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树仁 李卓 +3 位作者 王连波 赵桂松 贾晨光 付琳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1期78-82,共5页
目的分析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胸腰椎结核手术失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胸腰椎结核患者446例,均接受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并获得2年以上随访,随访期间发现内固定失败者48例。收集所... 目的分析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胸腰椎结核手术失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胸腰椎结核患者446例,均接受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并获得2年以上随访,随访期间发现内固定失败者48例。收集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手术相关资料及术后随访资料,以是否发生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内固定失败为因变量,建立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自变量包括性别、年龄、术前存在并发症、病灶范围、手术方式选择、术前及术后正规化疗、手术部位严格制动、合并脊柱外结核、术前合并后凸畸形、术前术后合并症、术后结核药物耐药,采用逐步筛选法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作为自变量,以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内固定失败为因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灶范围、手术方式选择、术前及术后正规化疗、手术部位严格制动、术前合并后凸畸形、术后结核药物耐药是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内固定失败的相关因素(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灶范围(多椎体)、手术方式(前路)、术前及术后未正规化疗、手术部位未严格制动、术前合并后凸畸形、术后结核药物耐药是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内固定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有较高的内固定失败风险,病灶范围(多椎体)、手术方式(前路)、术前及术后未正规化疗、手术部位未严格制动、术前合并后凸畸形、术后结核药物耐药是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内固定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结核 胸腰椎结核 固定 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固定
下载PDF
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PVP术后椎体感染(附13例报告)
2
作者 包肖肖 潘强强 +3 位作者 苏锴 张振辉 梅伟 王庆德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1期86-89,共4页
目的观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后椎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PVP术后椎体感染的患者13例,均接受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并比较患者术前、末次随访时的感染指标(ESR、CRP)、疼痛评分(VAS... 目的观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后椎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PVP术后椎体感染的患者13例,均接受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并比较患者术前、末次随访时的感染指标(ESR、CRP)、疼痛评分(VAS)、神经功能分级(ASIA)。结果1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无切口感染、窦道形成、神经症状加重或死亡等严重并发症。1例患者切口延迟愈合,对症处理后痊愈。随访期间未发现内固定松动、断裂、神经功能障碍加重等情况。13例患者术前ESR、CRP和VAS评分分别为(48.9±21.4)mm/h、(40.2±33.9)mg/L、(8.1±1.2)分,末次随访时ESR、CRP和VAS评分分别为(14.2±2.9)mm/h、(2.8±1.2)mg/L、(2.2±0.7)分,末次随访时ESR、CRP和VAS评分与术前相比,P均<0.05。13例患者中,有神经损害症状的5例患者的ASIA分级由治疗前的D级恢复至E级,无神经损害症状的8例患者的ASIA分级未发生变化。结论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PVP术后椎体感染的临床效果较好,术后椎体感染指标得到控制、疼痛评分下降、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固定 经皮椎体成形术 术后并发症 椎体感染 病灶清除 植骨融合固定
下载PDF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布鲁氏菌性脊柱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杰 张耀申 +1 位作者 赵昌松 张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3-131,共9页
目的:观察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布鲁氏菌性脊柱炎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21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骨科收治的19例接受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老年(≥65岁)布鲁氏菌... 目的:观察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布鲁氏菌性脊柱炎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21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骨科收治的19例接受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老年(≥65岁)布鲁氏菌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5例,年龄67.9±2.4岁(65~73岁),病程10.8±2.7个月(7~16个月),14例有接触牛羊史,3例有生食牛羊肉史,2例有食用牛奶或羊奶史,均有腰背部疼痛,其中3例伴发热,16例伴下肢疼痛/麻木;根据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C级9例,D级7例,E级3例。影像学检查病变节段为L1-21例,L2-31例,L3-47例,L4-57例,L5-S11例,L1-2+L5-S11例,L3-S11例;所有患者脊柱病变节段椎间隙均狭窄,其中18例有病变节段腰椎不稳,17例有椎前鸟嘴样骨刺,17例表现为“花边椎”,16例有硬膜外脓肿,3例有腰大肌脓肿。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7.05±0.97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42.05±2.61)%,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55.84±4.53mm/h、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46.47±3.25mg/L。入院时13例合并高血压,14例合并糖尿病,8例合并冠心病,16例合并低蛋白血症。围术期积极予以系统支持治疗,手术前后均应用利福平、多西环素、左氧氟沙星三联化疗方案2周以上,出院后继续口服利福平和多西环素治疗6个月。统计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腰腿痛VAS、ODI、ESR、CRP,统计末次随访的ASIA分级及植骨融合情况,统计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92.11±35.92min(150~300min),术中出血量527.37±108.09ml(400~800ml),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时腰腿痛VAS、ODI、ESR和CRP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所有患者在术后6个月时ESR及CRP均恢复正常,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时的ESR与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7.53±3.15个月(12~24个月),术前9例ASIA分级C级患者末次随访时恢复到D级1例,E级8例;术前7例ASIA分级D级患者末次随访均恢复到E级。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末次随访时均获得满意的骨性融合。结论:针对老年布鲁氏菌性脊柱炎患者,在围术期对症支持治疗及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效果较满意,能有效促进病灶炎性修复及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性脊柱炎 后路病灶清除减压融合固定 老年 疗效
下载PDF
脊柱结核患者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未愈的相关因素分析
4
作者 李明 桂燃燃 孔德胜 《当代医学》 2023年第5期73-76,共4页
目的探究脊柱结核患者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未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6月于本接受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80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未愈与愈合患者年龄、性别、营养... 目的探究脊柱结核患者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未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6月于本接受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80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未愈与愈合患者年龄、性别、营养情况、术前抗结核时间、病灶清除情况及术中、术后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脊柱结核患者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未愈的影响因素。结果未愈与愈合患者年龄、性别、术中大血管损伤情况、术中神经损伤情况、术中输尿管损伤情况、术后血沉检查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愈患者营养不良、术前抗结核治疗时间<6个月、病灶未完全清除、术后未接受规范化疗、术后未及时发现处理积液、术后脊柱不稳定发生率均高于愈合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营养不良、术前抗结核治疗时间<6个月、病灶未完全清除、术后未接受规范化疗、术后未及时发现处理积液、术后脊柱不稳定是脊柱结核患者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未愈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引起脊柱结核患者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未愈的相关因素较多,主要与患者术前抗结核治疗措施不足、医护人员术中操作不当、术后营养补给、脊柱制动、规范化疗措施未落实相关,医护人员需关注以上影响因素,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以减少术后不愈情况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固定 术后不愈 相关因素
下载PDF
Ⅰ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7
5
作者 廖恒 赵萍 +2 位作者 杨燕 陆涛 邓海涛 《当代医学》 2016年第10期100-101,共2页
目的探讨Ⅰ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选取采用I期经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患者52例,应用I期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矫形植骨联合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针对患者术前给予心理护理,... 目的探讨Ⅰ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选取采用I期经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患者52例,应用I期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矫形植骨联合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针对患者术前给予心理护理,营养支持,正规抗结核治疗、呼吸及大小便功能训练等,术后予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呼吸道、消化道、切口引流管等护理,个体化制定康复锻炼计划,做好出院指导。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围手术期无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全部患者结核治愈,2例患者随访复查肝肾功见肝功能损伤经保肝治疗后好转,1例患者出现视力下降经调整药物后好转,1例患者出院后伤口出现窦道,经换药及调整抗结核药物后2月窦道愈合。无复发病例,无压疮、坠积性肺炎、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护理服务满意度高达98.1%。结论Ⅰ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围手术期护理对患者十分重要,应加强个体化护理干预措施和心理护理以确保患者临床疗效性的提高和护理服务满意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固定 脊柱结核 围手术期 护理措施
下载PDF
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对脊柱结核患者ESR、CRP影响
6
作者 薛书生 《大医生》 2019年第22期55-57,共3页
目的探究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脊柱结核患者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对淮安解放军第82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40例脊柱结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手术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行后路内固定... 目的探究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脊柱结核患者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对淮安解放军第82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40例脊柱结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手术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行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观察组行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持续观察30 d。统计2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及治疗效果;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及术后7 d ESR值、CRP水平以及Cobb角变化和疼痛情况。结果手术后对比,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植骨融合时间均短于或少于对照组(P<0.05)。与手术前相比,术后7 d 2组ESR值、CRP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手术前相比,术后7 d 2组Cobb角平均值均降低,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 2组VA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脊柱结核患者后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不仅能缩短患者手术时间,降低手术中出血量及疼痛,还能明显改善其病灶活动情况与后凸畸形矫正情况,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入路 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固定 脊柱结核 血沉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一期后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效果探讨
7
作者 任鹏 刘晓阳 +1 位作者 张峰 鲍锐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3期36-37,共2页
目的:分析并研究用一期后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期间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收治的100例腰骶段脊柱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均进行一期后入路病灶清除植骨... 目的:分析并研究用一期后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期间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收治的100例腰骶段脊柱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均进行一期后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然后观察其各项临床指标。结果:与术后3个月和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这100例患者的VAS评分均更低,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这100例患者的VAS评分更低,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这100例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更低,其腰椎的生理曲度更大,P<0.05。结论:用一期后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减轻患者腰骶部疼痛的症状,降低其红细胞沉降率,恢复其腰椎的生理曲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期后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固定 腰骶段脊柱结核 红细胞沉降率
下载PDF
腰椎布氏杆菌病侧前与后路病灶清除固定比较
8
作者 牛伟民 王世勇 +2 位作者 高杰 屈涛 颜维舜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921-1927,共7页
[目的]比较经腰三角入路侧前入路与后路病灶清除固定融合治疗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lumbar brucellus spondylitis,LBS)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2年10月收治的102例LB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46例采用经... [目的]比较经腰三角入路侧前入路与后路病灶清除固定融合治疗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lumbar brucellus spondylitis,LBS)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2年10月收治的102例LB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46例采用经腰三角侧前入路手术(侧前组),56例采用后路手术(后路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侧前组手术时间[(163.0±15.4)min vs(200.4±22.6)min,P<0.001]、切口长度[(13.0±1.5)cm vs(15.5±2.0)cm,P<0.001]、术中失血量[(233.0±26.8)ml vs(350.2±30.7)ml,P<0.001]、术后下地时间[(3.0±0.5)d vs(4.0±0.8)d,P<0.001]与住院时间[(8.6±2.0)d vs(12.5±2.2)d,P<0.001]均显著优于后路组。侧前组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后路组[(96.2±7.3)d vs(100.0±10.5)d,P=0.041]。随时间推移,两组术后VAS、ODI、JOA评分及ASIA分级均显著改善(P<0.05),术后3 d侧前组VAS评分显著优于后路组(P<0.05);术后3 d、末次随访时,侧前组ODI、JOA评分均显著优于后路组(P<0.05)。辅助检查方面,术后3 d侧前组CRP[(20.5±7.8)mg/L vs(24.8±8.0)mg/L,P=0.008]、ESR[(30.2±9.0)mm/h vs(34.5±10.2)mm/h,P=0.028]水平均显著低于后路组。[结论]相比后路手术,经腰三角侧前入路手术治疗LBS具有创伤小、术后下地时间早、腰椎功能改善好的优点,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 病灶清除固定融合 经腰三角侧前入路手术 后路手术
原文传递
后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可行性研究
9
作者 张颂阳 唐宇星 +1 位作者 陈明伟 陈少明 《慢性病学杂志》 2017年第9期1052-1053,1056,共3页
目的探讨后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分析其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收治的60例脊柱结核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前入路治疗... 目的探讨后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分析其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收治的60例脊柱结核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前入路治疗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观察组予以后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年Cobb角变化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融合时间、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Cobb角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小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骨融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功能评分优良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66.66%)(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67%)与对照组(2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相较于前入路而言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后入路 前入路 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固定
原文传递
不同手术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临床疗效观察
10
作者 张兆川 《健康之路》 2016年第11期105-105,共1页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经前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后入路病灶清除...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经前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后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手术效果、手术前后Cobb角变化、Cobb角矫正率和治疗优良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Cobb角小于对照组,Cobb角矫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后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效果优于经前入路手术治疗,可明显提高治疗优良率,提高Cobb角矫正率,促进早日恢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固定 脊柱结核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微创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的疗效及对预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勾成果 邹爽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年第5期142-145,共4页
目的 :探讨分析微创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的疗效及对预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6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行前路病... 目的 :探讨分析微创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的疗效及对预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6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固定术,观察组患者给予微创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术后脊柱功能、血沉(ESR)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的脊柱功能指标(后凸角、ESR、ODI)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观察组后凸角、ESR及OD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及6个月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PF、RP等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88%(2/34)低于对照组的23.53%(8/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应用微创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固定术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脊柱功能,缓解疼痛症状,降低术后并发症,有利预后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固定 胸腰段脊柱结核 疗效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不同手术入路方式治疗胸椎结核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裕民 胡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28期105-106,114,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方式治疗胸椎结核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8年10月于本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72例胸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病例A组(前路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与病例...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方式治疗胸椎结核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8年10月于本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72例胸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病例A组(前路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与病例B组(后路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各3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前、术后的节段后凸畸形Cobb角、ESR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B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病例A组(P<0.05);术后2周及3个月,两组患者的Cobb角、ESR均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入路与后路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结核患者的效果相当,临床应用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病灶和全身状况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对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结核 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固定 手术入路
下载PDF
保留硬化骨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
13
作者 郑德超 秦汉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9期59-59,61,共2页
分析探究脊柱结核患者实施保留硬化骨手术进行治疗的效果和作用。方法:在2005年1月至2016年1月中选择114例患者展开综合分析,严格根据其术式分为观察组(n=67,病灶清除保留硬化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和对照组(n=47,常规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 分析探究脊柱结核患者实施保留硬化骨手术进行治疗的效果和作用。方法:在2005年1月至2016年1月中选择114例患者展开综合分析,严格根据其术式分为观察组(n=67,病灶清除保留硬化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和对照组(n=47,常规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ESR、Cobb角、VAS评分、手术指标较之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为脊柱结核的患者实施病灶清除保留硬化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对于加快患者恢复速度,提高椎体稳定性,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病灶清除保留硬化骨植骨融合固定 治疗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