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PCR在人巨细胞病毒核酸定量检测中的应用
1
作者 罗景燕 许少飞 +3 位作者 于海洋 向春艳 王保平 蔡贞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9期1618-1621,共4页
目的分析微滴式数字PCR(dd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人巨细胞病毒(HCMV)核酸的结果,比较两种方法的差异性,并评估ddPCR技术的临床有效性和实用性。方法收集306例疑似HCMV感染相关疾病患者血浆标本,采用ddPCR和qPCR两种方法测定... 目的分析微滴式数字PCR(dd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人巨细胞病毒(HCMV)核酸的结果,比较两种方法的差异性,并评估ddPCR技术的临床有效性和实用性。方法收集306例疑似HCMV感染相关疾病患者血浆标本,采用ddPCR和qPCR两种方法测定同一份标本的HCMVDNA载量。结果疑似HCMV感染人群中,基于ddPCR的检测结果,男性和女性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7,P>0.05);不同年龄段的病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P>0.05);不同疾病类型的样本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8,P<0.05)。采用ddPCR方法检测的阳性率为46.41%(120/306),采用qPCR方法检测的阳性率为22.86%(70/306),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80,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ddPCR检测的灵敏度为0.96,特异性为0.97,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98。结论采用ddPCR检测HCMVDNA比qPCR具有更好的可定量性,尤其是在低浓度样本检测中更具优势,可以进一步作为临床诊断的直接方法,对现有qPCR检测体系做出有益补充和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滴式数字PCR 实时荧光定量PCR HCMV病毒核酸定量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和抗-HCV血清学分析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2
作者 刘贤华 白晓东 +3 位作者 刘元明 段萃娟 荣冉 刘维维 《武警医学》 CAS 2013年第6期488-490,共3页
目的探讨PCR-荧光探针法与抗-HCV检测在丙型肝炎(丙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5例疑似丙肝病毒感染者行HCV-RNA、抗-HCV及ALT检测的资料,统计不同年龄、性别分布情况,进行HCV-RNA与抗-HCV、ALT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1)男性抗... 目的探讨PCR-荧光探针法与抗-HCV检测在丙型肝炎(丙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5例疑似丙肝病毒感染者行HCV-RNA、抗-HCV及ALT检测的资料,统计不同年龄、性别分布情况,进行HCV-RNA与抗-HCV、ALT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1)男性抗-HCV与HCV-RNA的阳性率均高于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40岁的患者抗-HCV与HCV-RNA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年龄≤40岁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LT异常率随HCV-RNA阳性率的增高而增加,并与HCV-RNA含量成正相关(r=0.999,P<0.05)。但ALT的水平与HCV-RNA含量无相关性(r=0.800,P>0.05)。(3)HCV-RNA阳性多伴有抗-HCV阳性(r=0.320),二者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 ELISA法检测抗-HCV在丙型肝炎诊断中仍旧为首选检测方法。联合应用HCV-RNA和抗-HCV及ALT检测,是诊断丙型肝炎最为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检测 抗-HCV 诊断
下载PDF
慢性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检测病毒核酸定量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胡德海 朱崇尧 陈乃玲 《医学综述》 2001年第2期126-126,共1页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核酸 (HBV DNA)定量检测对慢性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 (ASI)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51例ASI行血清学丙氨酸转氨酶 (ALT)、乙型肝炎病毒标志 (HBVM)、HBV DNA定量检测 ,2例血清HB VeAg(- )者行肝活检 ,免疫组化...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核酸 (HBV DNA)定量检测对慢性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 (ASI)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51例ASI行血清学丙氨酸转氨酶 (ALT)、乙型肝炎病毒标志 (HBVM)、HBV DNA定量检测 ,2例血清HB VeAg(- )者行肝活检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血清 1 0 5~、1 0 6~copies ml病毒含量 :血清HBeAg(+)为 1 9 2 5例 (76 % ) ,HBeAg(- )为 1 4 2 6例 (53 9% )。 2例血清HBeAg(- )肝活检者肝细胞均有HBsAg及HBcAg表达。结论 :即或血清HBeAg(- ) ,病毒复制未必完全停止 ,开展血清HBVDNA定量检测对病情观察、预后判断、传染源管理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 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 肝活检 免疫组化
下载PDF
数字PCR和荧光定量PCR技术在EB病毒核酸定量检测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3
4
作者 林卫虹 叶俊凯 +2 位作者 罗景燕 霍云龙 许少飞 《中国处方药》 2022年第6期142-144,共3页
目的 以微滴式数字PCR技术(ddPCR)为标准,考察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检测EBV DNA的临床检测性能,并评估ddPCR技术临床有效性和实用性。方法 收集229例疑似EBV感染相关疾病患者血浆标本,采用ddPCR和qPCR两种方法测定同一份血浆标本的... 目的 以微滴式数字PCR技术(ddPCR)为标准,考察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检测EBV DNA的临床检测性能,并评估ddPCR技术临床有效性和实用性。方法 收集229例疑似EBV感染相关疾病患者血浆标本,采用ddPCR和qPCR两种方法测定同一份血浆标本的EBV DNA载量。结果 疑似EBV感染人群中,采用ddPCR方法检测的阳性率为50.22%,采用qPCR方法检测的阳性率为20.96%,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两种方法结果不一致的样本98.51%(66/67)经一代测序证实为特异的EBV DNA信号。以ddPCR为标准,qPCR检测EBV DNA的灵敏度为41.74%,当qPCR的阈值从1 000 IU/ml提升到11 IU/ml时,灵敏度可提高到87.83%。结论 采用ddPCR检测EBV DNA灵敏度更高,有利于临床EBV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滴式数字PCR 实时荧光定量PCR EB病毒核酸定量
下载PDF
两种不同乙肝病毒核酸定量试剂测定结果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刘秀英 《实用医技杂志》 2008年第29期4067-,共1页
目的:了解两种不同乙肝病毒核酸定量试剂测定结果的差异。方法:同时用两种不同乙肝定量试剂来检测乙肝患者病毒的含量,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种试剂的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日常工作中应选择曲线比较... 目的:了解两种不同乙肝病毒核酸定量试剂测定结果的差异。方法:同时用两种不同乙肝定量试剂来检测乙肝患者病毒的含量,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种试剂的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日常工作中应选择曲线比较光滑、结果比较好判断的乙肝病毒核酸定量试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核酸定量试剂 测定结果 比较
下载PDF
全血淋巴细胞及血清中EB病毒核酸定量检测在儿童EB病毒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禚娅 黄晋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8年第3期4-5,9,共3页
目的探讨全血淋巴细胞及血清中EB病毒核酸定量(EBV-DNA)检测在儿童EB病毒(EBV)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65例疑似EB病毒感染患儿为A组,在同期健康体检儿童中随机选取65例为B组。两组均以荧光定量法检测全血淋巴细胞、血清EBV-DNA... 目的探讨全血淋巴细胞及血清中EB病毒核酸定量(EBV-DNA)检测在儿童EB病毒(EBV)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65例疑似EB病毒感染患儿为A组,在同期健康体检儿童中随机选取65例为B组。两组均以荧光定量法检测全血淋巴细胞、血清EBV-DNA,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EBV-CA-IgM抗体,对比组间差异。结果 A组全血淋巴细胞、血清EBV-DNA检出阳性率均高于B组(P<0.05)。且A组、B组全血淋巴细胞EBV-DNA检出阳性率均高于血清(P<0.05)。结论 EBV感染患儿全血淋巴细胞EBV-DNA阳性率高于血清,因此,临床建议临床检查时首选全血淋巴细胞EBV-DNA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EB病毒感染 全血 淋巴细胞 血清 EB病毒核酸定量
下载PDF
丙肝病毒核酸定量与部分生化指标的关系探讨
7
作者 赵亚娟 屈跃军 李冰洁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5年第2期73-75,共3页
目的探讨丙肝病毒载量(H C V-R N A)与患者同期检测的部分生化指标之间的关联性,为丙肝的诊疗提供较好的监测指标。方法 H C V-R N A采用荧光定量PC R法,生化检测用A DV IA-2 4 0 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统计H C V-R N A阳性组不同载量... 目的探讨丙肝病毒载量(H C V-R N A)与患者同期检测的部分生化指标之间的关联性,为丙肝的诊疗提供较好的监测指标。方法 H C V-R N A采用荧光定量PC R法,生化检测用A DV IA-2 4 0 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统计H C V-R N A阳性组不同载量及小于检测下限组生化检测项中的A LT、A ST、G G T、TB A、A DA、PA的异常率。结果 H C V-R N A阳性组六项生化项目异常率高于小于检测下限组。在所观察的几项指标中,异常率由高到低依次是PA、A LT、A ST、A DA、G G T、TB A,异常率与病毒载量不呈正相关。结论 H C V-R N A载量与部分生化指标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但不能仅用病毒载量来判断肝功能受损的程度,是否抗病毒治疗需综合衡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丙肝病毒核酸定量 生化指标
原文传递
丙肝病毒核心抗原的检测与RNA定量和谷丙转氨酶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8
作者 侯莉莉 万红 +2 位作者 林源 刘振聪 程杨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1年第4期656-659,702,共5页
目的探索丙肝病毒核心抗原(HCV-cAg)与RNA定量及谷丙转氨酶(ALT)的相关性,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检测本院98例疑似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HCV-cAg、RNA定量及ALT水平,评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相关性。结果所有疑似患者血清中检测到HCV-... 目的探索丙肝病毒核心抗原(HCV-cAg)与RNA定量及谷丙转氨酶(ALT)的相关性,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检测本院98例疑似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HCV-cAg、RNA定量及ALT水平,评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相关性。结果所有疑似患者血清中检测到HCV-RNA的患者87.76%(86/98),检测到HCV-cAg患者有82.65%(81/98),P>0.05。相对于HCV-RNA检测,HCV-cAg检测的灵敏度为94.19%。所有检测到HCV-cAg患者的血清中均能检测到RNA,HCV-cAg检测的特异性为100%。当病毒载量大于1.0×103IU/mL时,HCV-RNA定量与HCV-cAg水平高度正相关,r=0.93,P<0.0001。HCV-RNA定量或HCV-cAg水平分别与ALT水平高度正相关,r值分别为0.83、0.80,P<0.0001。结论HCV-cAg或HCV-RNA水平对于诊断丙型肝炎有相似诊断价值。HCV-cAg检测特异性高,灵敏度不及HCV-RNA。当病毒载量高时,HCV-RNA及HCV-cAg水平高度正相关,且分别与ALT水平均有高度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丙肝病毒核心抗原 丙肝病毒核酸定量 谷丙转氨酶
下载PDF
高灵敏度real-time PCR在低病毒载量病毒性肝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4
9
作者 陈鹏 孙玉良 +1 位作者 邓星 肖明中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19期151-155,共5页
目的 评估高灵敏度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在病毒性肝病病毒核酸定量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该方法的普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于湖北省中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就诊的病毒性肝病患者895例,... 目的 评估高灵敏度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在病毒性肝病病毒核酸定量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该方法的普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于湖北省中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就诊的病毒性肝病患者895例,同期选取我院10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应用常规方法和高灵敏度real-time PCR方法检测血清病毒核酸载量,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差异.对其中低病毒载量患者的生物化学指标、免疫学指标、凝血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肝纤维化FIB-4指数的变化趋势、特点及其与病毒核酸载量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受检人群中低病毒载量患者呈高比例分布.高灵敏度real-time PCR方法检测HBV DNA的阳性率远高于常规方法(P<0.05),而对于HCV RNA,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较好.低病毒载量患者的多项生物化学指标波动并不明显,且多项生物化学指标与病毒核酸载量无相关性(P>0.05).大部分低病毒载量乙肝患者表现为HBeAg阴性的低水平复制状态.免疫学诊断指标与病毒核酸载量间存在不同程度的不一致和弱关联度.低病毒载量患者的凝血INR和肝纤维化FIB-4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与病毒核酸载量无相关性(P>0.05).结论 高灵敏度real-time PCR方法对病毒核酸载量的检测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结合其他的诊断指标,其可在低拷贝病毒性肝病的病程管理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灵敏度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病毒性肝病 病毒核酸定量 病毒载量
下载PDF
HBV感染相关疾病患者AFP和HBVDNA定量结果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青梅 任传梅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128-130,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分析HBV感染相关疾病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的AFP和HBVDNA定量结果,了解AFP和HBVDNA在HBV感染相关疾病不同病程中的变化,为该病治疗,预后判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期间临床确诊HBV感染慢... 目的通过观察分析HBV感染相关疾病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的AFP和HBVDNA定量结果,了解AFP和HBVDNA在HBV感染相关疾病不同病程中的变化,为该病治疗,预后判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期间临床确诊HBV感染慢性乙型肝炎211例,肝硬化80例,肝癌32例。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分别检测AFP和HBVDNA。AFP〉20ng/ml为异常。HBVDNA〉5.00E2copies/ml为阳性。AFP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HBVDNA采用均值表示。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定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各组间率的比较采用计数资料y。检验;定量比较采用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AFP与HBVDNA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11例慢性乙型肝炎组和80例肝硬化组AFP异常检出率与HB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67,26.40,P值均〈0.01);32例肝癌组AFP异常检出率与HB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6,P〉0.05)。慢性乙型肝炎组AFP分别与肝硬化和肝癌组比较以及肝硬化和肝癌组AFP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63,2.75,3.10,P值均〈0.01)。慢性乙型肝炎组HBVDNA分别与肝硬化和肝癌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41,2.56,P值均〈0.05)。肝硬化和肝癌组HBVDN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5,P〉0.05)。慢性乙型肝炎组AFP与HBVDNA相关分析,pearson相关系数r=0.357,P〈0.05,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肝硬化组和肝癌组AFP与HBVDNA相关分析,均无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r=0.025,0.154,P值均〉0.05)。结论AFP和HBVDNA的检测,对临床了解肝脏损伤程度,疗效观察,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肝癌 甲胎蛋白 乙肝病毒核酸定量
下载PDF
中老年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HBV前S1抗原、ALT与HBV-DNA病毒载量的关系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166-2167,共2页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肝硬化、肝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我国HBV病毒携带者达1.2亿,血清学标志物两对半是HBV病毒感染的常规检测方法,前s1抗原(PreS1)、HBV-DNA定量也是近年推广较快的反映HBV病毒复制情况的标志物,本文旨在...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肝硬化、肝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我国HBV病毒携带者达1.2亿,血清学标志物两对半是HBV病毒感染的常规检测方法,前s1抗原(PreS1)、HBV-DNA定量也是近年推广较快的反映HBV病毒复制情况的标志物,本文旨在研究HBV感染患者血清PreS1、谷丙转氨酶(ALT)及HBV-DNA之间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前S1抗原 谷丙转氨酶 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PreS1Ag、抗HBc-IgM和HBV-DNA联合监测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勇波 陈燕如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1722-1724,共3页
目的通过联合检测健康体检者和乙型肝炎患者的乙型肝炎两对半、HBV前S1抗原(PreS1 Ag)、抗HBV核心抗体IgM(HBc-IgM)、HBV核酸定量(HBV-DNA)等各项指标,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 目的通过联合检测健康体检者和乙型肝炎患者的乙型肝炎两对半、HBV前S1抗原(PreS1 Ag)、抗HBV核心抗体IgM(HBc-IgM)、HBV核酸定量(HBV-DNA)等各项指标,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定量检测"乙型肝炎两对半",PreS1 Ag与抗HBc-IgM检测均采用ELISA检测,HBV-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结果乙型肝炎组中PreS1 Ag、抗HBc-IgM、HBV-DNA的阳性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种不同HBV感染模式组别中,抗PreS1 Ag和HBc-IgM的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469,P〈0.05;χ^2=9.922,P〈0.05),HBV-DNA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848,P〉0.05)。114例乙型肝炎患者中,PreS1 Ag阳性90例,阳性率为78.9%,HBV-DNA阳性101例,阳性率为88.6%,符合率为89.1%(90/10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1,P〉0.05),结果呈正相关(r=0.863)。结论 PreS1 Ag不仅与HBV-DNA检出率高度符合,且是比HBeAg更敏感的判断HBV感染和复制的重要指标,同时抗HBc-IgM与HBV的活动性复制呈正相关,抗HBc-IgM也是HBV在体内复制的重要指标,因此PreS1 Ag、抗HBc-IgM以及HBV-DNA联合乙型肝炎"两对半"对诊断乙型肝炎具有更好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 抗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IgM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证型与HBsAg、HBeAg及HBV DNA定量分析的关系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晓忠 郭峰 曾斌芳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341-342,共2页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定量、HBeAg定量、HBV DNA载量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HBsAg、HBeAg定量,荧光定量PCR(FQ-PCR)法检测HBV DNA载量,然后做统计分析。结果:HBsAg定量值肝郁脾虚型>肝胆湿热型>...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定量、HBeAg定量、HBV DNA载量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HBsAg、HBeAg定量,荧光定量PCR(FQ-PCR)法检测HBV DNA载量,然后做统计分析。结果:HBsAg定量值肝郁脾虚型>肝胆湿热型>瘀血阻络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肝胆湿热型与瘀血阻络型比较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P<0.05;HBeAg定量值肝胆湿热型>瘀血阻络型>脾肾阳虚型>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肝胆湿热型与瘀血阻络型比较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P<0.001;HBV DNA载量脾肾阳虚型与其余各组比较,P<0.001,其余各组间比较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和HBeAg定量以及HBV DNA载量与中医证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乙肝表面抗原/定量分析 乙肝e抗原/定量分析 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定量分析 中医证型
下载PDF
化学发光法对丙肝抗体筛查阳性的结果分析
14
作者 李亦君 许兴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11期100-101,共2页
目的:分析化学发光法进行丙肝抗体筛查的结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5月拟行有创检查前进行感染性疾病筛查的患者8773例,行化学发光法检测丙肝抗体。初筛阳性者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法)进行丙肝病毒复制量HCV-RNA检测。结果:检... 目的:分析化学发光法进行丙肝抗体筛查的结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5月拟行有创检查前进行感染性疾病筛查的患者8773例,行化学发光法检测丙肝抗体。初筛阳性者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法)进行丙肝病毒复制量HCV-RNA检测。结果:检出丙肝抗体阳性126例,阳性检出率为1.4%;其中发光强度数值1~5的41例,发光强度数值>5的85例。丙肝病毒核酸复制量HCV-RNA检测中,阳性(复制量>103)23例(18.25%)。其中,抗体发光强度低值阳性41例中,HCV-RNA阳性2例;抗体发光强度高值阳性85例中,HCV-RNA阳性21例。结论:丙肝抗体阳性需结合丙肝病毒复制量检测来进一步判断丙肝的感染情况,不宜对丙肝抗体滴度进行过度关注或重复检测等,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法 丙肝抗体 丙肝病毒核糖核酸定量
下载PDF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肝硬化患者前S1抗原、e抗原及乙型肝炎病毒DNA结果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小平 朱卫平 李若冰 《华西医学》 CAS 2012年第1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肝硬化患者血清中HBV前S1抗原(前S1抗原)、HBV e抗原(HBeAg)及HBV核酸定量检测(HBV DNA)相关性。方法 2008年7月-2011年5月对97例HBsAg阳性肝硬化住院患者和50份HBsAg阴性的健康体检者血...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肝硬化患者血清中HBV前S1抗原(前S1抗原)、HBV e抗原(HBeAg)及HBV核酸定量检测(HBV DNA)相关性。方法 2008年7月-2011年5月对97例HBsAg阳性肝硬化住院患者和50份HBsAg阴性的健康体检者血清进行前S1抗原、HBV血清标志物检测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97份HBsAg阳性肝硬化患者血清中,前S1抗原、HBeAg及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53.6%(52/97)、22.7%(22/97)及61.8%(60/97)。22例HBeAg阳性血清中,前S1抗原阳性18例(81.8%),HBV DNA阳性20例(90.9%)。75例HBeAg阴性血清中,前S1抗原阳性34例(45.3%),HBV DNA阳性40例(53.3%),两者的前S1抗原与HBV DNA结果间都具有很好的相关性。HBV DNA含量与前S1抗原及HBeAg阳性结果显示:HBsAg阳性的肝硬化患者血清中HBV DNA阴性率为38.1%(含量<103 copies/mL),而阳性检出率HBV DNA含量主要集中在103~105 copies/mL,占81.7%(49/60),HBV DNA含量>105 copies/mL占18.3%(11/60)。结论 HBsAg阳性的肝硬化患者血清中主要以HBV非HBeAg阳性血清学模式为主,HBV DNA阳性检出率的含量主要集中在103~105 copies/mL。前S1抗原在HBeAg阳性血清中与其含有HBsAg病毒及HBeAg阳性患者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而在HBeAg阴性血清中存在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检测
原文传递
肝苏片联合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16
作者 陈胜 林昌锋 陈积武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8期2065-2069,共5页
目的探讨肝苏片联合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乐东黎族自治县中医院治疗的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 目的探讨肝苏片联合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乐东黎族自治县中医院治疗的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臀部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注射液,180μg/次,1次/周。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肝苏片,5片/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8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定量水平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0.00%、9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透明质酸酶(HA)、层粘连蛋白(LN)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各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F-36评分显著升高,HBV-DNA定量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苏片联合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苏片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注射液 慢性乙型肝炎 肝功能 肝纤维化 健康调查简表评分 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定量水平
原文传递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重症患者的早期预警指标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林绿华 张照如 《医学信息》 2021年第7期167-169,173,共4页
目的探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重症患者的早期预警指标,为SFTS患者的早期干预提供预警。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0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收治的80例确诊SFT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病情进展及预后分为轻症组(42... 目的探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重症患者的早期预警指标,为SFTS患者的早期干预提供预警。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0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收治的80例确诊SFT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病情进展及预后分为轻症组(42例)和重症组(38例),分析其流行病学资料,比较两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期重症化预警因素。结果80例患者均为散发病例,发病时间呈全年散发,春夏季节多发,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5~9月份,且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后的3~4 d内入院治疗。重症组皮肤出血点,口腔出血,神志改变发生率高于轻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ALT、AST、LDH、CK、CK-MB、淀粉酶、脂肪酶、肌酐、APTT、PT、D-二聚体高于轻症组,WBC、PLT低于轻症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重症组SFTSV核酸定量高于轻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神志改变、血小板<50×109/L、肌酶>5 ULN、SFTSV核酸定量>105 copies/ml具有早期预警作用。结论神志改变、实验室指标和血清布尼亚病毒核酸定量异常升高是SFTS患者重症化早期预警的有效指标,应重点关注上述指标,于疾病早期对可能进展为重症的SFTS患者采取有效、积极的预防及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布尼亚病毒核酸定量 免疫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