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26例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药治疗体会 被引量:3
1
作者 陶霞 《甘肃中医》 2007年第9期26-27,共2页
近年来国内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有所增高,已引起医学界的关注。目前对病毒性心肌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通常采用的营养心肌,或根据病情选用抗心律失常类药物对症治疗,都缺乏有效治疗依据。笔者采用中药治疗126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 近年来国内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有所增高,已引起医学界的关注。目前对病毒性心肌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通常采用的营养心肌,或根据病情选用抗心律失常类药物对症治疗,都缺乏有效治疗依据。笔者采用中药治疗126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炎 病毒性/中药疗法 中药复方 辨证论治
下载PDF
中药“丹芪青叶汤”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6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庞桂香 庞淑琴 李冠慧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923-924,共2页
关键词 毒性/中药疗法 心肌炎/中药疗法 丹参/治疗应用 黄芪/治疗应用 大青叶/治疗应用
下载PDF
蒿芩清胆汤及其化裁方对病毒性肺炎湿热证小鼠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高展翔 王晓萍 +1 位作者 林培政 吴智兵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171-175,共5页
【目的】观察蒿芩清胆汤及其化裁方对病毒性肺炎湿热证小鼠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及肺组织流感病毒含量的影响。【方法】选用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湿热证模型组、蒿芩清胆汤组(剂量为36.... 【目的】观察蒿芩清胆汤及其化裁方对病毒性肺炎湿热证小鼠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及肺组织流感病毒含量的影响。【方法】选用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湿热证模型组、蒿芩清胆汤组(剂量为36.92 mg.kg-1.d-1)、化裁1组(剂量为30.39 mg.kg-1.d-1)、化裁2组(剂量为18.44 mg.kg-1.d-1)、化裁3组(剂量为32.73 mg.kg-1.d-1)、化裁4组(剂量为29.09 mg.kg-1.d-1);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均采用高脂饲料+气候箱暴露(10 d)法复制湿热证模型,第11天接种H1N1病毒;取各组小鼠肺组织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流感病毒mRNA、TNF-αmRNA、IL-6 mRNA表达水平。【结果】蒿芩清胆汤及各化裁方组均可降低肺组织流感病毒mRNA表达水平,与湿热证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湿热证模型组肺组织TNF-αmRNA、IL-6 mRNA表达水平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各治疗组均可不同程度降低2种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其中蒿芩清胆汤组,化裁2组(全方减竹茹、法夏、滑石、茯苓、甘草),化裁3组(全方减枳壳、陈皮)与湿热证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而化裁1组(全方减青蒿、黄芩),化裁4组(全方减大青叶、板蓝根)与湿热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蒿芩清胆汤治疗流感病毒性肺炎湿热证的作用与其能抑制流感病毒复制,下调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的基因表达水平有关,拆方研究结果表明蒿芩清胆汤全方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蒿芩清胆汤/药理学 毒性肺炎/中药疗法 湿热证 基因表达调控 模型 动物 小鼠
下载PDF
加味生脉散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涂秀华 童文新 +1 位作者 姜锡峰 徐铭渔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2003年第6期414-416,共3页
目的 评价加味生脉散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加味生脉散治疗气阴两虚型病毒性心肌炎44例,对照组用生脉饮口服液治疗22例,疗程4周。结果 治疗组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为90.9%,心电图总有效率为68.2%;对照组分别为77.3%,54.5... 目的 评价加味生脉散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加味生脉散治疗气阴两虚型病毒性心肌炎44例,对照组用生脉饮口服液治疗22例,疗程4周。结果 治疗组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为90.9%,心电图总有效率为68.2%;对照组分别为77.3%,54.5%,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和P<0.05)。在改善症状、改善左心功能、降低血清心肌酶谱、抑制柯萨奇病毒复制方面,组间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益气养阴、清热解毒的加味生脉散治疗气阴两虚型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生脉饮口服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生脉散/治疗应用 毒性心肌炎/中药疗法 气阴两虚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病毒性感染性疾病的优势和特色 被引量:16
5
作者 彭胜权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5期336-339,共4页
分析了中医药治疗病毒性感染性疾病的优势和临床特色。认为中医药治疗病毒性感染性疾病具有广谱杀灭或抑制病毒作用、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及用药相对安全的特点。中医药治疗病毒性感染性疾病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是坚持了审证求因、整体... 分析了中医药治疗病毒性感染性疾病的优势和临床特色。认为中医药治疗病毒性感染性疾病具有广谱杀灭或抑制病毒作用、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及用药相对安全的特点。中医药治疗病毒性感染性疾病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是坚持了审证求因、整体观及多样化辨证的中医基础理论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中药疗法 审证求因 整体观
下载PDF
黄芪注射液辅治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董敬远 高胭 +1 位作者 陈淑慧 程振宇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628-629,共2页
关键词 黄芪/治疗应用 毒性/中药疗法 心肌炎/中药疗法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病毒性传染病的研究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15
7
作者 罗云坚 罗翌 李际强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246-249,共4页
综述中医药在治疗病毒性疾病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艾滋病、病毒性感冒、麻疹及病毒性乙型肝炎的概况, 认为中医药治疗病毒性疾病的机理是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来抑杀病毒,其疗效是肯定的;结合现代医学先进的医疗或生物技术,从... 综述中医药在治疗病毒性疾病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艾滋病、病毒性感冒、麻疹及病毒性乙型肝炎的概况, 认为中医药治疗病毒性疾病的机理是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来抑杀病毒,其疗效是肯定的;结合现代医学先进的医疗或生物技术,从多靶点、多环节、多层面上研究其防治机理将是今后的努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中药疗法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中药疗法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中药疗法 综述 指导性
下载PDF
丹参注射液辅佐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8
作者 傅军 景艳丽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6期3725-3726,共2页
关键词 毒性/中药疗法 心肌炎/中药疗法 丹参注射液/治疗应用
下载PDF
黄芩素体内抗甲型流感病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9
9
作者 吴修华 刘妮 +1 位作者 杨丽 沈海容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157-159,200,共4页
【目的】观察黄芩素的体内抗甲型流感病毒作用。【方法】选用NIH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病毒唑组(剂量为0.07 g.kg-1.d-1),黄芩素高、中、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100、10、1μg.kg-1.d-1);采用甲1型流感病毒肺适应株FM1滴鼻感染... 【目的】观察黄芩素的体内抗甲型流感病毒作用。【方法】选用NIH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病毒唑组(剂量为0.07 g.kg-1.d-1),黄芩素高、中、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100、10、1μg.kg-1.d-1);采用甲1型流感病毒肺适应株FM1滴鼻感染复制模型后,检测各组肺指数、肺指数抑制率、存活率及死亡保护率,并行肺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模型组肺指数和存活率显著性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肺组织出现明显炎性突变;黄芩素高剂量组可显著性升高肺指数和存活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并可明显改善模型小鼠的肺组织炎性突变,作用与阳性对照药病毒唑相仿。【结论】黄芩素具有一定的体内抗甲型流感病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素/药理学 毒性肺炎/中药疗法 流感 甲型 肺组织/理学 模型 动物 小鼠
下载PDF
小儿病毒性肺炎中医药治疗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建萍 胥会英 许政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9期4555-4556,共2页
关键词 肺炎 病毒性/中药疗法 儿童 儿童 学龄前 人类 综述[文献类型]
原文传递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1
作者 代铁成 赵月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1284-1284,共1页
目的探讨喜炎平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两组患者卧床休息,应用利巴韦林、维生素C、1,6二磷酸果糖静脉滴注,根据病情给予吸氧、利多卡因等对症处置,15 d为1疗程.治疗组在上述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喜炎平300 mg+氯化钠溶液250 ml静脉... 目的探讨喜炎平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两组患者卧床休息,应用利巴韦林、维生素C、1,6二磷酸果糖静脉滴注,根据病情给予吸氧、利多卡因等对症处置,15 d为1疗程.治疗组在上述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喜炎平300 mg+氯化钠溶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15 d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率(54.3%)明显高于对照组(20.0%),P<0.01;总有效率(91.4%)亦高于对照组(68.6%),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喜炎平能有效缓解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症状,促进心肌酶,心电图恢复,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中药疗法 心肌炎/中药疗法 抗炎剂(中药)/治疗应用 注射剂
原文传递
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药理作用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峰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3期3259-3260,共2页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药理作用。方法回顾分析近年来国内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相关资料和有关基础研究,总结黄芪注射液的药理作用。结果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确切、可靠,药理作用主...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药理作用。方法回顾分析近年来国内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相关资料和有关基础研究,总结黄芪注射液的药理作用。结果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确切、可靠,药理作用主要有改善心肌功能、调节免疫、抗病毒、抗氧化等机制。结论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药理作用主要是改善、保护心肌功能,调节免疫、抗氧化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中药疗法 心肌炎/中药疗法 黄芪/药理学/治疗应用
原文传递
黄芪联合维生素C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香玉 刘凤梅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9年第28期6882-6883,共2页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将78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黄芪注射液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对照组38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将78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黄芪注射液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对照组38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及临床症状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中药疗法 心肌炎/中药疗法 黄芪/治疗应用 抗坏血酸/治疗应用
原文传递
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尚建云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5期3610-3610,共1页
病毒性心肌炎是儿科常见病,目前无特效治疗方法,大多采用综合性治疗措施。2009年以来我科应用注射用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毒性/中药疗法 心肌炎/中药疗法 磷酸肌酸/治疗应用
原文传递
Localization of Auricular Projection Area of the Liver and Its Use in the Monitoring of Viral Hepatitis
15
作者 Jan Z. Szopinski Georg P. Lochner +7 位作者 Tomasz Macura Iwona Karcz-Socha Anna Kasprzyk-Minkner Krzysztof Kielan Barbara Krupa-Jezierska Dariusz J. Nasiek Piotr Warakomski 小红藤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60-265,共6页
Background: Pathology of an internal organ causes significant rectification of electrical currents (diode phenomenon) in related skin areas once the resistance 'breakthrough effect' has been induced in the skin. ... Background: Pathology of an internal organ causes significant rectification of electrical currents (diode phenomenon) in related skin areas once the resistance 'breakthrough effect' has been induced in the skin. Objective: Localization of auricular projection area of the liver and evaluation of its usefulness in the monitoring of viral hepatitis. Design, Patients and Setting: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degree of electrical rectification measured at various spots in the auricular concha region, in 19 in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and 15 clinically healthy volunteers, at the Depar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Provincial Teaching Hospital, Tychy, Poland. Intervention: Evaluation of electrical rectification at various spots on the auricular concha using a "rectification ratio" that quantifies the degree of rectification (normal range: 0-60%). Main outcome measure: The location of the skin area where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existed between the rectification ratios was observed in patients (82±12% at the time of the 'peak period') versus controls (42±8%). Results: A location was identified on the ear auricle where the electrical rectification phenomenon demonstrated a dependence on the presence of hepatitis. Conclusions: Liver projection area exists on the ear auricle which is located within the region of cymba conchae, next to anthelix and the cavity of concha. The existence of viral hepatitis causes this skin area to show a higher degree of electrical rectification once the skin resistance 'breakthrough effect' has been induced. Evaluation of the rectification phenomenon of the liver proiection area provides a method of non-invasive monitoring of viral hepatit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kin resistance resistance 'breakthrough effect' RECTIFICATION acupuncture point organ electrodermal diagnostics (OED)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