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CI模型在针灸推拿治疗神经性病理痛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俞立丰 李家琦 +3 位作者 于天源 姚斌彬 马驰 陶艳红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92-395,共4页
神经性病理痛(NP)是临床痛证的多发症状,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模拟临床中周围神经损伤所引发的NP,是镇痛机制研究中常用的动物模型。针灸推拿能够调气行血,通经止痛,其镇痛的起效机制,近年来多围绕CCI模型而... 神经性病理痛(NP)是临床痛证的多发症状,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模拟临床中周围神经损伤所引发的NP,是镇痛机制研究中常用的动物模型。针灸推拿能够调气行血,通经止痛,其镇痛的起效机制,近年来多围绕CCI模型而展开相关研究。作者就CCI模型在针灸推拿镇痛研究领域中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探究其应用价值及未来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I模型 模型评价 神经性病理痛 针灸推拿
下载PDF
置丰富环境中饲养的三叉神经病理痛小鼠行为学、脑组织终板床核活动度观察
2
作者 刘婷婷 孙晓羽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3期43-46,共4页
目的观察置于丰富环境中饲养的三叉神经病理痛小鼠行为学的改善情况,及脑组织终板核活动度。方法C57/BL6小鼠8周,随机分为丰富环境组、标准环境组、假手术组(Sham组)。丰富环境组小鼠三叉神经病理痛造模后放于丰富环境箱内培养,标准环... 目的观察置于丰富环境中饲养的三叉神经病理痛小鼠行为学的改善情况,及脑组织终板核活动度。方法C57/BL6小鼠8周,随机分为丰富环境组、标准环境组、假手术组(Sham组)。丰富环境组小鼠三叉神经病理痛造模后放于丰富环境箱内培养,标准环境组小鼠三叉神经病理痛造模后放于正常鼠笼中培养,假手术组仅将小鼠口腔内黏膜划破后放于正常鼠笼中培养,均培养35 d。术后35 d,每组进行面部机械痛测试(von-frey),矿场(OF)、高架十字迷宫(EPM),悬尾(TS)等行为测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终纹床核delta FosB。结果与Sham组相比,标准环境组出现明显的痛敏化(P<0.05),OF中心区停留时间缩短(P<0.05),EPM开臂停留时间缩短(P<0.05),穿梭开臂次数减少(P<0.05),TS不动时间延长(P<0.05),出现焦虑抑郁样行为。与标准环境组相比,丰富环境组三叉神经病理痛有所缓解(P<0.05),OF、EPM中无焦虑表现(P>0.05),TS中不动时间缩短(P<0.05),抑郁行为改善。与Sham组比较,标准环境组终纹床核处delta FosB细胞数增加(P<0.01);与标准环境组比较,丰富环境组终纹床核处delta FosB细胞数减少(P<0.05)。结论置于丰富环境中饲养的三叉神经病理痛小鼠眶下神经卡压诱发的痛敏化和焦虑抑郁样行为明显改善,脑组织终板核活动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富环境 三叉神经病理痛 焦虑 抑郁 终纹床核 delta FosB
下载PDF
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卫星胶质细胞与神经元间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先斌 李力燕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788-1793,共6页
背景:尽管研究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有了很大的进展,但大多数研究的对象都集中在神经元上,对卫星胶质细胞的了解甚少。目的:分析探讨背根节卫星胶质细胞与神经元之间在感觉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相互作用关系。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背景:尽管研究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有了很大的进展,但大多数研究的对象都集中在神经元上,对卫星胶质细胞的了解甚少。目的:分析探讨背根节卫星胶质细胞与神经元之间在感觉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相互作用关系。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Sino Med等数据库有关卫星胶质细胞、感觉神经元、背根节、神经病理性疼痛相关的文献,检索词为"satellite glial cells,sensory neurons,dorsal root ganglion,Neuropathic pain;卫星胶质细胞、感觉神经元、背根节、神经病理性疼痛",最终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61篇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卫星胶质细胞围绕在神经元周围形成一个独立的功能单位,它们之间通过缝隙链接、神经递质以及离子通道等相互传递信息,卫星胶质细胞摄取谷氨酸的作用可以维持细胞外谷氨酸的正常水平,从而维持神经元的兴奋性。卫星胶质细胞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维持和发展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此过程中趋化因子Fractalkine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卫星胶质细胞中抑制fractalkine/CX3CR1信号传导可以作为治疗疼痛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胶质细胞 感觉神经元 背根神经节 神经病理性疼 病理痛 神经元 神经递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感觉 神经节 脊髓 神经 组织工程
下载PDF
胶质细胞在病理性痛中的作用 被引量:20
4
作者 罗层 陈军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66-369,共4页
关键词 胶质细胞 病理 作用
下载PDF
丝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激活通路与病理性痛痛觉敏感化 被引量:4
5
作者 张颜波 牛敬忠 孙保亮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13-616,共4页
Pathological pain or clinical pain is caused by tissue and nerve injuries,and is usually chronic and mainly divided into inflammatory pain and neuropathic pain. Pathological pain is typically characterized by hyperalg... Pathological pain or clinical pain is caused by tissue and nerve injuries,and is usually chronic and mainly divided into inflammatory pain and neuropathic pain. Pathological pain is typically characterized by hyperalgesia (increased responsiveness to noxious stimuli) and allodynia (painful responses to normally innocuous stimuli). The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s kinases (MAPKs) are a family of evolutionally conserved molecules that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cell signaling,consisting of 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 (ERK),p38,and c-Jun N-terminal kinase (JNK),which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neural plasticity of pathological pain. Inhibition of MAPKs alleviates inflammatory pain and neuropathic pain in different animal models.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study the inhibition of MAPKs as a therapeutic approach to treat pathological p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丝分裂素激活蛋白激酶类 病理 觉敏感化
下载PDF
丝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一个治疗病理性痛潜在的药物新靶点 被引量:2
6
作者 张颜波 吕国蔚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48-851,共4页
病理性痛(pathological pain)是临床上常见的疼痛,通常分为炎性痛(inflammatory pain)和神经病理性痛(neuro-pathic pain),具有痛觉过敏和痛觉异常等疼痛神经可塑性特点;丝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s kinases,MAPKs... 病理性痛(pathological pain)是临床上常见的疼痛,通常分为炎性痛(inflammatory pain)和神经病理性痛(neuro-pathic pain),具有痛觉过敏和痛觉异常等疼痛神经可塑性特点;丝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s kinases,MAPKs)作为一种关键细胞信号分子,包括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p38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3条主要激活通路,在病理性痛觉信号转导和神经可塑性调控中起重要作用。在不同动物模型中,抑制MAPKs信号通路,可明显减轻炎症痛和神经病理性痛,这为MAPKs抑制剂开发成为治疗病理性痛的药物提供了可能,MAPKs已成为治疗病理性痛药物作用的一个重要的潜在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PKS 病理 炎症 神经病理 MAPKs抑制剂
下载PDF
脊髓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在病理性痛中的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李震 陈军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3-108,共6页
关键词 胞内钙离子浓度 脊髓 电压依赖性钙通道 病理 神经系统 突触 神经元 VDCC
下载PDF
实验性高血糖对大鼠病理性痛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侯军峰 焦凯 +1 位作者 刘晓宇 陈军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8年第4期629-631,共3页
目的:研究实验性高血糖大鼠血糖变化对病理性痛反应的影响。方法:用链脲佐菌素制造高血糖大鼠模型,并以生理盐水处理大鼠做为对照。在大鼠后足注入蜜蜂毒,观察其自发痛、持续性热刺激缩足反应潜伏期和机械刺激缩足反应阈值的变化。结果... 目的:研究实验性高血糖大鼠血糖变化对病理性痛反应的影响。方法:用链脲佐菌素制造高血糖大鼠模型,并以生理盐水处理大鼠做为对照。在大鼠后足注入蜜蜂毒,观察其自发痛、持续性热刺激缩足反应潜伏期和机械刺激缩足反应阈值的变化。结果:在高血糖状态下,左足底注射蜜蜂毒引起大鼠持续性自发缩足反射的次数增加;对于病理性痛反应,与基础水平比较,热刺激和机械刺激缩足反应阈值均降低(P<0.05),但是实验组大鼠和生理盐水组大鼠热刺激的反应性比较无差异(P>0.05),实验组大鼠机械刺激缩足反应阈值较生理盐水组大鼠降低(P<0.05)。结论:高血糖大鼠皮下注射蜜蜂毒诱导外周组织局部炎症后,可引起大鼠的持续性自发缩足反射增强和热及机械痛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 热刺激缩足反应潜伏期 机械刺激缩足反应潜伏期 病理反应
下载PDF
环氧合酶及其在病理性痛中的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李震 陈军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4-97,共4页
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是以花生四烯酸为底物生成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s,PGs)途径中的关键酶.花生四烯酸是细胞膜上的卵磷脂,在磷脂酶A 2(phospholipaseA2,PLA 2)或磷脂酶C(phosphollpase C,PLC)作用下生成,其代谢途径如图1所示.
关键词 环氧合酶 病理 花生四烯酸 代谢 COX-1基因 基因产物
下载PDF
120例神经病理性癌痛的临床特征与相关治疗 被引量:1
10
作者 叶峰 张映红 +3 位作者 王淳阅 赵鑫 李佳艺 刘顺翠 《当代医学》 2013年第36期68-69,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病理性癌痛的临床特点和相关治疗措施。方法对2008年3月-2012年4月神经病理性癌痛患者120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神经病理性癌痛发病率最高的肿瘤是肺癌,乳腺癌和头颈部肿瘤次之;骨转移在晚期转移患者中比例最大... 目的探讨神经病理性癌痛的临床特点和相关治疗措施。方法对2008年3月-2012年4月神经病理性癌痛患者120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神经病理性癌痛发病率最高的肿瘤是肺癌,乳腺癌和头颈部肿瘤次之;骨转移在晚期转移患者中比例最大。非甾体药物/曲马多或阿片是治疗病理性癌痛的基础药物,辅助药物根据疼痛性质进行选择。针对性治疗后患者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1.15±0.91)分较治疗前(6.23±0.77)分明显下降,生活质量评分中情感指数从(4.28±1.52)分提高为(5.44±1.53)分,生活满意度从(6.37±1.72)分提高为(7.67±1.77)分,健康指数从(8.55±2.20)分提高为(9.65±2.55)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病理性癌痛的发生率较高,辅助药物根据疼痛性质进行选择,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癌 类型 治疗药物
下载PDF
CERB在病理性痛痛觉调制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乔福珍 张颜波 牛敬忠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0期1198-1200,共3页
病理性痛主要包括神经病理性疼痛、内脏炎症性疼痛和癌性痛,均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它是一种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疾病状态。其与许多共病相关,包括人的抑郁症、焦虑、认知损伤、记忆缺陷等[1],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其发病机制学说较... 病理性痛主要包括神经病理性疼痛、内脏炎症性疼痛和癌性痛,均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它是一种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疾病状态。其与许多共病相关,包括人的抑郁症、焦虑、认知损伤、记忆缺陷等[1],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其发病机制学说较多,具体机制不详[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 CERB觉神经病理性疼信号 转导CREB 记忆缺陷 癌性郁症发病机制
下载PDF
肩关节周围炎的多种病因病理学说 被引量:45
12
作者 田惠林 王舒英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2期192-193,共2页
目的:探讨引发肩关节周围炎的多种病因及病理变化学说。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04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为中文。检索词“肩周炎、肩关节周围炎、发病机制、病因、病理。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实验... 目的:探讨引发肩关节周围炎的多种病因及病理变化学说。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04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为中文。检索词“肩周炎、肩关节周围炎、发病机制、病因、病理。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实验性研究,然后筛除低水平重复性文章和综述,对剩余文献进行全文阅读。纳入标准:①实验性研究。②临床治疗方法的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了59篇文章,19篇符合纳入标准,其余40篇文章均为重复内容。资料综合:在19篇文章中,综合筛选出引发肩关节周围炎的7种病因(年龄因素、风寒湿侵袭、解剖学因素、肩部活动减少、肩部急慢性损伤、神经损伤因素和其他因素)和7种病理变化(慢性炎症学说、微循环障碍学说、退变性因素、纤维增生因素、肩周肌群痉挛、蛋白多糖成分改变和自由基代谢失调)。结论:肩关节周围炎临床症状明确,但所致疾病的病因病理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周围炎 /病因学 /病理生理学 综述文献
下载PDF
关于疼痛定义的商榷 被引量:16
13
作者 高崇荣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期23-24,共2页
一、概述“定义”一般用最简洁的文字,高度概括某事物的内涵与特征。由于疼痛在种类、强度、性质、持续时间和定位等存在很大变异性,很难准确地作出令人满意定义。早在17世纪人们就已将疼痛视为身体受到伤害的一种信号,是一种复杂的生... 一、概述“定义”一般用最简洁的文字,高度概括某事物的内涵与特征。由于疼痛在种类、强度、性质、持续时间和定位等存在很大变异性,很难准确地作出令人满意定义。早在17世纪人们就已将疼痛视为身体受到伤害的一种信号,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感受,包括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痛感觉,以及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痛反应(躯体运动性反应和/或内脏植物性反应,常伴随有强烈的情绪色彩)。但很少注意到它的非生理学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害性刺激 原因 反应 躯体运动 神经病理性疼 持续时间 情绪色彩 病理 组织损伤 伤害感受器
下载PDF
CsA对CCI大鼠触诱发痛和热痛敏影响的实验研究
14
作者 刘仰斌 周建荣 +4 位作者 张志花 李启华 陈学洪 严宜明 吕军华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491-494,共4页
目的:研究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CsA)对大鼠神经性慢性病理性疼痛的影响。方法:1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CsA组和生理盐水(NS)组,每组8只。结扎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建立坐骨神经压榨性损伤(CCI)模型,建模术后第3天,CsA组大鼠腹腔注射CsA(6 mg/kg... 目的:研究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CsA)对大鼠神经性慢性病理性疼痛的影响。方法:1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CsA组和生理盐水(NS)组,每组8只。结扎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建立坐骨神经压榨性损伤(CCI)模型,建模术后第3天,CsA组大鼠腹腔注射CsA(6 mg/kg),NS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均1次/d,连续给药4周。在CCI术前(当天)和术后3、7、10、14、21、28天测量2组大鼠手术侧(右侧)及对侧触诱发痛针刺-缩足强度和热刺激-缩足时间。结果:成功建立CCI大鼠模型。2组在术后3天手术侧针刺-缩足强度和热刺激-缩足时间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或缩短(P均<0.05)。CsA组手术侧热刺激-缩足时间到10天后逐渐增加,28天基本恢复,但针刺-缩足强度变化不明显。结论:CsA能影响CCI大鼠的热痛敏,对大鼠神经性慢性病理性疼痛有一定程度的干预作用,与触诱发痛敏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A CCI 触诱发 神经性病理
下载PDF
LPS对CCI大鼠触诱发痛和热痛敏影响的实验研究
15
作者 刘仰斌 张志花 +3 位作者 李启华 陈学洪 严宜明 吕军华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817-820,共4页
目的:研究免疫激动剂脂多糖(LPS)对大鼠神经性慢性病理性疼痛的影响。方法:1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LPS组和生理盐水(NS)组,每组8只。结扎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建立坐骨神经压榨性损伤(CCI)模型,建模术后第3天,LPS组大鼠腹腔注射LPS(1 mg/kg)... 目的:研究免疫激动剂脂多糖(LPS)对大鼠神经性慢性病理性疼痛的影响。方法:1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LPS组和生理盐水(NS)组,每组8只。结扎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建立坐骨神经压榨性损伤(CCI)模型,建模术后第3天,LPS组大鼠腹腔注射LPS(1 mg/kg),NS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均1次/d,连续给药4周。在CCI术前(当天)和术后3、7、10、14、21、28天测量2组大鼠手术侧(右侧)及对侧触诱发痛针刺-缩足强度和热刺激-缩足时间。结果:成功建立CCI大鼠模型。2组在术后3天手术侧针刺-缩足强度和热刺激-缩足时间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或缩短(P均<0.05)。LPS组大鼠手术侧热刺激-缩足时间在术后7、10、14、28天持续下降,且明显低于NS组。结论:LPS能增强CCI大鼠的热痛敏,可能是刺激了CCI大鼠持续产生免疫应激状态,导致大鼠热高敏,但其与触诱发痛敏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PS CCI 触诱发 神经性病理
下载PDF
颈肌筋膜触发点疼痛和头部牵涉痛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25
16
作者 黄强民 张雄文 +5 位作者 赵永明 吕志平 徐丽芬 陆锦华 王建龙 徐恒旭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63-365,共3页
目的:调查颈肌触发点疼痛和其头部牵涉痛的特征,观察利用不同部位颈肌在不同辅助镇痛下的牵张治疗效果。方法:对80例不同颈部肌筋膜触发点疼痛患者,明确触发点疼痛和其头部牵涉痛的位置,并做正确诊断;根据诊断对这些病人在不同镇痛方法... 目的:调查颈肌触发点疼痛和其头部牵涉痛的特征,观察利用不同部位颈肌在不同辅助镇痛下的牵张治疗效果。方法:对80例不同颈部肌筋膜触发点疼痛患者,明确触发点疼痛和其头部牵涉痛的位置,并做正确诊断;根据诊断对这些病人在不同镇痛方法下进行不同的肌牵张疗法,有些病例在牵张前加用针刺破坏触发点或扎断挛缩增粗的纤维。治疗后教病人在家做自我牵张法和随访,并对治疗前后做VAS评分。结果: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本法对颈部肌触发点疼痛和其头部牵涉痛的治疗有效,并且方便易行。但治疗者必须理解其致痛病理和牵张治疗的基本原理,同时需要积累诊断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发点 头部牵涉 肌牵张疗法 病理 治疗原理 肌筋膜疼综合征
下载PDF
青少年局部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与诊治体会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虎 党宏斌 +1 位作者 贾晓龙 叶宜玮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10-712,共3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局部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和诊治体会。方法:回顾分析56例青少年局部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X线表现及诸多的自身因素,结合颈椎的生物力学、运动力学进行手法治疗。结果:5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颈部不适或疼痛,单肩及双肩疼痛31... 目的:探讨青少年局部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和诊治体会。方法:回顾分析56例青少年局部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X线表现及诸多的自身因素,结合颈椎的生物力学、运动力学进行手法治疗。结果:5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颈部不适或疼痛,单肩及双肩疼痛31例,枕后部疼痛24例,另外伴有眩晕16例,头胀痛14例,心悸10例,背部疼痛9例。颈部局限压痛35例,头颅后伸受限48例,前屈受限23例;生理曲度变直伴椎体旋转38例,反张成角13例,失稳12例,局部变直3例。手法治疗痊愈48例,占86%;显效5例,占9%;有效2例,占3%;无效1例,占2%;总有效率98%。结论:青少年局部型颈椎病的促发因素多种多样,发病机制异常复杂,其共同的规律为颈椎内外平衡失调,手法治疗,以松解复位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病理生理学 颈椎 椎关节病变 青少年
下载PDF
粉防己碱对兔瘢痕组织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立强 张作峰 +2 位作者 刘德伍 李国辉 曹勇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29-31,F002,共4页
目的 :研究粉防己碱对兔病理性瘢痕的组织学作用 ,为瘢痕治疗提供一种新方法。方法 :采用兔耳腹侧瘢痕模型 ,用粉防己碱 5 0mg /ml、粉防己碱 10mg /ml、去炎松 40mg /ml及生理盐水分别注入瘢痕组织 ,图像分析瘢痕组织中成纤维细胞数量... 目的 :研究粉防己碱对兔病理性瘢痕的组织学作用 ,为瘢痕治疗提供一种新方法。方法 :采用兔耳腹侧瘢痕模型 ,用粉防己碱 5 0mg /ml、粉防己碱 10mg /ml、去炎松 40mg /ml及生理盐水分别注入瘢痕组织 ,图像分析瘢痕组织中成纤维细胞数量和胶原含量的变化。结果 :粉防己碱治疗组瘢痕组织中成纤维细胞数量与胶原含量均明显减少 ,呈剂量效应关系 ;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 ,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 ;与去炎松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别 (P >0 .0 5 )。结论 :粉防己碱抑制瘢痕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增殖 ,并使胶原合成减少 ,从而抑制瘢痕组织生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防己碱 成纤维细胞 胶原 病理性瘢 动物实验
下载PDF
血流动力学改变对动脉导管未闭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陆俊秀 杨冰岩 +2 位作者 陈敬国 徐焕丽 陈海燕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7-291,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流动力学改变对动脉导管未闭(PDA)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生的影响。方法:具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PDA早产儿35例(hsPDA组)、没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PDA早产儿35例(非hsPDA组)、非PDA早产儿36例(对照组)分别于出生后3d、7d... 目的:探讨血流动力学改变对动脉导管未闭(PDA)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生的影响。方法:具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PDA早产儿35例(hsPDA组)、没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PDA早产儿35例(非hsPDA组)、非PDA早产儿36例(对照组)分别于出生后3d、7d、14d检测血清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水平,同时进行颅脑超声显像检查,作超声心动图显像PDA血流速度与颅脑超声显像侧脑室灰度值相关性分析。结果:出生后3d、7d、14d颅脑超声显像侧脑室灰度值hsPDA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非hsPDA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生后3d、7d、14d血清NSE水平hsPDA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非hsPDA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早产儿PDA血流速度大小与超声显像侧脑室灰度值呈正相关(r=0.876,P〈0.01)。结论:hsPDA早产儿容易发生脑白质损伤,需要及时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动力学 动脉导管未闭/病理生理学 磷酸丙酮酸水合酶/血液 神经元/酶学 白质软化 脑室周围/病理 脑损伤/病理 婴儿 早产
下载PDF
Sphincter of Oddi dysfunction: Managing the patient with chronic biliary pain 被引量:21
20
作者 Lana Bistritz Vincent G Bai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24期3793-3802,共10页
Sphincter of Oddi dysfunction (SOD) is a syndrome of chronic biliary pain or recurrent pancreatitis due to functional obstruction of pancreaticobiliary flow at the level of the sphincter of Oddi. The Milwaukee class... Sphincter of Oddi dysfunction (SOD) is a syndrome of chronic biliary pain or recurrent pancreatitis due to functional obstruction of pancreaticobiliary flow at the level of the sphincter of Oddi. The Milwaukee classification stratifies patients according to their clinical picture based on elevated liver enzymes, dilated common bile duct and presence of abdominal pain. Type Ⅰ patients have pain as well as abnormal liver enzymes and a dilated common bile duct. Type Ⅱ SOD consists of pain and only one objective finding, and Type Ⅲ consists of biliary pain only. This classification is useful to guid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sphincter of Oddi dysfunction. The current gold standard for diagnosis is manometry to detect elevated sphincter pressure, which correlates with outcome to sphincterotomy. However, manometry is not widely available and is an invasive procedure with a risk of pancreatitis. Non-invasive testing methods, including fatty meal ultrasonography and scintigraphy, have shown limited correlation with manometric findings but may be useful in predicting outcome to sphincterotomy. Endoscopic injection of botulinum toxin appears to predict subsequent outcome to sphincterotomy, and could be useful in selection of patients for therapy, especially in the setting where manometry is unavail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hincter of Oddi dysfunction MANOMETRY Review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