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肝泡型包虫病由多房棘球蚴感染造成,通过对肝泡型包虫病患者组织和血浆中差异表达的miRNA进行筛查,寻找肝泡型包虫病新的生物标志物。方法纳入2016年6月—2018年5月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确诊的肝泡型包虫病患者,选取2例肝泡型包虫病...目的肝泡型包虫病由多房棘球蚴感染造成,通过对肝泡型包虫病患者组织和血浆中差异表达的miRNA进行筛查,寻找肝泡型包虫病新的生物标志物。方法纳入2016年6月—2018年5月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确诊的肝泡型包虫病患者,选取2例肝泡型包虫病患者的病灶边缘组织和3例临近病灶边缘的正常组织,以及3例肝泡型包虫病患者和3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样本,使用Agilent Human miRNA芯片检测组织和血浆的miRNA表达谱,根据差异倍数(FC>1.2)和P值(P<0.05)筛选差异表达的miRNA,根据差异miRNA的靶基因预测结果,结合文献报道,选择与肝脏疾病相关的血浆miRNA和组织miRNA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验证。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肝泡型包虫病患者中的microRNA表达谱与健康人相比有显著不同,qRT-PCR验证发现6个microRNA中有3个miRNA(hsa-miR-4644,hsa-miR-136-5p,hsa-miR-483-3p)在肝泡型包虫病患者中显著差异表达(P<0.05)。其中hsa-miR-4644和hsa-miR-483-3p在肝泡型包虫病患者中显著上调表达(P值均<0.05),hsa-miR-136-5p显著下调表达(P<0.05)。通过TargetScan,PITA,microRNAorg数据库对差异miRNA进行靶基因预测,对三个数据库预测到的靶基因取交集,共有137个基因和miRNA之间有靶向关系。差异的hsa-miR-483-3p靶向调控参与人体免疫反应及与肝脏疾病有关的基因(IL-17A,IL-5,CD40LG,TAP2,TNF)。通过GO与KEGG分析发现,hsa-miR-483-3p的靶基因在免疫缺陷(Primary immunodeficiency)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中起重要作用。结论肝泡型包虫病有独特的microRNA表达谱,其中hsa-miR-483-3p可作为肝泡型包虫病的一种新的生物学标志物,其调控的靶基因主要参与Primary immunodeficiency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但这些miRNA与肝泡型包虫病之间的调控关系有待进一步验证。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肝泡型包虫病由多房棘球蚴感染造成,通过对肝泡型包虫病患者组织和血浆中差异表达的miRNA进行筛查,寻找肝泡型包虫病新的生物标志物。方法纳入2016年6月—2018年5月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确诊的肝泡型包虫病患者,选取2例肝泡型包虫病患者的病灶边缘组织和3例临近病灶边缘的正常组织,以及3例肝泡型包虫病患者和3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样本,使用Agilent Human miRNA芯片检测组织和血浆的miRNA表达谱,根据差异倍数(FC>1.2)和P值(P<0.05)筛选差异表达的miRNA,根据差异miRNA的靶基因预测结果,结合文献报道,选择与肝脏疾病相关的血浆miRNA和组织miRNA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验证。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肝泡型包虫病患者中的microRNA表达谱与健康人相比有显著不同,qRT-PCR验证发现6个microRNA中有3个miRNA(hsa-miR-4644,hsa-miR-136-5p,hsa-miR-483-3p)在肝泡型包虫病患者中显著差异表达(P<0.05)。其中hsa-miR-4644和hsa-miR-483-3p在肝泡型包虫病患者中显著上调表达(P值均<0.05),hsa-miR-136-5p显著下调表达(P<0.05)。通过TargetScan,PITA,microRNAorg数据库对差异miRNA进行靶基因预测,对三个数据库预测到的靶基因取交集,共有137个基因和miRNA之间有靶向关系。差异的hsa-miR-483-3p靶向调控参与人体免疫反应及与肝脏疾病有关的基因(IL-17A,IL-5,CD40LG,TAP2,TNF)。通过GO与KEGG分析发现,hsa-miR-483-3p的靶基因在免疫缺陷(Primary immunodeficiency)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中起重要作用。结论肝泡型包虫病有独特的microRNA表达谱,其中hsa-miR-483-3p可作为肝泡型包虫病的一种新的生物学标志物,其调控的靶基因主要参与Primary immunodeficiency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但这些miRNA与肝泡型包虫病之间的调控关系有待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