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血小板介导的血栓形成需寻找新的对策
1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9期480-480,共1页
血管损伤后,血小板是该部位止血过程的核心介导因子,同时也引发病理性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内皮细胞损伤后,激活的血小板会刺激血栓形成并导致血栓性疾病。血小板也可与内皮细胞和白细胞相互作用,促进炎性反应的发生,... 血管损伤后,血小板是该部位止血过程的核心介导因子,同时也引发病理性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内皮细胞损伤后,激活的血小板会刺激血栓形成并导致血栓性疾病。血小板也可与内皮细胞和白细胞相互作用,促进炎性反应的发生,后者进一步促进血栓形成。有多种途径可以激活血小板,目前口服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和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拮抗剂——P2Y12的作用靶点分别是血栓烷A2和ADP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病理性血栓形成 介导因子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 内皮细胞损伤 细胞相互作用 血栓性疾病 血栓烷A2
下载PDF
家族史用于筛查中风儿童血栓形成前基因的效果不佳
2
作者 Johal S.C. Garg B.P. +2 位作者 Heiny M.E. M.R. Golomb 贺莉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儿科学分册)》 2006年第5期28-29,共2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family history of early pathological thrombosis as a sc reen for genetic prothrombotic risk factors in children with stroke. Study desig n: A 5-year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standardized pediatri... Objective: To evaluate family history of early pathological thrombosis as a sc reen for genetic prothrombotic risk factors in children with stroke. Study desig n: A 5-year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standardized pediatric stroke clinic evaluations of children with arterial ischemic stroke (AIS) or sinovenous thrombosis (SVT). A family history of early pathological thrombosis was defined as stroke, heart attack, or deep venous thrombosis before 50 years of age or multiple miscarriages in the parents or grandparents of the patient. W e evaluat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family history and the presence of the Facto r V Leiden mutation (FVL) and/or Prothrombin G20210A mutation (PTG) in these chi ldren. Results: The study included 68 children. Thirteen (19.1%) had a positive family history of early pathological thrombosis, nine (13.2%)were heterozygous for FVL, and one (1.5%) was heterozygous for PTG. Family history was not assoc iated with the presence of FVL (P= .36) or FVL combined with PTG (p = .40). For FVL, family history had a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of 23.1%and a negative pred ictive value of 89.1%. Conclusion: A family history of early thrombosis is not associated with the presence of FVL or PTG in children with stroke. We recommend that all children with stroke receive a prothrombotic workup regardless of fami ly hist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血栓形成 家族史调查 中风 儿童 筛查 病理性血栓形成 深静脉血栓形成 心脏病发作 基因
下载PDF
氯吡格雷抵抗 被引量:1
3
作者 谭丽玲 贾三庆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6年第5期386-388,共3页
关键词 氯吡格雷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 病理性血栓形成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SYNDROME 血小板聚集 ADP受体 抵抗 病理生理机制 血小板激活
下载PDF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凝血象的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小军 《血栓与止血学》 2004年第2期78-78,共1页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病 凝血象 病理性血栓形成 脑出血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抗凝治疗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MurielSShannon 《国际内科双语杂志(中英文)》 2005年第3期4-8,41-46,共11页
抗凝治疗能预防病理性血栓形成(如在心瓣膜或心房),阻止静脉中已经形成的血栓延伸和栓塞。抗凝治疗的类型、强度和疗程取决于治疗的适应证。在英国,约有1.8%的人群需要抗凝治疗。肝素和华法令是两种主要的抗凝剂。
关键词 抗凝治疗 临床应用 病理性血栓形成 抗凝剂 适应证
下载PDF
双膝关节置换术后低分子肝素抗凝诱发血小板减少性血栓栓塞症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6
作者 陈国立 吴献伟 +2 位作者 吴长福 林崇明 唐益群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59-1261,共3页
肝素是临床常用的抗凝药物,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与抗凝相关的血小板异常激活状态,突出表现为一过性或进行性血小板减少,伴或不伴病理性血栓形成。伴病理性血栓形成者称为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性血栓栓塞症(Heparin - induc... 肝素是临床常用的抗凝药物,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与抗凝相关的血小板异常激活状态,突出表现为一过性或进行性血小板减少,伴或不伴病理性血栓形成。伴病理性血栓形成者称为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性血栓栓塞症(Heparin - 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with thrombosis, HITT).血栓栓塞可出现在四肢及内脏器官,处理棘手,严重者危及生命,死亡率极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性 血栓栓塞症 肝素抗凝 膝关节置换 文献复习 病理性血栓形成 诱发 分子
原文传递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从机制到决策 被引量:18
7
作者 赵青 张抒扬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48-350,共3页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thmmbocytopenia,HIT)是一种抗凝相关的血小板异常激活状态,多由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引发。突出表现为一过性或进行性血小板减少,伴或不伴病理性血栓形成。我们总结了HIT发生机制及临床...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thmmbocytopenia,HIT)是一种抗凝相关的血小板异常激活状态,多由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引发。突出表现为一过性或进行性血小板减少,伴或不伴病理性血栓形成。我们总结了HIT发生机制及临床对策,并为冠心病合并HIT患者的抗凝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 病理性血栓形成 血小板减少症 抗凝治疗 血小板异常 低分子肝素 激活状态 普通肝素
原文传递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试验对Ⅱ型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诊断意义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王京华 王春颖 陈曦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10-211,共2页
应用肝素的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称为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HIT分为两型,Ⅰ型无临床意义,Ⅱ型HIT临床表现很少有出血,而是病理性血栓形成,也称为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并血栓形成综合征(HITFS),有很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 应用肝素的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称为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HIT分为两型,Ⅰ型无临床意义,Ⅱ型HIT临床表现很少有出血,而是病理性血栓形成,也称为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并血栓形成综合征(HITFS),有很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我们主要讨论Ⅱ型HIT的诊断。HIT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血小板是否减少、HIT抗体检测及功能性试验等,其中功能性试验为确诊试验。功能性试验包括14C-5-羟色胺释放试验(SRA)、肝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试验(HIPA)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聚集试验 血小板减少症 肝素诱导 诊断意义 Ⅱ型 病理性血栓形成 临床表现 HIT
原文传递
外源性一氧化碳释放分子2对脓毒症小鼠血小板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孙炳伟 王敏 +3 位作者 王波 杨国涛 孙艳 陈曦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7-119,共3页
脓毒症时凝血系统的过度激活促进病情发展为脓毒性休克,其中血小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表现为血小板过度活化并大量黏附聚集,导致病理性血栓形成。
关键词 血小板活化 外源性一氧化碳 脓毒症 病理性血栓形成 小鼠 分子 脓毒性休克 病情发展
原文传递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及肝素/血板因子4抗体与低分子肝素交叉反应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京华 王春颖 +4 位作者 陈曦 关悦 张延清 薛艳明 王龙艳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84-586,共3页
肝素是治疗及预防血栓性疾病的常用药物。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thrombocytopenia,HIT)是肝素的不良反应,可伴有病理性血栓形成,称为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并血栓形成综合征(hepafin—inducedthrombocyto—Denia... 肝素是治疗及预防血栓性疾病的常用药物。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thrombocytopenia,HIT)是肝素的不良反应,可伴有病理性血栓形成,称为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并血栓形成综合征(hepafin—inducedthrombocyto—Deniawiththrombosissyndrome,HITTS),有很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减少症 低分子肝素 交叉反应 病理性血栓形成 抗体 因子 血栓性疾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