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赫兹时域系统对下咽癌病理切缘判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敬雅 贾立峰 +3 位作者 唐峰 陈小玲 李海 袁伟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39-642,646,共5页
目的:探讨太赫兹系统鉴别下咽癌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的准确性,及其在下咽癌病理切缘判断中的作用。方法:选用SPF级5周龄雄性BALB/c裸鼠,皮下注射法构建人下咽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将获得的移植瘤标本进行病理学诊断,以确定肿瘤组织范围。... 目的:探讨太赫兹系统鉴别下咽癌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的准确性,及其在下咽癌病理切缘判断中的作用。方法:选用SPF级5周龄雄性BALB/c裸鼠,皮下注射法构建人下咽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将获得的移植瘤标本进行病理学诊断,以确定肿瘤组织范围。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分别扫描人下咽癌裸鼠移植瘤肿瘤组织、正常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通过对冷冻切片和石蜡切片的检测,获得差异性光谱数据,将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比较。结果:肿瘤组织的太赫兹吸收系数高于正常组织,冷冻切片中当检测频率大于0.48 THz时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石蜡切片中在0.2~1.6 THz的有效频谱范围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两种方式处理的标本,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折射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癌旁组织太赫兹吸收系数落在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之间。结论:太赫兹技术能够准确判断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并且能够灵敏地检测出癌旁组织的光谱变化,将可能成为病理切缘诊断的另一种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咽肿瘤 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 病理切缘
原文传递
喉鳞癌病理学阴性切缘中eIF4E和p53蛋白检测及其意义
2
作者 夏良平 曾宗渊 +3 位作者 许光普 郭朱明 曾敬 饶慧兰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05-507,共3页
目的 通过对常规病理学阴性切缘中eIF4E和 p5 3蛋白表达与否者的预后进行比较 ,期望在病理学基础上发现更多预后较差患者。方法 回顾性分析 6 7例喉鳞癌的临床资料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病理学阴性切缘中eIF4E、p5 3蛋白表达 ,分别比较... 目的 通过对常规病理学阴性切缘中eIF4E和 p5 3蛋白表达与否者的预后进行比较 ,期望在病理学基础上发现更多预后较差患者。方法 回顾性分析 6 7例喉鳞癌的临床资料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病理学阴性切缘中eIF4E、p5 3蛋白表达 ,分别比较eIF4E和 p5 3阴阳性组的生存率和复发率。结果  1.切缘 p5 3、eIF4E阳性率分别是 19.4 % (13/ 6 7)和32 .8% (2 2 / 6 7)。2 .切缘eIF4E阳性者的预后比eIF4E阴性者差 ,包括复发率高 (6 3.6 %Vs 2 8.9% ,P =0 .0 0 6 ) ,生存率低 (4 3.31%Vs77.5 2 % ,P =0 .0 0 0 6 )。 3.切缘 p5 3阳性者复发率高 (6 9.2 %Vs 33.3% ,P =0 .0 18) ,生存率低 (2 4 .6 2 %Vs 75 .6 9% ,P =0 .0 0 12 )。结论 在常规病理学阴性的切缘中 ,eIF4E和p5 3蛋白阳性者的生存率低、复发率高。相对于 p5 3蛋白而言 ,eIF4E蛋白更为敏感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鳞癌 病理学阴性切缘 EIF4E P53 蛋白 检测 预后
下载PDF
高频电环切术后切缘病理阴性对于宫颈腺原位癌治疗是否足够?
3
作者 周白 《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 2005年第4期261-262,共2页
关键词 高频电环切术 切缘病理阴性 宫颈腺原位癌 治疗
下载PDF
P53蛋白在胃肠道恶性肿瘤切缘组织中表达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张乐鸣 李孝麟 +1 位作者 陈少茂 吴金民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00年第1期100-104,共5页
目的:探讨了以 P53蛋白为代表的分子切缘与常规细胞病理切缘的关系以及切除肿 瘤各边缘5.0 cm的组织是否安全可靠方法:对49例胃肠道恶性肿瘤的瘤中心组织及肿瘤 边缘每隔 0.5 cm取材至上、下切缘5.0 cm处,采用... 目的:探讨了以 P53蛋白为代表的分子切缘与常规细胞病理切缘的关系以及切除肿 瘤各边缘5.0 cm的组织是否安全可靠方法:对49例胃肠道恶性肿瘤的瘤中心组织及肿瘤 边缘每隔 0.5 cm取材至上、下切缘5.0 cm处,采用免疫组化 S-P法检测P53蛋白,并与对应 位点的病理切片相比较.结果:距肿瘤切缘愈远,P53蛋白表达率意低,P53蛋白阳性表达与 细胞病理切缘阳性在各位点上相一致.在胃癌中,上切缘阳性范围不超过2.5 cm,下切缘不 超过 3.0 cm;在大肠癌中,上切缘阳性不超过 1.0 cm,下切缘阳性不超过 1.5 cm.结论: 以 P53为代表的分子切缘的概念可补充细胞切缘的概念,两者结合有助于提高病理诊断的准 确性和可信度.距胃肠道恶性肿瘤各边缘 5.0 cm的切缘范围是安全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蛋白 分子切缘 胃肠道恶性肿瘤 细胞病理切缘 免疫组化S-P法 蛋白表达 切缘组织
下载PDF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Pathological and Molecular Margins Marked by p53 and eIF4E in Laryngeal Carcinoma
5
作者 夏良平 曾剑 +3 位作者 郭朱明 饶慧兰 曾敬 曾宗渊 《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AS 2005年第1期56-60,69,共6页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the pathological margin and molecular margin marked by eIF4E and P53 protein in laryngeal carcinoma. Methods: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pathological and molecular margin was s...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the pathological margin and molecular margin marked by eIF4E and P53 protein in laryngeal carcinoma. Methods: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pathological and molecular margin was studied in 253 cases and 67 cases respectively, the latter were pathological negative margin chosen from the former. Immunohistochemisty was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eIF4E and p53 proteins. Results: The rate of pathological, p53 and eIF4E positive margins was 20.2%, 19.4% and 32.8% respectively. The recurrent rate of those with positive margin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negative margins, which including pathological margin (70.6% vs 35.1%, P =0.0000), p53 margin (69.2% vs 33.3%, P =0.018) and eIF4E margin (63.6% vs 28.9%, P =0.018); The survival rate of those with negative margins was higher than those with positive margins, including pathological margin (the 5-year cumulative survival rate was 37.52% and 64.37% respectively, P =0.0023), p53 margin (the 5-year cumulative survival rate was 24.62% and 75.69% respectively, P =0.0012) and eIF4E margin (the 5-year cumulative survival rate was 43.31% and 77.52% respectively, P =0.0006). Conclusion: The prognosis of those with both pathological and molecular positive margins was worse than that of the negative margins; Both the eIF4E and p53 were useful markers to pick out the poor prognostic patients from those with pathological negative margin, and the former seemed to be more potent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ryngeal neoplasm/squamous cell carcinoma PROGNOSIS molecular margin 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4E P53
下载PDF
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患者宫颈锥切术后病变持续存在的危险因素分析
6
作者 赵晓宇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1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分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级及以上病变患者宫颈锥切术后病变持续存在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宫颈锥切术后病理切缘累及的210例HSIL/CINⅡ、Ⅲ级及以上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年龄分... 目的分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级及以上病变患者宫颈锥切术后病变持续存在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宫颈锥切术后病理切缘累及的210例HSIL/CINⅡ、Ⅲ级及以上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年龄分布特点和术后病理结果,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病变持续存在的危险因素。结果不同年龄、宫颈锥切术后病理级别和切缘累及部位的患者病变持续存在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术后6个月,发现人乳头瘤病毒(HPV)、阴道镜、液基细胞学(TCT)检查和宫颈管内膜搔刮术(ECC)后不同病理结果的患者病变持续存在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宫颈锥切术后病理级别是影响患者术后病变持续存在的相关因素(OR=3.857,95%CI:1.628~9.138,P<0.01)。结论术后病理级别是影响HSIL/CINⅡ、Ⅲ级及以上病变患者行宫颈锥切术后病变持续存在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锥切术 病理切缘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阴道镜指引下LEEP刀诊治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7
7
作者 叶荣珠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第33期142-144,共3页
目的:分析阴道镜指引下LEEP刀诊治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8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级)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LEEP手术治疗,观察组行阴道镜... 目的:分析阴道镜指引下LEEP刀诊治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8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级)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LEEP手术治疗,观察组行阴道镜指引下LEEP刀诊治,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中出血量、切缘病理阴性数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7%(42/4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37%(38/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25±5)ml,切缘病理阴性数42例,创面愈合时间(44.5±5.7)d,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40±5)ml,切缘病理阴性数38例,创面愈合时间(52.4±5.6)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镜指引下LEEP刀诊治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效果理想,治疗有效率高,切缘干净彻底、创面愈合时间短,出血量也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镜 LEEP刀 宫颈上皮内瘤变 切缘病理
下载PDF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切缘阳性的临床特征和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8
作者 侯惠民 江炘 +2 位作者 刘明 刁统祥 王建业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40-744,共5页
目的分析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切缘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切缘阳性的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320例接受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45~80岁,平均67.9岁;PSA 0.05~123.19 ng/ml,平均14... 目的分析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切缘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切缘阳性的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320例接受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45~80岁,平均67.9岁;PSA 0.05~123.19 ng/ml,平均14.4 ng/ml。分析术后病理切缘阳性的特征。按年龄、PSA 、MRI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评分、术前临床分期、穿刺活检病理Gleason评分、手术方式等进行分组,分析各组切缘阳性率的差异。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评价临床及病理相关资料与切缘阳性的关系。 结果320例中94例(29.4%)切缘阳性,共124处。其中阳性切缘位于腹侧26处(21.0%),背侧18处(14.5%),基底21处(16.9%),尖部59处(47.6%)。前列腺MRI诊断阳性区域(PI-RADS≥3分)分别为基底23例,腹侧35例,背侧90例,尖部68例,其切缘阳性者分别1例(4.3%)、0例、4例(4.4%)、16例(23.5%),不同位置切缘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将各危险因素分组后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穿刺前PSA水平(P=0.023)、穿刺阳性针数百分比(P=0.001)、穿刺病理Gleason评分(P=0.029)、PI-RADS评分(P=0.022)、前列腺癌危险度分级(P=0.006)与切缘阳性存在相关性(P〈0.05),而年龄(P=0.257)、临床分期(P=0.161)、手术方式(P=0.260)与切缘阳性均无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I-RADS评分(P=0.023)和穿刺阳性针数百分比(P=0.047)可作为根治术后切缘阳性的独立预测因素。 结论前列腺MRI的PI-RADS评分以及穿刺病理阳性针数百分比是根治术后病理切缘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前列腺MRI阳性的区域中,尖部区域发生切缘阳性的风险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病理切缘 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评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