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72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口腔感觉训练对重症病毒性脑炎合并吞咽障碍患儿的康复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马贵林 孙素真 王泽熙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2期195-199,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联合口腔感觉训练对重症病毒性脑炎(SVE)合并吞咽障碍患儿的康复效果、吞咽功能、神经功能、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河北省儿童医院2021-01—2023-03收治的SVE合并吞咽障碍患儿10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联合口腔感觉训练对重症病毒性脑炎(SVE)合并吞咽障碍患儿的康复效果、吞咽功能、神经功能、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河北省儿童医院2021-01—2023-03收治的SVE合并吞咽障碍患儿10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口腔感觉训练组和NMES联合组各54例。2组患者均进行抗病毒、降颅内压、去高热、控制惊厥、保护脑神经等对症支持治疗。口腔感觉训练组给予口腔感觉运动训练,NMES联合组在口腔感觉训练基础上进行NMES康复治疗。比较2组患者康复效果、吞咽功能[吞咽障碍调查量表(DDS)]、神经功能指标[血清脑源性的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元特异性的烯醇化酶(NSE)水平]、营养状况[主观的综合性营养评分量表(SGA)]、生活质量[吞咽障碍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SWAL-QOL)]。结果康复治疗4周后,NMES联合组康复总有效率为92.59%,高于口腔感觉训练组的72.22%(P<0.05);NMES联合组口腔期、咽期、食管期DDS评分、SGA评分、SWAL-QOL评分、血清BDNF水平明显高于口腔感觉训练组,血清NSE水平低于口腔感觉训练组(P<0.05)。结论NMES联合口腔感觉训练用于SVE合并吞咽障碍患儿的康复治疗,可有效提升康复效果,进一步改善吞咽功能和神经功能,改善患儿的营养不良状况,提升患儿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电刺激 口腔感觉训练 重症毒性脑炎 吞咽障碍
下载PDF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E2蛋白的真核表达及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
2
作者 刘丹 黄小洁 +5 位作者 吴华伟 孙淼 陈延飞 秦义娴 侯力丹 薛麒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56,共6页
为建立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利用昆虫细胞真核表达系统成功表达E2蛋白,将纯化后的E2蛋白作为包被抗原,用方阵滴定方法对影响ELISA的各个因素进行优化,并进行特异性、敏感性和重... 为建立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利用昆虫细胞真核表达系统成功表达E2蛋白,将纯化后的E2蛋白作为包被抗原,用方阵滴定方法对影响ELISA的各个因素进行优化,并进行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昆虫细胞中表达了BVDV E2蛋白,Western blot证实目的蛋白可与BVDV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ELISA优化结果显示,E2蛋白最佳包被浓度为0.5μg/mL,最佳封闭液为1%明胶,最佳血清稀释度为1∶400,最佳血清作用方式为37℃作用30 min,酶标抗体的最佳作用方式为1∶2000稀释、37℃作用30 min,最佳底物作用时间为室温20 min,阳性临界值为OD 450≥0.423。与血清中和试验法进行比较,总符合率为97.8%,板内和板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0%。该方法与牛常见病毒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说明建立的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良好,可用于大批量样本的临床检测和流行病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腹泻 E2蛋白 间接ELISA 抗体检测
下载PDF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在病毒性肺炎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3
作者 包蕾 耿子涵 +5 位作者 李舒冉 冀祖恩 赵荣华 孙静 郭姗姗 崔晓兰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对病毒性肺炎感染过程中与瞬时受体电位(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TRP)通道家族可能的发生机制进行综述研究。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和PubMed数据库,收集近30年关于TRP通道家族与病毒性肺炎关系研究和机制探讨的相关报道。结果... 目的对病毒性肺炎感染过程中与瞬时受体电位(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TRP)通道家族可能的发生机制进行综述研究。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和PubMed数据库,收集近30年关于TRP通道家族与病毒性肺炎关系研究和机制探讨的相关报道。结果作为细胞膜上的离子受体通道,TRP通道能够调节细胞内外钙离子平衡,抑制或加速病毒入侵宿主;通过加速钙离子内流,激化细胞氧化应激反应,加速细胞自噬或凋亡;通过促进细胞形态变化,增强其对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的响应等。结论TRP通道是病毒感染宿主过程中的重要调控因子,其对病毒感染过程中的多个生理过程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进一步对TRP通道家族进行深入研究,可成为抗病毒药物研发的新靶点,为临床抗病毒性肺炎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毒性肺炎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 离子 细胞
下载PDF
基于格林模式的健康宣教在病毒性肝炎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4
作者 林丽霞 唐淑芬 +4 位作者 叶向阳 何雄志 胡震霆 郑燕香 邱荣仙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793-795,共3页
目的观察基于格林模式的健康宣教在病毒性肝炎(VH)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4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72例VH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接受基于格林模式的... 目的观察基于格林模式的健康宣教在病毒性肝炎(VH)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4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72例VH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接受基于格林模式的健康宣教,比较2组护理前、护理后自我效能[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健康行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问卷(HPLP)]、自护能力[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及生活质量[慢性肝病问卷(CLDQ)]。结果2组护理后的GSES、HPLP、ESCA及CLDQ各项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各评分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格林模式的健康宣教可提高VH患者自我效能,促进健康行为,改善自护能力,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肝炎 健康教育 格林模式 康复护理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周亚滨教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药对经验举隅
5
作者 杨建飞 张钰 魏来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1期149-151,155,共4页
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小儿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周亚滨教授认为本病病机特点可归纳为虚、毒、瘀,三者可相互兼夹发病,以气阴两虚为本,以外毒瘀血为标。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周亚滨教授主张辨其虚实,分期论治;妙用药对,注重整体。其中典型药... 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小儿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周亚滨教授认为本病病机特点可归纳为虚、毒、瘀,三者可相互兼夹发病,以气阴两虚为本,以外毒瘀血为标。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周亚滨教授主张辨其虚实,分期论治;妙用药对,注重整体。其中典型药对包括黄芪、党参;麦冬、五味子;桔梗、升麻;当归、赤芍;板蓝根、大青叶、蒲公英、紫花地丁;丹参、川芎;苦参、甘松等。本文总结了周亚滨教授医治病毒性心肌炎的常用药对及经验思想,以供同道学习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心肌炎 药对 周亚滨 名医经验
下载PDF
2011—2021年广西戊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6
作者 胡莉萍 方钟燎 +3 位作者 王学燕 陈钦艳 张陆娟 蒋智华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CAS 2024年第1期27-30,46,共5页
目的分析广西戊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戊肝)的发病情况和流行趋势,为制定戊肝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系统,收集发病时间为2011—2021年、现住址为广西的戊肝病例资料,并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报告... 目的分析广西戊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戊肝)的发病情况和流行趋势,为制定戊肝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系统,收集发病时间为2011—2021年、现住址为广西的戊肝病例资料,并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报告病例的时间、地区、人群等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011—2021年广西累计报告戊肝病例14699例,年均报告发病率2.75/10万,2020年报告发病率最低,为1.73/10万,2016年报告发病率最高,为3.27/10万。年均报告发病率前5位的地区分别为玉林市(5.22/10万)、防城港市(4.23/10万)、梧州市(3.94/10万)、贵港市(3.93/10万)、桂林市(3.48/10万)。报告病例数最多的月份是3月(1854例,占12.61%),上半年报告病例数(8498例)稍多于下半年(6201例)。男性病例10309例,女性4390例,性别比为2.35∶1;男性、女性的年均报告发病率分别为3.76/10万、1.73/10万。各年龄段均有发病,发病率随年龄的升高呈上升趋势,发病数最多的是50~59岁组(3507例,占23.86%)。职业分布中,农民发病人数最多(9726例,占66.17%)。结论近年来广西戊肝发病率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玉林等地是高发地区,男性、农民、中老年群体是高发人群。应进一步加强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的监测,积极开展健康宣传,以降低戊肝对群众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毒性肝炎 流行学特征 广西壮族自治区
下载PDF
治疗病毒性肺炎的古方配伍特征分析研究
7
作者 李萌 刘方舟 +4 位作者 杜昱 李逸豪 李园白 王静 杨阳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1期1786-1790,共5页
目的利用关联规则算法,探索治疗病毒性肺炎古方中的单味药频次及药物之间配伍特征。方法利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中医古方数据库”,检索治疗病毒性肺炎相关古方,得到985首方剂,去除与本次检索目的无关方剂,最终纳入749首... 目的利用关联规则算法,探索治疗病毒性肺炎古方中的单味药频次及药物之间配伍特征。方法利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中医古方数据库”,检索治疗病毒性肺炎相关古方,得到985首方剂,去除与本次检索目的无关方剂,最终纳入749首方剂进行分析。采用Excel 2016建立数据表,并对单味药进行统计、药物配伍、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筛选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10月。结果收集方剂中共涉及290味药,筛选出在治疗病毒性肺炎古方中出现频次≥50次的药物,共有43味药,对其中高频单味药进行统计得出:⑴从药性角度分析,温性药18味、出现1773次,寒性药16味、出现1226次,各占药性频次总数的43.33%和29.96%;⑵从药味角度分析,辛味药18味、出现2268次,苦味药22味、出现2013次,甘味药17味、出现1681次,各占药味频次总数的35.55%、31.55%和26.35%;⑶从归经角度分析,归肺经药26味、出现2501次,归脾经药23味、出现2447次,归胃经药18味、出现1587次,归心经药14味、出现1324次,各占归经频次总数的21.45%、20.99%、13.61%和11.36%;⑷从功效角度分析,解表药12味、出现2501次,补虚药7味、出现827次,清热药9味、出现662次,各占功效频次总数的27.59%、20.21%和16.18%。治疗病毒性肺炎古方中药物关联规则结果显示,重要性高的3个药物组合分别为“苦杏仁、石膏、麻黄”“金银花、甘草、连翘”“草果、藿香、厚朴”。结论治疗病毒性肺炎古方中,药物多偏于温辛、寒苦、寒甘等,入肺、脾、胃经,以清热解毒、宣肺透邪为基本治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肺炎 关联规则 聚类 经典古方 配伍规律
下载PDF
功能磁共振对于病毒性脑炎及颅内结核的诊断价值研究
8
作者 谷聚贤 户红伟 +1 位作者 姚彦 刘超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6期31-33,60,共4页
目的探讨功能磁共振对于病毒性脑炎(VE)及颅内结核(IT)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VE患者48例、IT患者41例、亚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低级别胶质瘤患者50例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 目的探讨功能磁共振对于病毒性脑炎(VE)及颅内结核(IT)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VE患者48例、IT患者41例、亚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低级别胶质瘤患者50例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弥散加权成像(DWI)及氢质子MR波谱分析(~1H-MRS)成像扫描。观察比较VE、IT、亚急性脑梗死和低级别胶质瘤四组患者的ADC值、rCBF值和1H-MRS结果。结果IT患者的平均ADC值较正常对照区ADC值升高,而VE患者、亚急性脑梗死和低级别胶质瘤三组的平均ADC值均较正常对照区ADC值减低。IT患者rADC均高于VE患者、亚急性脑梗死患者和低级别胶质瘤患者,以VE患者和亚急性脑梗死患者最为显著(P<0.05)。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的平均rCBF较正常对照区rCBF升高,而IT患者和亚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平均rCBF均较正常对照区rCBF减低,其中亚急性脑梗死患者降低最明显,而VE患者平均rCBF较正常对照区稍降低。低级别胶质瘤患者rrCBF均高于VE患者.、IT患者和亚急性脑梗死患者,以亚急性脑梗死患者最为显著(P<0.05)。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的Cho/Cr和Cho/NAA比值明显高于VE患者、IT患者、亚急性脑梗死患者(P<0.05)。VE患者的Cho/Cr和Cho/NAA比值低于IT患者(P<0.05)。结论ADC值、rCBF值、Cho/Cr和Cho/NAA比值对VE和IT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提供重要信息,有助于治疗方案及预后情况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磁共振 毒性脑炎 颅内结核 诊断价值
下载PDF
2005—2022年广西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分析
9
作者 马宇燕 杨仁聪 +4 位作者 黎沙 陈加贵 甘明 韦敬航 杜进发 《应用预防医学》 2024年第3期167-171,共5页
目的分析2005—2022年广西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乙肝防治相关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05—2022年广西急性乙肝相关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急性乙肝流行病学特... 目的分析2005—2022年广西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乙肝防治相关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05—2022年广西急性乙肝相关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急性乙肝流行病学特征。结果2005—2022年广西累计报告147865例急性乙肝病例,年均发病率为17.13/10万,发病率整体呈下降趋势(趋势χ^(2)=9708.01,P<0.001)。急性乙肝病例数季节分布无明显特点。地区年均发病率居前3位的是玉林市(41.21/10万)、梧州市(33.81/10万)和来宾市(23.09/10万)。报告的急性乙肝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例为2.26∶1,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χ^(2)=17384.50,P<0.001)。发病例数最多的年龄组是25~29岁组(14.56%),最少的年龄组是5~9岁组(0.77%)。30岁以下各年龄组急性乙肝病例构成比呈下降趋势,30~34岁年龄组急性乙肝病例构成比呈平稳趋势,35岁及以上年龄组急性乙肝病例构成比呈上升趋势。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其占病例总数的比例最高(71.13%)。结论2005—2022年广西急性乙肝发病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地区间发病率及其变化趋势有差异,发病主要以男性、农民、25~29岁人群为主。今后应继续加强乙肝疫苗接种免疫工作,加大乙肝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成人乙肝疫苗接种率,进一步降低广西人群急性乙肝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乙型毒性肝炎 流行学特征
下载PDF
病毒性肝炎相关血常规及生化检验项目的应用价值和检出率观察
10
作者 刘爱香 高晓梅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0期109-112,共4页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相关血常规及生化检验项目的应用价值和检出率。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枣庄市立医院收治的7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7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血常规检验、生化检验,比较两组、慢性...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相关血常规及生化检验项目的应用价值和检出率。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枣庄市立医院收治的7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7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血常规检验、生化检验,比较两组、慢性乙肝与慢性丙肝患者血常规及生化检验项目结果,比较血常规及生化检验项目对病毒性肝炎的检出率。结果观察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WBC、血小板计数(PL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淋巴细胞百分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白蛋白(ALB)水平、肝功能白球比(A/G)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肝患者ALT水平、TBIL水平、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PLT均低于慢性丙肝患者,ALB水平、A/G、WBC均高于慢性丙肝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实施血常规联合生化检验项目,共检出67例,检出率为95.71%,均高于单一血常规、生化项目检验的68.57%、77.14%(P<0.05)。结论血常规联合生化检验项目对病毒性肝炎具有显著的诊断价值,可反映患者血细胞功能情况和生化检验指标,为临床诊疗活动提供科学依据,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肝炎 血常规 生化检验 诊断价值
下载PDF
扶正解毒方对病毒性心肌炎大鼠氧化应激及Sirt1/FoxO3a通路的影响
11
作者 姜花 沈延梅 马驯凯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92-997,共6页
目的 基于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叉头蛋白O3a(FoxO3a)通路探究扶正解毒方对病毒性心肌炎(VMC)大鼠的影响。方法 大鼠腹腔注射柯萨奇B3病毒(CVB3)法建立VMC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扶正解毒方低剂量组(28 g/kg)、扶正解毒方高... 目的 基于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叉头蛋白O3a(FoxO3a)通路探究扶正解毒方对病毒性心肌炎(VMC)大鼠的影响。方法 大鼠腹腔注射柯萨奇B3病毒(CVB3)法建立VMC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扶正解毒方低剂量组(28 g/kg)、扶正解毒方高剂量组(112 g/kg)、EX527组(Sirt1抑制剂,1μg/kg)、扶正解毒方(28 g/kg)+EX527(1μg/kg)组,每组15只,另取未造模的正常大鼠15只为正常组,连续给药10 d。检测大鼠超声心动图Tie指数,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损伤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氧化应激水平,TUNEL法检测心肌组织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Sirt1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FoxO3a、磷酸化FoxO3a(p-FoxO3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过氧化氢酶(CAT)、细胞周期抑制蛋白p27、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坏死加重,大鼠出现死亡,Tie指数、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均升高(P<0.05),Sirt1/FoxO3通路蛋白及其介导的抗氧化应激、抗凋亡相关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扶正解毒方各剂量组大鼠无死亡,心肌组织损伤得以缓解,Tie指数、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均降低(P<0.05),Sirt1/FoxO3通路蛋白及其介导的抗氧化应激、抗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升高(P<0.05);EX527可加重VMC大鼠的死亡及心肌细胞氧化损伤等症状,并逆转扶正解毒方对抗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P<0.05)。结论 扶正解毒方可通过激活Sirt1/FoxO3a通路缓解VMC大鼠心肌氧化应激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解毒方 毒性心肌炎 氧化应激 Sirt1/FoxO3a通路
下载PDF
病毒性肺炎中药网络药理学初探
12
作者 李欣 孙燕燕 《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7期188-192,共5页
病毒性肺炎对全球人民的身体健康构成了极大威胁,中医药在其治疗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从分子层面上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文章聚焦于病毒性肺炎的病症特点及其治疗,探讨中药潜力与网络药理学应用;介绍病毒性肺炎的基本概况、... 病毒性肺炎对全球人民的身体健康构成了极大威胁,中医药在其治疗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从分子层面上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文章聚焦于病毒性肺炎的病症特点及其治疗,探讨中药潜力与网络药理学应用;介绍病毒性肺炎的基本概况、流行病学特征及病理机制;评述中药发展历史和现代研究进展;进一步强调网络药理学在解析中药成分作用机制方面的新视角;结合网络药理学的病毒性肺炎中药研究现状、挑战和未来方向进行概述,旨在推动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科技整合,创新病毒性肺炎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肺炎 中药治疗 网络药理学 成分分析 作用机制 治疗方法
下载PDF
温阳祛湿中药贴改善病毒性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回顾性研究
13
作者 范明娜 常立阳 +6 位作者 梁璐 罗䶮斌 孙建宇 周海芳 徐萍 余丹妮 李琳 《浙江中医杂志》 2024年第8期681-682,共2页
目的:探讨温阳祛湿中药贴改善病毒性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等的疗效。方法:回顾2022年11月~2023年2月,2023年11~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病毒性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病例资料,30例常规治疗,30例加用温阳祛湿中药贴治疗,7天为1疗程,... 目的:探讨温阳祛湿中药贴改善病毒性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等的疗效。方法:回顾2022年11月~2023年2月,2023年11~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病毒性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病例资料,30例常规治疗,30例加用温阳祛湿中药贴治疗,7天为1疗程,观察两组肺炎症状、心功能指标改善程度,并对两组患者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咳嗽、气促、血氧饱和度(SPO2)值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C反应蛋白(CRP)值降低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提高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氨基酸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值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症状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且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温阳祛湿中药贴有利于改善病毒性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肺炎症状,早期促进心功能恢复,疗效显著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阳祛湿 穴位敷贴 毒性肺炎 心力衰竭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病毒性心肌炎心房颤动的中医病机及治疗
14
作者 褚瑜光 胡元会 袁晨露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6期694-698,共5页
病毒性心肌炎(VMC)多由感染嗜心肌性病毒,引起免疫炎症反应,从而导致心肌病变,而心房颤动是其重要的临床表现之一。中医辨证论治VMC有一定优势。VMC心房颤动的主要病机为正气不足,外感风邪,与湿、热、瘀、毒、虚等证候要素有关,“风惊... 病毒性心肌炎(VMC)多由感染嗜心肌性病毒,引起免疫炎症反应,从而导致心肌病变,而心房颤动是其重要的临床表现之一。中医辨证论治VMC有一定优势。VMC心房颤动的主要病机为正气不足,外感风邪,与湿、热、瘀、毒、虚等证候要素有关,“风惊悸”是对其最经典的概括。本文对VMC心房颤动急性期、缓解期、恢复期和慢性期四个疾病发展阶段分别以利湿、益气、养阴、温阳为治法,进行辨证论治,期待为VCM心房颤动的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心肌炎 心房颤动 风惊悸 中医 治疗
下载PDF
基于奥马哈系统理论的护理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5
作者 谷华丽 徐瑞峰 +1 位作者 吴玉卓 韩旭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期169-172,共4页
目的:观察基于奥马哈系统理论的护理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该院收治的88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 目的:观察基于奥马哈系统理论的护理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该院收治的88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基于奥马哈系统理论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生命质量[生命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饮食管理、日常生活管理、病情监测管理和用药管理等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状态和物质生活状态等GQOLI-74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45%(42/44),高于对照组的81.82%(3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奥马哈系统理论的护理应用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可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评分、生命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肝炎 肝硬化 奥马哈系统 护理 自我管理能力 生命质量 满意度
下载PDF
黄芪总黄酮对柯萨奇B3病毒诱导的病毒性心肌炎小鼠TLR4/NF-κB信号通路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16
作者 曹磊 徐昊 +1 位作者 赵培勇 李琳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5期2746-2750,共5页
目的:探究黄芪总黄酮(TFA)对柯萨奇B3病毒(CVB3)诱导的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模型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VMC组、VMC+低剂量TFA组、VMC+高剂量TFA组,每组10只。... 目的:探究黄芪总黄酮(TFA)对柯萨奇B3病毒(CVB3)诱导的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模型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VMC组、VMC+低剂量TFA组、VMC+高剂量TFA组,每组10只。VMC组、VMC+低剂量TFA组、VMC+高剂量TFA组经CVB3诱导建立VMC小鼠模型,VMC+低剂量TFA组、VMC+高剂量TFA组分别以15、30 mg/kg TFA灌胃,VMC组、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CVB3感染后第11天超声检查小鼠心脏功能,处死小鼠后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观察心肌形态学变化和凋亡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心肌组织匀浆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TLR4、NF-κB p65(p65)、磷酸化NF-κB p65(p-p65)、切割后半胱氨酸蛋白酶-3(Cleaved-Caspase-3)、切割后半胱氨酸蛋白酶-9(Cleaved-Caspase-9)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VMC组小鼠CVB3 mRNA、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心肌细胞凋亡率、心肌组织中IL-6、IL-1β、TNF-α、TLR4、p-p65/p65、Cleaved-Caspase-3和Cleaved-Caspase-9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VMC组比较,VMC+低剂量TFA组和VMC+高剂量TFA组CVB3 mRNA、LVESD、心肌细胞凋亡率、心肌组织中IL-6、IL-1β、TNF-α、TLR4、p-p65/p65、Cleaved-Caspase-3和Cleaved-Caspase-9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LVEF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C+高剂量TFA组CVB3 mRNA、IL-6、TNF-α水平,细胞凋亡率,TLR4、p-p65/p65和Cleaved-Caspase-9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VMC+低剂量TFA组,LVEF明显高于MC+低剂量TF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FA可减轻CVB3诱导的VMC小鼠心肌病理损伤,减少心肌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与TLR4/NF-κB信号通路、Cleaved-Caspase-3和Cleaved-Caspase-9表达的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心肌炎 黄芪总黄酮 炎症反应 细胞凋亡 Toll样受体4 核因子ΚB 实验研究
下载PDF
阿昔洛韦联合人免疫球蛋白静注治疗病毒性脑炎的效果分析
17
作者 陈婷婷 许白叶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2期89-92,共4页
目的分析阿昔洛韦联合人免疫球蛋白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单纯随机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泉州市第一医院儿科收治的9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应用阿昔洛韦干预,观察组应用阿昔... 目的分析阿昔洛韦联合人免疫球蛋白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单纯随机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泉州市第一医院儿科收治的9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应用阿昔洛韦干预,观察组应用阿昔洛韦联合人免疫球蛋白干预,对比两组各项指标的恢复情况、炎性因子的水平和临床效果、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症状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炎症因子、脑脊液炎症因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炎症因子、脑脊液炎症因子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低于对照组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73,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高于对照组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73,P<0.05)。结论对病毒性脑炎的患儿应用阿昔洛韦联合人免疫球蛋白静注治疗有利于促进患儿的康复,减轻患儿的炎症反应,控制病情,修复神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病情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昔洛韦 人免疫球蛋白静注 毒性脑炎
下载PDF
NSE BLyS APRIL在病毒性脑炎患者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
18
作者 邵艳敏 武文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6期680-684,共5页
目的研究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增殖诱导配体(APRIL)在病毒性脑炎患者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2023年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8例病毒性脑炎患者,另选取同期体检、经临床生化... 目的研究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增殖诱导配体(APRIL)在病毒性脑炎患者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2023年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8例病毒性脑炎患者,另选取同期体检、经临床生化和脑脊髓穿刺等常规检查确认健康正常的对照组48例。比较不同病情的病毒性脑炎患者血清NSE、BLyS、APRIL水平,不同预后病毒性脑炎患者的相关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病毒性脑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并采取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NSE、BLyS、APRIL单独及联合检测在病毒性脑炎预后评价中的价值。结果重症组血清NSE、BLyS、APRIL水平均高于轻症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入院当天及治疗后血清NSE、BLyS、APRIL水平均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总住院时间、是否进行机械通气、是否存在癫痫发作以及入院当天血清NSE、BLyS、APRIL水平与病毒性脑炎预后不良有关(OR>1,P<0.05)。ROC曲线显示,入院当天血清NSE、BLyS、APRIL联合检测预测预后不良的AUC值(0.895)高于NSE(0.801)、APRIL(0.781)、BLyS(0.776)。结论血清NSE、BLyS、APRIL在病毒性脑炎患者均呈高表达,三者联合检测可较好地预测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脑炎 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 增殖诱导配体 血清 预后
下载PDF
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凝血四项、血脂指标水平及其预后评估价值分析
19
作者 武云慧 董敬超 +3 位作者 张雪棉 曹立华 张继东 苗亮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1期52-57,共6页
目的分析急性病毒性肝炎(AVH)患者凝血四项、血脂指标水平及其评估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31日收治的300例AVH作为研究组,300例体检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 目的分析急性病毒性肝炎(AVH)患者凝血四项、血脂指标水平及其评估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31日收治的300例AVH作为研究组,300例体检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研究组均行常规抗病毒、护肝治疗,比较研究组不同治疗效果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四项、血脂指标,并分析治疗前凝血四项、血脂指标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及预测治疗效果的价值。结果研究组外周血PT、APTT、TT长于对照组,FIB、TC、HDL-C、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T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治疗效果为无效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外周血PT、APTT、TT长于有效、显效患者,有效患者长于显效患者(P<0.05);FIB、TC、HDL-C、LDL-C水平低于有效、显效患者,有效患者低于显效患者,TG水平高于有效、显效患者,有效患者高于显效患者(P<0.05);研究组治疗后外周血PT、APTT、TT、TG水平与治疗效果呈负相关,FIB、TC、HDL-C、LDL-C与治疗效果呈正相关(P<0.05,P<0.01);治疗前凝血四项与血脂指标联合预测AVH患者治疗效果的曲线下面积为0.937(95%CI为0.903,0.962),预测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5.21%、88.61%,明显优于凝血四项、血脂指标单独预测(P<0.01)。结论AVH患者凝血四项、血脂指标存在明显异常,且治疗前凝血四项与血脂指标联合检测在预测治疗效果方面具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炎 毒性 凝血酶原时间 凝血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总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相关性 预测价值
下载PDF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L-26、25(OH)D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20
作者 赵琳 杨斌 +1 位作者 赵锁 王科文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1010-1014,共5页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 CHC)患者血清IL-26、25(OH)D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七医院收治的120例CHC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我院同期健康体检者5...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 CHC)患者血清IL-26、25(OH)D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七医院收治的120例CHC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我院同期健康体检者5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检测IL-26及25(OH)D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血清中IL-26水平升高,25(OH)D水平降低(P<0.05);与F_(0)~F_(1)分级相比,F_(2)~F_(3)分级的CHC患者血清中IL-26升高,25(OH)D水平降低(P<0.05);与F_(2)~F_(3)分级相比,F_(4)分级的CHC患者血清中IL-26升高,25(OH)D水平降低(P<0.05);与高病毒载量组相比,低病毒载量组的CHC患者血清中IL-26降低,25(OH)D水平升高(P<0.05);治疗后,CHC患者血清中IL-26水平降低,25(OH)D升高(P<0.05);与不良预后患者的CHC患者相比,非不良预后的CHC患者血清中IL-26水平降低,25(OH)D水平升高(P<0.05);在CHC患者中IL-26、25(OH)D呈负相关(r=-0.766,P<0.001)。结论 CHC患者血清IL-26升高、25(OH)D降低,并与肝纤维化程度及HCV病毒载量有关。临床治疗后,可逆转这一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型毒性肝炎 白细胞介素26 25羟维生素D 毒载量 肝纤维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