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鲁迅《病后杂谈》被删事件中的几个问题
1
作者 李茜烨 《中国图书评论》 2023年第11期81-93,共13页
鲁迅的《病后杂谈》是一篇被当时的审查官“悬头”的长文,这篇文章发表的曲折过程给鲁迅带来了极大的震动,甚至由此拒绝了《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的编选工作。在鲁迅自己的记录中,《病后杂谈》的篇幅和段落数有模糊不清的情... 鲁迅的《病后杂谈》是一篇被当时的审查官“悬头”的长文,这篇文章发表的曲折过程给鲁迅带来了极大的震动,甚至由此拒绝了《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的编选工作。在鲁迅自己的记录中,《病后杂谈》的篇幅和段落数有模糊不清的情况。本文通过对鲁迅的日记、书信、手稿及相关人士回忆的考求,对《病后杂谈》的篇幅与致误之因、该文的被删与发表过程、被删事件背后的人事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病后杂谈 《且介亭杂文》
下载PDF
论《病后杂谈》
2
作者 孔见 景迅 《泰山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14-18,共5页
鲁迅晚年创作的著名杂文《病后杂谈》,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考据精确,抒情别致,联系广泛,转换自然,笔法灵活,笔致幽默。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天成。是纵横捭阖、贯通古今的融记叙、抒情、考据、议论于一体的千古名篇,也是鲁迅晚年的代表作... 鲁迅晚年创作的著名杂文《病后杂谈》,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考据精确,抒情别致,联系广泛,转换自然,笔法灵活,笔致幽默。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天成。是纵横捭阖、贯通古今的融记叙、抒情、考据、议论于一体的千古名篇,也是鲁迅晚年的代表作。该文于保持鲁迅杂文一贯的战斗性之外,一改早年那剑拔弩张、金刚怒目式的抨击、揭露和冷讽热嘲、嬉笑怒骂式的讽刺与挖苦,代之以轻松潇洒的幽默和亲切温馨的抒情。显示着鲁迅晚年杂文艺术风格的突变,也显示着鲁迅杂文创作确已达到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思想艺术境界。写于稍后的《病后杂谈之余》则是该文的续篇,或称姊妹篇,主题、风格也大致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杂文 病后杂谈 纵横捭阖、贯通古今 记叙 抒情 考据 议论 行云流水、自然天成 炉火纯青 登峰造极 千古名篇 艺术风格的突变
下载PDF
病后杂谈
3
作者 鲁迅 《书摘》 2023年第1期67-72,共6页
一生一点病,的确也是一种福气。不过这里有两个必要条件:一要病是小病,并非什么霍乱吐泻,黑死病,或脑膜炎之类;二要至少手头有一点现款,不至于躺一天,就饿一天。这二者缺一,便是俗人,不足与言生病之雅趣的。我曾经爱管闲事,知道过许多人... 一生一点病,的确也是一种福气。不过这里有两个必要条件:一要病是小病,并非什么霍乱吐泻,黑死病,或脑膜炎之类;二要至少手头有一点现款,不至于躺一天,就饿一天。这二者缺一,便是俗人,不足与言生病之雅趣的。我曾经爱管闲事,知道过许多人,这些人物,都怀着一个大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死 脑膜炎 病后杂谈 吐泻 必要条件
原文传递
病后杂谈
4
作者 王经鑫 《上海鲁迅研究》 1996年第1期180-180,共1页
关键词 病后杂谈
原文传递
浪漫主义与“肺结核情结”——疾病的社会史之九
5
作者 余凤高 《社会学家茶座》 2009年第3期142-148,共7页
1934年,鲁迅在他的杂文《病后杂谈》开头这样写道: 生一点病,的确也是一种福气,不过这里有两个必要条件:一要病是小病,并非什么霍乱吐泻,黑死病,或脑膜炎之类;二是至少手头有一点现款,不至于躺一天就饿一天。这二者缺一,便... 1934年,鲁迅在他的杂文《病后杂谈》开头这样写道: 生一点病,的确也是一种福气,不过这里有两个必要条件:一要病是小病,并非什么霍乱吐泻,黑死病,或脑膜炎之类;二是至少手头有一点现款,不至于躺一天就饿一天。这二者缺一,便是俗人,不足与言生病之雅趣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漫主义 社会史 肺结核 情结 病后杂谈 黑死 脑膜炎
下载PDF
《寒夜》中肺病隐喻的转变 被引量:1
6
作者 蒋雪静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43-45,共3页
鲁迅先生在《病后杂谈》中曾谈到两位心怀"大愿"的人物:一位是愿天下的人都死掉,只剩下他自己和一个好看的姑娘,还有一个卖大饼的;另一位是愿秋天薄暮,吐半口血,两个侍儿扶着,恹恹地到阶前去看秋海棠。不难发现鲁迅先生所写的这两个... 鲁迅先生在《病后杂谈》中曾谈到两位心怀"大愿"的人物:一位是愿天下的人都死掉,只剩下他自己和一个好看的姑娘,还有一个卖大饼的;另一位是愿秋天薄暮,吐半口血,两个侍儿扶着,恹恹地到阶前去看秋海棠。不难发现鲁迅先生所写的这两个人物:一个是愿怎么活,一个是愿怎么死。对于第一位,我们是不难理解的,可是第二位的"大愿",很多人就难以苟同了。然而,第二位的"大愿"恰恰反映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一种文学审美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夜》 病后杂谈 汪文宣 侍儿 文学审美 曾树生 享受生活 患者 美学特征 父子关系
下载PDF
林语堂与鲁迅曾在日记中互指对方为“神经病”
7
作者 肖伊绯 《协商论坛》 2015年第5期58-58,共1页
后来的研究者普遍认为,"南云楼风波"之后,鲁、林二人形同水火,正式决裂。1929年8月28日鲁迅日记:"席将终,林语堂语含讥刺。直斥之,彼亦争持,鄙相悉现"。同日林语堂日记:"此人已成神经病"。那么,二人当天究竟发生了什么?有多大... 后来的研究者普遍认为,"南云楼风波"之后,鲁、林二人形同水火,正式决裂。1929年8月28日鲁迅日记:"席将终,林语堂语含讥刺。直斥之,彼亦争持,鄙相悉现"。同日林语堂日记:"此人已成神经病"。那么,二人当天究竟发生了什么?有多大仇多大恨,竟至于两人在日记中互指对方为"神经病"呢?根据鲁迅日记中的回忆,当天的大致情形已经明了。"小峰来,并送来纸版,由达夫、矛尘作证,计算收回费用五百四十八元五角。同赴南云楼晚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日记 矛尘 论俗人应避雅人 胡适之 病后杂谈 五百 吴稚晖 袁中郎 北新 英文系
下载PDF
鲁迅研究断想
8
作者 陈漱渝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20-22,共3页
关键词 鲁迅研究 病后杂谈 意识形态
下载PDF
例谈鲁迅对词语感情色彩的精心选炼
9
作者 周玉凤 《中学教学参考》 2014年第28期32-32,共1页
读鲁迅的作品,往往会被他笔下那种一泻千里、酣畅淋漓的情感所震撼。在我思考良久之后才知道,这种感觉的出现有赖于鲁迅作品中对词语感情色彩的选炼。的确,鲁迅选炼词语的感情色彩往往达到"一字千金""掷地有声"的修辞效果。首先,鲁... 读鲁迅的作品,往往会被他笔下那种一泻千里、酣畅淋漓的情感所震撼。在我思考良久之后才知道,这种感觉的出现有赖于鲁迅作品中对词语感情色彩的选炼。的确,鲁迅选炼词语的感情色彩往往达到"一字千金""掷地有声"的修辞效果。首先,鲁迅选用一些本身不带感情色彩的词搭配起来,使之富有感情色彩。例如:1这辫子,是砍了我们古人的许多头,这才种獉定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作品 病后杂谈 修辞效果 讽刺意味 藤野先生 记念刘和珍君 含蓄委婉 对我说 褒词贬用 深恶痛嫉
下载PDF
鲁迅与秋瑾——纪念鲁迅逝世50周年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德林 《渤海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Z1期15-19,共5页
在江南名城绍兴的市中心——轩亭口,巍然耸立着一块引人注目的石碑——“秋瑾烈士纪念碑”.这七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耀眼夺目.碑上还刻有蔡元培撰写的碑文.人们在凭吊、景仰的同时,眼前就会浮现出近代著名女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前驱秋... 在江南名城绍兴的市中心——轩亭口,巍然耸立着一块引人注目的石碑——“秋瑾烈士纪念碑”.这七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耀眼夺目.碑上还刻有蔡元培撰写的碑文.人们在凭吊、景仰的同时,眼前就会浮现出近代著名女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前驱秋瑾那威武不屈、大义凛然的光辉形象.她于一九○七年七月十五日,吟着“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悲愤诗句,壮烈牺牲于反动清政府的血腥屠刀之下.当时,烈士殉难的消息传到日本,激起了留日浙江同乡会成员的强烈愤慨,他们吊烈士,骂满洲,并主张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其中,鲁迅就是积极主张发电报者之一.直到一九三四年末,鲁迅在《病后杂谈》一文中还说,秋瑾女士在临刑前“有一句‘秋风秋雨愁杀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风秋雨 耀眼夺目 巍然耸立 病后杂谈 妇女解放运动 烈士纪念碑 一九 三四 殒身不恤 夏瑜
下载PDF
《鲁迅全集》注释失误两例
11
作者 杨乾坤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1期168-168,共1页
关键词 《鲁迅全集》 注释错误 《谈金圣叹》 病后杂谈 屈大均
下载PDF
新版《鲁迅全集》对“幽闭”的注释
12
作者 陈福康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4-96,共3页
鲁迅《且介亭杂文》中的名文《病后杂谈》,写到了我国古代统治阶级对女性的一种酷刑"幽闭":也还是为了自己生病的缘故罢,这时就想到了人体解剖。医术和虐刑,是都要生理学和解剖学智识的。中国却怪得很,固有的医书上的人身五脏图,真... 鲁迅《且介亭杂文》中的名文《病后杂谈》,写到了我国古代统治阶级对女性的一种酷刑"幽闭":也还是为了自己生病的缘故罢,这时就想到了人体解剖。医术和虐刑,是都要生理学和解剖学智识的。中国却怪得很,固有的医书上的人身五脏图,真是草率错误到见不得人,但虐刑的方法,则往往好像古人早懂得了现代的科学。例如罢,谁都知道从周到汉,有一种施于男子的"宫刑",也叫"腐刑",次于"大辟"一等。对于女性就叫"幽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全集》 幽闭 注释 病后杂谈 统治阶级 人体解剖 解剖学 生理学
下载PDF
《鲁迅全集》注释商榷两例
13
作者 杨乾坤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38-38,共1页
关键词 《鲁迅全集》 注释 张叔夜 屈大均 病后杂谈
下载PDF
成语应用辨误(十)
14
作者 嘉行 《语文世界(中旬刊)》 2016年第1期79-79,共1页
"望其项背"与"望尘莫及"意思正好相反某报一篇报道中有这么一段文字:"生孩子,本是十分隐秘的事,过去是连父亲也不允许在侧的,这回可好,不但父亲可以在侧,而且公开对公众直播。我不知外国有无这种情况,我们的媒体敢想敢干连西方人... "望其项背"与"望尘莫及"意思正好相反某报一篇报道中有这么一段文字:"生孩子,本是十分隐秘的事,过去是连父亲也不允许在侧的,这回可好,不但父亲可以在侧,而且公开对公众直播。我不知外国有无这种情况,我们的媒体敢想敢干连西方人也要望其项背。""望其项背",项,脖子的后部,意思是能够望见前面人的项和背。表示有希望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句或反问句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问句 三度小桃红 辨误 敢想敢干 周藩 生孩子 本朝 孟称舜 病后杂谈 权色交易
下载PDF
林语堂与鲁迅的意气之争
15
作者 朴素 《时代人物》 2015年第6期116-116,共1页
林语堂初到北京大学时,当时北大的教授已经形成两派,一派是以周氏兄弟为首,另一派以胡适为代表。应该说林语堂与周氏兄弟在最初是非常好的盟友,尽管林语堂与胡适有极为相近的思想和个人情谊,但他却站在了鲁迅的旃下。1924年11月,《语丝... 林语堂初到北京大学时,当时北大的教授已经形成两派,一派是以周氏兄弟为首,另一派以胡适为代表。应该说林语堂与周氏兄弟在最初是非常好的盟友,尽管林语堂与胡适有极为相近的思想和个人情谊,但他却站在了鲁迅的旃下。1924年11月,《语丝》创刊,鲁迅和周作人做了语丝派的首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氏兄弟 《语丝》 徐志摩 俞平伯 钱玄同 语丝派 语丝社 病后杂谈 矛尘 《故事新编》
下载PDF
和同志谈“治学之道”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预衡 《文史知识》 1988年第4期3-8,共6页
近儿年来时常收到相识或不相识的同志来信,要我谈谈治学之道。有一封信是这样写的: 某某同志: 我是学习中国古典文学的,有志于进一步研究,但近两年来看到一些评论文章,我对于古典文学研究产生了一些疑问,得不到解决。我读过您的著作和文... 近儿年来时常收到相识或不相识的同志来信,要我谈谈治学之道。有一封信是这样写的: 某某同志: 我是学习中国古典文学的,有志于进一步研究,但近两年来看到一些评论文章,我对于古典文学研究产生了一些疑问,得不到解决。我读过您的著作和文章,很希望得到您的指教。我的提问是: 一、对于当前古典文学研究的现状应该怎样估计?在整个社会科学领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文学研究 一封信 治学之道 资料考证 《鲁迅全集》 古籍序跋集 病后杂谈 中国文学史 中山先生 新技术革命
原文传递
“带着镣铐的进军”——鲁迅与国民党书报审查制度的抗争 被引量:3
17
作者 林贤治 《书摘》 2004年第2期4-8,共5页
权势者和无权者之间有一个长期争夺的地带,就是话语权。在专制制度下对于无权者来说,他们所要的只是表达的权利;而权势者不同,他们制造沉默,所要的惟是封闭和垄断所有声音的权力。当无权者能够自由地集会和聚会,自由地表达自己时,就会... 权势者和无权者之间有一个长期争夺的地带,就是话语权。在专制制度下对于无权者来说,他们所要的只是表达的权利;而权势者不同,他们制造沉默,所要的惟是封闭和垄断所有声音的权力。当无权者能够自由地集会和聚会,自由地表达自己时,就会形成公众舆论,大家不但有了知情权,通过传播获得各种隐秘的消息,特别是宫闱秘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党 书报审查制度 出版物 出版法 统治者 出版界 病后杂谈 人权法案
原文传递
数叶摇风满院凉——谈文章写意法
18
作者 张宝明 《新闻与写作》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25-26,共2页
“君看寥寥只数笔,满庭风雨不胜寒”。说的是竹画效果。虽只几竿数叶,却让人感到透出的一阵寒气。这是国画写意画法的特点。若移借到文章写法,就是“写意描写法”。寥寥数笔,勾勒形象,不重形似,只求传神,是这种写法固有的本质特点。以前... “君看寥寥只数笔,满庭风雨不胜寒”。说的是竹画效果。虽只几竿数叶,却让人感到透出的一阵寒气。这是国画写意画法的特点。若移借到文章写法,就是“写意描写法”。寥寥数笔,勾勒形象,不重形似,只求传神,是这种写法固有的本质特点。以前,把这种特点的写法,归入“白描”之中,其实是错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描写法 泼墨仙人 不求形似 梁楷 法常 胜寒 群莺乱飞 病后杂谈 人命危浅 茅店
原文传递
书皮上一个大“禁”字
19
作者 林斤澜 《文学自由谈》 CSSCI 1993年第3期28-29,共2页
王彬著《禁书·文字狱》中,有这样的议论:“如果说,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秦,以禁书发端,那么,中国最末一个封建王朝——清,又是以禁书终结了。历史往往相似,尤其是始点与终点又往往惊人地相似,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以禁书始,而又... 王彬著《禁书·文字狱》中,有这样的议论:“如果说,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秦,以禁书发端,那么,中国最末一个封建王朝——清,又是以禁书终结了。历史往往相似,尤其是始点与终点又往往惊人地相似,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以禁书始,而又以禁书终,这种相互呼应的历史现象,包含着深刻而又独特的文化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约 始点 章炳麟 名臣 古稀老人 邹容 十三年 苏报 中说 病后杂谈
原文传递
鲁迅杂文的讽刺艺术
20
《鲁迅世界》 2002年第2期64-64,共1页
先生的一生中倾注大部分心血于杂文的创作,可以说他700多篇杂文都是应时代之运而生。先生的杂文是“诗和政论相结合的一种文体”,瞿秋白把鲁迅的杂文界定为“文艺性的杂文”,杂文虽是先生战斗的武器,但确实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因... 先生的一生中倾注大部分心血于杂文的创作,可以说他700多篇杂文都是应时代之运而生。先生的杂文是“诗和政论相结合的一种文体”,瞿秋白把鲁迅的杂文界定为“文艺性的杂文”,杂文虽是先生战斗的武器,但确实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因为它以议论为主,以理服人的同时又不失以情感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研究 杂文 讽刺艺术 讽刺性 病后杂谈 《而已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