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YP2R1基因多态性与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相关性 被引量:8
1
作者 李凤中 陈卫国 陈小林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844-1847,共4页
目的 探讨维生素D代谢酶基因CYP2R1多态性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恩替卡韦治疗后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血清学转换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CHB患者65例,使用恩替卡韦治疗48 w,随访至72 w;根据治疗应答效果分为完全应答(CR)组和非... 目的 探讨维生素D代谢酶基因CYP2R1多态性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恩替卡韦治疗后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血清学转换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CHB患者65例,使用恩替卡韦治疗48 w,随访至72 w;根据治疗应答效果分为完全应答(CR)组和非完全应答(NCR)组,对两组患者CYP2R1 rs2060793和rs12794714进行基因分型.观察其疗效和血清HBeAg转换的情况.结果 治疗48 w后,30例为CR组,35例为NCR组.CYP2R1 rs12794714 TT基因型(OR=2.019,95%CI:0.982~4.319,P=0.035)可以预测恩替卡韦治疗完成后持续的HBeAg血清学转换.在恩替卡韦治疗48 w后,CYP2R1 rs12794714 TT基因型患者的HBV DNA含量明显低于非TT基因型患者含量(P<0.05).结论 携带T等位基因的CHB患者在恩替卡韦治疗后更容易获得HBeAg血清转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2R1 多态性 恩替卡韦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血清学转换
下载PDF
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抗原阳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
2
作者 刘欣萍 《医疗装备》 2017年第4期39-40,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抗原阳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血清HBV标志物阳性肾小球肾炎患者80例。针对其临床病理活检资料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所有患者中,患有... 目的探讨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抗原阳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血清HBV标志物阳性肾小球肾炎患者80例。针对其临床病理活检资料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所有患者中,患有HBV相关性肾炎的患者为38例,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患有肾病综合征的症状。疾病的病理类型主要表现为慢性肾病及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C3、免疫荧光IgG及Clq阳性率表现为显著增高(P<0.05)。肾小管间质病变同肾组织HBV阳性组进行比较,前者较为严重(P<0.05)。对患者实施血清免疫学检查最终发现,针对HBV相关性肾炎患者,其自身血清e抗原阳性率相对较高,自身e抗体阳性率相对较低,对于肾组织HBV阴性组则完全相反。结论针对血清HBV抗原阳性患者,对于肾组织HBV阳性组及阴性组在疾病的临床表现、疾病的病理类型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等方面存在差异,在肾活检缺乏条件下,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针对HBV抗原阳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乙肝病毒抗原 阳性 肾小球肾炎 病理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基本核心启动子区1762/1764双突变与基因型和HBeAg血清学转换的关系 被引量:3
3
作者 徐君 张园海 +3 位作者 郑中伟 伍建业 葛国洪 邵江波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3年第6期493-497,共5页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自然史中不同基因型乙型肝炎病毒(HBV)基本核心启动子(basic core promoter,BCP)区1762(A-T)/1764(G-A)双突变的分布,以及与中国常见HBV基因型的关系和对HBeAg血清学转换的影响。方法:...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自然史中不同基因型乙型肝炎病毒(HBV)基本核心启动子(basic core promoter,BCP)区1762(A-T)/1764(G-A)双突变的分布,以及与中国常见HBV基因型的关系和对HBeAg血清学转换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68例未进行过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利用制备的特异性TaqMan MGB探针,采用特异性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PSRT-PCR)方法对其血清行B、C基因型分型和双突变定量检测,比较双突变在B、C基因型的分布情况;同时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法(CMIA)检测血清HBeAg和抗HBe,比较B、C基因型各组双突变株和野生株病毒的HBeAg血清学转换。结果:C基因型CHB患者BCP区1762/1764双突变率(70.65%)明显高于B基因型(29.17%,P=0.000)。观察HBeAg阴性CHB患者比例,B基因野生组明显高于其双突变组(28.57%,P=0.004)和C基因野生组(22.22%,P=0.000);C基因双突变组(63.08%)明显高于其野生组(22.22%,P=0.000)和B基因双突变组(28.57%,P=0.018)。在所有HBeAg阴性患者中,B基因野生组抗HBe阳性率(84.00%)高于其双突变组(0.00%,P=0.003)和C基因野生组(16.67%,P=0.004);C基因双突变组抗HBe阳性率(19.51%)与其野生组(16.67%)和B基因双突变组(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1.000)。结论:在我国慢性HBV感染人群中,C基因型患者更易发生BCP区1762/1764双突变;B基因野生型患者易产生HBeAg阴性并伴有抗HBe阳性,HBeAg血清学转换较彻底;而C基因双突变患者易产生HBeAg阴性但不伴有抗HBe阳性,HBeAg血清学转换不彻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基本核心启动子 突变 基因型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血清学转换
下载PDF
分析健康成年体检者血清EB病毒检测结果对鼻咽癌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晔 姚海延 谢晓蓉 《中外医疗》 2014年第14期160-161,共2页
目的分析健康成年体检者中血清EB病毒抗原抗体检测结果对鼻咽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 179例于该院体检中心进行血清EB病毒抗原抗体检测的健康成年体检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EB病毒核抗原1(NA1)IgA与EB病毒Rta蛋白抗体IgG的... 目的分析健康成年体检者中血清EB病毒抗原抗体检测结果对鼻咽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 179例于该院体检中心进行血清EB病毒抗原抗体检测的健康成年体检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EB病毒核抗原1(NA1)IgA与EB病毒Rta蛋白抗体IgG的阳性检测率。此外,对入组者进行年龄分组,21~30岁、31~40岁、41~50、51~60、61~70岁共5组,分别比较各组血清NA1-IgA与血清Rta-IgG检测阳性率。结果血清NA1-IgA检测阳性率为5.60%,血清Rta-IgG检测阳性率为2.97%,两组检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9.008,P〉0.05);血清NA1-IgA与血清Rta-IgG阳性率在年龄21~30岁、31~40岁、41~50组为较高,51~60、61~70岁以上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NA1-IgA与血清Rta-IgG检查阳性率与年龄因素相关,且和临床鼻咽癌发病以35~50岁为主相吻合,因此对于年龄21~50岁的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清EB病毒NA1-IgA及Rta-IgG抗体检测,对鼻咽癌的临床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体检者 血清EB病毒抗原抗体 年龄 鼻咽癌 诊断
下载PDF
首个非典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获准上市
5
《科技潮》 2004年第7期63-63,共1页
关键词 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 非典型肺炎 病毒血清抗原 临床实验
下载PDF
100例HBV血清标志物、HBV-DNA、HBV-PreS1-Ag对比监测与临床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恩权 王咏梅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78-80,共3页
目的 探讨临床监测HBV PreS1 Ag对乙肝患者诊断和预后的意义。方法 对 1 0 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HBV血清标志物、HBV DNA及PreS1 Ag进行量、性跟踪监测并加以临床分析。结果  1 0 0例患者HBsAg阳性者 91例 ,PreS1 Ag阳性者 5 7例... 目的 探讨临床监测HBV PreS1 Ag对乙肝患者诊断和预后的意义。方法 对 1 0 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HBV血清标志物、HBV DNA及PreS1 Ag进行量、性跟踪监测并加以临床分析。结果  1 0 0例患者HBsAg阳性者 91例 ,PreS1 Ag阳性者 5 7例 ,HBeAg阳性者 43例 ,HBV DNA阳性者 5 6例 ,PreS1 Ag阳性率与HBV DNA相似且略高于HBsAg。结论 PreS1 Ag比HBsAg更为精确的反映了HBV在人体内感染和复制的情况 ,因而动态监测Pre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标志物 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 对比监测 临床分析 HBV-DNA 免疫物质测定
下载PDF
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HBV RNA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郭濛濛 赵红 谢雯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23年第3期64-68,共5页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t)ide analogues,NAs]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过程中患者血清HBV RNA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接受NAs治疗的51例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t)ide analogues,NAs]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过程中患者血清HBV RNA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接受NAs治疗的51例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治疗前及治疗182周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epatitis B virus e antigen,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epatitis B virus e antibody,HBeAb)、HBVDNA及血清HBVRNA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血清HBV RNA水平与ALT、HBsAg、HBV DN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1)接受NAs治疗182周时,血清ALT(中位数:19.7 U/L vs 58.1 U/L)、AST(中位数:20.9 U/L vs 47.0 U/L)及HBs Ag(3.13±0.43 log10IU/ml vs 3.38±0.40 log10IU/ml)水平较基线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BV DNA阴转率为93.62%(44/47)。(2)接受NAs治疗182周时血清HBV RNA水平与基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86±1.07)log10IU/ml vs(4.22±1.28)log10IU/ml;t=1.56,P=0.13]。(3)治疗182周时,HBe Ag未阴转组与阴转组(中位数:3.2 log10IU/ml vs 3.5 log10IU/ml)、HBe Ag未发生血清学转换组与发生转换组(中位数:3.2 log10IU/ml vs 3.5 log10IU/ml)间血清HBV RNA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患者基线血清HBV RNA与ALT、HBs Ag、HBV DNA水平均无相关性(r=0.14,P=0.36;r=0.05,P=0.75;r=0.05,P=0.77)。结论血清HBV RNA水平变化在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NAs抗病毒治疗效果评估及预测方面无明显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肝硬化 代偿期 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血清学转换
下载PDF
两种方法检测血清低水平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比较分析
8
作者 张彬 崔玉秀 宋婷阁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7期149-151,共3页
对比TRFIA和ELISA两种方法对于血清低水平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检测结果的准确率。方法 分别用国产TRFIA试剂盒和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标本。结果 在224例HBsAg浓度介于0-0.5 ng/ml的临床标本中,两种方法检测HBsAg同时阳性共38例,其中TRFIA... 对比TRFIA和ELISA两种方法对于血清低水平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检测结果的准确率。方法 分别用国产TRFIA试剂盒和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标本。结果 在224例HBsAg浓度介于0-0.5 ng/ml的临床标本中,两种方法检测HBsAg同时阳性共38例,其中TRFIA检测阳性有41例,ELISA检测阳性有66例,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符合率达到86.16%。结论 在进行HBsAg检测时,TRFIA法相比ELISA法的特异性较高,但灵敏度较低,所以临床使用该方法进行检测时需要关注血清低水平HBsAg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低水平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ELISA TRFIA
下载PDF
肝癌患者血清乙肝病毒e抗原与肝细胞HBVcccDNA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丁斯博 刘春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21年第8期959-961,共3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与肝细胞乙型肝炎病毒(HBV)cccDNA水平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抚顺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接受肝癌切除术的62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术后收集HCC患者癌组织及癌...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与肝细胞乙型肝炎病毒(HBV)cccDNA水平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抚顺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接受肝癌切除术的62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术后收集HCC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检测HBV感染标志物、血清HBV DNA以及组织cccDNA。结果根据HBeAg检测结果,将62例HCC患者分为A组:HBeAg(+)/HBeAb(-)14例,B组:HBeAg(+)/HBeAb(+)10例,C组:HBeAg(-)/HBeAb(+)38例。三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肿瘤最大直径、肿瘤个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清HBV DNA、癌旁组织HBV DNA及cccDNA水平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癌旁组织cccDNA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癌组织HBV DNA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C患者血清HBeAg与癌旁组织cccDNA和HBV DNA具有相关性(P<0.05)。HCC患者血清HBeAg与癌组织cccDNA和HBV DNA无相关性(P>0.05)。血清HBV DNA仅在TNMⅠ期及Ⅲ期患者与癌旁组织cccDNA和HBV DNA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HBeAg与癌旁组织HBV DNA和cccDNA具有相关性,且不受TNM分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肿瘤 血清乙肝病毒e抗原 共价闭合环状DNA
原文传递
卫生短波
10
《解放军健康》 2005年第2期24-24,共1页
关键词 SARS病毒血清抗原检测试剂盒 肾脏移植手术 复方蒿甲醚 新型树突状细胞亚群
下载PDF
Transformation of hepatitis B serologic markers in babies born to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positive mothers 被引量:40
11
作者 Jian-SheWang HuiChen Qi-RongZh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23期3582-3585,共4页
AIM: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hepatitis B seroiogic markers in babies born to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 positive mothers, the incidence of maternal seroiogic markers of hepatitis B vi... AIM: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hepatitis B seroiogic markers in babies born to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 positive mothers, the incidence of maternal seroiogic markers of hepatitis B via placenta and its transformation in these babies were investigated. METHODS: Mothers with positive HBsAg were selected in the third trimester of pregnancy. Their babies received immunoprophylaxis with 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 and hepatitis B vaccine after birth, and were consecutively followed up for hepatitis B seroiogic markers and HBV DNA at birth, mo 1, 4, 7, 12, and 24. RESULTS: Forty-two babies entered the study, including 16 born to hepatitis B e antigen (HBeAg)-positive HBsAg carrier mothers and 26 to HBeAg-negative HBsAg carrier mothers. Apart from four babies born to HBeAg-positive carrier mothers and demonstrated persistent positive HBeAg eventually became HBV carriers, all other babies developed anti-HBs before 12 mo of age. Among the other 12 babies born to HBeAg-positive carrier mothers, HBeAg was detected in 7 at birth, in 4 at mo 1, and in none of them thereafter. No antibody response to the transplacental HBeAg was detected. Among the babies born to HBeAg-negative carrier mothers, anti-HBe was detected 100% at birth and mo 1, in 88.5% at mo 4, in 46.2% at mo 7, in 4.2% at mo 12 and none in mo 24. Among all the immunoprophylaxis-protected babies born to either HBeAg-positive or HBeAg-negative carrier mothers, anti-HBc was detected in 100% at birth, mo 1 and mo 4, in 78.9% at mo 7, in 36.1% at mo 12 and in none at mo 24. CONCLUSION: HBeAg can pass through human placenta from mother to fetus and become undetectable before 4 mo of age, but no antibodies response to the transplacental HBeAg can be detected till mo 24 in the immunoprophylaxis-protected babies. The sole existence of anti-HBe before 1 year of age or anti-HBc before 2 years of age in babies born to HBsAg carrier mothers may simply represent the transplacental maternal antibodies, instead of indicators of HBV infection stat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itis B e antigen Hepatitis B e antibody Hepatitis B Chronic Maternal-infantile transmission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Children
下载PDF
Prokaryotic Expression of P1 Gene of Type Asia1 Foot and Mouth Disease Virus(FMDV)and the Preparation of Its Antiserum
12
作者 武刚 王洪梅 +4 位作者 刘晓 王立群 于力 仲跻峰 何洪彬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0年第9期112-114,143,共4页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study the prokaryotic expression of P1 gene of 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type Asia 1and the preparation of its antiserum.[Method]The P1 gene of FMDV type Asia 1 was obtained by gen...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study the prokaryotic expression of P1 gene of 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type Asia 1and the preparation of its antiserum.[Method]The P1 gene of FMDV type Asia 1 was obtained by gene cloning techniques,and then cloned into pET-32a(+)plasmid;subsequently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was transformed into E.coli BL21(DE3);after the IPTG induction and protein purification,SDS-PAGE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the ultrasonic wave was use to lyse the cultivated recombinant strain,and after the 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this fusion protein was utilized to immunize New Zealand rabbits so as to prepare P1 protein antiserum.[Result]The positive clones were obtained;SDS-PAG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target band was appeared at 105 kD;Western blot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antisera could bind to the expressed P1 fusion protein specifically;the ELISA titer of the rabbit anti-FMDV-P1 sera was approximately 1∶5 120.[Conclusion]This study had provided foundations for FMDV serological diagnostic methods and genetically engineered vacc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 P1 gene Prokaryotic expression ANTISERUM
下载PDF
对田东县地区鼻咽癌及肝癌高危人群的调查分析
13
作者 李新民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19期243-244,共2页
目的 :探讨分析田东县地区鼻咽癌及肝癌高危人群的比例。方法 :对该县所有乡镇的参与调查的居民进行样品收集,随后用酶联免疫吸附法、间接免疫酶法等进行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 Ag)、甲胎蛋白(AFP)定性、甲胎蛋白(AFP)定量和EB病毒... 目的 :探讨分析田东县地区鼻咽癌及肝癌高危人群的比例。方法 :对该县所有乡镇的参与调查的居民进行样品收集,随后用酶联免疫吸附法、间接免疫酶法等进行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 Ag)、甲胎蛋白(AFP)定性、甲胎蛋白(AFP)定量和EB病毒的测定。结果 :目标人群中那拔镇、作登乡目标人群中HBs Ag阳性、甲胎蛋白定性和定量的人数较多,且与其他乡镇比较显著性差异;而思林镇、印茶镇、江城镇、作登乡目标人群中EB阳性的比例较高,与其他乡镇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那拔镇、作登乡、江城镇等HBs Ag阳性、AFP定性阳性、AFP定量阳性和EB阳性的比例较高的地区可以作为鼻咽癌、肝癌的重点防控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东县 鼻咽癌 肝癌 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EB病毒、甲胎蛋白
下载PDF
干扰素-α抗病毒治疗B、C基因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对比分析
14
作者 李春明 史正全 +2 位作者 於学军 谭友文 陈丽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7年第5期8-10,13,共4页
目的比较使用干扰素-α抗病毒治疗B、C基因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差异,探讨使用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时维持明显疗效的最长疗程。方法8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B基因型38例,C基因型51例,测定两种基因型患者中使用干扰素-α 6... 目的比较使用干扰素-α抗病毒治疗B、C基因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差异,探讨使用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时维持明显疗效的最长疗程。方法8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B基因型38例,C基因型51例,测定两种基因型患者中使用干扰素-α 6、12、18、24个月(分别为6、12、18、24个月组)疗程的血清HBV—D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及HBeAg血清转换状况,比较两种基因型患者中使用干扰素-α不同疗程组以上指标的变化及两种基因型患者之间以上指标的总体差异。结果(1)B、C基因型乙型肝炎患者18个月疗程组的血HBV—DNA、ALT水平均明显低于6、12个月组,HBeAg血清转换率均明显高于6、12个月组。(2)疗程24个月组与18个月组相比,两种基因型患者血清HBV—DN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基因型患者24个月组血ALT水平仍明显低于18个月组,HBeAg血清转换率仍明显高于18个月组;C基因型患者血ALT水平及HBeAg血清转换率在24个月组与18个月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B基因型患者总体HBV—DNA水平、ALT水平均明显低于C基因型患者,总体HBeAg血清转换率明显高于C基因型患者。结论(1)用干扰素-α抗病毒治疗B、C基因型HBV感染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8个月疗程时干扰素-α的抑制病毒复制、抗肝脏炎症及免疫调节效应均较6、12个月疗程时疗效继续明显增加。(2)干扰素-α对B基因型患者的抗病毒疗效总体优于C基因型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血清转换 干扰素-Α 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原文传递
扶正清鼻方辅助放疗治疗鼻咽癌40例 被引量:6
15
作者 朱颖 殷东风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197-200,共4页
目的:探讨扶正清鼻方辅助放疗治疗鼻咽癌(NPC)放射性口腔黏膜损伤及对血浆脱氧核糖核酸(EBV-DNA),血清EB病毒衣壳抗原抗体(VCA-IgA)和早期抗原抗体(EA-IgA)的影响。方法:将80例NPC患者随机按入诊前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 目的:探讨扶正清鼻方辅助放疗治疗鼻咽癌(NPC)放射性口腔黏膜损伤及对血浆脱氧核糖核酸(EBV-DNA),血清EB病毒衣壳抗原抗体(VCA-IgA)和早期抗原抗体(EA-IgA)的影响。方法:将80例NPC患者随机按入诊前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放疗+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扶正清鼻方,1剂/d。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放射性口腔黏膜损伤出现时间及程度,于第3,7周进行生活质量评分;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法(PCR)检测血浆EBV-DNA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检测血清VCA-IgA和EA-IgA水平。结果:治疗后第3周,观察组放射性口腔黏膜损伤Ⅲ级反应发生率为40%,对照组为5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Ⅳ级反应发生率为2.5%,对照组为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周,观察组Ⅲ级反应发生率为55%,对照组为70%;治疗组Ⅳ级反应发生率为7.5%,对照组为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时间为(18.5±2.8)d,观察组为(15.5±2.7)d,观察组晚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浆EBV-DN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VCA-IgA和EA-Ig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扶正清鼻方能减轻鼻咽癌放射性口腔黏膜损伤,并能抑制咽癌血清EB病毒,降低血清病毒抗体水平,这可能对NPC复发或转移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扶正清鼻方 放射性口腔黏膜损伤 EB病毒-DNA 血清EB病毒衣壳抗原抗体 早期抗原抗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