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11基因对病毒基因转录及ODV病毒粒子包埋的影响
1
作者 王海萍 张健家 +1 位作者 孔祥硕 吴小锋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28-836,共9页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Bm11是一个高度保守的基因,但其在病毒感染过程的作用尚不清楚。利用λ-Red同源重组技术构建Bm11敲除型病毒,并利用Bac-to-Bac系统重新构建恢复型及野生型重组病毒。转染试验及荧光定量PCR(qPCR)结果表明,Bm1...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Bm11是一个高度保守的基因,但其在病毒感染过程的作用尚不清楚。利用λ-Red同源重组技术构建Bm11敲除型病毒,并利用Bac-to-Bac系统重新构建恢复型及野生型重组病毒。转染试验及荧光定量PCR(qPCR)结果表明,Bm11基因缺失并不影响出芽型病毒粒子(BV)的产生及病毒基因组DNA复制,但对晚期和极晚期基因的转录水平影响显著(P<0.01)。经皮注射虫体实验结果显示,敲除型病毒的致死中时(LT50)明显长于恢复型病毒和野生型重组病毒。经口感染实验表明,添食106个野生型重组病毒或恢复型病毒多角体(OB)的家蚕死亡率均达到100%,而添食敲除型病毒多角体的家蚕死亡率只有64.89%,且死亡时间明显延长。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与恢复型病毒和野生型重组病毒相比,Bm11敲除型病毒感染细胞内多角体包埋的包涵体衍生型病毒粒子(ODV)数量显著减少(P<0.01)。综上所述,Bm11虽不是BmNPV复制必需基因,但该基因的缺失对病毒晚期和极晚期基因转录以及ODV粒子包埋效率均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Bm11基因 基因转录 病毒粒子包埋
下载PDF
斜纹夜蛾多角体病毒包埋型病毒受体的鉴定 被引量:1
2
作者 尹崇 余健秀 +3 位作者 庞义 胡晓晖 李朝飞 王立华 《中国病毒学》 CSCD 2002年第1期66-68,共3页
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提纯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litura  multinucleocapsid nucleopolyhdrovirus, SpltMNPV)包埋型病毒粒子(polyhedra-... 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提纯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litura  multinucleocapsid nucleopolyhdrovirus, SpltMNPV)包埋型病毒粒子(polyhedra-derived virus,PDV),以此病毒粒子作抗原,免疫家兔获得抗血清;用SDS裂解缓冲液提取斜纹夜蛾幼虫中肠组织细胞总蛋白。采用病毒铺覆蛋白印迹技术(VOPBA),利用抗PVD抗血清对病毒受体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斜纹夜蛾中肠细胞总蛋白中40kD、73kD、85kD的三种蛋白能够结合PD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 包埋病毒粒子 受体蛋白 病毒铺覆蛋白印迹技术 鉴定
下载PDF
杆状病毒Ac78 C末端保守区域的功能初步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赛男 杨凯 +1 位作者 刘文华 赵海洲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48-756,共9页
杆状病毒模式种苜蓿丫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multiple nucleopolyhedrovirus,AcMNPV)的orf78(即Ac78)是最近被发现的杆状病毒核心基因,在杆状病毒的生活周期中具有重要功能.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Ac78的C末... 杆状病毒模式种苜蓿丫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multiple nucleopolyhedrovirus,AcMNPV)的orf78(即Ac78)是最近被发现的杆状病毒核心基因,在杆状病毒的生活周期中具有重要功能.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Ac78的C末端105~108位氨基酸区域在GroupINPVs旁系同源物中高度保守.为研究该保守区域在Ac78功能中的作用,利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成功构建了缺失该保守区域,并且携带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和多角体蛋白基因的Ac78截短补回型重组病毒(vAe78:del105.108).荧光显微镜分析和病毒生长曲线测定结果表明,在vAc78:del105.108转染的Sf9细胞中,感染性的芽生型病毒粒子(buddedvirion,BV)产生量与Ac78全长补回型重组病毒(vAc78:HA)基本一致;电镜观察发现,在vAc78:del105.108转染的细胞中,呈现与vAc78:HA的现象一致的典型的杆状病毒感染特征,多粒包埋型病毒粒子(multiple nucleocapsid—enveloped occlusion-derived virion,M—ODV)以及包埋有M-ODV的包涵体均能正常形成;免疫荧光实验表明,在vAc78:del105.108感染的Sf9细胞中,从病毒感染细胞24h时开始,Ac78专一定位于感染细胞的内核膜附近,与vAc78:HA的现象一致.上述结果表明,Ac78的C末端105-108位氨基酸保守区域对于BV和M—ODV的有效产生以及Ac78的亚细胞定位非必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丫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 C末端保守区域 芽生型病毒粒子 多粒包埋病毒粒子
下载PDF
核型多角体病毒侵染及其与宿主免疫系统互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黄博 朱梦瑶 +4 位作者 丘霈珊 张若男 张文庆 余小强 卢玉珍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29-339,共11页
核型多角体病毒(Nucleopolyhedrovirus,NPV)应用广泛,已被开发成微生物杀虫剂和用于重组蛋白表达等。NPV具有两种病毒颗粒:包埋型病毒粒子(occlusion-derived virus,ODV)和芽生型病毒粒子(budded virus,BV),两者的构成和组装存在差异。... 核型多角体病毒(Nucleopolyhedrovirus,NPV)应用广泛,已被开发成微生物杀虫剂和用于重组蛋白表达等。NPV具有两种病毒颗粒:包埋型病毒粒子(occlusion-derived virus,ODV)和芽生型病毒粒子(budded virus,BV),两者的构成和组装存在差异。病毒包涵体在肠道中溶解后释放出ODV进行初级感染,子代核衣壳通过质膜出芽产生BV引发全身性的次级感染。病毒感染昆虫后能引发宿主的免疫反应,同时NPV病毒已进化出多种策略抑制或逃避宿主的免疫反应,如免疫信号通路、黑化和凋亡等过程。本文将总结鳞翅目特异性NPV与宿主的互作研究,着重介绍NPV的侵染机制、NPV与宿主免疫系统互作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型多角体病毒 杆状病毒 包埋病毒粒子 芽生型病毒粒子 先天免疫
下载PDF
杆状病毒包埋型病毒粒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朱士茂 李慧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3-100,共8页
杆状病毒是一类专一性感染节肢动物的病原微生物,在其生活周期中产生两种不同形态的病毒粒子,即芽生型病毒粒子和包埋型病毒粒子。自然界中,杆状病毒通过经口感染的方式在其宿主的中肠中建立原发性感染,杆状病毒的包埋型病毒粒子在此过... 杆状病毒是一类专一性感染节肢动物的病原微生物,在其生活周期中产生两种不同形态的病毒粒子,即芽生型病毒粒子和包埋型病毒粒子。自然界中,杆状病毒通过经口感染的方式在其宿主的中肠中建立原发性感染,杆状病毒的包埋型病毒粒子在此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回顾了杆状病毒的基本特性,阐述杆状病毒包埋型病毒粒子的蛋白组成及分类,并着重介绍多粒包埋型病毒粒子的进化及在杆状病毒经口感染过程建立中的意义,对进一步了解杆状病毒的进化历程和侵染机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状病毒 昆虫中肠 多粒包埋病毒粒子 经口感染
原文传递
杆状病毒病毒粒子结构与口服感染和系统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侯典海 王曼丽 +2 位作者 邓菲 王华林 胡志红 《生命科学》 CSCD 2015年第3期406-416,共11页
杆状病毒在其生命周期中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病毒类型:出芽型病毒粒子(budded virus,BV)和包埋型病毒粒子(occlusion derived virus,ODV),其中ODV负责口服感染,而BV负责系统感染。它们又分别应用于不同的生物技术领域,如BV可用于杆状病毒... 杆状病毒在其生命周期中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病毒类型:出芽型病毒粒子(budded virus,BV)和包埋型病毒粒子(occlusion derived virus,ODV),其中ODV负责口服感染,而BV负责系统感染。它们又分别应用于不同的生物技术领域,如BV可用于杆状病毒表达载体,而富含ODV的多角体主要用于生物防治。近年来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对BV和ODV的产生机理有了新的认识,现主要总结这方面的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状病毒 出芽型病毒粒子 包埋病毒粒子 口服感染 系统感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