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朝鲜淫羊藿多糖对HIV-1包膜蛋白质gp120的免疫佐剂活性 被引量:2
1
作者 张贵强 董娜 +7 位作者 王玉霞 李倩 贾培媛 武军华 麻浩 李海霞 单俊杰 王海南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59-965,共7页
目的评价淫羊藿总多糖(EKP)中组分B(EKP-B)和均一多糖B-1(EKP-B-1)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 gp120蛋白的免疫佐剂活性。方法 EKP-B(150μg)、EKP-B-1(150μg)、铝佐剂(200μg)和生理盐水分别与HIV-1gp120(20μg)配伍肌内注射免疫小鼠1... 目的评价淫羊藿总多糖(EKP)中组分B(EKP-B)和均一多糖B-1(EKP-B-1)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 gp120蛋白的免疫佐剂活性。方法 EKP-B(150μg)、EKP-B-1(150μg)、铝佐剂(200μg)和生理盐水分别与HIV-1gp120(20μg)配伍肌内注射免疫小鼠1次。免疫后2和4周收集小鼠血清,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滴度。4周后处死小鼠,MTT法测定小鼠脾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ELISA法检测免疫小鼠血清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4(IL-4)含量,流式细胞术测定脾细胞中CD4+/CD8+和CD3+/CD19+T细胞亚群百分比。结果免疫后2周,与HIV-1gp120单独免疫组相比,EKP-B-1与HIV-1gp120配伍可提高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滴度(P<0.05),EKP-B无明显作用。免疫后4周,EKP-B和EKP-B-1与HIV-1gp120配伍均能明显提高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滴度(P<0.05),还能明显促进B细胞增殖反应和IFN-γ的分泌(P<0.01),对小鼠脾T淋巴细胞增殖以及胸腺IL-4的分泌无明显影响,同时EKP-B还能提高脾细胞CD3+/CD19+细胞百分率(P<0.01),EKP-B-1提高脾细胞CD4+/CD8+细胞百分率(P<0.05)。结论 EKP-B和EKP-B-1(每只鼠150μg)对HIV-1gp120抗原显示良好的佐剂活性,能明显提高HIV-1gp120免疫小鼠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提示EKP-B和EKP-B-1有可能作为艾滋病疫苗的佐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淫羊藿 多糖 免疫缺陷病毒 HIV蛋白质gp120 佐剂
下载PDF
两个对浓核病毒(镇江株)具感性差异的家蚕品种的血液和围食膜蛋白的比较 被引量:3
2
作者 裘智勇 赵巧玲 +3 位作者 刘挺 覃光星 沈兴家 郭锡杰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4-281,共8页
家蚕品种间对浓核病毒(镇江株)具有不同的感染性,为了进一步探明家蚕对浓核病毒(镇江株)感性差异的分子机制,本文运用蛋白质电泳和质谱技术比较分析了两个对家蚕浓核病毒(镇江株)感性和抗性的近等基因系家蚕品种JS和NIL的血液和围食膜... 家蚕品种间对浓核病毒(镇江株)具有不同的感染性,为了进一步探明家蚕对浓核病毒(镇江株)感性差异的分子机制,本文运用蛋白质电泳和质谱技术比较分析了两个对家蚕浓核病毒(镇江株)感性和抗性的近等基因系家蚕品种JS和NIL的血液和围食膜组织蛋白。结果表明:这两个家蚕品种的血液和围食膜组织蛋白组成差异很小。在血液组织蛋白中发现5个差异蛋白点,其中家蚕品种JS血液中有两个差异蛋白,可能分别为酪蛋白激酶和新型组织蛋白;在NIL血液组织中发现3个差异蛋白点,其中两个可能分别为线粒体延伸因子和类丝氨酸蛋白酶,另外1个的含量极显著高于JS,为血淋巴蛋白。在围食膜蛋白中共发现4个差异蛋白点,其中JS围食膜中有1个差异蛋白可能为新型组织蛋白;其余3个蛋白点在含量上相互间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根据组织差异蛋白的功能初步推测家蚕对浓核病毒(镇江株)感性差异与血液蛋白差异无显著相关,与围食膜蛋白差异可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浓核病毒(镇江株) 血液 围食 蛋白质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HCV)广东株包膜蛋白区cDNA的序列测定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刚 姚集鲁 彭文伟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4-32,共9页
采用微粒吸附法从广东省一慢性丙型肝炎病人血清中提取丙型肝炎病毒(HCV)RNA,经随机引物逆转录为cDNA,再经聚合酶链反应(PCR),获得包膜蛋白区(E1,E2/NS1)两个部分重叠的产物片段,分别为489bp和8... 采用微粒吸附法从广东省一慢性丙型肝炎病人血清中提取丙型肝炎病毒(HCV)RNA,经随机引物逆转录为cDNA,再经聚合酶链反应(PCR),获得包膜蛋白区(E1,E2/NS1)两个部分重叠的产物片段,分别为489bp和806bp。其中,489bp片段主要位于E1区,小部分位于C区;806bp片段位于E2/NS1区。将489bp片段插入pUC19载体,再亚克隆进pUC18质粒载体。806bp片段则插入到pBV220质粒及M13mp18、M13mp19噬菌体。将所测定的序列(共为1246bp)与多个已知分离株相应序列比较后发现,核苷酸同源性介乎61.00%-89.41%,与Ⅱ(1b)型同源性最大,超过86%;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为60.24%-87.23%。与其它株比较,HCV广东株(HCV-GD)较大变异区包括251-258、383-406、434-446及475-480位氨基酸。其中两个与公认的高变异区(383-408、475-480)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蛋白质 CDNA 序列测定
下载PDF
S/D法灭活血液制剂中脂包膜病毒效果验证的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剑锋 英志芳 +1 位作者 李长贵 方捍华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08年第3期38-41,共4页
选用不同核酸的脂包膜病毒,其中RNA病毒为水疱性口炎病毒(VSV),DNA病毒为伪狂犬病毒(PRV),将两种指示病毒分别用于验证S/D法处理对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复合物、凝血因子Ⅷ、静注丙种球蛋白、免疫血浆等血液制剂的病毒灭活效果... 选用不同核酸的脂包膜病毒,其中RNA病毒为水疱性口炎病毒(VSV),DNA病毒为伪狂犬病毒(PRV),将两种指示病毒分别用于验证S/D法处理对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复合物、凝血因子Ⅷ、静注丙种球蛋白、免疫血浆等血液制剂的病毒灭活效果。结果该法对所有被处理的血液制剂中的PRV及VSV灭活能力分别为≥3.38-5.88和≥3.50-4.75logTCID50/0.1ml,表明S/D法对两种病毒核酸类型的脂包膜病毒有良好的灭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S/D(有机溶剂/去污剂)法 血液制剂 病毒灭活
下载PDF
蛋白质构象设计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穿入的抑制物
5
作者 张燕萍 《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 2002年第1期43-44,共2页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属于包膜病毒,它通过包膜糖蛋白gp120/gp41复合体与CD4受体结合后吸附在宿主细胞膜上,然后通过gp41 N端的3个α-螺旋与C端的3个α-螺旋相互靠拢,以反式平行方式卷曲,形成'三聚体-发夹'结构,促使其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属于包膜病毒,它通过包膜糖蛋白gp120/gp41复合体与CD4受体结合后吸附在宿主细胞膜上,然后通过gp41 N端的3个α-螺旋与C端的3个α-螺旋相互靠拢,以反式平行方式卷曲,形成'三聚体-发夹'结构,促使其包膜与宿主细胞膜发生融合,最终使核衣壳进入细胞质内。已知一种能够与N端结合的蛋白质(C-pep-tides),可作用于前发夹中间体,从而阻止'三聚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免疫缺陷病毒1型 病毒 蛋白质 病毒抑制
下载PDF
重组汉坦病毒包膜糖蛋白G1、G2基因体内外表达的评价
6
作者 黄玉仙 翁心华 +3 位作者 瞿涤 朱函坪 陆群英 朱智勇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03-606,共4页
目的 构建分别编码汉坦病毒浙 37(Z37)株包膜糖蛋白G1、G2的真核表达质粒 ,并在离体及活体内评价重组汉坦病毒 (HV)包膜糖蛋白G1、G2基因的表达。方法 将编码G1、G2的基因片段分别插入至真核表达载体 pcDNA3.1(+) ,获重组质粒pcDNA3.1... 目的 构建分别编码汉坦病毒浙 37(Z37)株包膜糖蛋白G1、G2的真核表达质粒 ,并在离体及活体内评价重组汉坦病毒 (HV)包膜糖蛋白G1、G2基因的表达。方法 将编码G1、G2的基因片段分别插入至真核表达载体 pcDNA3.1(+) ,获重组质粒pcDNA3.1 G1、pcDNA3.1 G2。在体外转录翻译系统和真核细胞中表达重组基因 ,并在BALB/C小鼠中评价包膜糖蛋白G1、G2所激发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效果。结果 重组质粒pcDNA3.1 G1、pcDNA3.1 G2转染COS 7细胞后 ,IFA法可检测到细胞内有特异性荧光分布 ;在体外蛋白质转录、翻译系统 ,重组质粒 pcDNA3.1 G1、pcDNA3.1 G2所表达的蛋白质分子量分别约为 70KD及 5 5KD ;在免疫的部分小鼠体内可检测到特异性抗体。结论 成功地构建了分别编码HVZ37株包膜糖蛋白G1、G2的重组质粒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 体内 表达 PCDNA3 汉坦病毒 重组质粒 基因 蛋白质分子 转录 真核细胞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包膜糖蛋白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曹凤 史宣玲 《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 2000年第5期3-5,18,共4页
本文概述了近年来利用体外表达系统对丙型肝炎病毒(HCV)包膜糖蛋白的翻译后加工、折叠、装配的研究进展。目前的研究表明:HCV E1、E2蛋白通过非共价键相连形成的异源二聚体代表了HCV糖蛋白的天然构象;E1和E2 C末端的跨膜区能使其锚定于... 本文概述了近年来利用体外表达系统对丙型肝炎病毒(HCV)包膜糖蛋白的翻译后加工、折叠、装配的研究进展。目前的研究表明:HCV E1、E2蛋白通过非共价键相连形成的异源二聚体代表了HCV糖蛋白的天然构象;E1和E2 C末端的跨膜区能使其锚定于内质网;HCV包膜糖蛋白在内质网中完成其加工及成熟的过程;分子伴侣及E1、E2蛋白的旁侧序列对形成天然HCV包膜糖蛋白复合物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病毒 蛋白 研究进展 组成 特性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与HBV DNA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温怀凯 余坚 +2 位作者 李小永 陶洪群 张信良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86-389,共4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与HBV DNA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20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HBV-LP水平及HBV DNA载量。结果:HBV-LP水平与HBV DNA拷贝数变化相...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与HBV DNA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20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HBV-LP水平及HBV DNA载量。结果:HBV-LP水平与HBV DNA拷贝数变化相一致,两者呈正相关(r=0.949);不同模式的HBeAg血清中HBV-LP与HBV DNA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BV-LP水平能反映乙型肝炎患者体内HBV复制程度,是判断HBV复制的血清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DNA 病毒/血液 病毒包膜蛋白质类/血液 肝炎抗原 乙型/血液 HBVDNA 乙肝病毒蛋白 复制
下载PDF
基于Ⅰ类包膜病毒膜融合机制的肽类抗病毒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孟广鹏 梁国栋 +2 位作者 张培宇 王潮 刘克良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95-1005,共11页
病毒性疾病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之一,其中,由Ⅰ类包膜病毒引起的疾病传播甚广,危害极大。研究表明,Ⅰ类包膜病毒如1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和流感病毒等在进入宿主细胞的过程中会形成六股螺旋结构... 病毒性疾病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之一,其中,由Ⅰ类包膜病毒引起的疾病传播甚广,危害极大。研究表明,Ⅰ类包膜病毒如1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和流感病毒等在进入宿主细胞的过程中会形成六股螺旋结构,特异性地抑制其形成过程可阻断病毒与宿主细胞膜的融合,从而达到抑制病毒增殖的效果。基于Ⅰ类包膜病毒膜融合机制的肽类抗病毒药物具有生物活性高、副作用小及特异性强等优点,正逐渐成为肽类抗病毒药物研究的热点。本文对近年来基于Ⅰ类包膜病毒膜融合机制的肽类抗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肽 病毒 1型人免疫缺陷病毒(HIV-1) 广谱抗病毒
下载PDF
EB病毒潜伏膜蛋白1对鼻咽癌细胞P53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素珍 黄培春 +3 位作者 徐永 陈锦 蔡康荣 黄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646-1649,共4页
目的研究EB病毒潜伏膜蛋白1(LMP1)对鼻咽癌细胞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LMP1基因真核表达质粒转染至鼻咽癌CNE1细胞,脂质体介导端粒酶反义核酸处理转染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免疫组化法检测LMP1和P53蛋白表达,原位杂交技术检测... 目的研究EB病毒潜伏膜蛋白1(LMP1)对鼻咽癌细胞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LMP1基因真核表达质粒转染至鼻咽癌CNE1细胞,脂质体介导端粒酶反义核酸处理转染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免疫组化法检测LMP1和P53蛋白表达,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表达。结果对照组,转染并表达LMP1基因的细胞的增殖能力、P53蛋白和hTERT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未转染细胞和转染空载质粒的细胞。端粒酶反义核酸作用组,LMP1基因转染细胞的LMP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LMP1基因转染细胞与未转染细胞和转染空载质粒的细胞的增殖能力、P53蛋白和hTERT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但LMP1基因转染细胞的增殖能力和P53蛋白表达水平仍显著高于未转染细胞和转染空载质粒的细胞(P<001)。结论EB病毒LMP1可促进鼻咽癌细胞P53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疱疹病毒4型 蛋白质 蛋白质P53 寡核苷酸 反义
下载PDF
EB病毒潜伏膜蛋白和肿瘤的关系 被引量:4
11
作者 梁贤明(综述) 张忠英(审校) 黄如欣(审校)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54-56,共3页
EB病毒(EBV)是人类疱疹病毒,与淋巴系统、上皮细胞肿瘤相关。其编码潜伏性膜蛋白(LMP)包含LMP1、LMP2A和LMP2B。特别是LMP1,是众多EB病毒编码蛋白质中唯一被明确证明能恶性转化原代B细胞、鼠成纤维细胞和人上皮细胞的蛋白质。研究... EB病毒(EBV)是人类疱疹病毒,与淋巴系统、上皮细胞肿瘤相关。其编码潜伏性膜蛋白(LMP)包含LMP1、LMP2A和LMP2B。特别是LMP1,是众多EB病毒编码蛋白质中唯一被明确证明能恶性转化原代B细胞、鼠成纤维细胞和人上皮细胞的蛋白质。研究LMP与肿瘤的关系将为防治EB病毒相关肿瘤提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病毒4型 病毒蛋白质 肿瘤
下载PDF
HCV包膜蛋白E2的表达及其抗原性的检测
12
作者 史宣玲 曹凤 +3 位作者 杜勇 侯利华 季阳 王海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7-19,共3页
为研究丙型肝炎病毒 (HCV)包膜蛋白E2在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的表达 ,并对表达蛋白的抗原性进行检测。将HCVE2区N端的一段基因分别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QE30和真核表达载体pEF1/HisC中进行E2蛋白的表达 ,采用ELISA和WB对表达蛋白的抗原... 为研究丙型肝炎病毒 (HCV)包膜蛋白E2在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的表达 ,并对表达蛋白的抗原性进行检测。将HCVE2区N端的一段基因分别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QE30和真核表达载体pEF1/HisC中进行E2蛋白的表达 ,采用ELISA和WB对表达蛋白的抗原性进行检测。结果在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均表达了预期大小的蛋白 ,能同HCV感染者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提示该段E2基因在原核表达系统和真核表达系统均能表达出具有抗原活性的蛋白 ,其中真核细胞表达的蛋白可被糖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型肝炎样病毒 病毒蛋白质 基因表达 HCV 丙型肝炎
下载PDF
硅橡胶包膜炭床血液灌流器的实验研究报告
13
作者 叶有新 朱琮 +6 位作者 王逸民 顾亚琴 朱立中 吴兔荣 吴光华 徐敏 杨松森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1982年第S1期191-192,共2页
血液灌流是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血液净化新技术,本文介绍硅橡胶包膜炭床血液灌流器(SACB)的制作工艺及其特点。根据人工细胞原理,直径2mm微粒活性炭经硅橡胶包膜后,电镜扫描观察呈多孔网状结构,测定血液相容性良好。灌流器内选用固定炭... 血液灌流是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血液净化新技术,本文介绍硅橡胶包膜炭床血液灌流器(SACB)的制作工艺及其特点。根据人工细胞原理,直径2mm微粒活性炭经硅橡胶包膜后,电镜扫描观察呈多孔网状结构,测定血液相容性良好。灌流器内选用固定炭床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橡胶 电工橡胶 病毒结构 血液灌流器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14
作者 凡瞿明 汪光蓉 +3 位作者 张国元 王东生 张金花 唐中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48-350,共3页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DNA 蛋白质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EB病毒-潜伏膜蛋白1致瘤机制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周强 文燕 康格非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43-45,共3页
EB病毒的感染与B细胞及上皮细胞来源的肿瘤密切相关,尤以致瘤基因潜伏膜蛋白1较为重要,其分子致瘤作用及机制的探讨一直是EB病毒致瘤机制研究领域中令人关注的焦点,而在临床上的应用也取得了颇具意义的进展。现就EB病毒-潜伏膜蛋白1致... EB病毒的感染与B细胞及上皮细胞来源的肿瘤密切相关,尤以致瘤基因潜伏膜蛋白1较为重要,其分子致瘤作用及机制的探讨一直是EB病毒致瘤机制研究领域中令人关注的焦点,而在临床上的应用也取得了颇具意义的进展。现就EB病毒-潜伏膜蛋白1致瘤的主要分子机制及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病毒4型 病毒蛋白质 肿瘤
下载PDF
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技术构建人胚椎间盘髓核上皮膜蛋白-1基因低表达细胞模型 被引量:6
16
作者 胡明 马远征 +4 位作者 李大伟 黄凤山 杨达宇 杨同磊 刘玉川 《中国骨伤》 CAS 2012年第10期842-845,共4页
目的:构建人胚椎间盘髓核上皮膜蛋白-1基因低表达细胞模型,为进一步研究EMP-1在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机制提供理想的研究平台。方法:利用慢病毒载体介导的小发夹状RNA(small hairpin RNA,shRNA)转入人胚胎肾细胞(293FT)包装慢病毒,48h后... 目的:构建人胚椎间盘髓核上皮膜蛋白-1基因低表达细胞模型,为进一步研究EMP-1在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机制提供理想的研究平台。方法:利用慢病毒载体介导的小发夹状RNA(small hairpin RNA,shRNA)转入人胚胎肾细胞(293FT)包装慢病毒,48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72h后收集病毒上清并感染人胚椎间盘髓核细胞,Western blot、RT-PCR鉴定基因干扰效果,凝胶成像分析软件对条带显色程度进行分析,得到EMP-1/GAPDH的平均值。结果:重组慢病毒滴度测定约为1×107U/ml,感染靶细胞后得到EMP-1基因低表达细胞模型,EMP-1mRNA表达水平比正常细胞下降了50%。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EMP1/GAPDH的平均值由0.46±0.03降至0.32±0.01,Westernblot结果显示EMP1/GAPDH的平均值由0.50±0.01降至0.25±0.01。结论:通过慢病毒包装技术,成功构建人胚椎间盘髓核上皮膜蛋白-1基因低表达细胞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病毒 蛋白质 RNA干扰
下载PDF
去除小型无包膜病毒的纳米过滤法
17
作者 YokoyamaT MuraiK +2 位作者 MurozukaT 李加 董关木 《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 2005年第4期188-189,共2页
病毒去除或灭活的工艺保证了血液制品的使用安全性。纳米膜过滤技术是血液制品生产工序中去除病毒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然而,通过纳米膜过滤技术从免疫球蛋白(Ig)G或因子Ⅶ复合物等大分子蛋白制品中去除小病毒是困难的,因为这类蛋白... 病毒去除或灭活的工艺保证了血液制品的使用安全性。纳米膜过滤技术是血液制品生产工序中去除病毒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然而,通过纳米膜过滤技术从免疫球蛋白(Ig)G或因子Ⅶ复合物等大分子蛋白制品中去除小病毒是困难的,因为这类蛋白的大小和病毒类似。为了实现用纳米膜过滤技术从这些蛋白中分离去除病毒,就需要改变其中一种物质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除 纳米 病毒 过滤法 过滤技术 血液制品生产 免疫球蛋白 蛋白制品 安全性 大分子 复合物 因子Ⅶ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E2蛋白结合蛋白的酵母双杂交筛选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健 成军 +5 位作者 王琳 邵清 陆荫英 梁耀东 陈天艳 洪源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766-767,共2页
HCV的包膜蛋白E2 (E2 )的生物学特性与HCV感染的慢性化和抗病毒免疫关系极为密切。为了进一步阐明这个多功能蛋白质与宿主蛋白的关系 ,采用酵母双杂交系统 3,在酵母细胞融合蛋白表达型人肝cDNA文库中进行筛选 ,得到 76个与E2特异性结合... HCV的包膜蛋白E2 (E2 )的生物学特性与HCV感染的慢性化和抗病毒免疫关系极为密切。为了进一步阐明这个多功能蛋白质与宿主蛋白的关系 ,采用酵母双杂交系统 3,在酵母细胞融合蛋白表达型人肝cDNA文库中进行筛选 ,得到 76个与E2特异性结合的阳性克隆 ,包括人类肝细胞癌相关抗原、硒结合蛋白、核苷传送系统、果糖磷酸激酶等 2 6种已知功能蛋白质基因和 14个未知功能基因。本研究结果为阐明E2在HCV致病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研究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丙型 病毒蛋白质 酵母双杂交
下载PDF
外源突变型p53和潜伏膜蛋白1基因在转基因鼠不同器官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18
19
作者 何迎春 田道法 +2 位作者 田甜 卢芳国 刘宇勤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2期99-101,共3页
目的:观察转基因小鼠鼻腔、鼻咽、肺、食道、胃、大肠、肝、肾、脾中外源突变型p53m t和潜伏膜蛋白1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实验于2005-03/04在湖南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系基础研究室完成。选取4月龄转p53m t和潜伏膜蛋白1基因F0代小鼠1只... 目的:观察转基因小鼠鼻腔、鼻咽、肺、食道、胃、大肠、肝、肾、脾中外源突变型p53m t和潜伏膜蛋白1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实验于2005-03/04在湖南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系基础研究室完成。选取4月龄转p53m t和潜伏膜蛋白1基因F0代小鼠1只,以正常同龄未转基因C57BL/6J小鼠4只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分别检测转基因鼠和对照鼠鼻腔、鼻咽、肺、食道、胃、大肠、肝、肾、脾中p53m t和潜伏膜蛋白1基因的表达强度,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阳性反应物的平均灰度值。系统设定白色最大灰度为256,黑色最小灰度为0。灰度值越小,代表阳性反映程度越高。结果:实验纳入转基因鼠1只,对照鼠4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蛋白质阳性表达信号的定位分布:转基因鼠p53m t和潜伏膜蛋白1基因的免疫组化阳性信号均为棕黄色的颗粒或斑块,表达量高,p53m t蛋白绝大部分分布于细胞膜和胞浆内,少数位于细胞核中。对照鼠p53mt蛋白在组织中呈弱表达,潜伏膜蛋白1的蛋白阳性信号主要位于上皮细胞的细胞膜和胞浆中。②转基因鼠和对照鼠不同组织部位中p53m t基因表达的平均灰度值:转基因鼠食道、肝、脾中平均灰度值较高(131.75±17.25,135.15±13.14,139.42±11.55),在鼻腔黏膜、鼻咽组织、大肠中平均灰度值较低(96.61±12.43,109.26±9.90,109.45±6.72)。除了胃、脾外,各组织部位与对照鼠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③转基因鼠和对照鼠不同组织部位中潜伏膜蛋白1基因表达的平均灰度值:转基因鼠鼻咽部平均灰度值最低(106.75±19.57),其次为鼻腔、食道、肺、胃,而在大肠、肝、脾中表达水平较高(152.29±12.17,134.98±17.79,158.35±10.75)。除鼻腔、大肠、肝、脾外,各组织部位中潜伏膜蛋白1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对照鼠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④转基因鼠不同组织部位中p53mt基因与潜伏膜蛋白1基因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分析:转基因鼠鼻腔黏膜、鼻咽组织、食道、肺、胃、大肠、肝、肾、脾中潜伏膜蛋白1基因表达水平和p53m t基因表达水平无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744,0.459,0.589,0.722,0.258,0.252,0.337,0.111,0.209)。结论:外源突变型p53m t基因在转基因鼠鼻腔、鼻咽和大肠中表达水平较高,潜伏膜蛋白1基因在鼻咽组织中表达呈最高。两种基因在不同器官组织部位的表达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尤以潜伏膜蛋白1基因表达的组织特异性较强,但两种基因的表达不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 蛋白质P53 病毒蛋白质 基因表达
下载PDF
霍奇金淋巴瘤潜伏膜蛋白1、p53及bcl-2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齐宗利 赵彤 +3 位作者 周新华 张进华 韩西群 朱梅刚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25-227,共3页
目的探讨EB病毒潜伏膜蛋白(LMP1)、p53、bcl-2的蛋白表达在霍奇金淋巴瘤(HL)致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对收集的31例石蜡包埋的HL组织进行LMP1、p53、bcl-2蛋白免疫组化染色。结果LMP1、p53、bcl-2的阳性率分别为58.1%、61.3%、35... 目的探讨EB病毒潜伏膜蛋白(LMP1)、p53、bcl-2的蛋白表达在霍奇金淋巴瘤(HL)致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对收集的31例石蜡包埋的HL组织进行LMP1、p53、bcl-2蛋白免疫组化染色。结果LMP1、p53、bcl-2的阳性率分别为58.1%、61.3%、35.5%。LMP1与p53相关性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53可能参与LMP1在HL致病机制中的作用,bcl-2可能与HL的致病关系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奇金病 疱疹病毒4型 病毒蛋白质 蛋白质P53 原癌基因蛋白质C-BCL-2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