在食管黏膜病变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福建省食管癌早诊早治促进联盟各单位行ESD治疗的474例食管黏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病灶位置、病灶长度、环周情况、术后病理、浸润深度对ESD的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结果共纳入474个食管黏膜病变患者,共479个病灶,均行ESD治疗。ESD整块切除病灶有457个(95.4%),完整切除411个(85.8%),治愈性切除405个(84.6%)。术后复发病灶6个(1.3%)。ESD并发症情况:并发出血病灶10个(2.1%),出血的发生与病灶的位置、长度、环周情况及浸润深度存在关联性;并发狭窄病灶有32个(6.7%),狭窄的发生与病灶的大小及环周情况存在关联性;均无穿孔发生。术后复发与病灶长度存在关联性。结论ESD治疗食管黏膜病变有效且安全。当病变长度大于5 cm或环周超过2/3时,操作难度大,出血和狭窄的发生率高,需充分评估病灶后再进一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食管黏膜病变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其与胃镜下黏膜病变的相关性 被引量:1
2
作者 高毅 舒劲 +2 位作者 卢雨蓓 刘顺庆 马国珍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5期76-78,共3页
目的:明确门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on gastropathy,PHG)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探究PHG中医证型与胃镜下黏膜病变特点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临床调查方式对符合标准的180例PHG患者中医证型、胃黏膜病变特点等资料进行统计学... 目的:明确门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on gastropathy,PHG)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探究PHG中医证型与胃镜下黏膜病变特点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临床调查方式对符合标准的180例PHG患者中医证型、胃黏膜病变特点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HG患者中医证型主要为湿热蕴结证、瘀血阻络证;胃黏膜糜烂、充血、水肿、出血以湿热蕴结证患者多见,瘀血阻络证以PHG重度患者多见;肝气郁结证及瘀血阻络证与肝肾阴虚证、水湿内阻证及脾肾阳虚证相比,食管静脉曲张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HG中医证型与胃黏膜病变相关,湿热、瘀血是其主要病理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脉高压性胃病 食管静脉曲张 黏膜病变 中医证型 相关性
下载PDF
四逆散合失笑散加减治疗急性胃黏膜病变临床观察
3
作者 徐纪文 刘晓艳 吴硕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6期1083-1085,共3页
目的观察四逆散合失笑散加减联合西医对急性胃黏膜病变(AGML)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AGML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四逆散合失笑散加减口服,观察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胃黏膜生长因子、炎性因子... 目的观察四逆散合失笑散加减联合西医对急性胃黏膜病变(AGML)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AGML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四逆散合失笑散加减口服,观察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胃黏膜生长因子、炎性因子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胃脘疼痛、恶心反胃、嗳气及胸胁胀满缓解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逆散合失笑散加减联合西药能够有效改善AGML患者症状,促进病情恢复,提高临床疗效,其机制可能与该方案能够降低AGML患者炎性因子表达,促进炎症病灶愈合,抑制炎症反应,继而促进胃黏膜屏障休息及胃功能恢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胃黏膜病变 四逆散 失笑散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黏膜上皮细胞病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孙俪铭 岑朝 +1 位作者 罗春桃 郝宁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4期43-46,共4页
通过系统阐述幽门螺杆菌在不同机制下通过诱导通路活性与胃黏膜上皮细胞病变的联系,从而探讨延缓胃黏膜上皮细胞恶性病变的新方法。通过对比胃黏膜上皮细胞病变过程中影响通路的不同发病机制,从而研究影响胃黏膜上皮细胞恶性病变的相关... 通过系统阐述幽门螺杆菌在不同机制下通过诱导通路活性与胃黏膜上皮细胞病变的联系,从而探讨延缓胃黏膜上皮细胞恶性病变的新方法。通过对比胃黏膜上皮细胞病变过程中影响通路的不同发病机制,从而研究影响胃黏膜上皮细胞恶性病变的相关活性通路。大量研究证明,幽门螺杆菌感染通过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CagA)依赖性和非依赖性机制引发诱导不同通路发挥作用。同时,在CagA依赖/非依赖性作用条件下,幽门螺杆菌可以通过作用于p53肿瘤抑制因子,从而促进胃黏膜上皮细胞发生恶变,是胃癌的重要致病原因之一。通过对胃黏膜上皮细胞与幽门螺杆菌相关作用的深入研究,找出延缓胃黏膜病变进展的作用机制,为临床上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的一系列胃肠道疾病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信号通路 黏膜病变 肿瘤抑制因子
下载PDF
中医证型在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致上消化道黏膜病变中的分布特点及与中医体质的关系分析
5
作者 吕金芳 高利伟 +3 位作者 林健瑶 郝彤彤 颜斐斐 罗文雄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20期148-151,共4页
目的探讨中医证型在儿童幽门螺杆菌(Hp)感染致上消化道黏膜病变中的分布特点及与中医体质的关系。方法230例确诊为Hp感染致上消化道黏膜病变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临床症状、舌象等资料对患儿进行中医证型和体质辨识,观察Hp感染致上... 目的探讨中医证型在儿童幽门螺杆菌(Hp)感染致上消化道黏膜病变中的分布特点及与中医体质的关系。方法230例确诊为Hp感染致上消化道黏膜病变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临床症状、舌象等资料对患儿进行中医证型和体质辨识,观察Hp感染致上消化道黏膜病变患儿的中医证型、中医体质分布情况,分析Hp感染致上消化道黏膜病变患儿中医证型在不同中医体质中的分布情况。结果①230例患儿中,脾胃湿热证最多,占25.2%,其次为肝胃气滞证、脾胃气虚证,分别占18.7%、17.4%,各中医证型占比存在差异,依次为脾胃湿热证>肝胃气滞证>脾胃气虚证>胃阴不足证>脾胃虚寒证>肝胃郁热证>胃络瘀阻证。②230例患儿中平和质60例,占26.1%;偏颇质170例,占73.9%。偏颇质中前3位体质类型依次为湿热质(21.3%)、气郁质(13.0%)、阴虚质(11.3%),其中以湿热质最多见。③湿热质中脾胃湿热证最多,占44.9%(22/49);气郁质中肝胃气滞证最多,占53.3%(16/30);痰湿质中脾胃湿热证最多,占53.3%(8/15);阴虚质中胃阴不足证最多,占65.4%(17/26);平和质中脾胃湿热证占比23.3%(14/60)、脾胃气虚证占比20.0%(12/60)、脾胃虚寒证占比18.3%(11/60)、胃阴不足证占比20.0%(12/60)、肝胃气滞证占比13.3%(8/60)占比均高于肝胃郁热证的5.0%(3/60)。④肝胃气滞证以气郁质(37.2%,16/43)和平和质(18.6%,8/43)居多;脾胃湿热证以湿热质(37.9%,22/58)、平和质(24.1%,14/58)、痰湿质(13.8%,8/58)居多;脾胃气虚证以气虚质(30.0%,12/40)和平和质(30.0%,12/40)居多。结论Hp感染致上消化道黏膜病变患儿偏颇体质多见,以湿热质、气郁质、阴虚质为主,结合体质的可调性,通过纠正或改善体质偏颇,改善疾病的临床症状,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上消化道黏膜病变 中医体质 中医证型
下载PDF
食管黏膜病变患者术前NBI-ME下活检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6
作者 高举 尚委苇 +1 位作者 李秀敏 常廷民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7期67-70,共4页
目的分析食管黏膜病变患者术前窄带成像放大内镜(NBI-ME)活检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差异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行NBI-ME下病理活检及食管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食管黏膜病变患者81例,根据术前NBIME下病理活检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的比较情... 目的分析食管黏膜病变患者术前窄带成像放大内镜(NBI-ME)活检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差异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行NBI-ME下病理活检及食管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食管黏膜病变患者81例,根据术前NBIME下病理活检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的比较情况分为病理降级者、无病理变化者及病理升级者,比较病理升级与无变化、病理降级与无变化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食管黏膜病变患者病理升级及病理降级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81例管黏膜病变患者发生病理升级15例(18.5%),病理降级10例(12.3%),病理无变化56例(69.1%)。发生病理升级的患者内镜下存在乏血管区域比例、有颗粒/结节样改变比例、病变面积均大于病理无变化患者(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存在颗粒或结节样改变是NBI-ME下活检病理结果在术后出现病理升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发生病理降级患者年龄、吸烟比例均小于病理无变化患者(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是NBI-ME下活检病理结果在术后出现病理降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存在颗粒或结节样改变是食管黏膜病变患者NBI-ME下活检病理结果在术后出现病理升级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65岁是食管黏膜病变患者NBI-ME下活检病理结果在术后出现病理降级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黏膜病变 窄带成像放大内镜 食管黏膜下剥离术 病理检查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肤黏膜病变的中医研究进展
7
作者 林风至 于静 金明秀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11期144-148,共5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皮肤黏膜的损害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征性症状,典型表现有蝶形红斑、雷诺现象、血管炎、光过敏、脱发、口腔溃疡等。目前,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肤受累的一线治疗还是以西药为主,包括以激素为...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皮肤黏膜的损害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征性症状,典型表现有蝶形红斑、雷诺现象、血管炎、光过敏、脱发、口腔溃疡等。目前,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肤受累的一线治疗还是以西药为主,包括以激素为主的局部用药、抗疟药和全身用激素。现今医疗知识有效普及,患者虽未谈激素色变,但对于激素的使用还是有一定的顾虑。而中医药治疗历史悠久,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肤黏膜病变的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小,治法多样,易于被接受,不仅缓解了患者的病痛,还树立了患者对治疗的信心。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肤黏膜病变的病因病机可概括为虚、瘀、毒三者:虚指气血亏虚,瘀指血脉瘀滞,毒多指外感温热之邪。文章基于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中医基本特点,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肤黏膜病变的中医治疗进行综述,从传承已久的古方、现代医家的经验方及单味中药入手,探讨其疗效,列举中药熏洗、中药外敷、针灸、按摩等中医外治法,体现了中医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皮肤黏膜病变 病因病机 中医治疗
下载PDF
胃黏膜病变术前活检病理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病理诊断的比较
8
作者 黄丽娜 陈朝元 +1 位作者 张虹 李玉龙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9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胃黏膜病变术前活检病理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病理诊断的差异性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12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115例胃黏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接受胃镜活检检查,并接受胃E... 目的探讨胃黏膜病变术前活检病理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病理诊断的差异性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12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115例胃黏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接受胃镜活检检查,并接受胃ESD,术中获取病变组织标本。比较患者术前活检病理和胃ESD术后病理诊断,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病理升级的危险因素。结果115例胃黏膜病变患者术前活检病理和ESD术后病理诊断一致者为59例(51.30%),其中慢性炎性改变一致率为34.38%(11/32),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一致率为67.31%(35/52),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一致率为33.33%(9/27),早期胃癌一致率为100.00%(4/4);术后病理降级率为8.70%(10/115),升级率为40.00%(46/115);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性别、病变部位、颜色改变、糜烂及溃疡、黏膜结节感、大体形态者胃ESD术后病理升级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灶最大直径者胃ESD术后病理升级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灶最大直径>2 cm(β=-0.972,OR=0.378,95%CI:0.172~0.831)是胃ESD术后病理升级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胃黏膜病变术前活检病理和ESD术后病理诊断存在一定差异性,其主要受病灶最大直径影响,临床需加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病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病理升级 早期胃癌
下载PDF
出院随访对早期胃黏膜病变患者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恢复的影响
9
作者 张苗英 姚鑫杰 张思怡 《健康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348-351,共4页
目的 探讨出院随访对早期胃黏膜病变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为患者自我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98例胃ESD患者分别接受常规术后随访(对照组,49例)和定期出院随访(观察组,49例);随访... 目的 探讨出院随访对早期胃黏膜病变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为患者自我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98例胃ESD患者分别接受常规术后随访(对照组,49例)和定期出院随访(观察组,49例);随访1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前后的心理状况、睡眠质量、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出院1月后的疼痛、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应对方式问卷(CSQ)、症状自评量表(SCL-90)、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的评分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24%)低于对照组(32.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61,P=0.016)。结论 加强对胃ESD术后患者的出院随访,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负性情绪、减少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院随访 早期胃黏膜病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与常规电刀在软腭黏膜良性病变切除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10
作者 时恩来 方怡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2期50-53,共4页
目的 对比低温等离子与常规电刀在软腭黏膜良性病变切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5例采用低温等离子切除的软腭黏膜良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将15例采用常规电刀切除的软腭黏膜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病变面积、手术时间、术... 目的 对比低温等离子与常规电刀在软腭黏膜良性病变切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5例采用低温等离子切除的软腭黏膜良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将15例采用常规电刀切除的软腭黏膜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病变面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6个月复发情况及术后继发出血、血肿形成情况。结果 研究组病变面积、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65±2.61)cm^(2)、(21.87±5.19)min、(16.47±4.14)ml,对照组分别为(6.52±2.25)cm^(2)、(22.00±5.14)min、(16.87±3.66)ml;两组的病变面积、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1、3、5 d的VAS评分分别为(3.87±1.13)、(2.80±0.77)、(1.80±0.68)分,对照组分别为(6.73±1.28)、(5.60±1.06)、(3.20±1.86)分;两组术后1、3、5 d的VAS评分均逐渐降低,且研究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术后出现1例(6.67%)创面继发出血(予局部麻醉下行出血点电凝止血后出血停止)、2例(13.33%)软腭血肿情况(未引起呼吸及吞咽困难,冷流饮食及局部冰敷后血肿逐渐吸收);研究组术后未出现创面继发出血及软腭血肿情况;两组创面继发出血及软腭血肿形成率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均未见软腭病变局部复发情况。结论 在软腭黏膜病变切除手术中应用低温等离子能明显减轻术后疼痛反应,降低术后继发出血及血肿的发生,临床效果确切,在经济情况允许下可作为临床首选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 常规电刀 软腭黏膜良性病变 临床效果
下载PDF
ME-NBI、靛胭脂染色内镜对胃黏膜病变诊断的临床价值
11
作者 刘燕 董子 +2 位作者 王景艳 龚会梅 杨太明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0期0126-0131,共6页
探讨ME-NBI、靛胭脂染色内镜对胃黏膜病变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采用临沧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间接收的190例疑似早期癌症及癌前期病变患者,对他们进行了常规白光内镜、窄带成像(NBI)、ME-NBI联合放大内镜、靛胭... 探讨ME-NBI、靛胭脂染色内镜对胃黏膜病变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采用临沧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间接收的190例疑似早期癌症及癌前期病变患者,对他们进行了常规白光内镜、窄带成像(NBI)、ME-NBI联合放大内镜、靛胭脂染色内镜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评估这四种检查方法的精确度。结果 研究发现,在病灶边缘观察上,ME-NBI(得分677)与靛胭脂染色(得分696)表现接近,两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优于常规白光内镜(得分5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表面微观结构观察上,ME-NBI(得分620)与靛胭脂染色(得分628)相似,无显著差异(P>0.05),且均优于常规白光内镜(得分332);在微血管观察上,ME-NBI的清晰度(得分450)显著高于靛胭脂染色内镜(得分238),差异显著(P<0.05)[1];ME-NBI内镜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较高,kappa系数为0.672,而靛胭脂染色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同样与ME-NBI相近,kappa系数为0.606。普通白光内镜、NBI、ME-NBI、靛胭脂染色准确度依次为74.74%(142/190)、80%(152/190)、89.47%(170/190)、87.37%(166/190),普通白光与靛胭脂染色、ME-NBI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靛胭脂染色内镜与ME-NBI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癌前病变及早癌的检出,ME-NBI的诊断价最高,而靛胭脂染色除了在观察微血管方面外均接近ME-NBI,所以在缺少ME-NBI设备的地区,可以使用靛胭脂染色内镜来提高胃黏膜病变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病变 窄带成像 靛胭脂 放大 胃镜检查
下载PDF
胃黏膜病变活检病理诊断与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病理诊断的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12
作者 赵志娟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1期102-106,共5页
探究胃黏膜病变活检病理诊断与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后病理诊断的差异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21年4月-2024年4月 140例患者胃镜活检并实施ESD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ESD术后病理以及活检病理结果诊断差异分析,设置为升级组、一致... 探究胃黏膜病变活检病理诊断与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后病理诊断的差异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21年4月-2024年4月 140例患者胃镜活检并实施ESD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ESD术后病理以及活检病理结果诊断差异分析,设置为升级组、一致组、降级组,记录不一致情况出现的影响因素。结果 ESD术后结果如下:123例LGIN患者中有12例早期胃癌,占比9.8%,7例为升级为HGIN,占比5.7%,87例为LGIN无变化,占比70.7%;其余17例降级为炎性反应,占比为13.8%。17例HGIN患者中,ESD术后病理结果有9例患者升级为早期胃癌,占比52.9%;4例患者为HGIN,占比23.5%;2例患者降级为LGIN,占比11.8%;2例患者降级为炎性反应,占比11.8%。一致组为91例,占比65%;升级组为30例,占比21.4%;降级组为19例,占比13.6%。三组在HP感染情况、病灶位置、年龄、性别资料上比较无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三组在病灶个数、是否溃疡、肉眼分型、活检次数、病灶直径上比较差异显著,统计学有意义,P<0.05。对病灶个数、活检次数、是否溃疡、肉眼分型、病灶直径作为自变量,给予多因素回归分析,观察到浅表凹陷型以及病灶存在溃疡属于术后病理结果升级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后病理降级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病灶直径在1cm以内。结论 针对在肉眼分型中出现浅表凹陷或是病灶有溃疡的患者,ESD术后病理诊断升级的可能性较高,临床需及时对患者进行内镜下治疗,而针对病灶在1cm以下的患者需注意在术后出现降级的情况,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病变活检 病理诊断 ESD术后 诊断差异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能谱CT成像对胃黏膜下微小病变检出率的应用价值
13
作者 陈楠 叶德胜 邓满红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4年第5期858-861,共4页
目的:分析比较能谱CT成像与常规CT成像对胃黏膜下微小病变的检出率。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至9月收治的26例胃黏膜下微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检查CT前均行胃超声内镜检查,且均通过手术治疗或胃镜活检取得病理资料。同一个患者,... 目的:分析比较能谱CT成像与常规CT成像对胃黏膜下微小病变的检出率。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至9月收治的26例胃黏膜下微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检查CT前均行胃超声内镜检查,且均通过手术治疗或胃镜活检取得病理资料。同一个患者,通过重建120kVp-like图像作为对照组,模拟常规CT扫描所成生的120kVP的混合能量图像,而实验组通过能谱多组单能量图像、能谱曲线等能谱数据对病灶进行诊断。比较两组对不同大小的胃黏膜下微小肿物的检出率。结果:对照组对黏膜下病变总检出率为30.8%(8/26),低于实验组的69.2%(1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对<1cm病灶未能检出,实验组检出率为38.4%(5/13)。对照组对1cm~1.5cm病灶检出率为16.7%(1/6),实验组检出率为100%。对于>1.5cm,两组均能检测出病灶。结论:能谱CT成像能提供更丰富的参数,有助于胃黏膜下微小病灶的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下微小病变 能谱CT成像 检出率
下载PDF
胃黏膜病变活检病理诊断与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病理诊断的差异及影响因素探析
14
作者 宋昭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092-0095,共4页
对胃黏膜病变活检病理诊断与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病理诊断的差异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200例胃黏膜病变患者,均接受胃黏膜病变活检病理诊断与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病理诊断,对比诊断差异。结... 对胃黏膜病变活检病理诊断与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病理诊断的差异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200例胃黏膜病变患者,均接受胃黏膜病变活检病理诊断与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病理诊断,对比诊断差异。结果 两种方式在上皮内瘤变检查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误差原因集中在病灶直径、病灶溃烂等。结论 胃黏膜病变活检病理诊断病变检出率良好,但在上皮内瘤变诊断上需辅助检查提高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病变活检 病理诊断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胃镜 上皮内瘤变
下载PDF
以胃液pH值为导向的颅脑损伤应激相关性黏膜病变预防策略及其对相关临床事件的影响
15
作者 江皓波 刘海木 李翠玉 《广西医学》 CAS 2023年第13期1547-1550,共4页
目的探讨以胃液pH值为导向的颅脑损伤应激相关性黏膜病变(SRMD)预防策略及其对相关临床事件的影响。方法将72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37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静脉注射质子泵抑制剂(PPI)预防SRMD,给予观察组患者以胃... 目的探讨以胃液pH值为导向的颅脑损伤应激相关性黏膜病变(SRMD)预防策略及其对相关临床事件的影响。方法将72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37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静脉注射质子泵抑制剂(PPI)预防SRMD,给予观察组患者以胃液pH值为导向的预防策略。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SRMD、医院获得性肺炎(HAP)、艰难梭菌感染(CDI)、呼吸衰竭、休克、肾功能受损及死亡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SRMD、肾功能受损及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HAP、CDI、呼吸衰竭、休克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相比于常规的PPI预防策略,采用以胃液pH值为导向的预防策略,可在保证SRMD预防效果的同时,降低颅脑损伤患者的HAP、CDI、呼吸衰竭、休克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相关性黏膜病变 颅脑损伤 胃液 PH值 预防效果
下载PDF
超声内镜检查术诊断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的回顾性分析
16
作者 邹傲 王俊萍 +3 位作者 杨莉丽 郭海 李曦 邹兵 《中国内镜杂志》 2023年第9期44-48,共5页
目的评估超声内镜检查术(EUS)诊断消化道黏膜下病变(SML)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该院消化内科使用EUS诊断,并经组织病理学证实为SML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共有142例消化道SML患者进行了EUS检查。其中,135例为实... 目的评估超声内镜检查术(EUS)诊断消化道黏膜下病变(SML)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该院消化内科使用EUS诊断,并经组织病理学证实为SML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共有142例消化道SML患者进行了EUS检查。其中,135例为实体瘤,7例为壁外压迫。实体瘤中,EUS诊断黏膜层病变14例,黏膜肌层病变20例,黏膜下层病变62例,固有肌层病变39例,其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0%、100.0%、95.0%和89.7%。EUS诊断平滑肌瘤30例(21.1%),间质瘤29例(20.4%),神经内分泌肿瘤25例(17.6%),异位胰腺15例(10.6%),息肉14例(9.9%),脂肪瘤11例(7.7%),囊肿9例(6.3%),壁外压迫7例(4.9%),颗粒细胞瘤2例(1.4%)。107例行内镜治疗或手术切除后送病检,99例病理与EUS诊断相符,EUS总体诊断准确率为92.5%。结论EUS对消化道SML诊断的准确性与病变的起源有关,起源于黏膜层与黏膜肌层的诊断准确性最高,在鉴别壁内病变与壁外压迫方面,也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EUS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判断SML的性质,有助于确定病变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检查术(EUS) 消化道 黏膜病变(SML) 鉴别诊断 外源性压迫
下载PDF
胃癌高发区人群筛查中胃黏膜病变进展为胃癌风险的研究
17
作者 吴秀贞 刘宗超 +2 位作者 李文庆 冯海华 张兰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3期163-167,共5页
依托胃癌高发区大规模人群筛查队列分析不同级别胃黏膜病变的患病情况,前瞻性探讨不同胃黏膜病变进展为胃癌的风险,为优化胃癌的筛查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山东临朐胃癌高发区开展的国家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纳入年龄在40-69... 依托胃癌高发区大规模人群筛查队列分析不同级别胃黏膜病变的患病情况,前瞻性探讨不同胃黏膜病变进展为胃癌的风险,为优化胃癌的筛查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山东临朐胃癌高发区开展的国家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纳入年龄在40-69岁之间,2012-2020年经内镜筛查和病理诊断明确为各级别胃黏膜病变、且未患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或浸润性胃癌的14087例研究对象,随访至2021年12月31日。应用Poisson回归模型计算各级别胃黏膜病变进展至胃癌风险的相对危险度及其95%CI。结果 胃黏膜完全正常者仅有8例(0.06%),诊断为浅表性胃炎(SG)、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肠上皮化生(IM)和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分别为7608(54.00%)、2848(20.22%)、3103(22.03%)和520(3.69%)例。受检者前瞻性随访过程中,共有109例诊断为胃癌,包括63例HGIN和46例浸润性胃癌。与基线正常或仅有SG的个体相比,患有CAG、IM和LGIN的个体进展为胃癌的风险依次增加为3.85倍、5.18倍和19.08倍,其中LGIN组进展为HGIN和浸润性胃癌的风险分别为SG/正常组的22.96倍和14.64倍。结论 基于胃癌高发区的大样本研究显示,随胃黏膜病变严重程度增加,随访期间发生胃癌的风险呈级联上升趋势,为针对不同级别胃黏膜病变的人群进行分级干预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筛查 黏膜病变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病变治疗术后出血预防管理审查指标的制定及障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仲蕾媛 庄若 +6 位作者 朱丽群 陈萍 包磊 李卉 厉丽 张文华 张炜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107-113,共7页
目的制定内镜下黏膜病变治疗术后出血预防管理的审查指标并开展临床现状审查。方法以渥太华研究应用模式为理论框架,确定临床护理问题、组建循证护理团队、系统检索文献、评价及汇总证据,制定审查指标及审查方法,依据审查结果,从基于证... 目的制定内镜下黏膜病变治疗术后出血预防管理的审查指标并开展临床现状审查。方法以渥太华研究应用模式为理论框架,确定临床护理问题、组建循证护理团队、系统检索文献、评价及汇总证据,制定审查指标及审查方法,依据审查结果,从基于证据的变革、潜在采纳者和实践环境3个方面分析证据引入临床的障碍及促进因素,制定行动对策。结果共纳入26条最佳证据,制定30条审查指标;14条审查指标依从率>60%,16条<60%,其中14条依从率为0。主要障碍因素为证据内容复杂且未转化为护士可及形式,医护人员循证知识欠缺,多形式宣教材料规范流程缺失,未形成多学科合作机制等;主要促进因素为循证项目管理体系完善,管理层变革意愿强,实践者善于创新等。结论预防内镜下黏膜病变治疗术后出血的证据与临床实践存在较大差距,应充分利用促进因素克服障碍,实施改进,促进证据的有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病变 消化内镜手术 术后出血 审查指标 障碍因素 促进因素 循证护理
下载PDF
胃黏膜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病理升级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高荣建 吴海丽 +5 位作者 毕鑑红 康凯 郭星 刘娟 李晓丽 孟存英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6期3325-3329,共5页
背景胃癌的早期诊断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目前,内镜下钳夹活检(EFB)是胃癌诊断的重要手段。然而,据相关研究显示,EFB诊断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病理诊断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导致患者病情被低估。陕北地区目前此相关研究较少。目的统... 背景胃癌的早期诊断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目前,内镜下钳夹活检(EFB)是胃癌诊断的重要手段。然而,据相关研究显示,EFB诊断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病理诊断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导致患者病情被低估。陕北地区目前此相关研究较少。目的统计陕北地区5所医院因胃黏膜病变经ESD后的病理升级率,并分析病理升级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6—2021年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延安市人民医院、榆林市第一医院、延安市中医院、子长市人民医院因胃黏膜病变行ESD治疗的患者,其术前均行EFB。本研究将病理类型分为:慢性炎性改变(CIC)、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早期胃癌(EGC)及进展期胃癌。分析患者术前EFB诊断与ESD术后病理诊断的差异,将术后病理诊断发生升级者定义为病理升级。分别对术前EFB诊断为CIC、LGIN、HGIN患者ESD术后病理升级情况进行统计,并分析病理升级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41例患者。术前EFB诊断为CIC、LGIN、HGIN、EGC分别为84、75、65、17例。术前EFB诊断与ESD术后病理诊断总体升级率为31.5%(76/24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内镜下分型[OR=0.134,95%CI(0.029,0.617)]和表面溃疡[OR=3.595,95%CI(1.226,10.536)]是术前EFB诊断为CIC患者ESD术后病理升级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OR=3.961,95%CI(1.071,14.650)]、内镜下分型[OR=0.311,95%CI(0.127,0.765)]、表面发红[OR=5.830,95%CI(1.591,21.355)]及取材数目[OR=0.234,95%CI(0.063,0.872)]是术前EFB诊断为LGIN患者ESD术后病理升级的影响因素(P<0.05);病灶大小[OR=3.143,95%CI(1.003,9.852)]是术前EFB诊断为HGIN患者ESD术后病理升级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若术前活检提示为CIC,但内镜下分型为平坦型或凹陷型,病灶有表面溃疡,应警惕病理被低估的可能;术前活检提示为LGIN,但患者年龄>60岁、病灶为平坦型、病灶表面发红且取活检数目只有1块时,不排除术前病理被低估,必要时可行ESD;病灶大小>2 cm时,术前活检诊断HGIN的病灶很可能为EGC,建议行ES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病变 胃肿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内镜下钳夹活检 病理升级 相关因素分析
下载PDF
胃黏膜病变ESD术前术后病理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苗向阳 赵倩 +1 位作者 杨爱华 薛会光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3年第10期1293-1297,共5页
目的 分析胃黏膜病变术前活检病理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病理诊断的差异性情况以及导致病理差异的相关因素分析,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05.01至2022.06.30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并行病理检查的... 目的 分析胃黏膜病变术前活检病理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病理诊断的差异性情况以及导致病理差异的相关因素分析,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05.01至2022.06.30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并行病理检查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内镜下钳夹活检(EFB),按照活检病理分为慢性炎症改变(CIC)、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并根据活检病理及ESD术后病理分为升级组、未升级组,探讨ESD术后病理差异的危险因素。结果 236例病例中,42例CIC,100例LGIN,74例HGIN,20例早期胃癌(EGC)。EFB病理及ESD术后病理诊断总体一致率为59.75%。其中CIC组术后病理与活检病理保持一致者占57.14%,升级率42.86%,其中升级为LGIN、HGIN、EGC分别为30.95%、9.52%、2.38%。LGIN组病理一致率为73%,升级率25%,其中升级为HGIN者18%,EGC者7%。HGIN组病理一致率为33.78%,升级为EGC者为43.24%。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内镜下分型是CIC术后病理升级的独立危险因素;病变大小>2 cm、病灶表面结节、活检取材1块是LGIN病理升级的危险因素;内镜下分型凹陷型是HGIN病理升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内镜活检病理与ESD术后病理存在一定差异性。当术前活检提示CIC,而内镜下形态为凹陷型,应关注术后病理存在升级风险;术前活检提示LGIN,当病变大小>2 cm、病灶表面有结节且活检数目只有1块时,应注意病变被低估的可能;术前活检为HGIN时,若病灶镜下形态为凹陷型,应注意存在病理升级为EGC可能,应积极复查,完善ES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病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活检 病理差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