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出血的病理损伤机制研究及相关治疗进展 被引量:11
1
作者 吴君仓 群森 +4 位作者 张持 赵昊 郭茜 徐文安 刘祖欣 《安徽医学》 2009年第4期490-492,共3页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系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其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研究ICH的病理损伤机制,有助于指导患者的治疗,进而改善ICH患者的预后。因此.对ICH的病理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的探讨是...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系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其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研究ICH的病理损伤机制,有助于指导患者的治疗,进而改善ICH患者的预后。因此.对ICH的病理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的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ICH) 病理损伤机制 治疗进展
下载PDF
脑出血的病理损伤机制 被引量:7
2
作者 杨继文 贺大权 +1 位作者 张秋才 郭宗成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5年第6期470-471,共2页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CH)系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约占全部脑中风的20%~30%,在45岁以下年龄,原发性脑出血占首次中风患者的20%,年发病率约为2/100,000[1].经常导致死亡或严重致残[2],并且其死...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CH)系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约占全部脑中风的20%~30%,在45岁以下年龄,原发性脑出血占首次中风患者的20%,年发病率约为2/100,000[1].经常导致死亡或严重致残[2],并且其死亡率和致残率比脑梗塞的高[3],在治疗上无特效的方法[4].脑出血的基础研究也远远地落后于脑缺血[5].脑出血后病理损伤过程复杂,有许多因素影响脑组织,至今尚不明确[6].现把近年来对脑出血的病理损伤研究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脑出血 病理损伤机制 HEMORRHAGE 45岁以下 脑实质内 非外伤性 中风患者 年发病率 基础研究 损伤过程
下载PDF
脑出血的病理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赵巧珍 杨文 +3 位作者 杨期明 刘玲英 廖远高 李海鹏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 2008年第16期34-36,共3页
脑出血(ICH)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其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脑出血最重要的病理改变是血肿本身及其引发的继发性周围脑缺血和脑水肿及细胞毒性等损伤。深入探讨脑出血的病理损伤机制,有助于在合适的时机... 脑出血(ICH)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其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脑出血最重要的病理改变是血肿本身及其引发的继发性周围脑缺血和脑水肿及细胞毒性等损伤。深入探讨脑出血的病理损伤机制,有助于在合适的时机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逆转或减轻脑组织的损伤,进而最大程度改善脑出血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损伤机制 脑出血患者 细胞毒性 病理改变 治疗方案 多发病 常见病 发病率
下载PDF
脑出血血肿周围组织病理损伤机制
4
作者 许航 张志强 《浙江实用医学》 2006年第5期372-374,共3页
关键词 血肿周围组织 病理损伤机制 脑出血 血肿周围脑组织 病理生理反应 凝血纤溶系统 常见病 多发病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损伤机制及华佗再造丸治疗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韩露 赵威 王奇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2-118,共7页
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以及高复发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药物种类有限,且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华佗再造丸已被证实可以促进脑卒中或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减少残疾等,但目前相关实验研究较... 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以及高复发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药物种类有限,且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华佗再造丸已被证实可以促进脑卒中或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减少残疾等,但目前相关实验研究较少、其具体的分子作用机制及通路不是特别明确。因此,本文通过对华佗再造丸及其已知药物成分的现有研究进行梳理,探讨其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或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减少残疾的相关作用机制及通路,为华佗再造丸进一步研究及应用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病理损伤机制 华佗再造丸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益母草醇提组分致大鼠肾毒性病理损伤机制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黄伟 孙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1-114,共4页
目的:探讨长期大量给予益母草醇提组分致大鼠肾毒性的病理损伤机制。方法:按45 d毒性实验方法,进行益母草醇提组分高、中、低剂量组的肾组织病理学检查;检测大鼠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 目的:探讨长期大量给予益母草醇提组分致大鼠肾毒性的病理损伤机制。方法:按45 d毒性实验方法,进行益母草醇提组分高、中、低剂量组的肾组织病理学检查;检测大鼠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以及总巯基(-SH)的含量和活性。结果: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益母草醇提组分高、中、低剂量组均可见不同程度的肾小管损伤,且损伤程度随剂量增加而加重,与空白组相比有明显差异;血清酶学检测发现,益母草醇提组分可导致MDA、总-SH含量增加,SOD,GSH-Px活性下降,GSH含量降低,上述变化随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加重,与空白组相比有明显差异。结论:氧化损伤机制可能是益母草导致肾毒性病理损伤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母草 95%乙醇 毒性 病理损伤机制
原文传递
促凝微粒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病理损伤的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杨成龙 胡韶山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2期151-153,共3页
近期有研究表明,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促凝微粒( microparticles,MPs)增加明显,其促凝活性、促血栓形成及促炎症反应等作用在疾病的病理损伤发生进展中起重要作用[21]。在许多血液呈高凝状态的疾病中都有发现MPs数量的增加,如心... 近期有研究表明,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促凝微粒( microparticles,MPs)增加明显,其促凝活性、促血栓形成及促炎症反应等作用在疾病的病理损伤发生进展中起重要作用[21]。在许多血液呈高凝状态的疾病中都有发现MPs数量的增加,如心肌梗死、先兆子痫和糖尿病等[1-3],脑出血急性期是形成其并发症的主要阶段,目前研究表明脑出血后急性期患者外周血处于高凝血状态,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MPs作为凝血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凋亡[4]、凝血的发动及凝血级联反应[5]、促炎[6]的作用在脑出血病理损伤机制相关报道中却未被揭示,以下是对其生理功能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病理损伤机制 促凝活性 微粒 脑出血急性期 高凝血状态 凝血级联反应 促炎症反应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实验性脊髓损伤治疗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张为 申勇 +1 位作者 丁文元 董玉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311-313,共3页
关键词 实验性脊髓损伤 促红细胞生成素 治疗作用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 INJURY 病理损伤机制 神经保护作用 世界范围内 治疗方法 功能恢复 神经功能 治疗效果 冲击疗法 动物实验 副作用 SCI 临床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曾畅 田发发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18-320,共3页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治疗 胞浆型磷脂酶A2 自身免疫性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 自身免疫反应 病理损伤机制 发病机制
下载PDF
脑出血临床研究评介 被引量:135
10
作者 张苏明 唐洲平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41-243,共3页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高血压是脑出血最常见原因.脑出血发病率近年来有增高趋势,约为81*10万-1*年-1,脑出血的病死率为38%~43%.据33个国家的卒中死亡统计,年龄增加5倍,病死率增加1倍.
关键词 脑出血 临床研究 高血压 介入治疗 病理损伤机制 药物治疗
原文传递
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在结核病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刘京铭 高孟秋 车南颖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22-524,共3页
人类结核病的特点是造成组织损伤,从而进一步导致高发病率与病死率及发生人际间传播。尽管MTB感染导致的免疫病理损伤机制尚未阐明,但人肺组织细胞外基质的特点提示,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matrixmetall叩mteinases,MMPs)在其中起着... 人类结核病的特点是造成组织损伤,从而进一步导致高发病率与病死率及发生人际间传播。尽管MTB感染导致的免疫病理损伤机制尚未阐明,但人肺组织细胞外基质的特点提示,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matrixmetall叩mteinases,MMPs)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MMPs有可能成为新的结核病诊断工具和治疗靶点。为此,我们对MMPs在结核病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结核病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 结核病 家族 病理损伤机制 MMPS 人际间传播 MTB感染 细胞外基质
原文传递
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研究及治疗体会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光华 《中国伤残医学》 2011年第6期41-42,共2页
脑出血(ICH)是一类具有较高致死致残的脑血管病,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命。脑出血是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高血压是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近年来脑出血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长期以来,国内外对缺血性脑血管病... 脑出血(ICH)是一类具有较高致死致残的脑血管病,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命。脑出血是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高血压是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近年来脑出血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长期以来,国内外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基础与临床相关研究进展较快,而对脑出血的研究相对滞后。脑出血病理损伤机制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临床研究 缺血性脑血管病 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 治疗 病理损伤机制 身体健康 原发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