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二○一○年版三部非禽源细胞及其制品外源病毒检验解读 被引量:4
1
作者 吴华伟 郎洪武 +2 位作者 陈晓春 高金源 邓永 《中国兽药杂志》 2013年第1期48-52,共5页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二○一○年版三部中"非禽源细胞及其制品外源病毒检验"新变化和关键点进行了解读,为规范和完善非禽源外源病毒检验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 非禽源外源病毒检验 解读
下载PDF
统筹法在病毒检验工作中的应用
2
作者 范荣军 庄艳 +4 位作者 刘衷芳 周丽娜 李晓鹏 梁爽 王宇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24期168-169,共2页
面对不断增加的病毒检验工作量和突发的疫情检测任务,在保证检验质量不能临时突击培训检验工作者的情况下,为了既快又准地完成检测任务,需要有限人数的检验工作者科学合理地安排实验,合理分配操作实验时间,运用统筹方法来将工作合并,在... 面对不断增加的病毒检验工作量和突发的疫情检测任务,在保证检验质量不能临时突击培训检验工作者的情况下,为了既快又准地完成检测任务,需要有限人数的检验工作者科学合理地安排实验,合理分配操作实验时间,运用统筹方法来将工作合并,在最短的时间内报告出准确的检测结果。本研究结合笔者的经验心得,对统筹法在病毒检验工作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筹法 病毒检验 时间 应用
下载PDF
鸭瘟活疫苗外源病毒检验方法(鸡检查法)的修订
3
作者 李启红 李俊平 +3 位作者 杨承槐 黄建华 蒋桃珍 李慧姣 《中国兽药杂志》 2012年第11期9-11,共3页
对二〇〇五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中鸭瘟活疫苗外源病毒检验的鸡检查法进行了修订,确定选用9~12周龄SPF鸡,在原药典规定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低剂量基础免疫程序,并用该外源病毒检验方法对5批鸭瘟活疫苗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修订后... 对二〇〇五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中鸭瘟活疫苗外源病毒检验的鸡检查法进行了修订,确定选用9~12周龄SPF鸡,在原药典规定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低剂量基础免疫程序,并用该外源病毒检验方法对5批鸭瘟活疫苗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修订后的鸭瘟活疫苗外源病毒检验方法可靠,可操作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瘟活疫苗 外源病毒检验 鸡检查法
下载PDF
实验小鼠腺病毒检验方法
4
作者 徐庆 顾国平 张立红 《中国卫生产业》 2011年第09Z期10-11,共2页
目的通过ELISA、EIA和IFA3种小鼠腺病毒检测方法观察实验小鼠在敏感性和特异性方面的比较。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小鼠分别在ELISA、EIA和IFA3种检测方法后的血清抗体程度来检验其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感染1周后ELISA阳性率最高,为8/10,EIA为... 目的通过ELISA、EIA和IFA3种小鼠腺病毒检测方法观察实验小鼠在敏感性和特异性方面的比较。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小鼠分别在ELISA、EIA和IFA3种检测方法后的血清抗体程度来检验其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感染1周后ELISA阳性率最高,为8/10,EIA为7/10,IFA为6/10,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周后3种方法阳性率均为100%;3周以后,ELISA的抗体增长的幅度和抗体平均滴度最高。结论 3种检测病毒方法比较,ELISA敏感性最好,特异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腺病毒 ELISA EIA IFA病毒检验
下载PDF
实验小鼠腺病毒检验方法
5
作者 王华洪 陈俊芝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09年第2期237-237,共1页
目的对ELISA、EIA和IFA三种小鼠腺病毒检测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比较观察。方法:分别以ELISA、EIA和IFA三种方法,进行抗原制备和检测操作,比较检测结果。结果:感染1周后ELISA阳性率最高(8/10。),EIA为7/10,IFA为6/10,3者... 目的对ELISA、EIA和IFA三种小鼠腺病毒检测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比较观察。方法:分别以ELISA、EIA和IFA三种方法,进行抗原制备和检测操作,比较检测结果。结果:感染1周后ELISA阳性率最高(8/10。),EIA为7/10,IFA为6/10,3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周后3种方法均阳性率均为100%,3周以后,抗体增长的幅度和抗体平均滴度ELISA最高。结论:3种检测MAdV方法比较,ELISA敏感性最好,且检查感染晚期抗体滴度较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腺病毒 ELISA EIA IFA 病毒检验
下载PDF
腹泻儿童中病毒检验的结果分析及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曾德兴 高民胜 彭涛 《中外医学研究》 2015年第1期69-70,共2页
目的:探讨腹泻儿童中病毒检验的结果及意义。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150例腹泻儿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粪便标本150份。对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肠道腺病毒等的检验采用胶体金法检验,比较轮状病毒、诺如病毒... 目的:探讨腹泻儿童中病毒检验的结果及意义。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150例腹泻儿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粪便标本150份。对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肠道腺病毒等的检验采用胶体金法检验,比较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及肠道腺病毒感染腹泻儿童的基本资料有无差异,比较三种病毒的感染率,比较各年龄段病毒病原体的分布。结果: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及肠道腺病毒感染腹泻儿童在年龄中位数、性别、居住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轮状病毒感染率达56.00%,肠道腺病毒感染率达25.33%,诺如病毒感染率达16.67%,混合感染达2.00%。轮状病毒感染阳性率最高发生在患儿6-24个月,达患儿总人数的69.05%,肠道腺病毒感染阳性率最高发生在患儿23个月以内,达78.95%,诺如病毒感染阳性率最高发生在患儿23个月以内,达80.00%。结论:腹泻儿童中病毒感染以轮状病毒最常见,其次是肠道腺病毒,且病毒感染类型与性别、年龄等无明显关联,而不同的年龄段与病毒病原体的分布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 儿童 病毒检验
下载PDF
PCR检验用于麻疹病毒检验中的作用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侯小娜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8期44-45,共2页
目的分析检验麻疹病毒采用PCR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中心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所检测的麻疹患者120例,根据患者采样时间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60例,参照组患者给予MV-IgM抗体检测,试验组患者给予聚合酶链反应检验,对比2组患者麻疹... 目的分析检验麻疹病毒采用PCR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中心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所检测的麻疹患者120例,根据患者采样时间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60例,参照组患者给予MV-IgM抗体检测,试验组患者给予聚合酶链反应检验,对比2组患者麻疹病毒阳性检出率,另外对患者发病后选取的样本进行检测,对患者阳性检出率进行记录。结果对患者发病7 d后采集的样本进行检测,试验组患者阳性反应50例,占总比83.33%,参照组患者阳性反应35例,占总比58.33%,试验组患者发病7 d后采集的样本检测阳性率83.33%高于参照组患者58.33%,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P <0.05)。对比2组患者麻疹病毒阳性检出率对比,试验组患者阳性反应56例,参照组患者阳性反应45例,试验组患者麻疹病毒阳性检出率93.33%明显高于参照组阳性检出率75%,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对麻疹病毒检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验,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对于初期患者来说,该种检验结果具有重要作用,临床价值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麻疹 病毒检验 临床价值
下载PDF
PCR检验用于麻疹病毒检验中对阳性检出率的影响
8
作者 王育灿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5期279-282,共4页
分析PCR检验应用在麻疹病毒检验过程中对其阳性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2月到2021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麻疹患者156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最终临床诊断确诊,并在入院时采集血液标本和咽拭子标本,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实时荧光... 分析PCR检验应用在麻疹病毒检验过程中对其阳性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2月到2021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麻疹患者156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最终临床诊断确诊,并在入院时采集血液标本和咽拭子标本,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实时荧光PCR法两种方法分别进行检测,回顾患者通过不同方法获得的检测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麻疹病毒检出阳性率。同时,按照患者的采样时间进行分组,分为出疹后4d内、出疹后4-7d、出疹后7d以上等三组,比较不同采样时间获得的标本在不同检测方法下对麻疹病毒的检出情况,分析采样时间与检测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麻疹患者经不同方法检测后,可见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实时荧光PCR法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7.69%(90/156)、74.36%(116/156),有实时荧光PCR法显著高于前者的情况,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按照患者采样时间的不同进行分组,则在发病后4d内采样的患者80例,经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实时荧光PCR法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60.00%(48/80)、80.00%(64/80),有后者显著高于前者的情况,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发病后4-7d之间采样的患者62例,经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实时荧光PCR法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6.45%(35/62)、69.35%(43/62),发病后7d以上采样患者14例,经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实时荧光PCR法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0.00%(7/14)、64.29%(9/14),虽然也有后者高于前者的情况,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CR技术应用于麻疹病毒检验的优势十分显著,病毒的阳性检出率高,特别是出诊时间在4d以内的患者,阳性检出率更高,有利于疾病的控制和患者的早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检验 麻疹病毒检验 阳性检出率 影响
下载PDF
前S1抗原和HBV-DNA检测在乙型肝炎病毒检验中的价值
9
作者 张秀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第3期44-46,共3页
目的分析前S1抗原和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检测在乙型肝炎病毒检验中的价值。方法200例接受乙型肝炎病毒检查的受检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前S1抗原及HBV-DNA水平检测。分析前S1抗原、HBV-DNA检验HBeAg的表现,前S1抗原、HBV-DN... 目的分析前S1抗原和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检测在乙型肝炎病毒检验中的价值。方法200例接受乙型肝炎病毒检查的受检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前S1抗原及HBV-DNA水平检测。分析前S1抗原、HBV-DNA检验HBeAg的表现,前S1抗原、HBV-DNA检验不同乙型肝炎病毒阳性表现。结果前S1抗原检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140例(93.33%),阴性32例(64.00%)。HBV-DNA检验HBeAg阳性135例(90.00%),阴性20例(40.00%)。前S1抗原检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10例(20.00%),HBeAg(+)HBsAg(+)55例(91.67%),HBeAg(+)HBsAg(+)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85例(94.44%),HBV-DNA检验HBsAg(+)0例(0),HBeAg(+)HBsAg(+)50例(83.33%),HBeAg(+)HBsAg(+)HBcAg(+)85例(94.44%)。结论前S1抗原、HBV-DNA检验在乙型肝炎病毒检验中的价值显著,可作为临床检验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S1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检测 乙型肝炎 病毒检验
下载PDF
腹泻儿童中病毒检验的结果分析及意义
10
作者 康艳菊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7年第11期1676-1677,共2页
目的:分析腹泻儿童中病毒检验的结果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5年1月-2016年9月进入我院的腹泻儿童88例作为观察对象,对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等进行检验,分析其感染率。结果:轮状病毒感染46例(52.27%),肠道腺病毒感染18例(20.45%),... 目的:分析腹泻儿童中病毒检验的结果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5年1月-2016年9月进入我院的腹泻儿童88例作为观察对象,对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等进行检验,分析其感染率。结果:轮状病毒感染46例(52.27%),肠道腺病毒感染18例(20.45%),诺如病毒感染21例(23.86%),混合感染3例(3.41%)。病毒性腹泻病原体在男婴幼儿中的检出率为38例(74.51%),女婴为28例(75.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月龄检出率70.83%,7~12月龄检出率80.0%,13月龄以上检出率79.41%。结论:腹泻儿童中病毒感染以轮状病毒为主,病毒感染与性别、年龄无明显关系,临床治疗以考虑不同年龄段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儿童 病毒检验 结果及意义
下载PDF
腹泻儿童病毒检验的结果及意义
11
作者 肖秀香 《医疗装备》 2018年第23期61-62,共2页
目的探讨腹泻儿童病毒检验所得结果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3月医院门诊收治的腹泻患儿130例,取患儿的粪便标本以胶体金法进行检验,计算130例腹泻患儿的轮状病毒感染率、肠道腺病毒感染率,比较不同病毒感染类型患儿的一般资料,... 目的探讨腹泻儿童病毒检验所得结果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3月医院门诊收治的腹泻患儿130例,取患儿的粪便标本以胶体金法进行检验,计算130例腹泻患儿的轮状病毒感染率、肠道腺病毒感染率,比较不同病毒感染类型患儿的一般资料,即年龄中位数、性别、居住地。结果 130例患儿中,感染轮状病毒70例,感染率为53.85%;感染肠道腺病毒2例,感染率为1.54%;无混合感染。不同病毒感染类型患儿的年龄中位数、性别、居住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年龄介于6个月至2岁时,轮状病毒的感染率较高;患儿年龄不超过23个月时,感染肠道腺病毒的可能性较大。结论腹泻患儿病毒检验中常见病毒类型为轮状病毒,其次为肠道腺病毒,腹泻患儿的年龄中位数、性别以及居住地并不会对病毒分布产生影响,但年龄段不同,腹泻患儿感染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的概率不同,因此,临床治疗需要以患儿的年龄作为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 儿童 病毒检验 轮状病毒 肠道腺病毒
下载PDF
75例腹泻婴幼儿轮状病毒检验结果分析
12
作者 李静 《中国伤残医学》 2015年第3期219-219,232,共2页
目的:探讨75例腹泻婴幼儿轮状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75例腹泻婴幼患儿,运用A群轮状病毒诊断试剂盒,取75例婴幼儿患儿的新鲜粪便制成标本,进行A群轮状病毒检测。结果:75例腹泻婴幼患儿检测出32... 目的:探讨75例腹泻婴幼儿轮状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75例腹泻婴幼患儿,运用A群轮状病毒诊断试剂盒,取75例婴幼儿患儿的新鲜粪便制成标本,进行A群轮状病毒检测。结果:75例腹泻婴幼患儿检测出32例A群轮状病毒阳性标本,其阳性率为26.3%。6个月-2岁是腹泻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时期。男性婴幼患儿检测阳性率为26.3%,女性婴幼患儿检测阳性率为24.7%。结论:轮状病毒感染是致使婴幼儿腹泻的重要原因,秋末到春初为高峰时期,临床医生要加强6个月-2岁腹泻婴幼患儿轮状病毒的检查,预防误治与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 婴幼患儿 轮状病毒检验
下载PDF
虚拟仿真实验在“病毒学检验”教学中的应用
13
作者 程东庆 金燕 +2 位作者 周芳美 肖永涛 丁志山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6期785-791,共7页
病毒学检验是一门在病毒性传染病的诊断、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课程。作为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主干课程,是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关键。针对该课程的学习,不仅是在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提升... 病毒学检验是一门在病毒性传染病的诊断、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课程。作为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主干课程,是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关键。针对该课程的学习,不仅是在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提升专业综合能力,其根本目标是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然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普遍不足。针对这一问题,浙江中医药大学始终坚持“学生中心、问题导向”的实验教学理念和“虚实结合、手脑共训”的教学设计,不断探索改进教学方式,以满足应用型人才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分析虚拟仿真实验在病毒学检验教学中的开展情况,探讨虚拟仿真实验应用于病毒学检验课程教学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检验 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 教学理念 人才培养 虚拟仿真
下载PDF
虚拟仿真实验在病毒学检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4
作者 毛亚萍 冯珣 范荣华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547-550,共4页
目的:探讨虚拟仿真实验在病毒学检验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20级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本科生(n=58)为研究对象。在病毒学检验课程教学中纳入“BSL-2实验室中流感病毒分离鉴定虚拟仿真实验”。通过自制调查问卷评价虚拟仿真实验的应... 目的:探讨虚拟仿真实验在病毒学检验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20级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本科生(n=58)为研究对象。在病毒学检验课程教学中纳入“BSL-2实验室中流感病毒分离鉴定虚拟仿真实验”。通过自制调查问卷评价虚拟仿真实验的应用效果。结果:共50名学生有效填写调查问卷。在使用虚拟仿真实验后,96.0%学生认为该实验的仿真度较高。学生能了解实验的仪器组成、内部构造、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52.0%学生认为该实验对自主学习有影响。学生认为该实验可以增加课程趣味性(88.0%)、增加对理论知识的掌握(60.0%)、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6.0%)。72.0%学生认为虚拟仿真实验运行速度慢。学生评价该实验优点前3位的是操作容易、不会损坏仪器及不担心实验中会出现危险、对专业学习有用,有助于理解所学知识。该实验缺点前3位的是对自己动手能力没有提升、没有机会熟悉仪器的使用、与真实实验的感觉有差异,实验过程过于理想化。66.0%学生认为虚拟仿真实验应与传统教学相互补充。结论:虚拟仿真实验可进行传统实验室难以开展的危险性实验,能够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提升学习兴趣,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其应用仍存在一些问题,应与传统实验教学有机结合,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实验 病毒检验 教学效果
下载PDF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应用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效果分析
15
作者 金士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16期65-68,共4页
目的对比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验过程中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A)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的效果。方法90例乙型肝炎患者,分别以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进行病毒血清学检验。对比两种诊断方法对乙型肝炎病毒[... 目的对比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验过程中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A)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的效果。方法90例乙型肝炎患者,分别以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进行病毒血清学检验。对比两种诊断方法对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阳性检出率以及不同浓度下两种检验方法HBsAg重复性。结果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对HBcAb、HBsAb、HBeAg、HBsAg、HBeAb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5.56%、33.33%、48.89%、31.11%、64.44%;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HBcAb、HBsAb、HBeAg、HBsAg、HBeAb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3.33%、32.22%、45.56%、27.78%、44.44%。两种检验方法对HBcAb、HBsAb、HBeAg、HBsAg的阳性检出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对HBeAb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P<0.05)。两种检验方法在高浓度HBsAg批次间重复性相近,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在高浓度HBsAg批次内及中、低浓度HBsAg批次间、批次内重复性均明显低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结论乙型肝炎患者接受病毒血清学检验可首选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其具有检出率高、结果准确等优点,值得临床运用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乙型肝炎 病毒血清学检验 效果
下载PDF
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应用
16
作者 王贺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4年第7期827-830,共4页
目的 分析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01月-2024年02月98例疑为乙肝患者,入选患者分别进行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验,观察两种方法对乙肝的诊断价值;并比较两种方法在乙肝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血清... 目的 分析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01月-2024年02月98例疑为乙肝患者,入选患者分别进行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验,观察两种方法对乙肝的诊断价值;并比较两种方法在乙肝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指标中的检出率差异;最后比较两种方法在不同浓度HBsAg中检出率的差异。结果 (1)化学发光法诊断乙肝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高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差异有意义(P<0.05);(2)化学发光法在乙肝患者中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的检出率均高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差异有意义(P<0.05);(3)化学发光法在HBsAg浓度为1.5 ng/mL、3.0 ng/mL、9.0 g/mL、12.0 ng/mL的检出率高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 化学发光法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检出率高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能够提高乙肝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验
下载PDF
微信在病毒学检验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柏琴琴 杨慧仙 +3 位作者 杨赟 邓仲良 封少龙 陈丽丽 《广东化工》 CAS 2017年第1期139-140,共2页
"病毒学检验"是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本科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具有知识更新快,实践性强的特点。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五改四"后,本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文章探讨了应用微信辅助"病... "病毒学检验"是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本科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具有知识更新快,实践性强的特点。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五改四"后,本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文章探讨了应用微信辅助"病毒学检验"的理论和实验教学,旨在延伸课堂、增进教学交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 辅助教学 病毒检验
下载PDF
病毒学检验在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实施结果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红春 郭洪君 +1 位作者 孙化 李先莉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5年第3期292-293,共2页
目的分析探讨病毒学检验应用在乙型肝炎患者中的临床实施效果。方法筛选2013年1月-2014年1月与我院就诊的乙型肝炎患者80例作为实验组,另选取体检健康人3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调查者进行病毒学检验,其中包括血清HBs Ag、HBs Ab、HBe Ag... 目的分析探讨病毒学检验应用在乙型肝炎患者中的临床实施效果。方法筛选2013年1月-2014年1月与我院就诊的乙型肝炎患者80例作为实验组,另选取体检健康人3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调查者进行病毒学检验,其中包括血清HBs Ag、HBs Ab、HBe Ag、HBe Ab、HBc Ab指标(即乙肝五项)进行检测,并统计实验组患者乙肝大三阳、小三阳检出率,根据其检出阳性率进行结果评价,判断病毒学检测对乙型肝炎患者诊断、病情评估的应用意义。结果实验组患者HBs Ag阳性71例(88.75%),HBs Ab阳性17例(21.25%),HBe Ag阳性38例(47.50%),HBe Ab阳性51例(63.75%),HBc Ab阳性60例(75.00%),与对照组检出阳性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乙肝大三阳检出45例(56.25%),乙肝小三阳检出33例(41.25%),与临床证实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病毒学检验应用诊断乙型肝炎可有效提高乙肝病毒阳性检出率,实现对病情及预后情况的准确评价,对乙肝的临床检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检验 乙型肝炎 效果分析
下载PDF
全国血站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验室间质量评价 被引量:1
19
作者 邢文革 马嵘 郑怀竞 《中国医药导刊》 2003年第5期357-359,353,共4页
目的:通过丙肝病毒抗体检验室间质量评价工作,掌握全国血站丙肝病毒抗体血液筛查状况,使献血员血液筛查逐步规范化,提高血站实验室检验的水平和质量。方法:依据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ISO指南“实验室能力验证试验的建立和实施”,参考美国... 目的:通过丙肝病毒抗体检验室间质量评价工作,掌握全国血站丙肝病毒抗体血液筛查状况,使献血员血液筛查逐步规范化,提高血站实验室检验的水平和质量。方法:依据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ISO指南“实验室能力验证试验的建立和实施”,参考美国AABB/CAP血液检验室间质量评价方案,建立我国丙肝抗体检验室间质量评价方案。通过定期向全国参评实验室寄发质控样品,然后对其回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作出实验室检验水平评价、试剂临床使用评价。结果:参加室间质量评价的单位为:2000年有235家血站参加,2001年有270家血站参加,2002年有310家血站参加。2000~2002年共计发放9批45支质控样品,其中32支阳性样本,13支阴性样本。2000~2002年阳性样本检出率的平均值为98.8%,阴性样本检出率的平均值为99.6%。2000~2002年获满分的实验室所占百分比为:2000年94.9%,2001年79.8%,2002年97.3%。对9批质控样品检测使用国产试剂(主要厂家)的符合率最低为:2000年97.1%,2001年90.5%,2002年97.1%;使用进口试剂(主要厂家)的符合率最低为:2000年100%,2001年86.0%,2002年95.0%。对强阳性或弱阳性样本检测,国产试剂(主要厂家)的平均吸光度值A/临界值co高于进口试剂;但是对阳性及阴性样本检测,国产试剂(主要厂家)的CV值要大大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站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验 室间质量评价 检验试剂
下载PDF
716例腹泻患儿的病毒检验结果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玉环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1年第18期248-248,共1页
目的:探讨腹泻患儿的病毒检验结果,分析引起小儿腹泻的主要病原微生物。方法:对我院716倒腹泻患儿的病毒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常见的病毒,并提出治疗意见。结果:716例腹泻患儿中,有328例患者病毒检验为阳性,其中以轮... 目的:探讨腹泻患儿的病毒检验结果,分析引起小儿腹泻的主要病原微生物。方法:对我院716倒腹泻患儿的病毒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常见的病毒,并提出治疗意见。结果:716例腹泻患儿中,有328例患者病毒检验为阳性,其中以轮状病毒和腺病毒多见。病菌检验阳性89例,其中主要为沙门菌和志贺杆菌。结论:导致腹泻患儿的主要原因为病毒感染,且以轮状病毒感染为主,细菌感染也会出现,因此,临床治疗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 病毒检验 阳性率 婴幼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