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6—2021年全国海水鱼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流行情况分析
1
作者 吴斌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3年第1期42-47,共6页
病毒性神经坏死病(viral nervous necrosis,VNN)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的海水鱼类传染病,可对多种常见经济鱼类造成危害,给水产养殖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根据2016—2021年全国海水鱼VNN监测结果,对该病的宿主种类、规格、易感水温... 病毒性神经坏死病(viral nervous necrosis,VNN)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的海水鱼类传染病,可对多种常见经济鱼类造成危害,给水产养殖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根据2016—2021年全国海水鱼VNN监测结果,对该病的宿主种类、规格、易感水温和季节、流行区域、发病养殖场类型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该病主要在石斑鱼等海水鱼类苗种中流行,且流行时段长,但主要发生于夏秋水温较高季节,在南方主要海水养殖区域广泛流行。针对VNN在我国的流行规律,提出了加强养殖管理,严格执行苗种检疫,开展VNN免疫学研究等建议,以期为海水鱼VNN的有效防控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神经坏死 流行学分析 监测 防控
下载PDF
鱼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病毒(VNNV)不同基因型鉴别方法的建立及在VNN检疫和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2
作者 刘荭 史秀杰 +3 位作者 高隆英 何俊强 江育林 陈焕春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95-702,共8页
从GenBank中查找出乙型野田村病毒组中海水鱼类各病毒的序列,并用Sequencher多重序列比较软件将其分到条纹神经坏死病毒(stripedjacknervousnecrosisvirus,SJNNV)组、条纹星鲽神经坏死病毒(barfinfloundernervousnecrosisvirus,BFNNV... 从GenBank中查找出乙型野田村病毒组中海水鱼类各病毒的序列,并用Sequencher多重序列比较软件将其分到条纹神经坏死病毒(stripedjacknervousnecrosisvirus,SJNNV)组、条纹星鲽神经坏死病毒(barfinfloundernervousnecrosisvirus,BFNNV)组、红点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redspottedgroupernervousnecrosisvirus,RGNNV)组和虎斑东方神经坏死病毒(tigerpuffernervousnecrosisvirus,TPNNV)组4个基因型的组别中。用DNAsis序列比较软件比较同一基因型各基因序列之间的同源性,均在85%以上;不同基因型之间序列的同源性,均在66%以下。结合Premier引物设计软件和Sequencher序列多重比较软件,设计了4对引物,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 PCR)来鉴别这4个不同的基因型。对从深圳口岸进境的产地为台湾的海水鱼苗和广东、福建两省养殖的主要海水鱼类进行检疫和监测,结果在进境的海水鱼苗中检出有RGNNV基因型的VNNV,在福建和广东省养殖的石斑鱼成鱼和鱼苗的病鱼体内均检测到RGNNV基因型的VNNV,对上述扩增产物基因序列进行比较,相似性均在96.5%以上,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与玛拉巴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MNNV)序列相似性均为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神经坏死 基因型 鉴别
下载PDF
鱼类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衣壳蛋白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及其特性 被引量:8
3
作者 罗卫 田飞焱 +6 位作者 刘荭 陈焕春 李惠芳 刘宗晓 王侃 蔡伊娜 吕建强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51-656,共6页
利用RT-PCR技术获得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0603株的衣壳蛋白基因,将其插入到杆状病毒Bac-To-Bac表达系统的pFastBacⅠ质粒中,构建了pFastBac-cp质粒。转化DH10Bac大肠杆菌后获得重组穿梭载体Bacmid-cp,脂质体介导将其转染Sf9细胞产生有感... 利用RT-PCR技术获得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0603株的衣壳蛋白基因,将其插入到杆状病毒Bac-To-Bac表达系统的pFastBacⅠ质粒中,构建了pFastBac-cp质粒。转化DH10Bac大肠杆菌后获得重组穿梭载体Bacmid-cp,脂质体介导将其转染Sf9细胞产生有感染性的重组杆状病毒AcNPV-cp。利用AcNPV-cp感染Sf9细胞后,SDS-PAGE分析可见大小约为37ku的特异性蛋白带,Western-blotting分析发现,其可以与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阳性血清反应出现特异性的杂交带。试验结果表明,AcNPV-cp在Sf9细胞中成功地表达了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的衣壳蛋白,其具有良好的免疫学活性。负染电镜观察发现,CP蛋白可自行装配成病毒样颗粒,其大小形态类似于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制备超薄切片后电镜观察发现,CP蛋白自行装配成的病毒样颗粒呈晶格状排列在细胞质中。为研制有效防控鱼类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的新型颗粒性疫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神经坏死 衣壳蛋白 毒样颗粒
下载PDF
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病毒核酸检测用标准物质的制备 被引量:5
4
作者 段燕喻 陈茹 +4 位作者 吴晓薇 朱道中 林志雄 田纯见 刘志玲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8年第2期102-107,共6页
利用基因克隆和体外转录技术,制备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病毒(Nervous necrosis virus,NNV)核酸检测标准物质。设计NNV RNA2基因的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获得目的片段并连接至p GEM-T载体;采用体外转录方法,获得大量纯品RNA。初步定量稀释至... 利用基因克隆和体外转录技术,制备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病毒(Nervous necrosis virus,NNV)核酸检测标准物质。设计NNV RNA2基因的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获得目的片段并连接至p GEM-T载体;采用体外转录方法,获得大量纯品RNA。初步定量稀释至约10~8 copies/μL,均匀性检验结果显示样品间差异<5%;稳定性检验表明,室温(20~25℃)保存7 d、冷藏(2~8℃)保存1个月和冷冻(-20℃)保存6个月的含量均无明显变化。采用核酸浓度测定与拷贝数换算的方法,对转录的RNA片段进行定值,并根据委托单位的定值结果进行不确定度估算。核酸标准物质定值为(8.452±0.068)×10~8 copies/μL,可用作NNV核酸检测的标准质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神经坏死 实时定量RT-PCR 标准物质
下载PDF
6株鱼类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病毒cp基因的分子特征和遗传发生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田飞焱 吕建强 +3 位作者 刘荭 李惠芳 刘宗晓 陈昌福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14-418,共5页
根据已报道的鱼类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viral nervous necrosis virus,VNNV)衣壳蛋白基因(coatprotein gene,cp基因)设计引物,对2006年从我国沿海养殖石斑鱼中分离到的6株鱼类神经坏死病毒进行RT-PCR扩增,特异性扩增出6株病毒的完整... 根据已报道的鱼类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viral nervous necrosis virus,VNNV)衣壳蛋白基因(coatprotein gene,cp基因)设计引物,对2006年从我国沿海养殖石斑鱼中分离到的6株鱼类神经坏死病毒进行RT-PCR扩增,特异性扩增出6株病毒的完整衣壳蛋白基因,分别连接到pMD18-T载体中,并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发现,6个VNNV分离株的cp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在97.3%以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79.6%~99.1%之间。根据cp基因核苷酸序列绘制分子进化树,发现6个VNNV分离株在进化树同一分枝上,属于RGNNV基因型,与已报道的点带石斑鱼神经坏死病病毒(ECNNV)、巨石斑鱼神经坏死病病毒(ET-NNV)及玛拉巴石斑鱼神经坏死病病毒(MGNNV)亲缘关系较近。试验结果表明,目前我国沿海养殖场发生的鱼类病毒性神经坏死病均由同一来源的病毒引起,该基因型的鱼类神经坏死病毒在我国沿海养殖的石斑鱼中广泛传播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神经坏死 衣壳蛋白基因 序列分析
下载PDF
鱼类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陈信忠 龚艳清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6年第C00期141-146,共6页
综述了鱼类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的病原种类、危害性、防治方法以及神经坏死病毒的结构和理化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鱼类 病毒性神经坏死 进展 危害性
下载PDF
海水养殖鱼类病毒性神经坏死病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9
7
作者 黄文 陈偿 +8 位作者 赵哲 李璐璐 罗鹏 王艳红 任春华 胡超群 方哲 王冬梅 詹钟仁 《渔业研究》 2016年第5期419-426,共8页
神经坏死病毒(Nervous necrosis virus,NNV)是一种能导致海水鱼脑、中枢神经及视网膜等神经系统坏死的病毒,该病毒引发的鱼类病毒性神经坏死病主要发生在稚鱼和幼鱼期,较强的致病力及高致死率给海水鱼养殖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成为海水... 神经坏死病毒(Nervous necrosis virus,NNV)是一种能导致海水鱼脑、中枢神经及视网膜等神经系统坏死的病毒,该病毒引发的鱼类病毒性神经坏死病主要发生在稚鱼和幼鱼期,较强的致病力及高致死率给海水鱼养殖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成为海水鱼类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限制因素之一。文章主要综述了NNV的基本特征、诊断技术、病毒传播、疫苗免疫学等研究进展,介绍了NNV的防控技术及策略,为海水养殖鱼类NNV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鱼类 病毒性神经坏死 综述 乙型野田村 害防控
下载PDF
海水鱼病毒性神经坏死病(VNN)及其预防 被引量:5
8
作者 黄瑞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62-63,共2页
关键词 海水鱼 病毒性神经坏死 毒检测 感染途径 症状 预防
下载PDF
闽南地区养殖石斑鱼病毒性神经坏死病初步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陈信忠 苏亚玲 +3 位作者 龚艳请 黄丽莎 俞秀霞 陈延坎 《福建水产》 2003年第3期11-14,共4页
应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发生在福建南部海区网箱养殖石斑鱼的暴发性传染病进行了初步研究。应用PCR和RT-PCR技术,检测石斑鱼常见的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病毒、真鲷虹彩病毒,结果各发病渔场均检出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病毒;病原菌分离未发现强... 应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发生在福建南部海区网箱养殖石斑鱼的暴发性传染病进行了初步研究。应用PCR和RT-PCR技术,检测石斑鱼常见的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病毒、真鲷虹彩病毒,结果各发病渔场均检出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病毒;病原菌分离未发现强致病性细菌;寄生虫检查发现腹腔普遍有一种微孢子虫感染形成的孢囊。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游动失常、厌食、鳔肿大、肾脏坏死、糜烂,表明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病毒感染是导致石斑鱼大批死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地区 石斑鱼 病毒性神经坏死 症状 流行 PCR RT-PCR
下载PDF
β-野田村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鱼类病毒性神经坏死病
10
作者 翁善钢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5-56,共2页
β-野田村病毒(betanodaviruses)是一种重要的新出现鱼类病毒,可以感染40种以上的海洋鱼类,广泛分布于澳大利亚、亚洲、欧洲、北美、非洲、南太平洋的鱼群中。此外,β-野田村病毒也有感染淡水鱼类的报道。
关键词 病毒性神经坏死 毒感染 鱼类 海洋鱼类 澳大利亚 南太平洋 淡水鱼类
下载PDF
鱼类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的分离和部分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蒋方军 高隆英 +1 位作者 何俊强 江育林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09-413,共5页
收集福建某渔场的患病石斑鱼苗制备组织切片,同时将患病石斑鱼苗组织匀浆后接种到条纹月醴细胞系(striped snakehead,SSN-1),对发生细胞病变(cytopathic effects,CPE)的SSN-1细胞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纯化负染,并... 收集福建某渔场的患病石斑鱼苗制备组织切片,同时将患病石斑鱼苗组织匀浆后接种到条纹月醴细胞系(striped snakehead,SSN-1),对发生细胞病变(cytopathic effects,CPE)的SSN-1细胞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纯化负染,并制备细胞超薄切片,借助SSN-1细胞系从患病石斑鱼苗中分离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viral nervous necrosis virus,VNNV)。试验结果表明:在病鱼脑和视网膜中可见大量的空泡,接种SSN-1后2~3 d出现CPE,PCR检测可扩增出VNNV特异性带,提示这是VNNV病毒。负染及SSN-1细胞超薄切片的电镜观察显示,该病毒为直径25~30 nm的二十面体病毒粒子,在胞质中呈不完全晶体状排列,同时细胞质中有大量空泡,进一步说明分离株为VNNV。对该分离株进行细胞敏感性试验、脂溶剂敏感试验(氯仿处理)、热敏感试验(55℃30 min)、酸碱敏感试验(pH值为3和pH值为11各1 h),试验结果表明:石斑鱼吻端细胞、鲤上皮瘤细胞、肥头鲤细胞在28℃、25℃、20℃时对该病毒都不敏感;该病毒对氯仿不敏感,对热和酸碱都比较敏感。研究结果表明,用SSN-1细胞系可以从患病鱼中分离VNN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神经坏死 分离 毒特性
下载PDF
石斑鱼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的病原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3
12
作者 林楠 吴斌 +4 位作者 李苗苗 王巧煌 林国清 樊海平 林克冰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74-479,共6页
对福建省漳州市某水产养殖场发生的疑似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的病鱼进行病原分离和鉴定.从出现疑似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症状的石斑鱼苗上取眼部、脑部组织进行研磨,将匀浆液接种到条纹月鳢细胞系(SSN)细胞株SSN-1及其克隆细胞株E-11,两株细胞... 对福建省漳州市某水产养殖场发生的疑似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的病鱼进行病原分离和鉴定.从出现疑似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症状的石斑鱼苗上取眼部、脑部组织进行研磨,将匀浆液接种到条纹月鳢细胞系(SSN)细胞株SSN-1及其克隆细胞株E-11,两株细胞均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细胞肿胀变圆,呈空泡化并脱落,E-11细胞较SSN-1细胞更早出现细胞病变,且病变更明显.将病鱼眼部、脑部组织的研磨液、细胞培养上清进行RT-PCR检测,均检测出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病毒(VNNV)的特异性条带,目的片段大小为427bp,序列比对结果提示该病原为赤点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RGNNV).电镜观察结果显示,细胞培养上清中存在直径约30nm的病毒颗粒,细胞质内大量病毒颗粒聚集成团,细胞器受损,细胞结构被破坏.将分离得到的VNNV进行温度、酸碱度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50℃下处理30min后该病毒滴度明显下降,60℃处理30min后病毒失活;在pH为3、11的条件下病毒滴度均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斑鱼 病毒性神经坏死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海南石斑鱼苗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的初步诊断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德权 费小雯 +4 位作者 李亚军 肖洒 朱为菊 郑佩华 邓晓东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3期233-238,共6页
为了探究2019年1月份海南省乐东县某养殖场所培育的珍珠龙胆石斑鱼鱼苗发生大规模死亡的病因,本研究对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研究结果显示:该病并未在主要发病季节发生,但出现了典型的病毒性神经坏死病(viral nervo... 为了探究2019年1月份海南省乐东县某养殖场所培育的珍珠龙胆石斑鱼鱼苗发生大规模死亡的病因,本研究对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研究结果显示:该病并未在主要发病季节发生,但出现了典型的病毒性神经坏死病(viral nervous necrosis,VNN)症状,其症状为食欲降低、行为异常、转圈、鱼体发黑、体况差等,累计死亡率达62%.本研究针对患病鱼体进行了寄生虫学检查,结果为阴性;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患病鱼的视网膜和脑组织空泡化严重;应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推荐的VNN特异性检测引物,运用RT-PCR检测方法,扩增出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nervous necrosis virus,NNV)特异性的421bp基因片段;运用虹彩病毒科蛙病毒(Ranavirus)、细胞肿大病毒(Megalocytivirus)检测引物,采用PCR方法排除了混合感染,并初步诊断该病为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此外,针对石斑鱼养殖后期的病害防御提出了合理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龙胆石斑鱼 病毒性神经坏死 寄生虫学检查 组织理学检查 RT-PCR
下载PDF
石斑鱼病毒性神经坏死病防治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4
14
作者 魏盟智 李亚军 +1 位作者 安鑫龙 邓晓东 《河北渔业》 2020年第5期51-53,共3页
主要综述了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的基本特征、诊断技术等研究进展,介绍了神经坏死病毒的防控技术及策略,简单概述了在石斑鱼养殖过程中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的防控工作。
关键词 石斑鱼(Epinephelus sp.) 病毒性神经坏死 害防控
下载PDF
一起石斑鱼苗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的诊断
15
作者 陈晖 肖颖 +2 位作者 方成俊 张东斌 余晓薇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8年第1期104-106,共3页
2017年6—7月,福建省东山县某石斑鱼养殖场多批20~60日龄杂交石斑鱼苗发病,临床表现为游泳行为改变,致盲、打转,鱼体发黑,不食,继而死亡,死亡率高达90%以上。多次应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寄生虫、细菌学检查为阴性。应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 2017年6—7月,福建省东山县某石斑鱼养殖场多批20~60日龄杂交石斑鱼苗发病,临床表现为游泳行为改变,致盲、打转,鱼体发黑,不食,继而死亡,死亡率高达90%以上。多次应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寄生虫、细菌学检查为阴性。应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推荐的检测引物,采用RT-PCR检测方法扩增出神经坏死病毒(NNV)特异性的421 bp基因片段,以此诊断为病毒性神经坏死病(VN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石斑鱼苗 病毒性神经坏死 寄生虫学检查 细菌学检查 RT-PCR
下载PDF
病毒性神经坏死病
16
作者 陈爱平 江育林 +4 位作者 钱冬 陈昌福 李安兴 黄捷 杨冰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56-57,共2页
2008年农业部兽医局委托动物流行病学中组织专家编写动物疫病释义,为便于解读水生动物的疫病,本刊现将《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中水生动物疫病种类的分类及各病的释义分期进行刊登。
关键词 病毒性神经坏死 动物疫 动物流行 农业部兽医局 水生动物 种类 释义
下载PDF
鱼类病毒性神经坏死病(Viral nervous necrosis,VNN)
17
作者 闽农 《现代渔业信息》 2007年第6期31-31,共1页
本刊讯:鱼类病毒性神经坏死病又称病毒性脑病和视网膜病(Viral encephalopathy and retinopathy,VER),该病已在全世界多种鱼类中发病流行,尤对仔幼鱼危害很大,死亡率高达100%,对成鱼也有很高的致死率。由于该病有极高的传染性... 本刊讯:鱼类病毒性神经坏死病又称病毒性脑病和视网膜病(Viral encephalopathy and retinopathy,VER),该病已在全世界多种鱼类中发病流行,尤对仔幼鱼危害很大,死亡率高达100%,对成鱼也有很高的致死率。由于该病有极高的传染性和危害性,被国际兽疫组织(OIE)列为重要的鱼类病害,该传染病的病原体为神经坏死病毒(Nervous necrosis vims.NN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神经坏死 鱼类 神经坏死 毒性 视网膜 仔幼鱼 死亡率 致死率
下载PDF
海鲈海水鱼病毒性神经坏死病防治
18
作者 石晓艳 袁玲 +3 位作者 毛灿 李勇 陈浩然 古群红 《海洋与渔业》 2021年第6期92-93,共2页
中国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又称海鲈、七星鲈、花鲈、青鲈、海鲈鱼、日本真鲈等,鲈形目、鮨科、花鲈属,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它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和朝鲜半岛近海,在我国黄渤海海区分布较多,属于沿海广温广盐性的冷水性育种... 中国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又称海鲈、七星鲈、花鲈、青鲈、海鲈鱼、日本真鲈等,鲈形目、鮨科、花鲈属,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它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和朝鲜半岛近海,在我国黄渤海海区分布较多,属于沿海广温广盐性的冷水性育种鱼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鲈 海水鱼 广盐性 冷水性 病毒性神经坏死 鲈形目 鮨科 朝鲜半岛
下载PDF
海水养殖鱼类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流行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智 《新农业》 2023年第6期62-63,共2页
海水养殖鱼类病毒性神经坏死病又被称为空泡性脑病或视网膜病,是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的鱼类传染病,严重危害幼鱼与仔鱼,短时间内死亡率高达100%,对成鱼的危害性与传染性也极高。该病对多种类别的鱼造成危害,如鳕形目、鲽形目、鳗鲡目、... 海水养殖鱼类病毒性神经坏死病又被称为空泡性脑病或视网膜病,是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的鱼类传染病,严重危害幼鱼与仔鱼,短时间内死亡率高达100%,对成鱼的危害性与传染性也极高。该病对多种类别的鱼造成危害,如鳕形目、鲽形目、鳗鲡目、纯形目等。本文对鱼类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的流行特点进行分析,并介绍其综合防治对策,为养殖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养殖鱼类 综合防治对策 病毒性神经坏死 综合防治措施 成鱼 视网膜 死亡率高 流行特点
原文传递
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实时荧光RT-RAA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
20
作者 朱裕敏 吴江 +4 位作者 王津津 廖立珊 郑晓聪 贾鹏 刘荭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24-829,共6页
为建立一种简单、快速检测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VNNV)的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RAA)方法,本研究通过比较分析VNNV RNA2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引物与探针。经过筛选优化,建立了VNNV实时荧光RT-RAA快速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在39℃恒温反应15 ... 为建立一种简单、快速检测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VNNV)的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RAA)方法,本研究通过比较分析VNNV RNA2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引物与探针。经过筛选优化,建立了VNNV实时荧光RT-RAA快速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在39℃恒温反应15 min即可快速、特异性地检测出VNNV,并与常见的鱼类RNA病毒核酸不发生交叉反应,其对标准质粒的检测下限为2.6×10^(1)copies/μL,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5%。利用该方法对48份实验室及送检样品进行检测,结果与实时荧光RT-PCR的一致。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检测方法操作简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结果可靠,且不依赖于复杂的仪器,可适用于现场和实验室对VNNV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神经坏死 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方法 恒温扩增 快速检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