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重PCR结合核酸侵入反应及纳米金显色技术检测病毒性脑炎脑膜炎病原体 被引量:4
1
作者 樊欢 戚宇华 +5 位作者 朱政 崔仑标 葛以跃 赵康程 吴涛 史智扬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91-995,1001,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病毒性脑炎脑膜炎病原体多重PCR结合核酸侵入反应及纳米金显色的检测方法。方法针对几种重要的脑炎脑膜炎病毒(东方马脑炎病毒、西方马脑炎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西尼罗病毒和尼帕病毒)保守区基因设计引物,进行多重PC... 目的建立一种病毒性脑炎脑膜炎病原体多重PCR结合核酸侵入反应及纳米金显色的检测方法。方法针对几种重要的脑炎脑膜炎病毒(东方马脑炎病毒、西方马脑炎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西尼罗病毒和尼帕病毒)保守区基因设计引物,进行多重PCR反应、核酸侵入反应及纳米金显色反应,对多种脑炎脑膜炎病毒同时进行检测,以森林脑炎病毒、圣路易脑炎病毒、基孔肯雅病毒和登革病毒4种病原核酸评价其检测特异性,以体外转录的病毒RNA或扩增的PCR片段评价其检测敏感性,并对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临床标本进行检测。结果成功建立了一种脑炎脑膜炎病毒多重PCR结合核酸侵入反应及纳米金显色的检测技术。建立的检测方法可特异的检测目的病原体,且与森林脑炎病毒、圣路易脑炎病毒、基孔肯雅病毒和登革病毒无交叉反应。该方法对不同靶标的检测灵敏度均为103拷贝/μL,临床标本检测结果均为阳性。结论建立的脑炎脑膜炎病毒多重PCR结合核酸侵入反应及纳米金显色技术的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检测特异性及灵敏度,检测通量高,肉眼即可观察结果,在传染病病原体检测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脑炎脑膜炎 多重PCR 核酸侵入反应 纳米金显色
下载PDF
儿童病毒性脑炎脑膜炎9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金玉 余唯琪 +4 位作者 薛君莉 李玉梅 王育哲 李宇宁 林丽星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12-214,共3页
目的 探讨病毒性脑炎脑膜炎早期诊断与临床特点。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方法对 98例临床诊断病毒性脑炎脑膜炎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脑脊液进行了单纯疱疹病毒 Ⅰ、单纯疱疹病毒 Ⅱ、柯萨奇B组病毒、埃可病毒、EB病毒、腺病毒... 目的 探讨病毒性脑炎脑膜炎早期诊断与临床特点。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方法对 98例临床诊断病毒性脑炎脑膜炎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脑脊液进行了单纯疱疹病毒 Ⅰ、单纯疱疹病毒 Ⅱ、柯萨奇B组病毒、埃可病毒、EB病毒、腺病毒及流感病毒特异性IgM抗体检测。结果 病毒性脑炎脑膜炎病毒感染率为6 3 3% (6 2 / 98) ,柯萨奇B组及埃可病毒感染率分别为 2 9 1% (18/ 6 2 )及 33 9% (2 1/ 6 2 )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致残率及病死率较高。结论 脑脊液中病毒特异性IgM抗体检测可作为早期病原诊断的指标之一 ;柯萨奇B组及埃可病毒是兰州地区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的主要病毒 ;EB病毒感染已有检出 ,预后不良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致残率及病死率较其它病毒高 ,早期应用阿昔洛韦治疗可明显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病毒性脑炎脑膜炎 临床分析 诊断 酶联免疫吸附
原文传递
儿童病毒性脑膜炎、脑炎中肠道病毒感染的分子生物学分型检测及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郭华 丁惠 +1 位作者 李慧娟 颜卫红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病毒性脑膜炎、脑炎中肠道病毒感染的分子生物学分型。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简并引物扩增并测序,利用Genbank核对分型,检测东营地区2008年1月-2012年2月63例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膜炎、脑炎患儿脑脊液中的肠... 目的探讨儿童病毒性脑膜炎、脑炎中肠道病毒感染的分子生物学分型。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简并引物扩增并测序,利用Genbank核对分型,检测东营地区2008年1月-2012年2月63例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膜炎、脑炎患儿脑脊液中的肠道病毒(EV)RNA,并结合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63例病毒性脑膜炎、脑炎患儿的脑脊液经RT-PCR检测,EV感染阳性率为74.6%(47/63)。利用通用引物筛选出的阳性标本,并采用简并引物经两次PCR共获得阳性结果 31例(66.0%)。随机抽取23条阳性片段进行克隆测序,测序结果与Gen Bank标准EV毒株进行同源性对比分析,相关序列同源性均在97%以上。肠道病毒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特征在各个年龄组有所不同,33例急性期EV患儿脑脊液中白细胞数不同程度增高(均数76×106/L)。结论 EV是儿童无菌性脑膜炎、脑炎的最主要的病原体。采用RT-PCR可以快速准确的检测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肠道病毒;采用分型引物扩增并测序,将EV的VP1部分序列与GENBANK中的EV标准毒株进行对比,根据基因序列的同源性进行EV型别鉴定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案。EV引起的病毒性脑膜炎临床症状一般较轻、无特异性,多数患儿CSF中白细胞高于正常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 毒性脑膜炎脑炎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病毒性脑膜炎脑炎21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闫建民 董秋燕 杨冬华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6年第4期421-422,共2页
关键词 毒性脑膜炎脑炎 小柴胡汤 治疗
下载PDF
病毒性脑膜炎、脑炎45例诊治体会
5
作者 李培远 《医学文选》 2005年第5期734-735,共2页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脑膜炎、脑炎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治愈率和缩短病程。方法应用病毒唑、清开灵、20%甘露醇、地塞米松、胞二磷胆碱、能量合剂等药物进行综合治疗45例,观察体温、神志以及抽搐等临床表现的变化。结果治愈和好转43例,治...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脑膜炎、脑炎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治愈率和缩短病程。方法应用病毒唑、清开灵、20%甘露醇、地塞米松、胞二磷胆碱、能量合剂等药物进行综合治疗45例,观察体温、神志以及抽搐等临床表现的变化。结果治愈和好转43例,治愈好转率95.6%,出院1个月总治愈率为87.8%。结论综合疗法治疗病毒性脑膜炎、脑炎协同治疗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脑膜炎脑炎 综合治疗
下载PDF
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及更昔洛韦疗效评价 被引量:19
6
作者 冯同豹 汤政 +1 位作者 刘凌 曹惠琴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96-697,共2页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及更昔洛韦对其疗效。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14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脑脊液进行单纯疱疹病毒-Ⅰ(HSV-Ⅰ)、单纯疱疹病毒-Ⅱ(HSV-Ⅱ)、柯萨奇B组病毒(CoxBV)、埃可病毒(ECHO)、EB病毒(...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及更昔洛韦对其疗效。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14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脑脊液进行单纯疱疹病毒-Ⅰ(HSV-Ⅰ)、单纯疱疹病毒-Ⅱ(HSV-Ⅱ)、柯萨奇B组病毒(CoxBV)、埃可病毒(ECHO)、EB病毒(EBV)、腺病毒(Adv)及流感病毒(IFV)特异性IgM抗体监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70例。二组综合治疗同时,治疗组予更昔洛韦、对照组予利巴韦林治疗。结果病毒性脑炎患儿病毒感染率为63.3%,HSV-Ⅰ占34.0%,CoxBV占29.6%。治疗组临床表现消失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a<0.01),转归也有较显著差异(Pa<0.05)。结论脑脊液病毒特异性IgM抗体监测可作为早期病原诊断指标之一。早期应用更昔洛韦治疗本病明显改善临床表现,降低病残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炎脑膜炎 毒性 颅内感染 诊断 更昔洛韦
下载PDF
病毒性脑炎患者脑脊液肠道病毒和EV71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白永生 郭林池 +4 位作者 杨安宁 张静 蒋向阳 马静 金立元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784-787,共4页
目的探讨肠道病毒和EV71所致脑炎的发病情况及荧光定量PCR诊断病毒性脑炎的意义。方法收集银川市118例临床诊断病毒性脑炎、脑膜炎患者脑脊液和血清,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肠道病毒和EV71阳性率及病毒拷贝数,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目的探讨肠道病毒和EV71所致脑炎的发病情况及荧光定量PCR诊断病毒性脑炎的意义。方法收集银川市118例临床诊断病毒性脑炎、脑膜炎患者脑脊液和血清,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肠道病毒和EV71阳性率及病毒拷贝数,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性检测血清EV71病毒IgM抗体。结果荧光定量PCR检测肠道病毒阳性病例42例,检测阳性率为35.6%;EV71阳性病例22例,检测阳性率为18.6%,占EV阳性病例的52.3%;ELISA定性检测EV71病毒IgM抗体,阳性病例30例,检测阳性率25.4%,肠道病毒和EV71病毒性脑炎患者6岁以内幼儿明显多见于其他年龄组。结论肠道病毒是本地区病毒性脑炎、脑膜炎患者最常见的病原体,EV71可能是本地区肠道病毒性脑炎中最多见的一种,肠道病毒和EV71感染所致脑炎都以6以内幼儿为主;荧光定量PCR对EV71检测特异性高于ELI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毒71型 肠道 毒性脑炎脑膜炎 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2018年石家庄市及周边地区儿童病毒性脑炎及脑膜炎病原学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樊涛 胡川泽 +10 位作者 韩彦洁 权会丽 孙一硕 马静 于盼辉 谢正德 王巍 张萌 乔彦霞 孙素真 陈祥鹏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5期566-569,共4页
目的探讨石家庄市及周边地区儿童病毒性脑炎及脑膜炎的病原学特点,同时研究病原学与临床表现之间的联系。方法随机收集石家庄市及周边地区于河北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诊断为病毒性脑炎及脑膜炎(2018年1~12月)的住院患儿脑脊液标本132例,... 目的探讨石家庄市及周边地区儿童病毒性脑炎及脑膜炎的病原学特点,同时研究病原学与临床表现之间的联系。方法随机收集石家庄市及周边地区于河北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诊断为病毒性脑炎及脑膜炎(2018年1~12月)的住院患儿脑脊液标本132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脑脊液中的4种病毒核酸进行检测。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32例患儿中男性78例,女性54例,男女性别比为1.44∶1。各年龄组的性别构成不具统计学差异(χ^(2)=3.901,P=0.272)。132例患儿中,发热体征的121例、头痛症状的109例、呕吐症状的92例、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异常的17例、头部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异常15例。病毒被检出的80例,77例为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有2例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1例为人疱疹病毒I型(human herpesvirus type I,HHV-I)。其中1~3岁年龄组EV检出率为66.67%,4个年龄组(<1岁、1~3岁、3~6岁、>6岁)的EV检出率无显著差异(χ^(2)=3.147,P=0.369);夏(6月、7月、8月)秋(9月、10月、11月)季节的EV检出率分别为65.52%及70.83%,明显高于春季(3月、4月、5月)及冬季(12月、1月、2月)的33.33%及0.00%,且存在统计学差异(χ^(2)=22.504,P=0.000)。EV阳性和非EV阳性患儿发热、头痛、呕吐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EV阳性和非EV阳性患儿EEG、头部MRI检查异常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2018年石家庄市及周边地区儿童病毒性脑炎及脑膜炎的主要病原体为EV,其在夏秋季检出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脑炎脑膜炎 原学 肠道
原文传递
河北省儿童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患者埃可病毒6型VP1基因特征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郭佳运 陈祥鹏 +2 位作者 李静洁 孙素真 谢正德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6期-,共5页
目的 阐明河北省儿童病毒性脑炎/脑膜炎患者中埃可病毒6型(Echovirus 6,ECHO6)分离株的基因特征及与国内外其他流行株的进化关系.方法 对河北省2013-2015年间儿童病毒性脑炎/脑膜炎病例中鉴定为肠道病毒阳性的157份脑脊液标本进行毒株分... 目的 阐明河北省儿童病毒性脑炎/脑膜炎患者中埃可病毒6型(Echovirus 6,ECHO6)分离株的基因特征及与国内外其他流行株的进化关系.方法 对河北省2013-2015年间儿童病毒性脑炎/脑膜炎病例中鉴定为肠道病毒阳性的157份脑脊液标本进行毒株分离,通用引物分段扩增毒株VP1基因获得序列;BLAST比对确定ECHO6毒株,并与来自中国9个省和其他国家的175株ECHO6病毒VP1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及亲缘关系分析.结果 获得19株ECHO6分离株;我国ECHO6流行株属于C及D基因型,本研究中19株河北分离株分属C及D9c基因亚型.19株分离株间VP1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79.3%-100%,氨基酸同源性为95.8%-100%,与原型株(D'Amori)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76.2%-78.3%和92.3%-95.1%.VP1基因的序列分析显示,19株ECHO6分别与我国云南、浙江和山东的ECHO6分离株存在较高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结论 2013-2015年间引起河北省儿童病毒性脑炎/脑膜炎的ECHO6病毒流行株主要为C及D9c基因亚型,同时存在多个传播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毒性脑炎/脑膜炎 埃可毒6型 基因特征
原文传递
河北省儿童病毒性脑炎及脑膜炎埃可病毒30型VP1基因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祥鹏 郭佳运 +3 位作者 李静洁 王巍 孙素真 谢正德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5-171,共7页
为了解河北省儿童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患者中埃可病毒30型(Echovirus 30,E30)流行株基因特征及进化。本研究对2013~2015年间河北省儿童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病例中151份鉴定为肠道病毒阳性的脑脊液标本进行血清型鉴定,扩增E30流行株VP1... 为了解河北省儿童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患者中埃可病毒30型(Echovirus 30,E30)流行株基因特征及进化。本研究对2013~2015年间河北省儿童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病例中151份鉴定为肠道病毒阳性的脑脊液标本进行血清型鉴定,扩增E30流行株VP1区全基因序列;并与GenBank下载的325株E30的VP1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及亲缘关系分析。共获得18条E30VP1基因序列。亲缘性分析显示E30可分为A^H 8个基因型;我国E30流行株主要为D、E、G和H基因型;本研究中E30流行株均为H基因型。18条E30 VP1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93.3%~100%,氨基酸同源性为98.2%~100%,与原型株(Bastianni)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0.9%~81.1%和91.4%~92.4%。该研究中18株E30与我国浙江省和山东省的分离株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最高。2013~2015年间引起河北省儿童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的E30流行株为H基因型,可能存在多个传播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毒性脑炎脑膜炎 埃可毒30型(E30) 基因特征
原文传递
传染病
11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1994年第6期331-334,共4页
关键词 婴儿肝炎综合征 传染 毒性脑膜炎脑炎 临床分析 耐甲氧苯青霉素 化脓性脑膜炎 乙肝 丁胺卡那霉素 蜡样芽胞杆菌 甲型毒性肝炎
下载PDF
成人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田盼 欧阳敏 +1 位作者 范学文 史丽娜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320-323,共4页
目的寻找不同病原菌所致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临床诊断的成人颅内感染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血常规、脑脊液(CSF)及影像学资料,总结成人不同病原菌感染所致颅内感染的临床特点。... 目的寻找不同病原菌所致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临床诊断的成人颅内感染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血常规、脑脊液(CSF)及影像学资料,总结成人不同病原菌感染所致颅内感染的临床特点。结果病毒性脑炎、脑膜炎(病脑)44例,化脓性脑炎、脑膜炎(化脑)30例,结核性脑炎、脑膜炎(结脑)12例,隐球菌性脑膜炎(CM)1例,神经型布氏杆菌病1例。结脑临床表现有低热、盗汗症状,CSF氯化物明显降低,经正规抗结核治疗1个月后病情好转;CM患者有全身慢性疾病或免疫抑制病史,阿利新蓝染色阳性,CSF涂片墨汁染色可找到隐球菌。神经型布氏杆菌病患者多有接触史,临床发热呈波状热,血清布氏杆菌凝集试验阳性。结论根据既往病史、临床表现及CSF检查可基本鉴别5种类型的颅内感染性疾病,颅脑影像学检查可为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感染 脑脊液 病毒性脑炎脑膜炎 化脓性脑炎脑膜炎 结核性脑炎脑膜炎 隐球菌性脑炎脑膜炎 神经型布氏杆菌
下载PDF
联合检测血清多项指标对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13
作者 姚爱梅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9期112-114,共3页
目的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对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13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根据病原菌不同,分为化脓性脑膜炎患儿51例... 目的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对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13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根据病原菌不同,分为化脓性脑膜炎患儿51例(细菌组)和病毒性脑炎(脑膜炎)62例(病毒组),检测血清PCT、CRP及LDH指标阳性率,并对单一和联合检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细菌组PCT(42例,82.35%)、CRP(40例,78.43%)及LDH(39例,76.47%)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CRP及LDH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最高,灵敏度92.16%,特异度83.87%,约登指数0.790 6,阳性预测值82.46%,阴性预测值92.86%。结论血清PCT、CRP及LDH在儿童化脓性脑炎中的阳性率较高,且联合检测三种指标对于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脓性脑膜炎 毒性脑炎(脑膜炎) 儿童 诊断 联合检测
下载PDF
杂志信息
14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1994年第7期12-14,共3页
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妇儿医院王丹等,应用<sup>35</sup>S和<sup>3</sup>H-亮氨酸双同位素标记方法,观察了激素敏感型肾病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对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上皮细胞(CEC)合... 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妇儿医院王丹等,应用<sup>35</sup>S和<sup>3</sup>H-亮氨酸双同位素标记方法,观察了激素敏感型肾病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对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上皮细胞(CEC)合成含硫化合物和蛋白质的影响。 观察对象分为:Ⅰ组9例,为未接受治疗的肾病极期患儿,Ⅱ组6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损伤 母乳喂养 化脓性脑膜炎 配子体 激素敏感型肾 胡萝卜素 白细胞介素一1 输卵管近端梗阻 毒性脑膜炎脑炎 受体拮抗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