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型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徐羡明 曾列先 +3 位作者 林璧润 伍尚忠 黄少华 杨祁云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7-9,共3页
1988—1993年。用中国白叶枯病菌致病型研究的鉴别品种和鉴定方法,测定450份广东白叶枯病分离菌株在中国鉴别品种上的抗感反应,把广东白叶枯病菌系划分为5个致病型。Ⅳ型菌是优势致病型,Ⅴ型菌是在广东首先发观的新致病型。近年来出观... 1988—1993年。用中国白叶枯病菌致病型研究的鉴别品种和鉴定方法,测定450份广东白叶枯病分离菌株在中国鉴别品种上的抗感反应,把广东白叶枯病菌系划分为5个致病型。Ⅳ型菌是优势致病型,Ⅴ型菌是在广东首先发观的新致病型。近年来出观频率上升。范围扩大,能使现有推广的抗病品种丧失抗性。为品种的合理布局和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了新信息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叶枯病 病菌致病型 鉴别品种 水稻
下载PDF
江汉平原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型的变异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钱汉良 陈其志 +4 位作者 张冀 陈永坚 杨定兵 肖炎农 彭国雄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33-337,共5页
1992-1994年采用中国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型研究方法,测定108个以江汉稻区为主的湖北水稻白叶枯病分离菌珠,在5个中国鉴别品种(IR26、爪哇14、南粳15、特特普和金则30)成株上的抗感反应,将病菌划分为O、Ⅰ... 1992-1994年采用中国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型研究方法,测定108个以江汉稻区为主的湖北水稻白叶枯病分离菌珠,在5个中国鉴别品种(IR26、爪哇14、南粳15、特特普和金则30)成株上的抗感反应,将病菌划分为O、Ⅰ,Ⅱ,Ⅲ,Ⅳ致病型。Ⅳ型菌31个,占参试菌株的28.7%,占采样县(市)的61.1%,出现频率最高,分布最广,是江汉稻区流行的优势致病型,其次是Ⅲ、Ⅱ型菌。此结果与1989~1991年测定湖北省白叶枯病致病型结果基本一致,流行优势致病型仍是Ⅳ型,但致病力指数由1989~1991年的72.3下降至59.3,菌株毒力有所减弱。白叶枯病是江汉稻区水稻生产的潜在威胁,而目前种植的水稻品种多不抗IV型菌,所以今后在育种过程中,要多考虑转育含Xa-4基因品种。在白叶枯病疫区建议种植抗性稳定的扬辐籼2号、扬稻4号、秀水664、威优64等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叶枯病 病菌致病型 鉴别品种 水稻
下载PDF
唾液幽门螺杆菌致病菌型的PCR检测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清彬 董福生 +2 位作者 王洁 东耀峻 石宏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5年第1期83-85,共3页
目的 :通过检测唾液中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的细菌菌型 ,了解唾液Hp的不同致病菌型及其与胃内Hp菌型的同源性。方法 :采用分子生物学PCR法 ,用胃内Hp的 4种致病菌菌型的特异性引物来检测唾液Hp的致病菌型。 结果 :4 0个唾... 目的 :通过检测唾液中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的细菌菌型 ,了解唾液Hp的不同致病菌型及其与胃内Hp菌型的同源性。方法 :采用分子生物学PCR法 ,用胃内Hp的 4种致病菌菌型的特异性引物来检测唾液Hp的致病菌型。 结果 :4 0个唾液Hp阳性样本中 ,感染cagA基因的致病菌阳性率为 6 5 % ;感染含vacAm1基因的致病菌的阳性率为 6 7.5 % ;感染含vacAm2基因的致病菌的阳性率为 5 5 % ;感染含vacAs1基因的致病菌的阳性率为 6 5 %。结论 :唾液Hp与胃内Hp的致病菌型存在相关性 ,唾液Hp与胃内Hp的感染存在一定的病因学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 幽门螺杆菌 聚合酶链反应 病菌
下载PDF
国内外奶牛临床型乳房炎发生现状及其危害 被引量:2
4
作者 何文娟 刘云祥 《中国牛业科学》 2022年第5期71-75,共5页
乳房炎是国内外奶牛生产中造成经济损失最大的疾病之一,作者就国内外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生概况,致病菌,以及经济损失三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改进奶牛场管理、加强乳房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奶牛 乳房炎 临床乳房炎的致病菌 经济损失
下载PDF
炎症指标对血流感染患者病原菌的鉴别诊断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薛炜 王道霞 +1 位作者 唐锦莉 陆建中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3635-3638,共4页
目的探究炎症指标对血流感染患者致病菌型别的鉴别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于医院进行住院治疗并进行血培养表现为阳性诊断的血流感染患者80例,按血培养菌种分为革兰阳性菌组35例和革兰阴性菌组42例,分析两组血流感染患... 目的探究炎症指标对血流感染患者致病菌型别的鉴别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于医院进行住院治疗并进行血培养表现为阳性诊断的血流感染患者80例,按血培养菌种分为革兰阳性菌组35例和革兰阴性菌组42例,分析两组血流感染患者不同时期的白细胞(WBC)、血小板(PLT)、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等指标,记录两组血流感染患者的心率以及体温,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革兰阴性菌与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患者平均心率与体温比较无统计学差异;革兰阴性菌与革兰阳性菌导致的血流感染患者中,在发病早期其观察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PLT及CRP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PCT等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革兰阴性菌组患者WBC为(9.42±5.93)×109/L、PLT为(96.32±45.62)×109/L、CRP为(69.48±38.71ng/mL)、PCT为(4.12±7.81ng/mL)、IL-6为(543.20±1089.42pg/mL),革兰阳性菌组WBC为(9.11±4.52)×109/L、PLT为(203.76±49.51)×109/L、CRP为(42.84±36.37)ng/ml、PCT为(5.48±12.93)ng/ml、IL-6为(483.17±906.33)pg/ml。结论在两组导致的血流感染中,炎症指标可在病症早期作为快速诊疗手段,为早期的抗感染及治疗提供指导,为抗感染方案提供有效的依据,提高血流感染患者的治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指标 血流感染患者 病菌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