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B病毒白介素-10基因在广东地区人群中的变异特征及与鼻咽癌的相关性
1
作者 沈智超 刘芡芡 +2 位作者 晁艳 罗兵 王云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3期48-53,共6页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基因变异与EBV相关疾病发生的关系尚无明确结论,本研究旨在了解广东地区人群中EBV白介素-10基因(viral interleukin-10,vIL-10)基因变异特征,探讨其变异与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发生的关...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基因变异与EBV相关疾病发生的关系尚无明确结论,本研究旨在了解广东地区人群中EBV白介素-10基因(viral interleukin-10,vIL-10)基因变异特征,探讨其变异与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发生的关系。采用PCR和DNA测序检测NPC组织和健康成年人咽漱液中vIL-10序列。50例NPC和70例健康人群完成序列测定,其中42例(84.0%)NPC和60例(85.7%)健康人群与EBV标准株B95-8氨基酸序列一致,被分类为B95-8型;剩余8例(16.0%)NPC和10例(14.3%)健康人群在信号肽区域出现氨基酸突变,被分类为SPM变异型。2种型别及4处共有突变在2种人群中的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广东地区NPC和健康人群中EBV vIL-10高度保守,均以B95-8型为主,而SPM变异型的地域性分布及与鼻咽癌的确切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基因多态性 病毒白介素-10基因 鼻咽癌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的白介素10基因体外转导大鼠β_2m-/Thy-1^+骨髓源性肝干细胞 被引量:6
2
作者 兰玲 陈源文 +2 位作者 孙超 孙巧玲 李定国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22-26,共5页
目的研究腺病毒介导的白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基因(AdIL-10)体外转导β2m-/Thy-1+骨髓源性肝干细胞(bonemarrow-derived liver stem cell,BDLSC)的可行性。方法利用免疫磁珠细胞分选(magnetic bead cell sorting,MACS)方法分选... 目的研究腺病毒介导的白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基因(AdIL-10)体外转导β2m-/Thy-1+骨髓源性肝干细胞(bonemarrow-derived liver stem cell,BDLSC)的可行性。方法利用免疫磁珠细胞分选(magnetic bead cell sorting,MACS)方法分选大鼠β2m-/Thy-1+BDLSC,RT-PCR法鉴定其肝相关性表型的表达。AdIL-10转导BDLSC,根据腺病毒携带的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率测定转导效率,采用RT-PCR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IL-10的基因表达和蛋白分泌水平。采用MTT法和免疫荧光染色法分别检测腺病毒转导对BDLSC增殖能力和肝细胞样表型白蛋白(albumin,ALB)表达的影响。结果MASC法能成功分选纯化BDLSC,其在基因水平表达肝细胞样表型。AdIL-10转导BDLSC的效率呈剂量依赖性,最佳转染复数为500pfu/cell。AdIL-10修饰BDLSC高表达IL-10基因,且持续高浓度分泌IL-10蛋白至胞外。AdIL-10转导72h后,BDLSC仍保持正常的增殖能力和ALB表达。结论BDLSC是AdIL-10转导的适宜载体,为AdIL-10修饰BDLSC这一新型结合方式用于慢性肝病的治疗奠定了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源性肝干细胞 病毒载体 白介素10 基因转导
下载PDF
贵州省彝族、瑶族及汉族乙肝病毒易感性与白介素-10基因的相关性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婵娟 苏艳丽 +4 位作者 单可人 吴昌学 李毅 官志忠 任锡麟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470-474,共5页
目的:研究贵州省彝族、瑶族以及汉族人群白介素-10(IL-10)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对研究人群中肝病毒感染者和非感染者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IL-10基因启动子区-592位点多态... 目的:研究贵州省彝族、瑶族以及汉族人群白介素-10(IL-10)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对研究人群中肝病毒感染者和非感染者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IL-10基因启动子区-592位点多态性,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PCR-SSP)方法分析IL-10基因启动子区-819位点多态性,短串联重复序列或微卫星DNA-聚合酶链式反应(STRs-PCR)方法分析IL-10基因启动子区IL-10.G和IL-10.R两个STR位点。结果:IL-10基因位点单倍型与HBV感染的相关分析表明,贵州省彝族乙肝病毒感染组(HBsAg、抗-HBs或抗-HBc中任一项阳性者)IL-10.G.461bp(20CA)-592A-819T单倍型频率显著高于乙肝病毒非感染组(P<0.05),非感染组IL-10.G.459bp(19CA)-592 C-819 C单倍型频率显著高于感染组(P<0.05);贵州省汉族乙肝病毒非感染组IL-10.G.459bp(19CA)-592 A-819 T单倍型频率显著高于感染组(P<0.05),贵州省瑶族乙肝病毒感染组与非感染组之间各单倍型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0-592、IL-10-819以及IL-10.G、IL-10.R位点多态性在贵州世居彝族、瑶族以及汉族中有不同的分布,并且可能与该人群对乙肝病毒的易感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0 基因 多态性 限制性片段长度 少数民族 肝炎病毒 乙型 易感性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人白介素-10转基因对大鼠同种异体移植血管IL-2、TNF-α的影响
4
作者 刘海波 吴伟平 +1 位作者 杨顺章 陈宏伟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9年第5期499-502,共4页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人白介素-10(hIL-10)转基因对大鼠同种异体移植血管IL-2、TNF-α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Wistar大鼠为供体,SD为受体,采用颈动脉显微外科原位吻合技术,将经直接浸泡法转染腺病毒介导hIL-10的离体供血管植...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人白介素-10(hIL-10)转基因对大鼠同种异体移植血管IL-2、TNF-α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Wistar大鼠为供体,SD为受体,采用颈动脉显微外科原位吻合技术,将经直接浸泡法转染腺病毒介导hIL-10的离体供血管植入受体血管。随机分为3组:I组(空白对照组,n=9),II组(空载体组,n=10),III组(基因转染组,n=10)。移植后5d,观察移植物病理组织学变化及免疫排斥级别;RT-PCR、ELISA、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移植血管hIL-10基因产物;免疫组化染色检测IL-2、TNF-α。结果:基因转染组移植血管有效地表达特异性hIL-10基因产物。与对照组比较,急性排斥级别降低(P<0.01);IL-2、TNF-α的表达量明显下降(P<0.01)。结论:腺病毒介导人白介素-10转基因能有效地下调IL-2、TNF-α表达,诱导移植血管局部免疫抑制状态,抑制同种异体移植血管的急性排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0 基因治疗 IL-2 TNF-Α 同种异体血管 大鼠
下载PDF
白介素-10基因多态性与术后脓毒症发生发展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方向明 舒强 +2 位作者 唐明山 陈齐兴 Frank Stueber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5期265-268,共4页
目的 :研究白介素 10 (IL 10 )基因启动子区域中 IL 10 5 92、IL 10 819、IL 10 10 82基因多态性与术后严重脓毒症易感性及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结合 Rsa 、Mae 、Mnl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法检测 116例术后并... 目的 :研究白介素 10 (IL 10 )基因启动子区域中 IL 10 5 92、IL 10 819、IL 10 10 82基因多态性与术后严重脓毒症易感性及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结合 Rsa 、Mae 、Mnl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法检测 116例术后并发严重脓毒症患者和 141例健康献血员 (对照组 )的 IL 10 5 92、IL 10 819、IL 10 10 82基因多态性。结果 :IL 10 10 82等位基因 1的频率在脓毒症组为 5 9.9% ,对照组为 5 0 .4% (P<0 .0 5 ) ;IL 10 10 82基因型分布频率在脓毒症组和对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而IL 10 5 92、IL 10 819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在脓毒症组和对照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 ) ;IL 10 5 92、IL 10 819、IL 10 10 82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在死亡的与存活的脓毒症患者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 )。结论 :IL 10 10 82基因多态性与术后严重脓毒症的易感性有关 ,与其预后不相关 ;而IL 10 5 92、IL 10 819基因多态性与术后严重脓毒症的易感性及预后均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白介素-10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肝脏靶向表达大鼠白介素-10基因对猪血清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抑制 被引量:6
6
作者 黄月红 陈运新 +3 位作者 郑伟达 张莉娟 陈治新 王小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1353-1357,共5页
目的探讨肝脏靶向表达rIL-10基因对猪血清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方法 rIL-10基因通过尾静脉快速大容量注射法转移至大鼠体内,RT-PCR法检测大鼠肝、肾、脾和肺组织rIL-10 mRNA的表达及S-P免疫组化法检测rIL-10蛋白在肝脏中表达... 目的探讨肝脏靶向表达rIL-10基因对猪血清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方法 rIL-10基因通过尾静脉快速大容量注射法转移至大鼠体内,RT-PCR法检测大鼠肝、肾、脾和肺组织rIL-10 mRNA的表达及S-P免疫组化法检测rIL-10蛋白在肝脏中表达。30只体质量100~120 g清洁级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n=6)、纤维化模型对照组(n=8)、rIL-10基因干预组(n=8)和空质粒对照组(n=8)。正常对照组与其余3组大鼠腹腔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和猪血清,0.5 ml/只,每周2次。第5周开始造模同时,rIL-10基因干预组和空质粒对照组大鼠分别从尾静脉注射pcDNA3-rIL-10和pcDNA3空质粒,每周1次。第8周末处死全部大鼠收集组织和血清备用。HE、天狼星红染色分别检测各组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和Ⅰ、Ⅲ胶原的改变,生化检测血清ALT和AST含量。结果 RT-PCR和免疫组化证实rIL-10基因经尾静脉快速大容量注射转染到大鼠体内后主要在肝组织中转录及表达;纤维化模型和空质粒对照组:HE染色显示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炎性细胞浸润,大量胶原沉积形成粗细不等的纤维隔,部分假小叶形成;天狼星红染色显示肝组织中大量Ⅰ、Ⅲ型胶原纤维沉积;血清中ALT和AST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rIL-10基因干预组大鼠HE染色显示肝细胞变性坏死程度减轻、炎细胞的浸润减少,胶原沉积明显减少,天狼星红染色显示Ⅰ、Ⅲ型胶沉积面积显著下降(P<0.01),血清中ALT和AST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 尾静脉快速大容量注射法可使rIL-10基因在肝组织靶向表达,靶向表达的rIL-10有效抑制猪血清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白介素-10 裸质粒DNA 尾静脉注射 基因干预 肝纤维化
下载PDF
白介素-10基因多态性与肠易激综合征易感性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范尧夫 刘皓 +1 位作者 吴燕敏 魏睦新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6期2519-2524,共6页
目的:评价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基因多态性与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EMBASE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1966/2011-12)、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 目的:评价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基因多态性与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EMBASE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1966/2011-12)、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1979/2011-12).应用RevMan5.0对各研究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和效应值合并.结果:8篇文献被纳入分析,其中涉及IL-10-592多态性的文献4篇、IL-10-819多态性的文献4篇、IL-10-1082多态性的文献7篇.-592位点A等位基因的OR值为1.26,95%CI:1.03-1.54,P=0.02;-592位点AA型基因的OR值为1.67,95%CI:0.71-3.93,P=0.24;-819位点T等位基因的OR值为1.24,95%CI:1.02-1.52,P=0.03;-819位点TT型基因的OR值为1.31,95%CI:0.59-2.91,P=0.50;-1082位点G等位基因的OR值为1.00,95%CI:0.86-1.17,P=0.98;-1082位点GG型基因的OR值为0.68,95%CI:0.51-0.92,P=0.01.分层分析显示:西方人种-1082位点GG型基因的OR值为0.71,95%CI:0.52-0.97,P=0.03;东方人种-1082位点GG型基因的OR值为0.42,95%CI:0.13-1.31,P=0.13.结论:西方人种-1082位点GG型基因与IBS遗传易感性相关,-592位点A等位基因和-819位点T等位基因可能会增加东方人种患IBS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0 肠易激综合征 基因多态性 META分析
下载PDF
猪圆环病毒Ⅱ型和巨噬细胞对体外培养仔猪淋巴细胞白介素-6和白介素-10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陈耿 华利忠 张书霞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93-998,共6页
选取5头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血清抗体阴性的普通断奶仔猪,无菌取其脾脏制成单细胞悬液后,分设淋巴细胞(L组)、淋巴细胞+PCV2(L+V组)、淋巴细胞+巨噬细胞(L+M组)和淋巴细胞+巨噬细胞+PCV2(L+M+V组)4组... 选取5头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血清抗体阴性的普通断奶仔猪,无菌取其脾脏制成单细胞悬液后,分设淋巴细胞(L组)、淋巴细胞+PCV2(L+V组)、淋巴细胞+巨噬细胞(L+M组)和淋巴细胞+巨噬细胞+PCV2(L+M+V组)4组进行体外培养。分别在培养后0 h、6 h、12 h和24 h收获淋巴细胞及其上清液。用ELISA检测上清液中猪淋巴细胞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0(IL-10)的含量,用RT-PCR检测淋巴细胞中IL-6、IL-6R、IL-10和IL-10R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与L组相比,L+V组中IL-6的含量在攻毒后24 h显著升高(P<0.05);PCV2在攻毒后12 h对IL-6RmRNA的表达呈显著抑制(P<0.05);PCV2在攻毒后6 h显著促进IL-10的表达(P<0.05)。上述结果表明,PCV2能促进淋巴细胞中IL-6和IL-10的表达;而巨噬细胞能抑制PCV2对淋巴细胞中IL-6表达的上调作用,同时协同PCV2促进淋巴细胞中IL-10及其受体持续性高表达,导致持续的免疫抑制,在PCV2的致病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Ⅱ型 巨噬细胞 淋巴细胞 白介素-6 白介素-10
下载PDF
白介素-10基因多态性与肠易激综合征遗传易感性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任海霞 罗和生 +5 位作者 王倩 马静静 唐勤彩 严淋 陈炜 全晓静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506-513,共8页
目的评价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基因多态性与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检索Pub Med(-2016年10月)、Web of Science(-2016年10月)、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2016年10月)、万... 目的评价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基因多态性与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检索Pub Med(-2016年10月)、Web of Science(-2016年10月)、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2016年10月)、万方数据库(-2016年10月)、维普数据库(-2016年10月),应用Stata 11.0软件对各研究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和效应值合并。以病例组与对照组IL-10各种基因模型的比值比(OR)为效应指标,Egger’s检验和Begg’s检验偏倚。结果共10篇研究符合纳入标准,病例组1 147例,对照组1 30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IL-10-1082、IL-10-819、IL-10-592位点多态性的基因型分布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地区为亚组进行分层分析,发现上述位点的多态性在不同地区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0-1082、IL-10-819、IL-10-592位点基因多态性与IBS易感性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0 肠易激综合征 基因多态性 META分析
下载PDF
白介素-10基因多态性与狼疮性肾炎的关系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丽晶 刘志红 +3 位作者 曾彩虹 陈朝红 余晨 黎磊石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13-118,共6页
目的 :探讨白介素 10 (IL 10 )基因多态性与狼疮性肾炎 (LN)的发病和临床病理损害的联系及其在LN分子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 :提取 10 0例健康志愿者及 2 4 6例LN患者全血DNA ,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法检测IL 10基因 5 92位点A/C单核苷... 目的 :探讨白介素 10 (IL 10 )基因多态性与狼疮性肾炎 (LN)的发病和临床病理损害的联系及其在LN分子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 :提取 10 0例健康志愿者及 2 4 6例LN患者全血DNA ,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法检测IL 10基因 5 92位点A/C单核苷酸多态性在正常人群和LN患者总体及不同病理亚型组的分布 ,比较不同基因型组的临床表现、病理损害的差异 ,并研究其对血清IL 10水平的影响。  结果 :IL 10基因 5 92A/C多态性在正常人群和LN患者的分布无显著差别 ,IL 10高表达基因型AC&CC患者的疾病活动性指数、尿蛋白、尿沉渣红细胞和肾小球袢内血栓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IL 10低表达基因型AA患者 ;结合肾活检病理分型进行分析发现 ,IL 10高表达相关的基因型 (AC&CC)在Ⅳ型LN患者的分布显著高于Ⅱ型和Ⅴa型患者。LN患者各基因型组血清IL 10水平无统计学差异 ,但AA型 <AC型 <CC型逐渐增高的趋势。  结论 :IL 10基因 5 92位点多态性不仅与LN疾病活动性相关 ,还对临床和免疫病理损害产生影响。携带IL 10高表达相关C等位基因的患者 ,肾小球弥漫增殖损害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表明个体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0 基因多态性 狼疮性肾炎 IL-10 LN 病理学
下载PDF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鳞癌中γ-干扰素及白介素-10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瑞萍 邱春霞 徐建平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6-229,共4页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与宫颈鳞癌组织中γ-干扰素(IFN-γ)及白介素-10(IL-10)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鳞癌组织共81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15例正常宫颈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与宫颈鳞癌组织中γ-干扰素(IFN-γ)及白介素-10(IL-10)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鳞癌组织共81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15例正常宫颈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宫颈脱落细胞中HR-HPV的感染状态及分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宫颈组织标本中IFN-γ及IL-10的表达并采用图象分析技术对其阳性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1)正常宫颈组、CIN组和宫颈鳞癌各组的HR-HPV感染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2)正常宫颈组、CIN组及宫颈鳞癌组中IFN-γ阳性表达的IOD值分别为(3.556±1.356)、(3.085±1.081)及(1.617±0.754),经方差分析,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IL-10阳性表达的IOD值分别为(3.384±1.310)、(4.381±1.295)及(7.276±1.98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3)在HR-HPV非感染组与感染组中IFN-γ阳性表达的IOD值分别为(3.340±1.053)和(2.481±1.210),IL-10阳性表达的IOD值分别为(3.590±1.350)和(5.772±2.048),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宫颈局部IFN-γ的表达减弱,IL-10的表达增强,与HR-HPV的感染结局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状细胞癌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上皮内瘤变 Γ-干扰素 白介素-10
下载PDF
白介素-10基因多态性与湖北汉族人群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发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2
作者 熊婷 肖琦 +1 位作者 陈小琼 肖晖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3年第12期2811-2814,共4页
目的:研究我国湖北汉族人群IL-10基因多态性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363例NHL患者和624例健康对照者中IL-10-592、IL-10-819和IL-10-1082基因型... 目的:研究我国湖北汉族人群IL-10基因多态性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363例NHL患者和624例健康对照者中IL-10-592、IL-10-819和IL-10-1082基因型的分布。结果:NHL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两组的等位基因及IL-10-592、IL-10-819基因亚型的分布无显著差异(P均>0.05),但NHL患者IL-10-1082 GA基因型频率却显著高于对照组(15%比5%,P=0.000,OR=3.416,95%CI:2.154-5.418);而IL-10-592,IL-10-819和IL-10-1082的基因多态性与NHL患者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及疾病进展之间没有关联(P均>0.05)。结论:IL-10-1082位点基因型与湖北汉族人群NHL发病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白介素-10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白介素-4基因C-33T多态性与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董琳 黄志英 +1 位作者 张亚丽 陈小芳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9-171,175,共4页
目的研究白介素-4(IL-4)基因C-33T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的易感性、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对血清总IgE和鼻咽分泌物(NPS)IL-4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聚合酶链-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法(PCR-RFLP)检测130例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和10... 目的研究白介素-4(IL-4)基因C-33T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的易感性、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对血清总IgE和鼻咽分泌物(NPS)IL-4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聚合酶链-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法(PCR-RFLP)检测130例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和108例对照组儿童IL-4/C-33T位点多态性,分别用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总IgE和NPS中IL-4水平。结果两组IL-4启动子区C-33T位点均可见TT、CT和CC3种基因型,其中病例组TT、CT和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6.9%、26.9%和6.2%,对照组分别为69.4%、26.9%和3.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58,P>0.05);病例组T、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80.3%、19.7%,对照组分别为82.9%、17.1%,两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0.073,P>0.05;OR=0.847,P>0.05)。病例组三种基因型间NPS中IL-4及血清总IgE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0.103,F=0.529,P均>0.05);三种基因型频率在轻度组和中重度组间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0.825,P>0.05)。结论温州地区儿童存在IL-4/C-33T位点的多态性,但未发现其与RSV毛细支气管炎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毛细支气管炎 基因多态性 白介素-4
下载PDF
白介素-10启动子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辉 瞿锐 +1 位作者 唐智慧 刘超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17-520,共4页
目的研究白介素-10(IL-10)基因启动子区域IL-10-592、-819、-1082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结合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法检测鄂、豫、渝、陕毗邻地区137例汉族SLE患者和122例正常对照组IL-10-... 目的研究白介素-10(IL-10)基因启动子区域IL-10-592、-819、-1082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结合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法检测鄂、豫、渝、陕毗邻地区137例汉族SLE患者和122例正常对照组IL-10-592、-819、-1082基因多态性。结果①SLE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IL-10-592、-819基因型和IL-10-592/-819单倍型频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二者IL-10-1082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②-592*A、-592*C分别与-819*T、-819*C连锁。③-819*T和-592*A基因型者好发于女性(P<0.05),且发病年龄偏小(即发病较早)(P<0.05),易出现肾脏损害(P<0.001)和浆膜炎(P<0.01);同样,-1082*A/-819*T/-592*A单倍型者也是如此,并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5、P<0.001、P<0.01)。结论①IL-10基因启动子与鄂、豫、渝、陕毗邻地区汉族SLE易感性有关。②IL-10启动子基因型与该地区汉族SLE患者某些临床表现相关,可作为判断预后的一个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白介素-10 等位基因 多态性
下载PDF
人白介素-10基因转染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中NO、SOD、MDA、GSH-Px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董博 张一 +6 位作者 王强 杨常春 李璐 王士雷 宣海星 林其谁 周岱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44-548,共5页
目的观察人白介素-10(IL-10)基因转染对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中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GSH-Px)的影响,探讨其缺血脑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分正常对照组、缺血对照组、人IL-10... 目的观察人白介素-10(IL-10)基因转染对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中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GSH-Px)的影响,探讨其缺血脑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分正常对照组、缺血对照组、人IL-10基因转染组和空质粒组,采用Longa法建立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采用立体定向脑室内注射的方式进行转染,然后分别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其转染效果,氯化三苯四氮唑(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Longa 5分制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同时按照试剂盒说明分别检测脑组织中NO、SOD、MDA、GSH-Px的含量。结果(1)人IL-10基因能有效整合到大鼠脑组织中并能高效分泌人IL-10,同时人IL-10基因转染能减少脑梗死体积和降低神经行为学评分;(2)正常对照组、缺血对照组、空质粒组和人IL-10基因转染组SOD的含量分别为214.28±13.73、170.69±12.26、175.20±13.76和195.77±13.20U/mgprot。GSH-Px的含量分别为25.73±1.72、19.91±1.81、19.32±1.37和22.70±2.22U/mgprot。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缺血对照组、空质粒组和人IL-10基因转染组SOD和GSH-Px的含量明显下降(P(0.01)。人IL-10基因转染组SOD和GSH-Px的含量则较缺血对照组、空质粒组明显升高(P(0.01)。缺血对照组和空质粒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3)正常对照组、缺血对照组、空质粒组和人IL-10基因转染组MDA的含量分别为6.29±0.33、8.75±0.44、8.66±0.51和7.70±0.31nmol/mgprot。NO的含量分别为1.07±0.11、1.87±0.18、1.93±0.33和1.44±0.10μmol/gprot。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缺血对照组、空质粒组和人IL-10基因转染组MDA和NO的含量明显升高(P(0.01)。人IL-10基因转染组MDA和NO的含量则较缺血对照组、空质粒组显著下降(P(0.01)。缺血对照组和空质粒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人IL-10基因转染能降低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中MDA和NO的含量,同时能提升SOD和GSH-Px的含量,可能是其发挥缺血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0 SA脂质体 基因转染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超氧化物歧化酶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丙二醛 一氧化氮
下载PDF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阴道局部白介素-10、12水平及凤香洗液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小宁 王妮 贺丰杰 《广西医学》 CAS 2015年第8期1114-1117,共4页
目的观察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阴道局部组织的免疫状态,探讨凤香洗液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伴高危型HPV感染的CIN患者60例,分为CINⅠ组及CINⅡ组各30例,同期30例健康妇女为对照组。留取对照组、CIN... 目的观察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阴道局部组织的免疫状态,探讨凤香洗液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伴高危型HPV感染的CIN患者60例,分为CINⅠ组及CINⅡ组各30例,同期30例健康妇女为对照组。留取对照组、CINⅡ组阴道灌洗液,CINⅠ组给予中药凤香洗液于宫颈及阴道局部治疗,于治疗前后留取阴道灌洗液,采用ELISA方法测定阴道灌洗液白介素(IL)-10、IL-12的水平。结果在对照组、CINⅠ组及CINⅡ组中,治疗前患者阴道灌洗液的IL-10表达水平随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升高(P<0.05),IL-12表达水平随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而降低(P<0.05),IL-12/IL-10比值随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而降低(P<0.05)。CINⅠ组治疗后阴道灌洗液IL-10水平较治疗前降低,IL-12较治疗前升高,IL-12/IL-10升高(P<0.05)。结论 CIN患者阴道灌洗液中IL-10表达升高、IL-12表达及IL-12/IL-10降低,可能在CIN的发病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凤香洗液可能通过调节IL-10、IL-12的表达水平,维持Th1/Th2的免疫平衡,从而清除高危型HPV并阻断CIN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凤香洗液 白介素-10 白介素-12 中医药
下载PDF
白介素-10基因多态性与感染性疾病的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7
作者 于侠 孙景辉 王振华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6年第2期5-6,共2页
白介素-10(interluekin-10 IL-10)是一种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是同型二聚体细胞因子, 属长链细胞因子家族。现已发现B细胞、单核/巨噬细胞、肥大细胞、角化细胞、肝细胞及多种肿瘤细胞均可分泌IL-10。 IL-10通过调节其... 白介素-10(interluekin-10 IL-10)是一种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是同型二聚体细胞因子, 属长链细胞因子家族。现已发现B细胞、单核/巨噬细胞、肥大细胞、角化细胞、肝细胞及多种肿瘤细胞均可分泌IL-10。 IL-10通过调节其他细胞因子的作用而起到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我们在这里主要谈一下,IL-10的生物学特点及在IL- 10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几个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感染性疾病的关系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0 基因多态性 感染性疾病
下载PDF
SA脂质体介导人白介素-10基因转染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璐 张一 +2 位作者 王强 林其谁 宣海星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5期32-34,共3页
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对照组(缺血组)、空质粒组和白介素(IL)-10基因转染组(转染组),后三组采用Longa法建立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MCAO)模型。造模成功后转染组及空质粒组分别于侧脑室注射SA脂质体/pcDNA3.1-IL-10,SA... 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对照组(缺血组)、空质粒组和白介素(IL)-10基因转染组(转染组),后三组采用Longa法建立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MCAO)模型。造模成功后转染组及空质粒组分别于侧脑室注射SA脂质体/pcDNA3.1-IL-10,SA脂质体/pcDNA3.1(+)。各组大鼠于预定时间处死制作脑组织标本,采用RT-PCR法检测IL-10基因表达情况;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情况,测定脑梗死体积并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结果转染组再灌注72 h时大脑皮层及海马中均能检测到IL-10 mRNA表达,其余三组均无表达。转染组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程度明显轻于缺血组及空质粒组,脑梗死体积和神经行为学评分亦低于缺血组及空质粒组(P均<0.05)。证实SA脂质体介导人IL-10基因转染能减轻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脂质体 白介素-10 基因治疗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白介素-10基因819T/C多态性与克罗恩病相关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谭诗云 吴鹏波 +2 位作者 张国 罗和生 叶会兰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5期3603-3608,共6页
目的:探讨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基因819T/C多态性与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风险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BM、CNKI、PubMed和EMbase数据库,收集从建库至2012-08关于IL-10基因819T/C多态性与CD风险相关性的病例对... 目的:探讨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基因819T/C多态性与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风险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BM、CNKI、PubMed和EMbase数据库,收集从建库至2012-08关于IL-10基因819T/C多态性与CD风险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RevMan5.1.4软件计算合并效用量OR及其95%CI,运用Egger's回归法、Begg秩相关法检测论文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11个研究,1670例患者和3312例对照.各遗传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IL-10基因819T/C多态性多态性与CD风险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共显性遗传模型T/TvsC/C:OR=0.90,95%CI(0.70,1.17);T/CvsC/C:OR=0.84,95%CI(0.56,1.27);显性遗传模型:OR=0.97,95%CI(0.86,1.10);隐性遗传模型:OR=0.90,95%CI(0.71,1.14)].结论:基于目前研究结果显示,IL-10基因819T/C多态性与CD风险无明显相关性.受纳入研究质量和数量限制,上述结论尚待更多高质量的前瞻性研究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白介素-10 819T C 基因多态性 META分析
下载PDF
扶正祛毒方对慢性乙肝病毒携带小鼠肝组织γ-干扰素和白介素-10表达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彭龙 张立平 +2 位作者 郭子宁 王炳然 袁慧鑫 《环球中医药》 CAS 2019年第6期835-838,共4页
目的观察扶正祛毒方对慢性乙肝病毒携带小鼠γ-干扰素( Interferon-γ,IFN-γ)和白介素 10( Interleukin-10,IL-10)表达影响,探讨扶正祛毒方对免疫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雄性 HBV转基因 C57BL/6J 小鼠30 只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中药... 目的观察扶正祛毒方对慢性乙肝病毒携带小鼠γ-干扰素( Interferon-γ,IFN-γ)和白介素 10( Interleukin-10,IL-10)表达影响,探讨扶正祛毒方对免疫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雄性 HBV转基因 C57BL/6J 小鼠30 只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同系雄性正常小鼠10 只作为空白组,西药组、中药组分别予以阿德福韦酯药液和扶正祛毒方药液灌胃,模型组、空白组均予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24 周后处死取材,检测血清乙型肝炎核心相关抗原( hepatitis Beantigen,HBe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水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 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含量,尾尖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hepatitis Bvirus deoxyribonucleic acid,HBV DNA)相对表达量,肝组织γ-干扰素、白介素-10 含量。结果( 1)ALT、AST:模型组较空白组显著升高( P < 0. 05),西药组和中药组较模型组显著降低( P < 0. 05)。( 2) HBeAg、HBsAg:模型组 HBeAg、HBsAg 阳性率均为 100%,空白组均为 0%,西药组、中药组HBeAg 阴转率分别为 28. 6%、42. 9%。( 3) HBV DNA:模型组较空白组显著升高( P <0. 05),中药组较模型组显著降低( P <0. 05)。( 4)γ-干扰素:模型组较空白组显著降低( P <0. 05),中药组显著高于模型组( P <0. 05)。( 5)白介素-10:模型组较空白组显著升高( P <0. 05),中药组显著低于模型组和西药组( P <0. 05)。结论( 1)用药 24 周后,扶正祛毒方对慢乙肝病毒携带小鼠肝脏炎症反应无加剧,并能降低血清转氨酶水平;( 2)用药 24 周后,扶正祛毒方对慢性乙肝病毒携带小鼠病毒复制有抑制作用;( 3)用药 24 周后,扶正祛毒方可以提高慢性乙肝病毒携带小鼠肝组织γ-干扰素表达,并抑制白介素-10 表达,这可能是其抑制病毒复制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 扶正祛毒方 免疫调节 Γ-干扰素 白介素-10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